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站内搜索
证件查询
当前位置: 首页 > 职业培训 > 学术论文
高级幼儿园园长 赵园园论文
来源:admin 时间:2014-07-16 点击量: 0
幼儿园高级园长培训班论文
 
题目:《浅谈农村幼儿园关于留守幼儿的教育对策》

 
 
              学员姓名:    赵园园     
 
开题报告

赵园园

一、选题的来源、目的、意义和基本内容

(一)选题的来源:自拟 
《浅谈农村幼儿园关于留守幼儿的教育对策》
(二)选题的目的:  
1.解决农村“留守幼儿”的学前教育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2.通过对本幼儿园“留守幼儿”现状调查,统计“留守幼儿”的准确数字,分析“留守幼儿”学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探讨适合解决本地农村“留守幼儿”学前教育的对策,提高农村“留守幼儿”学前教育中科学育儿的能力,使“留守幼儿”在各方面与其他幼儿发展同步。 
3.整合乡政府、幼儿园、家庭以及村委会等多种教育资源,通过各种形式,给“留守幼儿”关爱,做好“留守幼儿”的家庭教育工作。 
(三)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近年来,随着我区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一大批学龄前幼儿被留在家里,在农村出现了一种新的幼儿群体“留守幼儿”。 “留守幼儿”这个群体的人数还在不断扩大,经济欠发展,乡镇企业、私营经济不发达,农民主以种地为生加上近几年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大面积的耕地变成林地,因此农村年轻剩余劳动力也越来越多,许多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挣钱,孩子交给老人照看,这群“留守幼儿”的家庭教育只能由宠他、护他的祖辈承担,而祖辈们受年龄特点、文化素养、个人爱好、兴趣性格等因素制约,使部分幼儿养成任性、放纵、随意的性格,有的还形成了较为严重的不良习惯。因此,农村留守幼儿家庭教育状况不容忽视。为此,本项研究的提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认识:
 1.理论意义: 
幼儿园作为儿童最早和最直接的社会化场所,本文结合相关理论对“留守幼儿”现状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将相关理论和经验应用到对农村“留守幼儿”幼儿园教育的指导过程中,试图提出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指导策略。并且综合运用访谈、观察等几种方法,深入农村“留守幼儿”幼儿园进行全程式观察,获得大量第一手资料进行研究,同时能为深入研究农村“留守幼儿”幼儿园教育提供一份实证研究的素材。 
2.现实意义:  
“留守儿童”问题已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但是大多研究都基本倾向于义务教育阶段的”留守儿童“,对学前期的“留守儿童”相关的研究比较少, “留守幼儿”问题更为严重,研究更少,做本研究更具有代表性。 
本文旨在通过对农村留守幼儿问题的研究,总结农村“留守幼儿”学前教育的特点、规律,进一步揭示农村“留守幼儿”家庭内部、外部各方面的变化对农村“留守幼儿”幼儿园教育的影响,并结合实际提出解决本地农村留守幼儿的幼儿园教育教育问题的指导策略。 
(四)研究的基本内容:  
1.基本内容: 
(1)对农村“留守幼儿”概念的界定。 
(2)调查统计本园“留守幼儿”准确数字及基本概况。 
(3)分析农村“留守幼儿”产生的原因及特点: 
①调查该园“留守幼儿”家庭基本情况。 
②调查该园“留守幼儿”的人身权利及同伴关系状况。
 ③调查该园“留守幼儿”的学习教育问题。
 ④调查该园留守家庭亲子关系健康与否。 
⑤调查该园留守家庭监护人的家庭教育意识和家庭教养方式。 
(4)对农村“留守幼儿”学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理论结合实际的分析。 
(5)提出农村“留守幼儿”学前教育对策。 
2.研究方法: 
(1)访谈法:对农村“留守幼儿”幼儿园教育现状及影响农村“留守幼儿”幼儿园教育的因素进行入户访谈(主以“留守幼儿”现有监护人)和入园访谈。
(2)观察法:选择少数比较典型的“留守幼儿”观察其一日生活表现。
(3)文献法:利用已有资源对全国农村“留守幼儿”总体教育问题及学前教育现状等方面文献的收集、整理和综合分析, 搞清本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借鉴其中有价值的内容,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途径。
 3、研究的创新点: 
本论文运用访谈和观察法对农村“留守幼儿”学前教育现状做以调查分析,并结合实地提出相应的对策,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自20世纪80年代持续至今,已成为拉动城乡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然而独特的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和与之相联系的户籍制度,使得上亿农村务工人员只能“城乡两栖”,也因此产生了庞大的农村“留守儿童”群体,这一群体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段成荣、周福林利用年人口普查抽样数据,对我国“留守儿童”的规模、结构、分布、家庭类型和受教育状况等基本情况进行了研究,认为“留守儿童”规模巨大,已经形成一个需要予以高度重视的群体[1]。
周全德、齐建英认为,农村“留守幼儿”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由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负面因素综合性作用所致。
刘允明认为,农村“留守儿童”群体的存在,是由我国农民由农业人口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过程中所带来的“附属产品”
范先佐认为,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管理的失控与教育的失误、城乡长期“二元分割”的结果等方面都导致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产生。
程良道认为,“留守儿童”问题的产生基于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三农”问题的解决进展缓慢;二是“单亲教育”、“寄养教育”或“隔代教育”的偏差;三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缺乏整合力量;四是“留守儿童”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特点,对其生活、学习和发展也有重要影响。
综上所述,上述研究较为深入全面地研究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形成的原因及具体表现等,我们不难发现研究者多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规模、数量、分布及其出现的学习问题、行为问题、心理问题、安全问题等方面,而从农村“留守儿童”幼儿园教育角度去研研究的资料不是很多。而且大多研究都不够深入和全面,因此,笔者认为很有必要从幼儿园教育角度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作一深入研究。因为,幼儿园教育有着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所无法替代的独特作用。
学前期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关键期,这一时期幼儿所受到的教育将影响其一生。家庭教育中父母的缺失、隔代抚养的缺陷以及农村幼教发展滞后等使得“留守幼儿”的“留守”处境比学龄留守儿童更为艰难,“留守”给他们的发展带来更为不利的影响,他们是更“容易受伤害”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利益急需得到关注。由此,笔者把研究的视角定位在留守幼儿的幼儿园教育上,以唤起家长及相关部门对这个群体的重视。 

三、参考文献 

[1] 段成荣、周福林.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人口研究,2005(1). 
[2] 周全德、齐建英.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理性思考[J].中州学刊,2006(1).
 [3] 刘允明.关爱农村“留守儿童”[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4] 范先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7).
 [5] 程良道.农村“留守儿童”现状的调查及对策[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 
[6] 杨炯、王莹.农村“留守子”状况初探[J].人口研究,2004(4).
 [7]  李雯婷.浅谈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一一基于隔代教育对其的影响[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10)
[8]  蒋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基本缺失的问题及对策[J].理论观察,2005(4).



 
浅谈农村幼儿园关于留守幼儿的教育对策

赵园园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农村产业结构的改变,农村的劳动力不断涌入城市,年轻劳动力外出,将幼儿留在农村,大多由幼儿的爷爷奶奶进行教育抚养,逐渐成为中国留守儿童的一部分,由于教育和亲情的缺失,使幼儿的身心健康受到的极大的影响,他们缺乏自信、快乐和幸福感,总有被遗弃、孤独、紧张、缺少阳光的感觉,心里问题突出。目前,幼儿的身心健康问题,在农村主要甩给了爷爷奶奶和幼儿园,针对目前农村留守幼儿的教育问题,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
 
关键词:农村,留守幼儿,存在问题 ,原因分析 ,对策
      

一、农村留守幼儿目前现状

 1、现状问题
留守幼儿问题也就成了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许多年轻父母多出门打工,造成许多儿童成为留守幼儿,尤其在农村这个问题尤为严重,以临潼区马额小天真幼儿园为例,现有的260名幼儿,其中有75%的幼儿长期由爷爷奶奶照顾,只有10%的幼儿由父母照顾,15%的幼儿父母约1个月看望幼儿1次,留守的儿童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却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留守儿童成长中“五缺”现象突出,亲情缺、生活缺、心理缺“疏”、学习缺“导”、安全缺“护”。从而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
2、问题分析
问题1:农村幼儿长期由爷爷奶奶带,爷爷奶奶文化水平较低,甚至绝大部分的老人文化水平处于文盲及半文盲状态,这造成幼儿的家庭教育问题,在日常的幼儿教育问题上,不但起不到好的作用,甚至给幼儿造成好多不好的生活习惯,如爱骂人,不讲卫生。
问题2:农村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周围有些幼儿可以穿上漂亮的衣服,玩好玩的玩具以及吃上好的零食,但是,大部分老人生活比较节约,认为让自己的孙子或孙女吃饱就行,如买玩具等那些是白花钱,没什么意义,忽视幼儿的攀比、爱美的心里,长期使幼儿产生了一定的自卑心里,但这些没能被他们发现,及时发现了这些问题,又不能正确的引导。
问题3:幼儿由于年龄小,缺乏鉴别好坏的能力,有些幼儿出现了一些的行为,爷爷奶奶处于的孙子或孙女的溺爱,不但不制止其错误的行为,甚至对幼儿不得行为加以表扬、包庇等,如幼儿骂人,不纠正幼儿的行为,还会夸孩子聪明或骂的好等,从此以后,孩子等这种行为更变本加利。
问题4:幼儿的教育本来应该是“社会、家庭及幼儿园”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国家的政策逐步变好,作为幼儿园严格执行3-6岁幼儿教育指南方针进行,需要家庭配合教育这个环节出现了问题,老人
传统思想认为教育幼儿是幼儿园的事情,孩子的吃穿是他们的问题,把幼儿的教育问题甩给了幼儿园,幼儿园教育的一些方式得不到他们的认可。
问题5:留守儿童年龄幼小就离开父母,父母关爱严重缺失,尽管有些是爷爷奶奶或亲朋监管,但毕竟是与父母亲疏不同,遇到一些麻烦就会感觉柔弱无助,久而久之变得不愿与人交流,性格内向。外出务工父母一个月联系一次或很少联系。很多父母半年以上回家一次,有的甚至几年不回家,这种长期的父母分离导致孩子自卑封闭,逆反心理严重。

二、农村留守幼儿问题产生的原因

通过对大量调查材料的统计与分析,笔者认为“留守幼儿”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家庭的负面影响
祖辈们的纵容,独处时的孤单无聊,物质的诱惑,以及自身惰性等弱点,是寄居家庭的共同特点。"留守幼儿"由于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容易形成自卑孤僻等性格,产生说谎等行为,这将为孩子人格和情感的正常发展带来极大的伤害。
(二)教育方式存在一定问题
一是包办纵容。许多祖父母、外祖父母出于对孩子的无限关爱,把学习之外的一切杂务都包办下来。幼儿的自主性、独立性较差。
二是溺爱迁就。对孩子的教育多采取放任态度,有求必应,百依百顺,关爱有余,近于溺爱。面对孩子的犯错行为,不能正确引导,处理不当。
(三)父母缺少跟代理监护人或老师的经常协调沟通
留守幼儿的家长把孩子放在老人或兄弟姐妹处,他们认为是可以放心的,所以跟家里的联系很少。鞭长莫及,确也无奈。天长日久,这些“留守幼儿”就有可能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

三、留守幼儿教育对策

      对留守幼儿的教育要注重引导,要给予集体的温暖,具体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有效教育。尤其应该重视对这些学生进行心理关爱教育:
    (一)帮助代理监护人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
可以成立“家园学习”,对代理监护人进行专题讲座,使他们了解留守幼儿的特点,懂得留守儿童的心理,学会正确的教育方法。具体能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1.关爱孩子,但不要溺爱。不要因为孩子小,父母又不在身边,而对他们加倍的溺爱。代理监护人应该在孩子最需要的时候给予更多的关爱,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要多跟他们交流、沟通,但要避免唠叨。
2.尊重孩子的选择,留给他们一定的空间。要正确引导,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而不能简单地限制、否定。不能满足的,应加以说明,做通孩子的思想消除误会,防止产生代沟。
3.遇到困难,及时帮助解决。如果自己不能解决的,也应尽力替孩子想办法,出主意,寻求解决办法的途径。如学习上无法指导孩子,可以通过电话请教老师或别人。让孩子感觉到,代理监护人是非
常愿,也非常努力地帮助他们的。只有这样,孩子心里就不会因此而心烦,更不会有孤立无援的感觉。
     (二)加强家园联系,家园合作
       家长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力量。家长是幼儿园教育的合作伙伴,一旦家长与教师为着一个共同的目的携起手来,教育效果将会事半功倍。
1.通过家访,加强与代理监护人联系。
教师应定期进行家访,帮助代理监护人分析留守幼儿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想办法寻找解决问题的措施。同时,学校还应建立家校联系卡制度,告诉家长教师的电话号码,及时与代理监护人联系和沟通
2.教师应与留守幼儿父母保持联系。
教师是代理监护人、留守幼儿及其父母之间的桥梁,当留守幼儿在生活上遇到问题时,老师应该及时联系孩子父母,根据孩子的特点,寻求解决办法,尽一切可能减少留守幼儿的心理障碍。
3.留守幼儿父母要和留守幼儿及其代理监护人经常保持联系。
留守幼儿的许多问题都是因为父母不在身边而产生的。父母对孩子最了解,因此父母与代理监护人之间应加强联系,了解各种信息,交流施教方法。每次来电来信,不能一味地训斥或威胁,而应注重沟通方式,进行耐心地询问,帮助孩子解决存在的各种问题,鼓励孩子的每一个进步。
    (三)幼儿园主动出击,营造良好的关爱成长氛围
1.幼儿园应建立"留守幼儿"的专项档案,指定由班主任负责管理。
档案详细记载了这些学生的思想、品行、学习和生活情况,以及他们父母的通讯地址、联系电话等,以便跟踪教育。同时创设一种宽松自由的精神环境氛围,能够促进幼儿主动遵守各种规则,环境在无形中调节着人的言行。教师要为幼儿创设有利于良好行为表现的环境,让孩子情绪平稳、思维有条理、行为有序,让幼儿始终保持有序的活动状态。
2. 创造良好的师幼关系,给予留守幼儿集体的温暖。
孩子远离父母,时常会有孤独感,会有莫名其妙的烦恼,会有伤心时的热泪,因此我们要创设宽松和谐的班集体,充分发挥学生集体的教育功能。 
创造良好的师幼关系就是让孩子“亲其师而信其道”,用最易懂的话解释就是孩子喜欢老师,就愿意听这个老师的话,愿意接受老师提出的建议。如何让孩子“亲其师?让孩子喜欢老师”呢?这不是立刻就能做到,而是需要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对孩子全面的关心、关爱,不断的积累,让孩子对老师产生充分的信任和尊重,日积月累才能建立起来的。《纲要》提出要“建立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指南》的颁布也更加关注师幼间的情感交流。这些内容指出目前的师幼关系的分布上表现较为明显的是教师比较注重规则性培养,而缺少与幼儿的情感交流。教师对幼儿的行为问题过于关注,而缺乏与幼儿进行积极、有效的情感沟通,从而使教师与幼儿的关系处于消极、被动的关系。积极的师幼关系能让幼儿被动的行为变为自觉自愿的主动行为。
(1)、多和孩子进行情感交流、激发孩子喜爱老师的情感,建立亲密的师幼关系。亲密师幼关系的建立,会使孩子体验到集体生活的愉快,形成安全感,信任感。有了感情基础,就为我们关爱留守幼儿提供了有利条件。 
(2)、建立民主、尊重、信任的师幼关系。关爱教育留守幼儿的过程是幼儿与教师共同参与合作的过程。教师要充分表现对孩子的信任,要相信孩子能自觉遵守规则。要让幼儿主动学习,最重要的就是让幼儿主动思考。良好的师幼关系使幼儿很喜欢遵守与老师之间的约定,从而来更好的关爱留守幼儿。
(3)、坚持正面教育,多鼓励、肯定幼儿。爱与尊重的心理环境有利于幼儿主动学习,多用鼓励表扬的方法进行正面引导,幼儿更易接受体会到成功和温暖。
(4)、再如在各班建有"留守幼儿"的生日档案,在学生生日当天送去一张生日卡片,以示祝贺。当学生取得成功之后,班主任向幼儿父母和代理监护人送去一封报喜信……虽然这是永远无法代替父母的关爱的,但至少可以使幼儿的不安、烦恼、孤独、离群等感情体验得到淡化或抑制。
3. 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与发展要求,循序渐进,丰富课间及课余生活。
结合幼儿心理特点,严格要求,并找出一个循序渐进的办法,使孩子逐渐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融入幼儿园的关爱大家庭中。创建留守幼儿的“主人翁意识 ”,无形中也提高了幼儿的自主性,设立班长、值日生等。让留守幼儿成为班上的“小主人”,无形中锻炼了留守幼儿的自主能力。还同时利用假日举办文艺演出,由幼儿园牵头、组建幼儿活动小组,活动小组主要开展以培养发展留守幼儿个性特长为内容的兴趣活动,如小制作、参观、实践活动等。这不但丰富幼儿课余生活,更重要的是减轻留守幼儿的孤独感。
     (四)关注特殊留守幼儿的教育。
在留守儿童这一群体中,不少幼儿存在着行为、学习、心理等方面的问题,需要我们给予特别关注。另外,在一个集体中,往往有一些有个性的孩子,对这些幼儿来说,强硬的态度往往会造成他们的逆反心理,教师一定要注意抓住幼儿的心理,要用爱心去博得幼儿的信任,就可以更好的进行关爱培养。在开展调查分析基础上,我们应该把后进留守幼儿按学习、行为、心理等三大类建立个案研究档案,并落实重点对象的帮“困”措施,结合我园课题“留守幼儿教育”,进行跟踪研究。各负责老师要深入后进留守幼儿家庭进行家访,开展定期谈话,跟问题学生交朋友等等,密切配合班主任老师做好后进留守幼儿的转化工作。还可对学生进行安全、法制等方面的教育、辅导,对转化后进留守幼儿也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留守幼儿”队伍的不断壮大,将给幼儿园学前教育带来更大的负担,这就更需社会、学校、家庭的密切配合,形成一个有效的教育“大网络”,从“心”开始,共同努力,为“留守幼儿”营造一方晴空。
 
 
参考文献:

1.范先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现代教育科学2007年08期

2.周宗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3.林艳《浅谈“留守儿童”教育》;现代教育科学2006年08期

4.黄晓慧《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思考》;当代教育论坛2006年10期

5.《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6.《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上一篇:高级幼儿园园长 徐珺论文
 下一篇:高级幼儿园园长 孔亚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