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站内搜索
证件查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课程介绍 > 中小学教育
八年级语文《短文两篇》导学案
来源:未知 时间:2014-06-15 点击量: 0
西安教师网网址:www.xateacher.com
西安朝阳学校中小学辅导招生电话:87246359  (王老师)
西安朝阳学校“一对一”辅导招生电话:18092300658
办公联系方式:
莲湖校区:87246359、18092300658、18092300659、18092300660
新城校区:82400256、13991971400
办公地址:西安市莲湖区西大街121号西安文理学院(城隍庙东隔壁)大门口四楼





 
预习指导:
 
 
 
 
 
 
 
 
 
 
 
课堂流程:
1、复习检查
 
 
 
 
 
 
 
 
 
2、小组展示:
                       
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文章诗化的语言。
2.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理解“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姮娥奔月”在文中的含义。
4.积累有关日月的诗词。
 
3、同学质疑:
 
 
 
 
 
 
 
 
 
 
 
 
 
 
 
4、老师点评、纠错、补充。
 
 
 
 
 
 
 
 
5、课堂总结、布置作业及预习任务。
  • 先读为主:
朗读全文,品味感悟。
 
二、知识积累:
1.字词注音:
瞬间(   )   倘使(   )     皓月(   )     撮(   )       旸谷(   )      
姮娥(   )(   ) 宁愿(   )
2.字词注解                                      
旸谷: 咏叹:
皓月:                              别样:
轰轰烈烈: 凭栏:
 
2.文学常识:作者简介及历史背景。
巴金,字芾甘,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现代文学家,翻译家,出版家,“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中国现代文坛的巨匠,曾任中国作协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务。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散文集《随想录》。其中《家》是作者的代表作,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卓越的作品之一。
这两篇文章都写于抗日战争的1940年至1941年间,前后只有一天之隔。当时的中国大地正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蹂躏,光明被黑暗取代,和平被屠杀浸淫。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生存,千千万万不甘做亡国奴的人们,拿起武器,走上战场,不惜牺牲。作者写作《日》和《月》,就是为此而发,以飞蛾、夸父的追求光和热,象征志士仁人的为祖国轰轰烈烈献身,赞美飞蛾,也就是赞美抗日将士。作品思想深邃,情意深沉,富于启迪性和鼓舞性。
《日》和《月》都是在四十年代初期完成的,当时抗战正进入一个比较艰苦的阶段。全国人民包括巴金都在企盼胜利的到来,因此可以理解巴金为什么歌颂光明,赞美那些为了追求光和热不惜牺牲自己的人。
 
三、问题设置:(文本探究)
1. 人们常说“飞蛾扑火——自寻死路”,飞蛾长得既丑又渺小,又不自量力,为何作者却对它大加赞美?“夸父逐日,渴死旸谷”,作者为什么异常的“怀恋”?
 
 
 
 
2.在《日》作者并没有具体描绘太阳,却去写“飞蛾扑火”“夸父逐日”,且对飞蛾、夸父给予了高度评价,这与太阳有关吗?谈谈你的看法。
 
 
 
3.在《月》中,月亮给作者最突出得感觉是什么?你是通过文章中的哪些描写体会出来的?
 
 
 
4.“月的光是死的光”,既如此,作者在末尾处为何引用“姮娥奔月”的传说?
 
 
5.文中三次出现“某某人”“某某人”“什么人”,请结合两文和历史背景分析,“某某人”究竟是指什么人?
 
 
 
四、拓展延伸:(学习收获、启发等)
1.学习本文后,你有哪些收获?(生命的意义)
 
 
2.搜集有关日月的诗词。
 
 
五、课堂检测:
以日或月为内容,写一段话或一首小诗。
 上一篇:九年级语文《庄子》故事两则第二课时导学案
 下一篇:八年级语文《敬畏自然》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