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孟子两章》第一课时导学案
来源:未知 时间:2014-06-15 点击量:
0次
西安教师网网址:www.xateacher.com西安朝阳学校中小学辅导招生电话:87246359 (王老师)
西安朝阳学校“一对一”辅导招生电话:18092300658
办公联系方式:
莲湖校区:87246359、18092300658、18092300659、18092300660
新城校区:82400256、13991971400
办公地址:西安市莲湖区西大街121号西安文理学院(城隍庙东隔壁)大门口四楼
预习指导: 课堂流程: 1、复习检查 2、小组展示: |
1.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古今异义词及词类活用现象。 2.了解《孟子》散文的特点,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 3.背诵两篇短文,积累名言警句。 学习目标: 4. 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品味对比、排比等修辞的表达效果。 5. 理解“天时”地利”“人和”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增强对国家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的认识, |
3、同学质疑: 4、老师点评、纠错、补充。 5、课堂总结、布置作业及预习任务。 |
|
(1)、字词积累:(1)通假字: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 (2)古今异义词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城,内城;郭:外城) 委而幸之(离开。今义:往、到) 亲戚畔之(亲戚朋友,包括父母兄弟。今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池非不深也(护城河。今指水塘。) (3)一词多义; ![]() 环而攻之而不胜(代词) 以天下之所顺(用)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到) 兵革非不坚利也(锐利) (4)注意下列加点词的用法: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名词用作动词,限制)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形容词用作动词,使……巩固)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形容词用作动词,威慑) (2)、文学常识:孟子与《孟子》 孟子(公元前372~公元前289),邹人,是孔子之孙孔仅的再传弟子。游说于齐梁之间,没有被重用,退而与其门徒公孙丑、万章等著书立说。继承孔子的学说,兼言仁和义,提出“仁政”的口号,主张恢复“井田制”和世卿制度,同时又主张“民为贵”君为轻”。《孟子》文章向来以雄辩著称。读孟子文,令人感到气势磅礴,感情激越,锐不可当。 三、问题设置:(文本探究) 1. 教师示范背读课文,注意读出文章的气势。 2. 学生齐读课文,教师稍作朗读指导。 3. 学生自行翻译课文,圈点勾画,标示出疑难词句。 小组讨论,质疑、解疑。 教师引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 4.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文章是如何逐层展开论证的? |
四、拓展延伸:(学习收获、启发等) 学习文言文,要注意联系现实,古为今用,赋予经典作品以时代意义;对于“人和”得道”,你是如何认识的?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五、课堂检测: 孟子名珂,字---,战国时期----人,是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孟子的经典名言有: 背诵课文: |
上一篇:九年级语文《公输》 第二课时导学案 |
下一篇:九年级语文《孟子两章》第二课时导学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