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站内搜索
证件查询
当前位置: 首页 > 职业培训 > 学术论文
高级幼儿园园长 赵娜论文
来源:未知 时间:2014-06-12 点击量: 0
题目:  浅谈幼儿园管理    

           
学员姓名:赵娜
    性别:女 

 
浅谈幼儿园的管理

 
提  示:古语曰:“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这正是对幼儿教育重要性的恰当描述,为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更有效地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全面提高幼儿素质,培养21世纪的合格人才,加强幼儿园的管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如何做好幼儿园的管理工作呢?笔者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找出根本的解决方法,对幼儿园管理的经验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 : 安全管理   后勤管理   教育环境   幼儿教育 
 
幼儿园的工作关系到全体幼儿的健康成长,牵动着所有家长的心。抓好管理,努力营造一个优雅舒适的环境,为幼儿家长提供一个满意放心的园区,这不仅是我们每一名幼教员工的承诺,也是我们对自己、对幼儿家长、对全社会应尽的义务,正如古语所说:“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为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更有效地提高保教质量,全面提高幼儿素质,培养21世纪的合格人才,加强幼儿园的管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如何做好幼儿园的管理工作呢?经过多年来的工作实践,结合幼儿教学管理的特点,现将自己的感受谈一谈: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防范意识
 

幼儿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幼儿在园健康成长是幼儿园管理的首要任务。全园师生思想必须高度重视,树立“健康第一,安全第一”理念。在幼儿平时的活动、学习、休息中,要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做到大会小会讲安全,黑板墙壁画安全,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安全防范意识,让每一个小朋友都 “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 (《纲要》第二部分)安全是幼儿园开展工作的前提,培养幼儿健康是幼儿园办园目的。没有安全,谈不上健康。只有认识提高了,思想重视了,在幼儿的活动、学习、休息中才会提前做好思想防范工作,切实做到人人心中有安全,警钟长鸣,有备无患,明确职责,管理到位,确保活动安全,为创建平安和谐幼儿园,打下扎实的思想基础,营造浓厚的安全防范氛围。
 

 二、幼儿园的安全管理工作 


安全是幼儿园工作的主旋律是生命线,没有了安全就没有一切,幼儿园的安全工作主要是靠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靠先进的科学管理。
(一)、 明确责任,完善的规章制度方面 
       幼儿园既要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又要保证严格执行,否则只能形同虚设,造成严重后果。做好安全工作是做好幼儿园其他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是幼儿园工作的重中之重。幼儿园的安全工作涉及面广,尤其是幼儿活泼好动的天性和是非判断力差、好奇心强等特征,更增加了这项工作的难度。因此幼儿园从上到下,安全工作从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松懈,不敢有一点一滴的疏漏。管理上不严格,职工的思想就会松懈,职工的安全意识就不高,要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也只能是一句空话。作为安全管理者和监督者,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安全管理素质,只有自身的素质提高了,才有资格、有能力去管理、去监督广大职工。 
(二)、职工责任心方面 
       领导分班包管,督促检查到位。领导就是服务,领导更是管理者。园长在幼儿园日常管理过程中,特别要重视安全管理。园领导可分班包管,责任到人,管理到位。园领导班子要深入班级活动之中,和师生打成一片,充分发挥其成员作用,随时发现不安全因素,及时化解、处理,将可能出现的不安全情况,消灭在萌芽之中。分班领导要检查到位,要加强和班主任、值日教师联系,形成管理合力,一旦出现意外事故,及时统一领导处理,避免事态扩大,为及时做好救护作准备。
每学期幼儿园都要定期组织人员对园内所有设施、设备仔细检查。如电路、电线、大型玩具等。日常工作中也要求全体职工时时刻刻细心观察,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并组织员工分析原因,做到警钟长鸣。幼儿园里无小事,一张纸,一个拉链,一粒瓜子等一些再普通不过的物品,假如教师的责任心不够,到了幼儿手里也许会成为一起意外事故的导火索。这使我们幼教工作者一定要从细微处入手,以高度的警惕感和责任心不断去发现、清除可能发生事故的各种隐患。提高职工的工作责任心,是防止意外事故发生的重要前提。 
(三)、教师值日巡视,确保幼儿安全
幼儿园每天要安排值日教师巡视园内幼儿活动、学习、休息情况。幼儿园值日教师除记录师生出勤和活动情况,主要是加强值日巡视,配合教师全面监督幼儿活动、学习、休息时安全事宜,协助分班领导处理突发伤害事件有关事情,做好有关善后工作。在巡视过程中,应绷紧安全这根弦,觉贯彻“安全第一”原则,发现异常,及时处理;活动中发生意外事故,立即向园领导汇报,并及时配合班主任进行救护;在巡视幼儿活动时,要教育幼儿注意活动安全,提醒注意活动强度,严防活动损伤,提高安全防范效能,确保幼儿活动安全、有序开展;用餐、休息出现磕碰现象,立即会同保育人员及时处理,避免事态扩大,将事故损失降低到最小限度,将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之中。
(四)、加强幼儿生活教育,防范意外事故发生
加强幼儿生活教育,可以防范意外事故发生。如讲解交通安全,教育幼儿行走靠右,穿越马路看红绿灯,做到绿灯行、红灯停;遇有雷雨天,不要在大树下、电线杆旁和高层建筑物下避雨;平时不爬高登险、不随便下河玩水、不玩火、不玩电器、不戏弄牲畜、不采摘野果吃、不吃腐烂变质食物,增强幼儿在生活中安全自我保护能力,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五)、活动器材专人管,定期检查保安全
幼儿园活动器材是幼儿开展活动必不可少的器具,应指定专人管理。室内器材应分类妥善保管,要做好室内器材日常检查和保养工作,对影响幼儿活动安全的器材,及时维修、除维修或更换,避免发生安全事故,确保幼儿在园活动报废、更新。室外器材要定期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排安全。
(六)、制定安全预案,实行超前管理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幼儿园每学期,要根据本园实情,制定切实可行的幼儿活动、学习、休息安全预案,做好安全预防准备,实行超前管理:
1、在园内各项活动、学习和午休中,凡出现伤害情况,班主任或值日教师(保育员)要在第一时间了解伤情,及时向园领导汇报,并及时送园医室观察治疗或打120急救。
2、及时通知家长,或监护人,妥善做好沟通工作。
3、保护现场,了解事故发生经过,调查事故发生原因,做好有关记录并保护好现场,采集有关证据,以利于对事故做到事实清楚,责任明确。
4、重大的伤害事故要及时上报县教育局和地方党委。
(七)、培养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和技能方面 
工作中我们发现这样一些问题:教师和家长常常把盯牢孩子不出危险看作是主要任务,却忽视了“孩子遇到危险怎么办”的预防性教育和对孩子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教育来自生活,又为生活服务”这是颠簸不破的真理。培养幼儿的安全自护意识应该从培养幼儿良好的常规习惯开始。孩子来到幼儿园中的每一天,都要让幼儿明确一日生活中各个环节和各项活动的具体要求,知道怎样做才安全,怎样做不安全。例如:正确有序的穿衣服能保护身体,鞋带系得牢固可避免跌倒摔伤,热汤热水吹一吹再喝能避免烫伤等等,在班上要注意幼儿这些生活小节的训练,可以让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必包办代替。其实幼儿期是身心成长的奠基期,是教给幼儿安全知识和技能的理想时期,若能在幼儿期建立正确的态度,养成良好的习惯,就会避免许多安全事故的发生。教师也要破除“少活动、少出事”的观念,让孩子通过实践锻炼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可将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技能的学习渗透到教学和日常活动中,通过创设一些情境(如模拟、演习等),让幼儿在相应的情境中去感受和体验,从而学会保护自己的简单技能和自我保护的意识。
    安全是幼儿园的职责,保护幼儿安全是幼儿园管理的重任,我们必须反复强调,做到大会小会讲安全,严防死守保安全,齐心防患于未然,切实提高幼儿安全忧患意识和安全责任感,为幼儿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活动、学习、休息环境,确保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三、幼儿园后勤管理工作 


后勤管理做为幼儿园管理工作的一部分有着其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教师的教育教学,孩子们生活游戏,都离不开后勤部门的协助,因此,做好幼儿园的后勤服务保障工作,对幼儿园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一)、明确指导思想,更新管理观念。 
为教育教学,为师生服务,这是后勤工作管理的基本指导思想,是后勤管理的基本出发点,也是衡量后勤管理工作的主要条件。 完善后勤管理,使后勤管理科学化、制度化。 
没有完善的管理,就不能有完善的服务,对此我园制定了一整套后勤管理制度,以此促使后勤人员明确自己的职责、任务,更好地为师生提供服务和保障,其具体制度有:
1、财务管理制度;
2、食堂膳食管理制度;
3、后勤采购制度;
4、财产保管制度;
5、户外玩具使用维修制度;
6、绿化设施管理制度;
7、物品使用发放制度;
8、校车接送制度等等。
这些制度的制定和使用让后勤管理更加科学,做到有章可循,使每一项工作更加具体,完成的质量更高,让高效服务落实到实处。 
(二)、明确任务,措施到位。 
做为后勤工作的管理者和工作者,都要明确自己的工作任务,了解工作的职责范围,才能使工作任务得以完成。幼儿园后勤管理的主要任务大体包括财务管理、园产管理、生活管理、环境管理、安全管理五大块内容。 
财务管理严格化、条理化。财务管理是幼儿园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后勤管理的重点之一,资金的正常运转是幼儿园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保证。 园产管理制度化、责任化。园产管理是对幼儿园各项活动所需物资供应、保管、使用等工作的总称。其目的就是提高效率效益,降低损耗,为教学工作、为师生生活服务好。 
生活管理有序化、科学化。幼儿园生活管理的重点有二大方面,一是伙食管理,二是综合服务。孩子的一日三餐在幼儿园,伙食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幼儿的身体健康,故是重中之重的工作。综合服务也需重视,冬保暖、夏降温,保证师生健康,做好教师福利工作,丰富职工文化生活,也是后勤生活管理的任务之一。 
环境创设人文化、花园化。优良的环境给人以舒适的享受,良好环境的创设和保持不是一天形成的,它需要科学的规划,有计划的建设投入和管理,这就要求后勤管理人员对幼儿园房舍情况、环境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及时做好建设和维修计划,编制预算,保证幼儿环境设施改进及更新提高。 
安全工作周密化,务实化。幼儿园安全工作特别是幼儿安全工作是头等大事,后勤工作人员在这一点上永不放松,有一整套相应的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到位。 
后勤工作,是一种面广事多,工作量大,时间性,季节性,阶段性都非常明显的工作。许多工作还有较强的专业技术性,这就要求从事后勤管理工作的人员要务实肯干,不怕苦,不怕累,有强烈的为一线服务意识,做到这几点,就一定能做也幼儿园的后勤管理工作。

四、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幼儿园是幼儿生活、学习的场所,为了向幼儿进行全面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尤为重要。 
(一)、创造一个轻松、愉快地学习环境。教师对自己教育对象的发展状态进行观察,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有计划、有目的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育活动和游戏的过程中,要考虑教育对象的个体发展,因人施教,促进每一个幼儿在自己的水平上获得发展和进步,不同的教育环境,就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和教育作用。所以,教师要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独立精神,创设一个既有要求又轻松愉快的环境,使幼儿自由表达自己的意愿,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发展各方面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幼儿的主体地位和老师的主导作用。提供一个良好的“物质环境”。从幼儿特点出发,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现有的周围环境和有利条件,努力为幼儿创设一个符合幼儿发展的物质环境,使幼儿愉快生活,健康成长。
(二)、良好的教师队伍教学环境 
为进一步提高老师的业务素质,我园有计划通过函授、参观、外出学习等各种形式培训,使教师文化专业素质迅速得到提高。 
      在各种形式培训计划中,首先根据老师的业务程度、专长、拟定了培训的内容,把这部分老师培养成园内的骨干,以骨干带全体,以老带新,以先进促后进,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进一步提高老师的业务素质。 
1、提高了教师对环境创设的认识 在开展本课题研究前,只有55.8%的教师对教育环境有比较正确的认识。认为幼儿园的环境,是指幼儿园教育赖以进行的一切条件的总和,它既包括物的要素,也包括人的要素。在创设良好物质环境的同时,更要营造对幼儿有激励作用的良好人际环境和精神氛围。而有38%的教师则将教育环境等同于物质环境,认为环境是指孩子可以直接接触到的,是看到见摸得着的有形物。将环境创设主要理解为物质环境的创设,忽略或分割了精神与物质环境创设的关系。另有5.2%的教师将教育环境局限为班级环境,将幼儿园环境创设主要理解为班级环境创设,将班级环境创设理解为墙饰。 经过长达两年不断摸索研究,有88.9%教师从狭义的环境观中摆脱出来,较深刻的理解了《纲要》中强调以终身教育理论为主要理论基础的广义环境观。领悟到了陈鹤琴先生“活教育”理论的精髓:环境不仅指向有形的物,它还应包含无形的一些与幼儿进行学习活动有关的东西,如幼儿间的合作方式,教师的指导策略,教师对孩子行为的态度,幼儿参与环境创设的划分及材料的准备等。它不仅涉及面广了,层次也深了,而且从有形扩展到了无形。这些认识无疑对教师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它要求教师进行环境的创设时不再仅仅是把着眼点放在有形物的投放上,可能还得思考幼儿参与的方式及教师对孩子活动的指导度,包括什么时候介入什么时候隐身;环境的创设也不仅是指合理的活动空间的划分与布置,更要考虑活动中活动氛围的营造;另外材料的投放不仅要考虑年龄上的差异也要考虑同一年龄段可能出现的幼儿个体的能力差异,因此教师的观察思考能力被提到了第一位,学会观察成为了这个研究中教师专业成长的第一基本功。 
2、明确了师幼在环境创设中的地位 环境创设的目的是引发和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的积极作用,因此幼儿是环境创设中不可缺少的参与者。重视幼儿对环境创设的参与,把孩子当成环境的真正主人,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我们研究前期问卷中,有29.4%的教师认为自己班上孩子创设环境参与度高,但实际观察发现只有17.7%的教师班上的幼儿 能真正参与环境的创设。由此可见,在环境创设过程中,教师高控制的现象十分严重,大部分教师在创设时考虑的是“我想怎样布置?我认为应如何创设上?”。 陈鹤琴先生指出,“通过儿童的思想和双手布置的环境,可使他对环境中的事物更加认识,也更加爱护”。因此,在研究实践中,我们引导教师将精力主要放在“我怎样启发、引导、支持幼儿参与,幼儿怎样参与,我能最大可能提供什么样的条件”上。经过两年的实践,有55.6%的教师能让幼儿真正参与到环境创设中来。这种参与,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遵循幼儿年龄特点组织幼儿设计、参与收集和准备材料、参与布置、参与操作、参与管理的过程。这种参与更能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使幼儿有改变环境的成就感和责任感,也助于培养幼儿的自信心,为幼儿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大班墙饰《折纸大世界》,由于教师的“放手”,幼儿就真正成为环境的主人,在区域活动中幼儿提出见解——自己协商设计布局(天空、草地、树,花、海洋)——师仅提供颜料,其他材料幼儿自己收集——幼儿分工合作布置背景图——区域活动时看书折纸分类粘贴——不断丰富——提出新问题(创设适当的汉字环境,与汉字交朋友——墙饰内容不断拓展。)从中不难看出,在孩子全身心参与环境创设的同时,教师则隐身于整个环境创设活动的背后,相信孩子,给孩子表现的机会,并在需要时给予一定的帮助,为幼儿的继续学习搭起桥梁。
 3、积累了一定的环境创设经验
 ⑴、目标物化,应用材料实现幼儿个性和谐发展。 皮亚杰认为:成人对儿童提出的新要求,必须让孩子通过认识上的不断运动建构新知识,成人无须强迫儿童学习,而是创设条件,鼓励儿童通过活动材料和各种事物相互作用,认识由此发生发展。从这个层面来说,教育目标是教育活动预期要达到的目的。而活动中材料是实现目标的具体措施和手段,它就像是一位无形的教师,会自动引导、诱发甚至直接决定幼儿进行学习活动的结果。因此材料在一定意义上承载着成人即教师的教育意图,而幼儿就是在教师这种有意识提供的材料刺激下探索学习的。在开展课题研究前,有高达53%的教师在环境创设和材料投放随意性极强,只有11.8%的教师能根据目标和幼儿兴趣来投放材料。两年的研究,使教师逐步从随意——根据目标安排——根据目标与幼儿兴趣相结合——将教育目标和内容、期望幼儿获得的经验物化在材料之中,使幼儿通过与材料充分互动获得相关经验,从而实现材料的最大教育价值。如:大班建构区《房子》系列活动中,教师所拟定的阶段目标是:1能有目的有计划的选择所需搭建材料;2、具有较强的合作游戏意识。老师便提供了建筑物的设计图纸(有画报上剪下来的,也有幼儿自行设计的),幼儿据此来选择材料建构,学习方向性就很明确了。同时为了使幼儿的合作更频繁更自然达到第二目标,教师又提供了许多大纸箱。要将它们搭好最少需要两种合作:第一种,将两个以上的纸箱固定在一起时(即围合)需要至少两个人合作才能用透明胶将其捆好。第二种,将所有纸箱搭起来是一个人不可能完成的,必须多人合作,而且要商量好才行。正是在这种指向目标的材料刺激下,幼儿主动探索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也正是在材料的推动下他们进行自主学习和发展,达到了教师所期望的教育目标。
 ⑵有效观察,适时支持幼儿与环境有效互动 《纲要》中提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和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在过去活动中,教师更多充当的是一个行动者。这种行动在很多时候干扰了幼儿的正常探究,阻碍了幼儿发展。如何进行有效观察?何时介入?如何介入?是教师在课题研究中最经常考虑的问题。从盲目行动——盲目观察——有效关注——适宜支持,通过不断的实践、反思,教师逐步与幼儿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真正成为儿童学习与发展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 如:中班主题系列活动——《金鱼》中“给金鱼喂食的方法”:刚开始小朋友带来的鱼食都悬挂在自己的鱼缸边,由金鱼的小主人来给金鱼喂食,可不久出现了其他幼儿乱喂撑死金鱼的现象。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幼儿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在讨论之初,教师扮演了倾听者和观察者的身份,没有发表自己的观点。当幼儿的观点进入无法统一,已经影响活动深入时,教师适时地介入了,给幼儿提出一个开放性的问题“那今天喂过的打勾,明天小朋友不知道这个勾是哪天的,怎么办?”巧妙的支持了提出有建设性意见的幼儿的观点,又使活动推向深入。果然,在教师的设问式的“帮助”下,幼儿想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活动过后,该班教师这样写到:我们发现,虽然孩子的思路比较肤浅,但是老师一定不要急于告诉幼儿解决的办法,而是会懂得引导孩子利用他们已学过的本领,一步一步地学会把问题解决好。当孩子们看到自己又成功地解决了一个问题,都兴奋极了,幼儿的自信心增强了,对学习的态度也会越来越积极。
 ⑶合理布局,发挥有限空间的无限教育价值 由于幼儿人数偏多,班级活动空间相对局限,活动空间的安排与利用是否合理,不但直接关系到幼儿间的交往与活动,也间接影响到幼儿的学习情绪和深层次探索学习的可能。如此,做好这一空间拓展的研究工作就显得极其重要。小班教师根据自理区所操作的材料比较多,需要的空间比较大,就把它安排在活动室左边,把左边三小组的桌子拼在一起,尽量减少桌子的空间占位,腾出较大的空位使幼儿操作和出入更方便。同时把操作材料投放在桌子的四周,这样幼儿可以围着大桌子,以流水线的形式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各种材料。她们还改变了数学区往常桌面操作的方法,把需要安静操作的数学区移到活动室最前方靠墙的位置,铺上软毯,围上小矮墙,占位较大的操作材料比如大嘴巴小动物和天线宝宝纸盒等都粘贴在墙上,省去了摆放桌子的空间位置,充分利用墙面的作用,拓宽了有限的空间。还有一些数量配对或按数取物等活动也可以轻松地坐在地毯上完成,既能安静操作又便于交流。另外用小矮柜隔离的这种低隔断使教师的视线能随时注意幼儿的活动情况,有利于教师观察指导,幼儿在区域的流动与合作就更频繁了,互动更积极,环境的教育价值被充分挖掘出来了。
 4、创设互动墙,中的物质挖掘了墙面环境的三大功能 
(1)教育功能。环境对幼儿的教育功能是得到幼教同行普遍认同的。在我们研究中,“主题墙面”为孩子在主题活动中的学习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中班主题活动《蛋宝宝》中,幼儿利用图画和照片,剪报等形式将主题墙铺设得丰富多彩,同时还在探索过程中不断增添了多个版面,如“我的发现”、“蛋蛋超市”、“蛋蛋创意坊”等,将教室的氛围充斥在“蛋”这个气氛中。每个版面都能让老师、家长感受到幼儿学习、探索的过程和在探索过程中表现出的想法和智慧。可以说幼儿将自己的学习过程、将自己的想法和创意、将自己的收获通过墙面环境充分的得到展示,使墙面环境成为“会说话”的展示平台。
 (2)提醒功能。环境是可以“说话”的,经过良好设计的环境可以诱发孩子积极行为,让孩子凭借自身的思考、判断、协商与环境相互作用,不断获得经验,建构自我服务意识,而且墙面环境像一位无声的老师,时时在提醒幼儿应该怎么做。如中班的案例“水龙头的创意,”教师通过将幼儿讨论得出的洗手注意事项以图示的形式是呈现于盥洗室墙面上,孩子的洗手规则自然而然形成了。 
(3)派生功能。墙面环境的作用不仅是引发幼儿的互动活动行为,也不是幼儿单纯与墙面环境的直接互动,它也可能是墙面环境所给予的刺激,是从墙面环境互动中所延伸出的一系列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说,墙面环境就如一个引子,如果没有了一定的墙面环境给孩子的剌激,可能也就没有了后面一系列探索学习活动。中班的案例《争取床头柜》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由于墙面上的一些挂勾引发孩子的思考,孩子提出了要如何放置午睡时衣物这个问题,并由此在教师的引导下产生了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活动,如竞选活动“毛遂自荐”、“画申请书”等。 
5、掌握了一定的抽象范畴的研究方法 “心理环境的创设”是一个较为抽象范畴的研究,对于缺乏相关理论支撑的一线教师来说,这个研究无疑是一个挑战。在经历了迷茫,摸索,尝试、领悟的实践过程中,我们找到了个案例研究做为研究的抓手,为我们进行“良好心理环境的创设”的研究打开了一个思路。由于个案研究的研究对象具体明确,研究视点集中,教师可以边研究边学习边调整,这为以后的案例研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个案研究《陈茜小朋友情绪化的原因及改进策略》中,教师通过收集相关理论文章,小组研讨等活动学习用相关理论来分析自己的教育行为,学会了分析孩子行为背后可能的心理原因;在个案研究《占云飞拒吃点心》中,教师已能尝试从心理范畴去分析孩子的行为表现,并借助心理学研究方法对整个研究进行跟踪记录,通过VCD摄像、照片、文字记录等方式尽可能地保留了研究过程中幼儿与教师所创设的心理环境互动的痕迹,很好地再现了整个研究过程。在此基础上我们把研究目光转向了幼儿园教育中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如幼儿午睡困难、幼儿周一拒绝来园等现象,在观察基础上尝试运用心理学中幼儿心理发展特点和表现来分析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通过解读孩子的心理,营造出幼儿乐于接受的集体氛围,改善幼儿的心理状态,提高了幼儿的生活学习质量。在这个研究实践中,我们形成了一套较为科学的研究记录方式:原始观察→分析幼儿行为背后的可能原因→寻找研究切入口→采取策略→再次观察→推进干预等……为心理范畴的研究积累了经验。
 6、寻找到了良好心理环境的基本判断指标 在不断研究过程中我们越来越深刻认识到:心理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但心理环境却不是不可触摸,无法感知的。相反,它是可视的,物化的,即良好的心理环境是可以通过外部的可感知的现象,如师幼间的平等关系,教师的言行态度,班级愉快的活动氛围等指标来判断的,它是有“章”可循的。这一认识从根本上支持了我们子课题的研究思路,也使幼儿在良好的心理环境中得到了生动活泼的发展。
 (1)尊重,理解幼儿,把幼儿看成一个独立的个体。 总览《纲要》,我们深深感到其中贯穿着这样一种思想——以儿童为本,以儿童的发展需要为本。这种教育理念首先要求我们“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面的个体差异。”幼儿是一个体的人,来自不同背景和家庭,有着独特人格和性格特点,教师要用一种理解的眼光去看待他们,看到他们的现实水平也相信他们的发展可能。只有这样才能以一种包容,接纳的心态去面对每个孩子,才有可能促进每个孩子的成长。在小小(1)班个案研究《王茁润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的原因与策略》中,教师在发现孩子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后,尊重幼儿的选择意愿让她坐一旁先看别人活动,而不是将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孩子身上,在认真观察后老师发现孩子行为背后是有原因的,这个孩子从小就性格内向,较少和同伴玩。游戏是孩子的最爱,有心的教师利用孩子爱玩游戏的天性吸引他先和老师一起玩,再慢慢过渡到参加集体活动,孩子的社会性行为在老师的理解与等待中萌发了,很快就成为了集体中的一员。而在案例《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迎接幼儿愉快来园》研究中,教师遵循陈鹤琴所提倡的“积极的鼓励胜于消极的制裁”思想,以平和的心理接受了幼儿在来园时的个人感受和表现,在幼儿来园时不再诱导幼儿一定得问好,由此减轻孩子心理负担,随后教师尝试了解幼儿的心情及行为表现的原因,并从改变自身的行为方式入手:如先问好,和孩子谈谈心等方法开始,逐步让幼儿开口,乐意和老师问好,及至聊天,在不知不觉中建立了平等的师幼关系,幼儿的愉快情绪就从来园这一刻被调动起来。 
(2)营造宽松、愉快的活动氛围,注重幼儿的情绪体验 宽松和谐的活动氛围是幼儿学习知识,获取经验、习得能力的前提。而一个宽松和谐的活动氛围不仅指幼儿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索学习,还应包含良好的师幼、幼幼间的交往交流,教师对幼儿行为表现的反应态度等。只有当孩子真正成为环境的主人,他才可能按他发展需要的方式与环境互动,那么这个环境对他而言才是积极有效的。因此,在进行案例研究《我们爱看图书——良好阅读心理环境的创设》中,教师实践陈鹤琴“积极的暗示胜于消极的命令”教育思想,通过布置如图书馆一般的阅读氛围,调整图书角位置,改变阅读方式,播放轻声音乐等方式为幼儿创设了一个“人人爱看书”的氛围,调动了幼儿看书的兴趣,同时由于教师认可幼儿不同的阅读水平和方式,鼓励幼儿分享交流阅读感受,并支持他们以各种方式表现自己的阅读体会,使幼儿越来越原意看图书,交流自己对作品的理解。阅读真正内化为孩子自身的需要。可以说,正是在教师所创设的自然愉悦的环境中孩子将教师的教育期望一步步内化为自己的行为需求。
 (3)家园协调一致,建立和谐统一的人际关系 陈鹤琴先生提出:幼稚教育是幼儿园和家庭教育的总和。幼儿良好情感、态度的养成教育仅靠幼儿园单方面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幼儿园、家庭、社会的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共同培养。在本课题的所有案例研究中,家园协调一致是不可或缺的力量。在《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培养幼儿倾听能力》案例研究中,我们通过发放亲子活动单“听听谁的声音最好听”,请家长在家也为幼儿创设“轻声细语”的语言环境,随时督促幼儿不大声喊叫,并以身作则,营造文明用语的交往环境,使孩子的倾听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而在案例研究《我们爱看书——良好阅读心理环境的创设》中,让家长利用周未时间带孩子到图书馆参观阅读,感受图书馆安静的阅读氛围,形成初步的阅读规则意识,为幼儿良好阅读心理环境的创设打下良好基础;在其他个案如《占云飞拒吃点心》《方子恺进餐焦虑心理分析》等研究中,我们都主动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共同合作,形成教育合力,为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了和谐统一的心理环境。
     通过培训教师,通过传、帮、带活动,老师的素质发生了飞跃,从平时领导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形成勤奋好学的好风气。

 五、做好家校联系工作 


      利用早接待晚接走时、有效的沟通和家长相互了解,理解建立相互尊信任,不断的改进工作来提高我们的管理水平,通过家园栏、家长会、写小黑板等形式,针对性地宣传科学育人之势。 
同时还要争取家长的配合支持,参与提高活动效率,比如:环保、带资料、六一演出等,实现双方共同创造有利于孩子发展的良好环境、氛围。 
总之,在幼儿园管理方面,话永远说不完。只要去不断的总结和探索,只要您拥有一颗责任心和事业心,并具有现代创新意识,相信孩子们将在良好的环境中快乐、健康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苏.现代幼儿园管理[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  
   [2]王雯.浅谈“以人为本”思想在幼儿园管理工作中的运用[J].学前教育研究,2004,(9).    
   [3]贾宗苹.影响业务园长管理教学的内在因素[J].学前教育研究,2008,(4).

  2014年5月

          
 上一篇:高级幼儿园园长 宁利利论文
 下一篇:高级幼儿园园长 刘玉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