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年级 语文---我的母亲 第一课时 导学案
来源:未知 时间:2014-06-06 点击量:
0次
西安教师网网址:www.xateacher.com西安朝阳学校中小学辅导招生电话:87246359 (王老师)
西安朝阳学校“一对一”辅导招生电话:18092300658
办公联系方式:
莲湖校区:87246359、18092300658、18092300659、18092300660
新城校区:82400256、13991971400
办公地址:西安市莲湖区西大街121号西安文理学院(城隍庙东隔壁)大门口四楼
预习指导: 课堂流程: 1、复习检查 2、小组展示: |
学习目标: 1、理解文章大意,概括文中母亲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了解“母亲”为人处世对作者的影响,感受作者对母亲无限的怀念与感激之情。 2.从母亲所言所行入手,整体上把握内容;体会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的特征;学习运用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品格特点的写法。 3、联系生活体验,体会母亲的关爱,培养孝敬母亲的情感。 |
3、同学质疑: 4、老师点评、纠错、补充。 5、课堂总结、布置作业及预习任务。 |
|
(1)通过初读课文,你能总结文章写了母亲那些事?并且勾画出文中揭示母亲品性的语句 (2)为什么说“母亲是我人生的第一位老师”? (3)“母亲对我管束很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这句话中“慈母”和“严父”分别指的是什么? (4)胡适对母亲的总的评价是什么?课文表达作者对母亲怎样的情感? 二、知识积累: (1)、字词积写: 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文 绉 绉( ) 眼翳( ) 佃( )户 锁匙( ) 轻薄( ) mé¡先生( ) mó画( ) 羞kuì( ) chuò号( ) (2)、文学常识: 胡适(1891一1962),原名胡洪〔马辛〕,字适之,安徽绩溪人。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主张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提出写文章“不作无病之呻吟”,“须言之有物”等主张,为新文学形式作出初步设想,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1920年3月,他所写的白话诗集出版,即《尝试集》,这是现代文学史上最早出版的一部个人诗集,也是第一部白话诗集。主要著作有《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尝试集》、《白话文学史》(上)和《胡适文存》(四集)等。 胡适的母亲叫冯顺弟,19岁时成了比她大三十岁的胡适父亲胡传的续弦。在家里的心愿是盖一座瓦房,因贫穷盖不起,在当时当地的媒婆给他介绍了年长她30岁左右的胡传。胡适的父亲胡传是清末贡生,曾在东三省、广东及台湾省任官职,然而天不假年,50出头便撒手人寰 ,抛下了孤儿寡母。成了寡妇的冯顺弟无奈中不得不带着胡适回到老家寻找生路,让孩子接受教育。23岁的冯顺弟成了乡村大家族的主母。冯顺弟尽管农村出身,不会识文断字,但对惟一的儿子胡适悉心教育,一心想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乡贤。在23岁守寡,46岁逝世。 三、问题设置:(文本探究) 1.预习反馈 ⑴请你与小组同学合作,采用你们喜欢的形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⑵请你向同组的同学展示你的预习成果。 2.整理课堂问题(整体感知)并小组展示发言,推举并全班发言。(提醒学生以课文为依据) 3 存疑求援 合作探究(小组探究以下问题) |
(1)课文标题为“我的母亲”,而文章前三段只有一句提及母亲,其内容似与“母亲”无关,这是为什么? (2)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他与家人相处的情形? (3)文章结尾写道:“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读过了少年时代,受到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这“极大极深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四、拓展延伸:(学习收获、启发等) 五、课堂检测: 阅读课文第6、7自然段,并回答下列问题。 1、用自己的话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到母亲既是“慈母”又是“严父”? 3、母亲“责罚我”,却不允许“我”出声,说明母亲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
上一篇:综合性学习《我也追星》 |
下一篇:八 年级 语文---我的母亲 第二课时 导学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