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站内搜索
证件查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课程介绍
八年级语文学科课堂导学案 ---《28.观潮》
来源:未知 时间:2014-03-23 点击量: 0
         西安教师网网址:www.xateacher.com
         西安朝阳学校中小学辅导招生电话:87246359  (王老师)
         西安朝阳学校“一对一”辅导招生电话:18092300658
         办公联系方式:
         莲湖校区:87246359、18092300658、18092300659、18092300660
         新城校区:82400256、13991971400
         办公地址:西安市莲湖区西大街121号西安文理学院(城隍庙东隔壁)大门口四楼





预习指导:
 
 
 
 
 
 
 
 
 
 
 
课堂流程:
1、复习检查
 
 
 
 
 
 
 
 
 
2、小组展示:
学习目标:1. 读懂读通文章,积累一些文言词句。
2. 整体把握文章,学习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3. 品读赏析文章,感受其自然美、人情美。
3、同学质疑:
 
 
 
 
 
 
 
 
 
 
 
 
 
 
 
4、老师点评、纠错、补充。
 
 
 
 
 
 
 
 
5、课堂总结、布置作业及预习任务。
一、先读为主:通读课文,用双色笔划出生、难字词和精彩句段。
二、自主学习
(一)知识积累:
1、逐段朗读、翻译、解说课文。
2、注音或写字:
 每岁京尹(     )   艨(     )艟(     )  shū(     )尔    舸(     )  善 泅(     )   倍穹(       )  
珠翠罗qǐ(     )  sù(    )迎而上    Jiù(    )赁(   ) 看幕   如lǚ(     )平  地  鲸波万rèn(    )
3、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沃:        (2)倏尔黄烟四起   倏尔:
(3)人物略不相睹   略:           (4)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  穹:
(5)珠翠罗绮溢目   溢            (6)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既望:
(7)方其远处海门   方:            (8)如履平地    履:
4、指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
(1)海涌银为郭  古义:             今义:      (2)吞天沃日  古义:             今义:
(3)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骑:古义:            今义:           标枪:古义:               今义:
5、解释句中加点的词(一词多义):
(1)为  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  海涌银为郭(    )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
(2)以  以此夸能(      )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
(3)仅  仅如银线(       ) 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
(4)观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5)势  势极雄豪(     )  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
6、按原文填空。
(1)写参演船舰之多的句子是:
(2)写阵势变化多端的句子是:
(3)写水兵在船上演练技艺之高的句子是:
(4)写双方习战之激烈的句子是:
(5)写声势之大的句子是:
(二)、文学常识:周密(1232-约1298),字公瑾,号草窗,南宋文学家。著有《武林旧事》《齐东野语》《癸辛杂识》《草窗韵语》等。
背景介绍钱塘江观潮,历史悠久,有文献记载的就有两千多年,宋朝时最盛。钱塘江潮被誉为“世界第一大涌潮”。
三、问题设置:(文本探究)
1、作者在文中绘声、绘色、绘形、绘势,描写了钱塘江观潮的景象,全文的着眼点在“潮”上,立足点在“观”上。(请分析一下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观潮”的?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对潮来之状进行描写的?写出了江潮怎样的   特点?)
 
 
 
2、文章第一、二段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3、作者写“观潮”,为什么要写“教阅水军”和“吴中健儿弄潮”?
 
 
      
4、这段写观潮人众之多与上文写江潮和水上表演有何联系?
 
 
四、拓展延伸:(学习收获、启发等)
模仿本文,采用比喻、夸张、衬托等手法,进行场面描写,如腊月的集会。
 
 
 
 
五、课堂检测:
1、读准下列加点的字
雷霆(     )艨艟数百(    )如履平地(   )罗绮(   )僦赁看幕(   ) 万仞(   )
2、《观潮》选自《             》,作者          ,
       代湖州人。
3、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
(1)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
(2)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3)倏而黄烟四起,人物不相睹。
(4)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
(5)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身。
(6)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4、第一段首句和最后一句在全文结构和内容上各起什么作用?
 
5、第一段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对海潮进行描写?
 
6、第一段文字用了哪几种修辞方法?请从文中找出来。
 
 
 上一篇:八年级语文学科课堂导学案---《27.记承天寺夜游》
 下一篇:八年级语文学科课堂导学案 ---《29.湖心亭看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