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学科课堂导学案---《27.记承天寺夜游》
来源:未知 时间:2014-03-23 点击量:
0次
西安教师网网址:www.xateacher.com
西安朝阳学校中小学辅导招生电话:87246359 (王老师)
西安朝阳学校“一对一”辅导招生电话:18092300658
办公联系方式:
莲湖校区:87246359、18092300658、18092300659、18092300660
新城校区:82400256、13991971400
办公地址:西安市莲湖区西大街121号西安文理学院(城隍庙东隔壁)大门口四楼
西安朝阳学校中小学辅导招生电话:87246359 (王老师)
西安朝阳学校“一对一”辅导招生电话:18092300658
办公联系方式:
莲湖校区:87246359、18092300658、18092300659、18092300660
新城校区:82400256、13991971400
办公地址:西安市莲湖区西大街121号西安文理学院(城隍庙东隔壁)大门口四楼
预习指导: 课堂流程: 1、复习检查 2、小组展示: |
学习目标: 1、诵读课文,读出文章的韵味。品读写景语句,理解文章意境。 2、感悟作者的人生态度,理解作者的特殊心境。 3、学习记事、写景、抒情的融合感悟作者简洁的语言特点。 |
3、同学质疑: 4、老师点评、纠错、补充。 5、课堂总结、布置作业及预习任务。 教师寄语:一切景语皆情语 |
|
一、自主先学: 有节奏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初步了解文意。 二、知识积累: 1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出身世族地主,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文化教育,7岁知书,十多岁传文,一生文采风流。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 死后谥“文忠公”。 2.写作背景 元丰二年,苏轼由于和当时主张革新、实行新法的王安石政见不同,作诗讽刺新法, 因而被捕下狱。后出狱,责授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个有职无权的闲差,于是他在郡 城旧营地的东面开荒种地,有时也游乐于山水,咏唱雄伟江山,感怀英雄人物,写下了 许多极其动人的散文和词,如《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记承天寺夜游》记 的是元丰六年十月,苏轼和好友张怀民同游承天寺的情景。全文仅八十余字,描绘了 承天寺夜游时看到的月下美景。文章风格清丽、冷峻,而又不乏洒脱。 三、问题设置:(文本探究) (一)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确定朗读的节奏。(注:用红笔在文中划分节奏) 如: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庭下/如积水空明 念/无与为乐者 水中/藻荇交横 再次朗读。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合作翻译全文。学生质疑,讨论解疑,理解课文内容。(注:请把课文翻译写在背页) (1) 解词: 欲: 户: 欣然: 念: 遂: 相与: 中庭: 空明: 但: 闲人: (2)翻译句子 a.念无与为乐者。 b.庭下如积水空明。 c.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二)合作探究: 1.作者为什么想着在初冬的夜里走出户外? |
2.作者是如何描写月色的?(品修辞) 月夜图有什么特点?给人怎样的感受?(添一添,品意境) 3.夜游期间,作者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提示:结合关键词句体会作者心情) 4.如何理解“闲人”? 5.文中用了哪几种表的方式? 四、拓展延伸:(学习收获、启发等) 在我国文学史上,有很多诗人对月有独特的感受,借月抒发自己的感情,请举出两例,注明出处和作者。 五、课堂检测 这两篇短文都写自然景物,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试加以说明。 |
上一篇:八年级语文学科课堂导学案 -----《27.答谢中书书》 |
下一篇:八年级语文学科课堂导学案 ---《28.观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