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站内搜索
证件查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课程介绍
八年级语文学科课堂导学案---《26.三峡》第二课时
来源:未知 时间:2014-03-23 点击量: 0
        西安教师网网址:www.xateacher.com
        西安朝阳学校中小学辅导招生电话:87246359  (王老师)
        西安朝阳学校“一对一”辅导招生电话:18092300658
        办公联系方式:
        莲湖校区:87246359、18092300658、18092300659、18092300660
        新城校区:82400256、13991971400
        办公地址:西安市莲湖区西大街121号西安文理学院(城隍庙东隔壁)大门口四楼




预习指导:
 
 
 
 
 
 
 
 
 
 
 
课堂流程:
1、复习检查
 
 
 
 
 
 
 
 
 
2、小组展示:
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3、同学质疑:
 
 
 
 
 
 
 
 
 
 
 
 
 
 
 
4、老师点评、纠错、补充。
 
 
 
 
 
 
 
 
5、课堂总结、布置作业及预习任务。
本文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了精准的描写以及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来表现三峡的美。
 
一、先读为主:
全体学生背一背
二、问题设置:(文本探究)
(一)、说一说三峡之美
请学生边读课文边透过文字把握三峡景观的特征,准备用“三峡的……美。美在……”说一句简单的话。
如:三峡的山美。美在连绵不绝,高耸险峻。
学生自由品析三峡的美,小组讨论,然后回答。
 
 
 
(二)、说一说作者的感情
作者笔下的三峡是如此之美,那么你能想象一下他当时的思想感情是怎样的?(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三)、品一品本文写法之妙
请同学们细读课文,说出课文的几个妙点来。(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自由评说)
⑴.“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一句从      面体现了山的      、      ;而“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则是         面描写,以“不见曦月”衬托山的高峻,江面的          。(正  连绵、高峻  侧  狭窄 )
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一句,用了      修辞手法,突出水势的         。(夸张  迅疾)
⑶.本文语言简洁生动,写春冬之景时,写“湍”用   ,写“潭”用    ,写“柏”用    ,写泉用    ,写水用   ,写树用   ,写山用    ,写草用    。(素  绿  怪  悬  清  荣  峻  茂)
 三 、总结
1.散文家郦道元仅用了一百五十余字就将雄伟壮丽的三峡奇景展现在我们面前,且极其生动传神,不能不令人称奇。现在我们用欣赏的眼光来发现课文的美。那么我们从哪些方面来欣赏美呢?
我们欣赏文章,可从描写的角度(动静、粗细、远近等多方面),结构,语言,修辞等方面着手。
例如:课文的描写手法美,正面落笔的“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形象而概括地描绘出三峡的地貌特点是山高岭连,峡窄水长;而“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则从侧面烘托了三峡峰峦连绵,隐天蔽日的山势。
 
 
 
(2).写景状物要抓住特征。课文写三峡四时风光,为什么从山写起?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
 
 
 
 
 
 
四、拓展延伸:(学习收获、启发等)
找找关于三峡的名句
 
 
 
 
五、课堂检测:
精读全文,回答问题:
1、文中从侧面渲染了山峰的高峻,江面的狭窄的句子是:(                                    )
2、表现江水凶险的句子是:(                                    )
3、从侧面表现江水迅疾的语句是:(                                     )
4、用比较的方法表现其迅疾的语句是:(                                     )
5、下面句子中的"其"各指代什么?
(1)其间千二百里:
(2)飞漱其间:


 
 上一篇:八年级语文学科课堂导学案----《26.三峡》第一课时
 下一篇:八年级语文学科课堂导学案 -----《27.答谢中书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