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站内搜索
证件查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课程介绍
八年级语文学科课堂导学案 ---《25.杜甫诗三首》第一课时
来源:未知 时间:2014-03-23 点击量: 0
       西安教师网网址:www.xateacher.com
       西安朝阳学校中小学辅导招生电话:87246359  (王老师)
       西安朝阳学校“一对一”辅导招生电话:18092300658
       办公联系方式:
       莲湖校区:87246359、18092300658、18092300659、18092300660
       新城校区:82400256、13991971400
       办公地址:西安市莲湖区西大街121号西安文理学院(城隍庙东隔壁)大门口四楼





预习指导:
 
 
 
 
 
 
 
 
 
 
 
课堂流程:
1、复习检查
 
 
 
 
 
 
 
 
 
2、小组展示:
学习目标:了解有关古体诗、近体诗的一些常识,培养学生鉴赏诗的能力。
1、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及诗歌的创作背景。
2、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3、学习《望岳》,感受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学习他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3、同学质疑:
 
 
 
 
 
 
 
 
 
 
 
 
 
 
 
4、老师点评、纠错、补充。
 
 
 
 
 
 
 
 
5、课堂总结、布置作业及预习任务。
一、先读为主:读准字词,把握朗读节奏,赏析《望岳》和《春望》。
二、知识积累:
1、生字注音:
齐鲁青未了(   )       岱(   )宗          决眦(   )        花溅(   )泪
搔(   )               浑(   )欲不胜簪(   ) 
2、词语解释:
(1)岱宗夫如何     岱宗:                                             (5)会当凌绝顶     会当:      凌绝顶:
(2)造化钟神秀     造化:         钟:         (6)烽火连三月      烽火:
(3) 决眦入归鸟    决眦:                      (7)家书抵万金     抵:
(4)阴阳割昏晓     阴:           阳:       (8)浑欲不胜簪     浑:
3、难句释义: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4、文学常识:
(1)杜甫是________代大诗人,字________,他被称作________,其诗作被称作________,都收集在________。
(2)“三吏”是指杜甫写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三别”是指他写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三吏”“三别”是他现实主义诗篇的光辉顶点,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3)学生补充作者及作品资料:
 
(4)背景链接:
杜甫七岁即能作诗文,十五岁时便在文坛上初露头角。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正是他刻苦学习的自述。二十岁后,他开始了漫游生活。他南游吴越,北越齐赵,饱览了祖国壮丽的河山,开阔了他的视野和心胸,并在洛阳与李白等同时代的著名诗人结为肝胆相照的朋友。这个时期的生活和创作,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和情调。如《望岳》一诗表现了他青年时代的气概和抱负,是他早期的代表作品。
《春望》是唐肃宗至德二年(公元575年)三月杜甫在长安时所作。安史叛军攻破京都长安,杜甫投奔唐肃宗,中途被叛军俘获,带回长安。此时长安被焚劫一空,满目凄凉。写下此诗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感人至深。
(5)《望岳》属于古体诗。古体诗一般又叫古风,这是依照古诗的作法写的,形式比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缚。 
《春望》属于近体诗,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或格律诗,是中国讲究平仄、对仗和叶韵的诗体。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之名。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诗体。从句式上说有五言、七言之分;从篇幅上说有律诗、绝句两种。
三、问题设置:(文本探究)
1、整体感知《望岳》和《春望》。
(1)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
(2)小组讨论,互相交流,释疑解难。
2、品析文章。《望岳》
(1)作者向岳而望,都看到哪些景色?而且角度有别,试做具体分析。
 
 
(2)诗言志,诗歌创作无不是为了传情达意。这首诗流露出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绝唱,你认为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春望》(1)诗歌抓住了哪些形象,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怎样的画面?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四、拓展延伸:(学习收获、启发等)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与我们学过的哪些诗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五、课堂检测:
 上一篇:八年级语文学科课堂导学案 ---《24.大道之行也》
 下一篇:八年级语文学科课堂导学案 ---《25.杜甫诗三首》第二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