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中不可忽视的100个关键细节四
来源:未知 时间:2015-08-13 点击量:
0次
陕西省高级保育员培训第三批报名工作现已启动联系电话:18092300658 87245610
培训地址:西安市西大街121号西安文理学院老校区
细节之16“吓唬”教育
一个七岁的小姑娘从小就非常调皮,很少服从家长的管教。一次,她在院子里吃饭,上蹿下跳,家长怎么说她,她都不安分。于是,姥姥就吓唬她说:“你再不吃饭,小心饭里掉进壁虎屎!壁虎屎有毒,没有颜色看不出来,吃了眼睛就瞎了!”小姑娘听了害怕了,虽然把饭吃了,可是以后无论碰什么东西都会问妈妈,那上面有没有壁虎屎。大人说没有,她还反驳:“壁虎屎没有颜色,你又看不出来。这两天,我的眼睛好像看不清楚了,是不是吃了壁虎屎呀?”
中国家长恐怕都有类似小姑娘姥姥这样的“绝招”:当孩子不听话或不顺从大人的意志时,为了贪图省事或者掩盖自己的无能,许多家长拿出恐吓的办法来。例如:“再不睡觉鬼(或大灰狼)就要来了”、“不听话就把你关到黑屋子里去(或就把你送给别人)”、“不好好吃饭老虎就要来抢了”,如此等等。
对父母而言,“吓唬教育”似乎是使用方便而又十分奏效的方法,打骂要花力气、费精神,吓唬只需用吓人的语言加上严厉的神态就够了,如“你要是不考90分以上,你就不要回家!”或“你要是读不好书,以后去扫马路。”但事实证明,吓唬不但不能达到教育目的,还害了孩子。因为吓唬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强刺激,使孩子紧张,长期受吓唬的孩子胆小、懦弱。如果常用吓唬法,还会降低父母的威信,因为父母说的可怕后果并不总会出现。孩子到了初中以后,更不能吓唬了,因为孩子逆反心理强了,父母吓唬之后,孩子表面上臣服,可心里一定会嘀咕:“我非不……我偏要……我才不怕……”
人的害怕心理是随着年龄增长,在与他人思想交流以及对外部世界认识过程中出现的。每个人都会有害怕心理,害怕心理太严重的话就会导致自信心不强。中国孩子的自信心不够,与家长在他们小时候这样的吓唬是有很大关系的。与其等孩子稍大以后再鼓励他们要有自信,不如从小就杜绝吓唬孩子,杜绝“吓唬教育”。
细节提示
1、家长可采用耐心劝导、转移话题、缓和情绪等方法代替“吓唬”教育来管教调皮的孩子。
2、对于孩子学习成绩不佳,最好要通过鼓励来代替“吓唬”教育。
3、对因被吓唬而自信心不足的孩子,要多加以开导、鼓励。
细节之17“分数”教育
一位做教育工作的年轻母亲向别人谈起她对自己孩子“分数”的感受,与一般的母亲有很大不同。
“我希望儿子将分数看淡些,他太在意别人对他的期望了,分数带给他的压力阻碍了他个人的成长。孩子的成绩好固然好,但成绩好坏并不能显示个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而实际上,创造力和想象力才弥足珍贵。”
“我试着和孩子讨论课外的游戏及活动,这些活动不具任何分数竞争的色彩。如果我和孩子有更多相处的时间,我愿意带孩子多做一些户外活动,收集一些花草,询问一些科学性的问题,并让他以不同于学校的创造性思考方式学习各种事物。”
“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儿。”这是“分数教育”下一句人人皆知的流行语。虽然素质教育已提出多年,但实际上,现在中国家庭教育大都仍属于分数教育。在“分数”教育盛行的今天,事例中这位母亲对分数的看法似乎更值得父母们借鉴。分数教育是中国应试教育在家教中的反映,而家庭的分数教育是学校的分数教育的反映。
许多父母并不考虑孩子的自身条件,不顾一切地逼孩子拼命读书,从而让孩子稚嫩的心灵承受超负荷的重压,孩子非但没有做知识的主人,反而沦为分数的奴隶。那些成绩一般的孩子由于能力或其他因素所限,常常难以达到家长的高要求,因而遭到父母的否定。孩子屡遭失败,会产生持续失败的挫折感,积累“我不行”的消极情感体验。它不仅使孩子得不到积极自信心形成所必需的成功体验,而且会使孩子由经常的自我怀疑进化成自卑,由厌学变成厌世。
父母要尽量放弃传统的“分数教育”(尽管它是一个暂时无法改变的事实)而应该更多地去关注孩子的思维能力和学习方法,尽量留住孩子最宝贵的兴趣和同样宝贵的创造性思维。不要用分数去判断一个孩子的优劣、好坏,也不要以分数高低为荣辱,更不要把孩子人生的最大砝码仅仅压在学习成绩的拔尖上,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美好的品格和良好的动手能力,远比考试成绩第一名还是第十名更为重要。
细节提示
1、永远不要对学习不好的孩子表现出失望。
2、仔细发掘孩子除学习外的其他才能。
3、父母要端正人才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上一篇:家庭教育中不可忽视的100个关键细节三 |
下一篇:家庭教育中不可忽视的100个关键细节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