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站内搜索
证件查询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新闻 > 校园动态
家庭教育中不可忽视的100个关键细节二
来源:未知 时间:2015-08-13 点击量: 0
陕西省高级保育员培训第三批报名工作现已启动
联系电话:18092300658   87245610
培训地址:西安市西大街121号西安文理学院老校区

细节之5“审美”教育
  李女士的两个孩子成功地考取了清华大学,她曾对朋友讲过这样一段话:“我的女儿爱美。还在幼儿园时,当她看到一些小朋友着装艳丽,或戴项链、手镯,就不免会流露出几分羡慕。她悄悄地问我:娟娟涂红指甲好不好看?在孩子穿戴方面的选择上,我从不硬性规定哪些可以穿或哪些不可以穿,我不能剥夺女儿爱美的权利。同时,这也是为了防止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但我会注意培养孩子的审美品味,因为品味最能反映人的气质。我让女儿留心校园里“扮酷”的现象,有的孩子追求名牌服饰、有的孩子奇装异服、还有的孩子染着红色的头发,我要女儿自己去判断美与不美。女儿后来告诉我,那些同学大多是工薪阶层,更有些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扮酷”其实是为了获取衣饰的自尊而掩饰自卑心态。对于女儿的这种认识,我倍感欣慰。这么多年,女儿在衣饰和学习用品等物质享受上从不与人攀比。她不是有意无意地压抑自己,而是具有了审美的自信心!”
  在充满物质诱惑的现实社会中,让孩子拥有一种富于个性的协调美,保留一份自尊自信,少一份自卑自贱,不盲目追求不属于自己的美是非常重要的。像这位母亲一样,塑造孩子审美的心灵,对孩子进行“审美”教育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情。
  其实美就在我们身边,爱美是每一个人的天性,但是如何使孩子认识美、感受美、鉴赏美,还需要家长施以巧妙的方法加以培养。父母们可以让孩子领悟大自然壮丽之美:带孩子去观看一望无际的大海、观看一轮红日从大海中升起的情景;带孩子看看无垠的长空和星星,还可以经常带他们去欣赏品味高雅的艺术展览,让他们领悟气质之美。
  懂得了美,孩子就会逐渐产生高尚的精神境界。爱美的人会追求美、创造美,会克制卑下的心理,去追求美的境界。美与真与善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对美的追求必然会推动孩子对真理的追求。美也是一种强大的心理动力和评价标准。对美的追求会推动孩子自我完善、自我约束和自我进取。
  细节提示
  1.创造朴素、整洁的家庭生活环境。
 2.培养孩子文明的言谈举止。
  3.培养孩子健康优美的体态和仪表。
  4.让孩子从小受到艺术的熏陶。
  细节之6“打电话”教育
  晚上,秦若正要做功课,忽然发现忘了一门作业,就马上打电话给同学一鸣。秦若听出来接电话的是一鸣的爸爸,就说:“我要找一鸣。”这话被妈妈听见了,却没有说什么。等他放下电话后,妈妈问:“开始是谁接的电话呀?”“是一鸣的爸爸。”秦若回答。妈妈说:“那你是不是应该说:‘叔叔,您好,请帮我找一下一鸣好吗?’”秦若听后,不好意思地笑了。
  打电话是日常生活中与人交流获取信息的必要方式之一。除了教会孩子使用电话外,文明用语的传授也是十分重要的。孩子不会接打电话,从表面上看是孩子自身的没有礼貌,其实这是一种道德的残缺,是不尊重他人的一种表现。因为,接打电话时间的选择和语言的使用,也最能反映一个人的道德素养。因此,“打电话教育”也日益成为家庭细节教育中重要的一环。
  对于打电话的很多细节,父母应从小就逐步给孩子灌输,如:白天一般宜在上午8点以后,节假日应在上午9点以后,晚上应在22点以前。在无特殊情况下,不宜在中午休息时间和就餐时间打电话,以表示对对方的尊重。打电话前先确认对方的电话号码,仅凭记忆容易拨错。一旦拨错应向接电话者表示歉意,说“对不起,我打错了”、“打扰您了”等。接通电话后先问对方是谁,然后说你要找的人。比如说:“您好!请问您是×××吗?请您帮我找一下×××。”而不要简单地说“给我找×××。”如果对方问你姓名,一般应告诉对方,而不应说“你管我是谁!你是谁呀!”打电话时如果对方不在,一定要使用祈求敬语:“请(麻烦、劳驾)您帮我找一下。”而不能说:“喂!给我找×××。”
  父母也要让孩子知道,有时候电话中一句不太慎重的话语可能会葬送一段友谊。“越是亲密的人,越要注意接打电话的方式,以及电话中的措辞和声调。千万不要因为不会接打电话伤害自己的朋友。”
  不合时宜地接打电话,还会导致人生许多机会的丧失。小时候会接打电话的人,长大了大多会知道怎样与人相处和交流,也会懂得尊重他人。
  细节提示
  1、接打电话教育应从孩子上幼儿园后就开始培养。
  2、经常锻炼孩子帮大人接、打电话,注意孩子用语是否规范。
  3、以身作则,以自己规范的接打电话礼仪影响孩子。
  细节之7“悄悄”教育
  一位善于观察的父亲,讲述了这样一件事情:“清明节的前一天,我和妻子带着八岁的女儿到野外踏青。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女儿很兴奋,不时蹲下来,对那些开得鲜艳但又叫不出名字的野花儿说着什么。我很诧异,问女儿:“你对花儿说些什么?”她回答:“我对花儿说,你们今天开得真好看。”“你为什么要蹲下来对花儿悄悄说话呢?”女儿说:“这样花儿才能听见呀。”
  听了女儿的话,他心中感慨万千:连孩子都知道对花儿说话要蹲下来轻轻地说,而做父母的教育孩子时又是怎样做的呢?人们常常喜欢把孩子比喻成花朵,然而在“花朵”面前,父母与之交流、沟通,又有几次是悄悄说的呢?
  在日常生活中,一些父母发现孩子有过错时,常常不问缘由地大声呵斥、责骂,甚至大发雷霆。他们以为,这样才是对孩子的严格要求。而效果往往适得其反。那么,家长们就有必要来学学如何“悄悄”教育。
 按照孩子的心理特点,用“低声细语”的悄悄对话方式教育孩子效果更好。孩子处在生长发育阶段,自控能力较差,情绪极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变化,高声训斥会使孩子因受到突然袭击而惊慌失措,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以致引起反感,根本听不进家长的话,也就谈不上教育效果了。有时,高声训斥虽然能暂时制止住孩子的不良言行,但孩子口服心不服,久而久之会产生对立情绪,引发孩子的沉默、固执等对抗方式,甚至养成“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坏习惯。
  作为一种良好人际关系的反映,“悄悄对话”体现着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以及相互间的尊重和依赖。当父母用低声调教育孩子时,孩子会察觉到大人的沉着和威严,从而稳定住自己的情绪。这时,父母也就有时间来冷静地观察孩子,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同时,低声细语与孩子进行悄悄对话,孩子感到自己与父母处于平等的地位,能使孩子真正领会大人的话是正确而重要的,从而在不知不觉之中接受大人所讲的道理。常用这种温和亲切的低声调来与孩子对话,还可以增强孩子对父母的信任感,增强孩子与父母进行交流的自信心,增进子女和父母间的关系。孩子也能从这种“悄悄教育”中找到自尊与自信,这对他今后健全人格的培养与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细节提示
  1.父母要提高自身修养,不要养成大喊大叫的习惯。
  2.面对孩子的错误要耐心地听孩子讲述原因,避免自己的苛责伤害到孩子的自尊。
  3.“悄悄教育”还体现在不当着外人的面数落孩子,给孩子保全“面子”。
  细节之8“恋前”教育
  “爱情是一朵美丽的浪花,然而你生命的航船却要绕开它,小心翼翼地行驶,因为你稚嫩的双桨还载不动如此神圣的职责。”一位母亲在女儿16岁生日那天,郑重其事地在送给女儿的日记本上写下了这样的话。她的朋友不理解地对这位母亲说:“你这么早给她写这些干什么啊,她又没有早恋。”
  很多家长都会有和她的这位朋友一样的想法,他们从不对孩子讲述有关“爱情”的话题,对其讳莫如深,似乎“爱情”两个字是病毒,是细菌,捅破了这层纸,孩子就会感染,失去抵抗力。而当孩子真正出现早恋倾向的时候,家长又会如临大敌、束手无策。其实,早早对孩子进行“恋前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一个教育细节。
  首先,父母不要让孩子觉得家长是一块感觉迟钝从无浪漫情怀的木头,也不要让孩子感觉到家长是一本正经无欲无求的正面教员。因为如果那样,在孩子心目中,父母的形象就会变得刻板加虚伪,没有丰富的人情味,而这将使他们失去对家长的信赖和尊重。最可怕的是,如果孩子真面临早恋困惑而又对家长关闭了心灵之窗而得不到疏导时,早恋的苦闷就会无处宣泄,有的青少年因郁闷而自尽,有的放纵情欲。这时,很多父母才追悔莫及。既然孩子在人生道路上会不可避免地出现这样的问题,何不早些给孩子打“预防针”?其次,家长要让孩子知道爱情不是可耻的东西,青少年萌生接近异性的愿望也是心理、生理发展的必然。家长不必对此大惊小怪,而要正确引导,因为孩子们的感情是幼稚而纯真的,没有掺杂成人世界中金钱、物质、名利、地位等私念,家长要在尊重这种高尚情感的同时告诫他们早恋的危害。家长要通过劝说让他们明白对异性的好感绝不等同于爱情,要告诉孩子,他们现在的年龄是无力扬起爱情之舟的。
  当父母以平等、信任、尊重、友好的态度对待孩子们,家长的“恋前教育”才会取得成功,才会培养出自尊、自爱的孩子。当孩子真正面临类似的情感困扰时,她才会早有免疫力,对少年的“朦胧情感”有一种清晰、理智的认识。
 细节提示
  1、“恋前教育”适合于十二岁到十六岁的孩子。
  2、经常和孩子一起看些格调高雅的言情片。
  3、有意识地创造条件,让孩子接触更多的异性,减少其对某一异性的依赖。
  细节之9“待客”教育
  日本学者多湖辉曾在一本着作中提到他到一位美国教授家做客的情形。由于女主人身体欠佳,接待他的是教授和他上小学四年级的儿子。刚进门,孩子便彬彬有礼地做自我介绍,并对远道而来的客人表示欢迎。教授寒暄一阵后,孩子又说自己平时对日本很感兴趣,知道东京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并表示有机会一定去日本看看。待到午餐结束时,孩子又十分周到地对客人说:“今天的饭菜可口吗?不知合不合您的口味?”其态度之大方,谈吐之得体,令人惊叹。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来,这个孩子如此待客有道,必定是他的父母精心培育的结果。遗憾的是,在我国的家庭教育中,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没有意识到“待客”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当家里来了客人时,总是家长去热情地招待,而将孩子漠不关心地丢在一边,让孩子自己玩;或是家长把孩子赶出客厅,让孩子去一边呆着,别碍手碍脚。其实,这样做是在无意中错失了一个很好的教育孩子的机会。
  中国的礼仪要求一个人在客人面前有良好的举止,家长须教育孩子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在举手投足之间表现出文明礼貌。训练孩子“坐如钟,站如松,行如风,卧如弓”不只是健康教育,同时也是行为教育、形象教育,这种教育可以让孩子举止端庄、大方、文雅,同时也展现他们富有个性的言谈举止。孩子文明举止的养成,更重要的在于矫正,就是说,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对于他们在举止上表现出来的种种弊端要随时注意并予以矫正。例如:一些孩子在客人面前乱说乱动、挖鼻孔、说话时左顾右盼等等。这些行为,一开始就应该引起家长的重视,大处着眼、小处入手进行矫正。有人来做客,父母还要教育孩子不能随便要这要那,不能乱翻客人的东西;要热情地邀请客人坐,给客人端茶;与客人吃饭时,不能因为某一道菜自己喜欢就强霸着等等。
  为了让孩子更顺利地融入社会,尽快地成长起来,家中来客时,让孩子参与招待是很有好处的。一方面,孩子通过观察,可以从父母及其他长辈身上学习礼仪和待人接物;另一方面,参与待客,能有效地锻炼孩子的胆识和得体的言谈举止。
  细节提示
  1、平时就适当地让孩子“参政议政”,提高其在家里的参与意识。
  2、外出做客时,尽可能带孩子参加。
  3、家中有客来,让孩子参与接待、倒茶、端水果、谈话等活动。
  细节之10理想教育
  一位清华大学的学生讲述了他十多年来自己经历的“理想教育”:我小学三年级的时候爸爸带我到北京玩,爸爸把我带到清华大学西门前,对我说,这是我们中国最好的大学,你长大了一定要到这里来念书。还专门给我在清华西门前照了一张相。虽然这次只是从清华门口经过,但是爸爸那句话我却记在了心里。从此,考上清华大学就成了我的梦想。每当我发现没有达到自己的要求,或者是浪费了本应学习的时间时,我就会在心里告诫自己,这样做是不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的,必须改正,下次一定要注意。每当我想放松一下,或者是禁不住诱惑想放下功课和同学们随便玩的时候,脑海里就会突然冒出这个理想,给我警醒。每当有人在我耳边说,读书没有用,还是早点赚钱,乘机享受青春的疯狂生活时,我总会告诉自己,我有自己的梦想,不能没有目标地追求一时的快乐。这样,目标和理想一直成为我学习的动力、长鸣的警钟、快乐的源泉。去年,我终于以优异的成绩实现了这个多年的理想!
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内容,不只是给孩子灌输知识,还包括对孩子的“理想教育”,培养他为实现理想、奔向目标而应具备的坚忍不拔的毅力。理想,是孩子心灵世界的阳光。父母要做一个播撒阳光的人,告诉孩子任凭风吹浪打,也不能动摇对理想的追求。
  从这名清华学子的身上,我们看到了理想的力量,当孩子在心中有个既定的目标时,他为之努力奋斗的决心也会格外坚定。很多父母抱怨孩子没有出息,学习成绩很差,可能就是因为家长忽略了理想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孩子每天只知道在家长的逼迫下写作业、学习、练习弹钢琴,却很少有时间思考自己真正的理想。也有许多孩子小的时候就会说出豪言壮语:将来想做科学家、想当工程师、想当音乐家,父母大多不以为然、嗤之以鼻,其实人的理想犹如前行道路上的明灯,父母要做到的是如何让孩子不偏离明灯的方向,意志坚定地奋勇前进。
  有一个确定的目标就是成功的一半。一个人只有目标确立了,才会有奋斗的方向,才不会在执行计划的时候迷失自己。当家庭教育从培养孩子每一个小小的梦想开始,又何愁孩子将来不成功呢。
  细节提示
  1、要根据孩子的能力与兴趣,帮助、引导孩子树立理想。
  2、理想教育不应只盯在学习上,如果孩子有其他方面的天赋,父母也要积极鼓励。
  3、要经常督促孩子把理想化为持久的行动力

 上一篇:家庭教育中不可忽视的100个关键细节一
 下一篇:家庭教育中不可忽视的100个关键细节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