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站内搜索
证件查询
当前位置: 首页 > 职业培训 > 社会调查
高级幼儿园园长 侯晓菲社会调查报告
来源:未知 时间:2014-07-16 点击量: 0
社 会 调 查
 
 
          题目:幼儿行为习惯现状调查
                
 

              学员姓名: 侯晓菲          
          
幼儿行为习惯培养的现状调查
 
 
调查时间:2014年5月
调查地点:品格紫薇幼稚学园
调查对象:品格紫薇幼儿园在园幼儿
调查方法:调查主要方法有:观察法、行为研究法、个案分析法、谈话法和文献资料研究等方法。
观察法:在研究中,教育者通过对幼儿的行为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观察,获得最直接的第一手资料,积累幼儿行为习惯的不同表现方式。
行为研究法主要包括问卷调查法:针对家庭教育方面,教师设计的,与课题实施内容相关的系列问题。通过家长的问答,更进一步地、全面地了解幼儿行为习惯的现状。
个案研究法:对群体中存在心理障碍或特殊表现的某个幼儿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跟踪记录与观察分析,并加以一定的措施和手段,促进其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谈话法:采取教师和幼儿面对面、教师和家长面对面交谈的方法,取得第一手的资料和信息,共同配合与协作,从根本上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取得教育上的一致和统一。
文献研究法:本课题将对古今中外的已有相关理论做综合参考研究。
调查人:  侯晓菲
调查分工:幼儿园老师配合进行调查,搜集资料,侯晓菲进行整理、编写 
 
 一、概念的界定

习惯:是指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较为稳定的行为倾向。一是指习于旧贯,习于故常。
《汉书四八:贾谊传》中记载孔子曰:“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二是指长时间养成的不易改变的生活方式。当代心理学对行为习惯的解释。有人认为认为:“习惯是一种自动化的行为方式、”有人认为:“习惯是一种典型的行为方式,就是比较典型的、有倾向性的行为特点。”也有人认为:“习惯是一种动力定型,也就是稳定的行为、思维模式。”《心理学大词典》认为,习惯是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化地去进行某种作的需要或倾向。或者说,习惯是人在一定情境中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自动化的一种行为方式。我国儿童心理学家朱智贤教授认为,习惯是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化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倾向。习惯形成就是指长期养成的不易改变的行为方式。习惯形成是学习的结果、是条件反射的建立、巩固并臻至自动化的结果。
     雷伯在其所著的《心理学词典》中将心理学中关于习惯的含义概括为四种:(1)一般指一种习得的动作。本义是指运动模式、身体反应,现在已不限于此。(2)通过重复而自动化了的、固定下来的且无需努力就轻而易举地实现的活动模式。这跟人格研究中使用的特质的、含义比较接近。(3)对药物的癖嗜,常用术语是药物依赖。(4)指特定动物物种的特征性行为模式,如“狒狒的习性”。他特别指出,最后的一个意思与前面的几种意义是大不 最全最热最专业的文档类资源,文库一网打尽相同的,它的内涵通常是指一种天生的、物种特有的行为模式,而其他几种意思都明确含有习得的行为之意。
 综合以上的的解释,我们不难得知行为习惯有如下特点:
1. 习惯是自动化了的反应倾向或活动模式或行为方式;
2. 习惯是在一定时间内逐渐养成的,它与人后天条件反射系统的建立有密切关系;
3. 习惯不仅仅是自动化了的动作或行为,也可以包括思维的、情感的内容;
4. 习惯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由此习惯可能起到积极和消极的双重作用。

二、问题的出现

幼儿期是人的一生身心发展尤其大脑结构和机能发展最为旺盛的时期,更是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这一时期一旦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能让孩子终生受益,但如果不适时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便会错失良机,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而及其难于改正,会给将来的发展带来难以弥补的缺憾。
不良的行为习惯,这不仅关系到幼儿的身体健康,而且关系到对幼儿的自信心、意志品质、交往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因此,从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入手,促进健康人格的发展,不仅可以克服长期以来儿童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弊端,而且也符合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适应新的时代环境和形势。这一研究,从现实和长远看,无疑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现阶段幼儿行为习惯的现状

近年来,从习惯入手来研究儿童德育也开始受到国内学术界的关注。如中国科学院心理所的王极盛教授就进行过关于1560例少年儿童不良行为习惯的研究,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孙云晓研究员也曾主持过关于杰出青年的童年教育研究,以及培养独生子女健康人格的研究,北京教育学院关鸿羽副教授进行过关于儿童养成教育的研究。
本课题根据我园实际情况,着重于针对3-6周岁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现在的孩子因家长的过于溺爱,老人带孩子的现象比较普遍,在家父母包办的多,久而久之养成了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而幼儿是在生活中获取经验、适应环境、形成习惯的,所以我们不光注重研究幼儿在园一日活动中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更着力探索为家庭教育提供新观念和新思想,从而改变家长观念,通过家园合作,为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创造一个积极的环境,并在操作层面上,提供相应的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措施。
幼儿园在培养幼儿常规习惯的培养应注意的方面:
1. 一日生活安排科学合理、动静交替,基本符合幼儿发展特点和教育要求。
首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安排,做到科学合理、灵活安排。其次,注意到班级活动安排衔接问题,前后项目动静交替。
2. 重视对幼儿的规范管理,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常规工作常抓不懈。
教师们在班级常规的分年龄段建设方面要求的逐步推进,符合幼儿由低到高的发展规律。注重幼儿的常规培养,做到常规工作时时抓不放松,减少了因混乱和无序给幼儿及幼儿园工作带来的负面影响。
3. 积极利用常规事件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常规习惯教育效果明显。
教育者可利用常规教育的社会教化功能,将其与现行的课程教学结合起来,利用、发挥班级常规的影响力。利用各种教育契机,对幼儿常规习惯的进行教育。
 4. 注重家园联系沟通,争取做到家园要求规范一致、教育同步。幼儿的常规习惯培养要注意到家园间的配合问题,做到家园要求一致、教育同步。
5. 常规教育方法灵活多样,基本上以正面教育为主,负面现象时有发生。教无定法,班级的常规事件林林总总、形形色色,不可能一条教鞭用到老。总的来说,教育者要熟练运用各种常规教育方法,指导方法基本上能以正面教育为主,做到方法灵活。
 
综上所述,幼儿的常规、行为,受教育者、幼儿自身以及周围环境各个方面的影响。其中,有的是有利于幼儿习惯养成的积极因素,也有不利于幼儿良好习惯养成的负面影响。
幼儿的常规、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它需要教育者对幼儿的指导、帮助,制定系统的方案,采取适当的教育方法和措施,开展一系列有目的的教育活动,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常规行为规范。作为教育者,可根据我们在教育工作过程中不断的发现
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可以根据在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有的放矢,促进幼儿良好行为。

 
 上一篇:高级幼儿园园长 侯蓉社会调查报告
 下一篇:高级幼儿园园长 刘丹社会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