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站内搜索
证件查询
当前位置: 首页 > 职业培训 > 学术论文
高级幼儿园园长 林南论文
来源:admin 时间:2014-06-12 点击量: 0
题目:  幼儿游戏与发展            
 
 
              
学员姓名:   林 南     
 
 
幼儿游戏与发展

 
摘要:在幼儿教育领域,游戏是一个有特殊地位的重要问题,游戏是一种以主动、自愿、愉快为特征的“自由”活动,要让幼儿能在玩中学,学中乐的方式学习,用游戏来整合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幼儿游戏是适合幼儿玩耍的游戏,以开发幼儿的智力和动作的协调性等为主要目的。游戏在幼儿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和价值。可以说,有幼儿的地方,就有游戏的存在,就有幼儿的游戏活动的开展。游戏是幼儿生活、学习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幼儿的生活和学习中,游戏是其生活经验和知识结构形成的最有效的方式,具有其他活动不可替代的价值。

关键词:游戏;发展;幼儿;基本活动;幼儿园

在幼儿教育领域,游戏是一个有特殊地位的重要问题,是幼儿园教育区别于小学的一个重要标志。幼儿园如何协调社会发展的要求与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为幼儿创造出既符合教育目的的要求,又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幼儿园生活,是现代幼儿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挑战。《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幼儿园把游戏作为基本教育活动,意味着幼儿园要把游戏作为幼儿园课程的基本组成部分,而且要为幼儿创造符合他们身心发展特点的的幼儿园生活,让幼儿在游戏中健康成长。充分认识游戏的特征和价值,并把游戏融入幼儿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幼儿成长与发展有着独特价值与意义,把游戏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形式,让幼儿能在玩中学,学中乐的方式学习,用游戏来整合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在整合中凸现教育的价值。从而达到开发智力、强壮体魄,实现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一、幼儿游戏的基本特征

游戏作为幼儿园的基本教育活动,具有自身所固有的基本特征。
(一)游戏是幼儿主动的自愿的活动
游戏是幼儿自主自愿的活动,自主性是游戏本质的最基本属性的表现。游戏是适应幼儿内部的需要而产生的。游戏从心理方面而言,是一种较松散的活动,能适应幼儿的需要,由幼儿的直接需要而产生,是出自内在动机,并非外在的目的,幼儿做自己想要做的,从游戏中得到满足。因此,幼儿在游戏中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具有极强的积极主动性。
(二)游戏是在假想的情景中反映周围生活
游戏具有社会性。游戏的内容、种类与玩法,受社会历史的、地理的、习俗的、文化的、道德的影响。因此,幼儿的游戏是对周围现实生活的反映。但是幼儿在游戏中反映的不是周围生活的翻版,他们不是机械模仿,而是通过想象,将玩具和情景做改变,来符合游戏需求,超越此时此地的限制。
(三)游戏没有社会的实用价值,没有强制性的社会义务,不直接创造财富
人的工作或劳动都有明确的目的,要求生产有社会实用价值的财富,并且按照客观实际,严格地遵守操作方式。而游戏恰恰相反,游戏没有社会的使用价值目的,游戏不在于外部目的而在于本身的过程。游戏没有强烈的完成任务的需要,没有外部的控制。幼儿的兴趣在于游戏的过程,游戏之外的任何结果都不重要。
(四)游戏伴随着愉悦的情绪
游戏适应幼儿的需要和身心健康发展,是有趣、好玩、正象情绪,因此使幼儿在游戏中感到满足和愉悦。在游戏中,幼儿能控制所处的环境,表现自己的能力和实现愿望,从成功和创造中获得愉悦。幼儿在游戏中由于能积极活动而产生了极大快乐。因此游戏的过程总是伴随着幼儿愉悦的情绪。
一般而言,游戏在总体上具有以上四个方面的特征,这些特征相互联系,并实际地表现在各种游戏活动中。当然,从一个具体的游戏来分析,并不一定全部具备上述特征,而且表现程度也是不同的。但是,这些游戏的特征却指明在制定幼儿园教育活动时要重视幼儿的游戏,重视游戏者的主体性,使游戏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促进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 

二、游戏在幼儿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一)游戏在幼儿身体发展中的作用
游戏可以促进幼儿身体的生长发育。几乎所有的游戏都有身体运动的参与,使幼儿身体的各种器官得到活动,促进幼儿骨骼和肌肉的成熟,内脏和神经系统的发育。
游戏活动发展了幼儿的基本动作和基本技能。攀登、追逐、跳绳、滑滑梯、走平衡木等体育游戏,促进了幼儿大肌肉群的发育;折纸、捏泥、搭积木、穿珠子等游戏,则能锻炼幼儿小肌肉群的协调能力,使动作趋于精细。例如“老猫睡得香”游戏,幼儿练习轻轻地走,轻轻地跑;在“捞鱼”游戏中,幼儿练习躲闪能力和动作的灵活性;“赶小鸟”游戏,幼儿发展了钻爬和投掷的能力;“蜻蜓点水”游戏,发展幼儿的平衡能力;“逮蛐蛐儿”游戏,幼儿练习纵跳触物,发展幼儿的跳跃能力。
在户外进行的游戏,使幼儿直接接触到充足的阳光、新鲜的空气,增强幼儿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促进幼儿身体健康。幼儿的许多游戏活动都是在户外进行的,例如,利用自然材料进行的玩沙、玩水游戏,“踩影子”游戏,“过地道”游戏等。阳光、空气等自然因素对幼儿的健康大有益处。
游戏给幼儿带来愉快和满足,愉悦的心情是幼儿身体健康所必需的。幼儿在游戏时总是快乐的,心情是最放松的,轻松愉快的情绪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有积极作用。
(二)游戏在幼儿智力发展中的作用
游戏是发展幼儿智力的有效手段。国内外许多学者的研究都表明,游戏可以唤起幼儿的兴趣,使幼儿注意力集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和发展。
1.游戏扩展和加深幼儿对周围事物的认识
游戏有利于幼儿认识周围事物,增长知识。游戏是幼儿认识事物的途径,游戏使幼儿接触到各种游戏材料,通过具体的活动,认识各种物体的用途和性质,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使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得以加深和巩固。例如,通过玩水的游戏,幼儿不仅认识了水的流动性,还了解到水是有浮力的,同时,幼儿在玩水时也认识了喷壶,水桶等盛水工具。总之,游戏使幼儿增进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获取物理知识、数学逻辑知识、社会性知识、并在外部动作操作和内部理解、巩固的心理活动中,发展感知觉能力和注意力、记忆力等智力因素。
2.游戏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发展
虚拟性或象征性是游戏普遍特征,并以“假装”或“好象是”为标志或条件,给幼儿提供了想象的充分自由和空间。这样,幼儿在游戏中不仅以物代物,而且可以一物代多物或多物代一物,不仅能自己假装成他人,而且可以“串演”多个变换角色或多人共同扮演一个角色。这有利于幼儿想象力的发展,特别是促进了创造性想象力的发展。幼儿常常会说:“我假装是医生。”“你把它当床”幼儿会把自己想象成医生,把铅笔想象成针管,把其它小朋友想象成患者。幼儿游戏中的这些想象力的发展,也为幼儿思维的创造性及流畅性、灵活性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3.游戏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
积极参与游戏的幼儿要不断思考,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状态并解决一个一个问题。如在有角色扮演的游戏中,幼儿要首先确定游戏的主题和情节。例如,玩角色游戏“公共汽车”,幼儿要分配角色,谁当司机,谁当售票员,谁当乘客。当司机的幼儿要决定用什么当方向盘;当售票员的小朋友要有票本,并要报站名;当乘客的幼儿把自己当成老爷爷或老奶奶,要装作去某个地方。总之,这些都要求幼儿思维活动的积极参与、思考,同时幼儿通过思维活动的内部操作经验,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在游戏中促进思维的发展。在游戏中幼儿的思维逐渐活跃起来,游戏的内容和情节逐渐丰富。
4.有利于幼儿语言的发展
幼儿在游戏过程中,通过语言与同伴交流,进行协商、计划、设计,完成对游戏内容、角色、玩具或材料游戏、规则、背景的安排,这样既利于幼儿语言的组织,又促进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例如,在角色游戏,《拔萝卜》中,首先要熟悉故事内容,然后分配角色,设计规则,准备用具,安排场景等,这些都离不开语言的参与。幼儿通过生动、具体的语言运用,调节自己的游戏行为,也以具体的感知和动作,变换自己的语言,从而发展了语言,并以语言为中介建构对现实世界的认知与理解,发展幼儿的智力。 
(三)游戏在幼儿社会性发展中的作用
幼儿出生以后,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在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他们的社会性逐步发展,学习与他人进行交往,学习建立人际关系,如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等。总之学前期幼儿正处于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时期,游戏活动对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游戏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途径。它使幼儿获得了更多适应社会环境的知识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
1.游戏提供了幼儿社会交往的机会,发展了幼儿社会交往的能力。
游戏(玩具)是学前幼儿交往的媒介。通过游戏活动,特别是社会性游戏活动,幼儿可实现与同伴的交往活动,并形成他们的社会性行为。幼儿在游戏活动时要就游戏主题去、情节、规则、玩法进行交流,通过协商由谁来扮演什么角色,怎样来布置背景和使用玩具等来共同完成游戏活动。游戏中这种幼儿之间的交往活动构成了幼儿实际的社会关系网络,能够使幼儿逐渐熟悉、认识周围的人和事,了解自己和同伴的想法、行为、愿望和要求,理解他人的思想、行为和情感,逐渐掌握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规则。同时学习与同伴分享、互相谦让、合作等人际交往技能。
例如,在角色游戏“娃娃家”中幼儿商量分配角色,有当妈妈的,有当爸爸的,有当奶奶的,每个孩子各尽其则,形成一个小集体的共同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学习相互配合,发展了同伴之间的团结友好的关系。在游戏中有时会碰到一些因玩具或角色分工而引起的纠纷,比如两个人同时想玩一样玩具,自己想去玩别人手里的玩具,或者别的小朋友要自己手里的玩具玩,这就要求孩子学会与同伴分享玩具。学习与小朋友协商、互相谦让、有礼貌等人际交往的基本技能,教育实践表明,通过成人的教育和引导,孩子在游戏时是能够掌握这些基本技能。例如会用商量、有礼貌的口吻向他人借玩具,而当别人把玩具借给自己时会说“谢谢”;愿意和别的孩子一起玩心爱的玩具,不独占玩具等。
2.游戏使幼儿学习社会角色,掌握社会性行为规范
幼儿出生后就可避免地处在一定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地位中,他们不可避免地被赋予某种角色。有些角色是一出生就确定了的,如男人或女人,有些角色随着社会生活范围的扩大而出现的,如家里是儿子,在幼儿园是小朋友,进入学校后是学生,长大后会变成丈夫、爸爸。每种角色都是社会接受的角色行为,幼儿必须不断学习社会角色行为。如果非角色行为成为幼儿的习惯行为,那么,幼儿在社会生活中遭受到挫折。在学校肆无忌惮、为所欲为是学生的非角色行为。游戏是幼儿学习和掌握社会角色的一条途径。在幼儿游戏中,经常是女孩子当“妈妈”,男孩子当“爸爸”,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幼儿学习与自己性别相适应的行为方式。
游戏是对现实生活的反应,游戏中蕴涵着人与人交往的基本规则。幼儿在内容健康的社会性表演游戏中通过扮演角色,模仿社会生活中人们的文明行为准则,可以缩短其掌握道德行为规范的过程。让学前幼儿理解并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仅靠承认的说教是难以奏效,但在无拘无束的游戏中,其可以潜移默化地懂得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通过对是非、善恶、美丑、真假的判断,掌握文明的行为规范,形成良好的品德。在角色游戏和表演游戏中,幼儿通过扮演角色,模仿现实生活中人们的行为,可以学习社会行为规范。例如,在“公共汽车”这一游戏中,“售票员”主动到“乘客”中去卖票,并提醒“谁给老人、抱小孩的让个座”。在“商店”这一游戏中,“售货员“见娃娃家“妈妈”走进商店,便有礼貌的问:“你想买点什么?”称好东西,收好钱之后,有热情的说:“欢迎您下次在来。”如在“小熊请客”中,幼儿学习给请客的小熊带礼物,感谢小熊的邀请。幼儿在游戏中通过模仿学习的社会行为规范,会迁移到幼儿的现实生活中,这有利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3.游戏锻炼了幼儿的意志
幼儿自制力差,意志行动尚未充分发展,但在游戏中,幼儿却表现出较高水平的意志行为,游戏能培养和锻炼幼儿的意志。原苏联心理学家马努依连柯曾做过“哨兵”站岗的实验,要求幼儿在空手的情况下,保持哨兵持枪的姿势。实验设定非游戏情境和游戏情境,结果表明,在游戏情境中幼儿当“哨兵”站立不动的时间远远超过非游戏情境下站立不动的时间。
游戏使幼儿发展了冲动控制能力。在体育游戏、智力游戏等规则游戏中,幼儿为使游戏得以进行,必须学习控制自己。例如,在“老狼老狼几点了”的游戏中,当“老狼”的幼儿在回答几点时不能回头看,其他幼儿只有听到“老狼”说“天黑了”或“十二点”时才能转身往回跑。游戏为幼儿提供了大量让其依靠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难的机会。
4.游戏有助于幼儿克服自我中心化,学会理解他人
幼儿往往只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看问题,以自己的想法、体验、情感来理解周围现实的人和事,这反映了其在社会性认知上的自我中心化这一特点。
在游戏中,由于担当了角色,出于角色的需要,幼儿必须以别人的身份出现,把自己当作别人来意识。这时,他既是“别人”,又是自己。在这种自我与角色的同一与守衡中,幼儿学会了发现自我,发现自我与他人的区别,使自我意识得到发展。自我意识的发展与人——我意识的发展是相互关联的,知道别人与自己不同,也才能够理解别人,学会从别人的角度去看问题。所以,当幼儿在扮演角色例如“母亲”时,一方面,他清楚地知道自己不是“妈妈”另一方面,他又能从母亲的角度看问题。这样,他就比较自然的学会了改变自己看问题的角度,逐渐克服“自我中心”的观点和思维的片面性。心理学家罗森对两组处境不利的孩子进行社会性表演游戏的训练。在游戏训练中,成人的任务提供给被试进行社会性表演游戏的机会和材料,知道他们的游戏,丰富游戏的内容。在经过了大约40天的训练之后,实验者对被试进行测验:先给孩子们看一大堆日常生活用品,如妇女穿的袜子、男人打的领带、玩具汽车、娃娃和成人看的书等。确信被试认识这些东西并知道它们的用途后,要求它们假装:正在一个卖这些东西的商店里;是一个父亲,正在为自己的生日挑选一些东西,让他思考父亲会为自己挑选那些东西,然后要求他依次假装是母亲、教师、哥哥、姐姐和他自己来选择物品。结果是受过游戏训练孩子能比没有受过游戏训练的孩子更好地做出符合人物身份的选择。由此可见,游戏中的角色扮演能够帮助学前幼儿由自我为本位的社会认知过度,从而为理解他人、助人为乐、宽容、友好等良好品质的形成奠定心理基础。
(四)游戏在幼儿情感发展中的作用
游戏可以丰富幼儿的情绪体验,有助于培养幼儿的高级情感。
1.游戏丰富幼儿的情绪体验
游戏的内容和形式灵活多样,使得幼儿在游戏中体验着各种情绪情感。在“娃娃家”游戏中,扮演父母的幼儿体验着父母对孩子的关心与爱护;在"医院"游戏中,幼儿会像医生一样给“病人”听诊、开药,关心“病人”的病情发展,在表演游戏中,幼儿深深地体验着故事中人物的喜、怒、哀、乐。在竞赛游戏中,幼儿经历着比赛中的紧张,又体会着紧张后的放松。
2.游戏发展幼儿的成就感和美感
在游戏中,幼儿没有对成功或失败的担忧,他们任意摆弄玩具、材料,在游戏中不断地获得成功,发展成就感,成功的体验又会成为幼儿进行游戏、探索游戏的动机。
游戏可以发展幼儿的美感。婴儿从小就喜欢鲜艳悦目的东西,幼儿初期主要对颜色鲜明的的东西产生美感,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幼儿逐渐形成审美标准,能从美术、音乐等作品中体验到美,而且能够创造美。
3.游戏可以消除幼儿的消极情绪
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游戏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游戏是儿童的精神发泄,游戏可以补偿现实生活中不能满足的欲望,再现那些难以忍受的体验,缓解心理紧张,减少忧虑。游戏,尤其是角色游戏,为幼儿提供了表现自己各种情绪的机会。幼儿的愤怒、厌烦、紧张、害怕等消极情绪吗,在游戏中都可以得以发泄、缓和。
综上所述,游戏是一种以主动、自愿、愉快为特征的“自由”活动,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的基本需要。是幼儿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其中充满了非成人预设的知识内容,游戏活动的不确定性给孩子带来了大量随机学习的契机,活动的兴趣又使孩子全身心地投入,游戏是最能表现与肯定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与创造性的主体性活动,对于幼儿主体性发展与培养具有其独特的教育价值。游戏的过程正是幼儿的学习过程,是幼儿认识周围环境,掌握社会文化历史经验的过程。在游戏过程中发生着以幼儿主动学习为特征的各种类型的学习活动。
总之,在幼儿学习生活中开展游戏活动,对幼儿成长有明显的作用。它不仅能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为幼儿创造适宜于他们身心发展特点与需要的幼儿园生活;使幼儿能拥有快乐的童年生活水平。另一方面,它能寓教于乐,适合幼儿身心发展,引导和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为幼儿终身的学习与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
 
          
 上一篇:高级幼儿园园长 黄军莉论文
 下一篇:高级幼儿园园长 王东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