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教研成果
站内搜索
证件查询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研成果
《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教学设计
来源:创始人 时间:2023-07-21 点击量: 0

《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通过实例,认识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现实背景,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会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

2、经历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探索过程,发展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了解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用途,发展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意义以及运用。

教学难点:

会用符号或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唤醒经验

秋高气爽的季节,人们特别喜欢郊游,感受大自然的美!看,我们先到花园里看一看,图中,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黄花3朵,红花5朵。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一共有多少朵花?)列式计算。

3+5=8  5+3=8两种列法(3朵加5朵还是5朵加3朵,和都是8朵)

观察这两个式子,你有什么发现?

(相同点:得数相同,不同点:两个加数的位置不同)

因为得数相同,我们可以把这两个式子改写成一个等式。

3+5=5+3

【设计意图:从生活情境入手,在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唤醒对于运算积累的经验,感受运算律丰富的现实背景。】

二、探究新知,发现交换律

(一)加法交换律

1、猜想

观察这一等式,你有什么发现?

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在加法里,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一个等式就敢轻易下结论啊!那个只能算是一个猜想,既然是猜想,那么我们还得验证。

2、验证

1)交流验证方法:怎么验证呢?怎样的例子,能否具体说说?

(我觉得可以再举一些这样的例子。)

(比如再列一些加法算式,然后交换加数的位置,看看和是不是跟原来一样。)

2)举例验证

a.独立完成

b.交流汇报

你们举了哪些例子,又有怎样的发现?

7887 200500500200

两位同学举的例子略有不同,一个全是一位数加一位数,另一个则有一位数加一位数、二位数加两位数、三位数加三位数。比较而言,你更欣赏谁?

举的例子更全面。举例就应该这样,要考虑到方方面面。

如果这样的话,那你们觉得下面这位同学的举例,又给了你哪些新的启迪?

教师出示:0+88+062121+61/9+4/94/91/9

因为我们不只是要说明“交换两个整数的位置和不变”,而是要说明,交换——任意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看来,举例验证猜想,还有不少的学问。现在,有了这么多例子,能得出“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个结论了吗?

有没有谁举例时发现了反面的例子,也就是交换两个加数位置和变了?这样看来,我们能验证刚才的猜想吗?

3、得到加法交换律。

(导入课题)在加法中,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4、小结

回顾刚才的学习,除了得到这一结论外,你还有其它收获吗?(我们怎样得到的加法交换律)通过算式进行观察·猜想·验证·得到规律。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算式,发现问题,进行猜想-举例验证-得到加法交换律,关注孩子的思维过程,紧密联系学生实际,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经验发现和归纳运算律,让学生感悟一些数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5、个性化表示

请用喜欢的符号、字母或图形表示加法交换律。(说说你怎么想的?)

总结:为了沟通和交流方便,一般我们用ab代表两个数,通常用a+b=b+a表示加法交换律。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个性特点,让学生经历“具体的数个性化的符号学会数学的表示”,这一逐步符号化、数学化的过程。】

 

(二)乘法交换律

1、再次猜想

同学们,从个别特例中形成猜想,并举例验证,是一种获取结论的方法。但有时,从已有的结论中通过适当变换、联想,同样可以形成新的猜想,进而形成新的结论。比如(教师指读刚才的结论,加法的“加”字予以重音),“在加法中,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那么,在——

减法中,交换两个数的位置,差会不会也不变呢?

乘法中,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积会不会也不变?

除法中,交换两个数的位置商会不变吗?

如果把加法交换律中“两个加数”换成“三个加数”、“四个加数”或更多个加数,不知道和还会不会不变?

现在,同学们又有了不少新的猜想。这些猜想对吗?又该如何去验证呢?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个,用合适的方法试着进行验证。

【设计意图:举一反三,放手让孩子队自己感兴趣的猜想,进行数学研究,自主探究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举例验证

(学生选择猜想,举例验证。教师参与,适当时给予必要的指导。然后全班交流。)

哪些同学选择了“猜想一”,又是怎样验证的?

862,但68却不够减;3/51/52/5,但1/53/5却不够减。所以我认为,减法中交换两个数的位置差会变的,也就是减法中没有交换律。

刚才所提到的符合猜想的例子,数学上我们就称作“正例”,至于不符合猜想的例子,数学上我们就称作――反例。

只要能举出一个反例,那我们就能肯定猜想是错误的。

关于其它几个猜想,你们又有怎样的发现?汇报

3、得到乘法交换律

1)语言总结

在乘法里,交换乘数的位置,积不变。

2)用ab代表两个数,你能写出乘法交换律吗?

a×b=b×a

(三)总结比较

通过观察-猜想-验证-规律的思考过程,我们得到了加法、乘法交换律,想一想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呢?都是交换位置,结果不变,只是一个是乘法运算一个是加法运算。

【设计意图:在学生发现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体会规律的内涵,归纳概括出规律。分析两个运算律由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把我规律的内涵。】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1、运用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填一填。

45+76=   +45           45×102=102×(  

28+13=   +        296×200=   )×(  

  +  =  +      )×(   =   )×(  

2、你能结合今天所学的知识解释下面计算的道理吗?

358+276=634           5×107=535

358        276           107

   +276  验算 +358                 ×  5

634        634           535

小结:在加法计算中,我们可以运用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的加法交换律进行验算,同样,在乘法里,我们可以运用乘法交换律进行竖式计算。希望我们同学们在计算时,养成良好验算的习惯。

计算下面各题,并用加法交换律或乘法交换律进行验算。

918+395        35×27

3、比比谁算得快!

25+49+75     60+58+40      50×18×2 

说说你为什么算得这么快?有什么窍门吗?

【设计意图:层次练习,巩固基础,提升能力。基础练习,强化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运用所学的验算,体会交换律的应用;最后简便运算,既能检验新知,又能使学生感知运算律使计算简便。同时,根据孩子作答情况,找出知识漏洞,及时调整教学。】

 

四、课堂总结,再现新知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学生总结所学,在交流反思中,意识到学习方式的重要性和学习内容的验血型,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的欲望。】

 

五、板书设计

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

在加法里,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  在乘法里,交换乘数位置,积不变。

              3+5=8  5+3=8          5×6=30   6×5=30

               3+5=5+3               5×6=6×5

12+16=16+12                   100×19=19×100

   ……                                     ……

<!--[if gte vml 1]> <![endif]--><!--[if !vml]-->

<!--[endif]-->a+b=b+a                a×b=b×a   

 

【设计意图:板书设计简单凝练地呈现了本节课所学知识要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梳理知识,巩固所学内容。】

 

 上一篇:分数的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下一篇:懂得节俭,才能守住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