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教研成果
站内搜索
证件查询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研成果
校园绿化与环境育人
来源:创始人 时间:2023-07-21 点击量: 0

校园绿化与环境育人

校园是培养人才的场所,“环境育人”是学校育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如马克思所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塑造人。”校园绿化是校园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环境育人”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优美的校园环境,体现出独特的功能

1.生态功能

   
人类与花草、树木一样,原本就是大自然的产物,人类具有亲近自然、回归自然的本性。校园内园林绿化建设所形成的郁郁葱葱的树木、青翠碧绿的草坪不仅可以改造校园内的小气候,起到调节温度和湿度、防风减尘、降低噪音、净化空气等生态效应,还可使广大教职工和学生有一个较好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环境。园林绿化的这些作用不仅保证了校园环境的清新,也促进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2.景观功能

    校园内各种植物的合理配植,水景、石景、雕塑、小品等点缀,在校园内形成了具有观赏价值的景区、景点和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使广大师生在紧张繁忙的学习和工作之余,情绪得到调节,心情得到愉悦,身心得到放松和休息。这对于提高师生员工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都是大有裨益的。

3.育人功能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性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能有学生全面智力的发展。”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场所,正值世界观、道德观、审美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有利于学生公共道德、环保意识、卫生习惯的培养。一个优美、幽静的校园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们的修养和文明程度,起到环境育人的作用。优美的园林绿化环境可以舒缓和释放人的消极情绪,启迪人的思维,对学生的言行进行约束规范。把学校的校风、学风、校训、校规等融入到校园绿化、雕塑、石刻等硬环境中,可以每天都对学生产生激励和影响,日久天长就能在学生的心灵深处产生烙印,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和规范他们的行为。

4.文化功能

    学校是专家、学者聚集的场所,是高素质人才成长的摇篮,因此,绿化的品位要高,设置要精,内容要丰富,形式要多样化。学校要结合时代特征和“学府”性质,创造出融自然美、社会美与艺术美于一体的园林景观,使师生工作、生活、学习如“入芝兰之室”,获得美好的身心感受。总之,学校校园绿化要有丰富的文内涵和显著的文化特征。

5.形象功能

    初进新校园,对其第一印象,就是校园绿化及环境如何。从这个意义上说,校园环境和绿化风貌,也代表着一个学校的形象。它最直观地反映出了一个学校的历史、文化、建设、管理水平和精神风貌。

二、校园环境在绿化和美化中存在的几个常见问题

1.各功能区域绿化雷同

    很多学校在校园绿化建设初期,为节省工程造价,就地取材利用原有树木进行移植,导致选植树种单一,乔、灌、草比例失调,各功能区绿化风格相同,各功能区绿地之间面貌大同小异,不能很好地表现各功能区的景观特点。尤其植物品种少,科普功能没能体现,更不能体现生态的特色。

2.缺乏长远的发展规划

     学校在基本建设规划中,出现了绿化、美化为其它项目反复让路的现象,主要原因是主管规划部门和后勤绿化养护部门缺少沟通协商,经常出现突击造景,临时布局绿化项目,没有把绿化、美化当作百年大计进行规划。其实,一个生态环境的形成需要经过十几年、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变化才能达到最佳状态。而且,绿化、美化工作具有以点带面,小额逐年投资,生态及环保方面具有长效性的特点,没有长远的规划往往造成半途而废,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3.封闭过多,宽敞度不够

   
校园的景点大多是用绿篱围成规规矩矩、方方正正的形状,缺少自然美。同时,因为绿篱长得过高过密,造成了人与景点的隔离;大面积的草坪不宜踩踏,将绿地有形或无形地封锁起来,导致人们交流、活动所需要的空间缺乏。此外,还有一些空间也未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如人工湖的堤岸没有硬化,没有台阶,缺少亲水途径,人们只能望湖兴叹。这些也不利于学生在紧张的学习间隙调节自我,放松心情。

4.缺少深厚的文化底蕴

    学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校园内应具有一定文化氛围。这种文化氛围不仅体现在日常管理上,更应该体现在具有育人功能的校园环境中。优美的校园环境能陶冶学生的情操,给学生无限的遐想与启迪。现在的校园绿化、美化工作,重点强调绿化,所看到的只是疏林草地和几条园林路经,缺乏人文历史,缺乏植物介绍等深层的文化内涵。

5.养护管理技术薄弱

   绿化工作是三分建、七分管。建设是阶段性的任务,而管理和养护工作则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想搞好校园的绿化管理、养护工作,现在还缺乏一支相对稳定的、有经验的技术骨干力量,不能够严格按照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标准程序和质量要求进行养护管理。

三、以人为本,营造独具魅力的生态校园

     目前,校园绿化状况是面积大,绿化点多,学校每年都投入一定的资金,力争用最节约的成本建设优美的校园环境。尽管学校已做了较大努力,但是,校园的绿化、美化效果与环境育人的要求之间仍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强化校园绿化美化管理,突出育人功能,进一步在科学性上下功夫就成为当务之急。笔者认为,学校绿化、美化的改进应从三个方面着力。

1.克服不足,突出各功能区特征

  1)教学区与校内外联系密切,是师生员工们学习、交流的场所。教学区的环境要求主要是静,该区域的绿化除了烘托和陪衬各建筑物外,还要求以不影响采光为原则。建筑周边以绿草地为主,配以低矮的中小乔木和四季开花的灌木,如大红花、桂花、夜来香等。此外,还有观赏性较好、能修剪成不同形状的黄金榕、米兰、九里香等植物,自由布局,色彩淡雅、祥和。

2)体育活动区绿化设计以规则简洁实用为主。由于体育活动区噪音大,灰尘多,最好选择具有较强抗尘吸音和抗机械破坏性能的植物,以达到阻挡灰尘,削弱噪音,抵抗破坏之效果。运动场附近宜布置一定面积的耐践踏草坪和成片树林,同时设置休息椅凳,为师生运动之后的休息提供方便。绿化植物一般以落叶遮荫效果理想的乔木为主,以便夏日遮荫,冬日采光,同时又能使体育场地随季节变化而显现丰富的色彩。

 
2.
以人为本,强化育人功能

1)充实药用植物种类,打造学习实践基地。进入21世纪,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多种多样,多媒体教学受到了学生的欢迎。但在讲授实践性较强的植物类课程内容时,现场教学是其他教学手段所无法替代的。如在讲授植物的花、茎、根的药用价值时,可带领学生在校园内边观察花草树木边进行讲解。学生眼、耳、手、鼻并用,对所观察的植物有了深刻的印象,这样的学习看得见,摸得着,就能记得牢,为学生提高实践能力创造方便条件。

2)建设普及植物学知识的园地。学生,新时代的天之骄子,每一天都生活在校园中,却对花草树木不甚了解,常常是直到毕业还不知道校园里最常见的植物的名字。一些爱好摄影、绘画的学生,迫切想知道有关植物的名称、分类等知识。因此,应给校园的树木挂上标示牌,写上树木的中文名、拉丁名、产地等内容,使学生在业余时间能了解一些植物分类的知识,这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很大帮助。

3)组织学生参与绿化劳动,增强德育教育的鲜活性。在教育部颁布实施的《学生行为准则(试行)》中明文规定,学校学生要“热爱劳动,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积极参加公益劳动,生产劳动和勤工俭学活动”,发动学生参加学校园林绿化建设劳动,无疑是学校贯彻这一精神的重要载体。学校通过定期安排学生参加植树活动,如种植毕业纪念树、友谊林以及师生联谊树,让学生在劳动中绿化园林,在劳动中感受快乐与艰辛,使德育教育变得更鲜活,更易于学生接受。

3.全员参与,加强养护管理

1)开展爱绿、护绿宣传,丰富环境育人内容。为巩固来之不易的园林绿化效果,后勤主管部门应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以不同的内容和方式进行爱绿、护绿宣传。这些宣传或借助学生自身的宣传力量,利用学生会,各班的宣传骨干,通过组织学生参加以绿化、美化校园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进行;或通过后勤园林绿化职能部门举办不同规模的园林绿化知识讲座、举办花卉盆景展览等活动来普及。这些形式多样、内容庞杂的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德育教育内容,也达到了爱绿、护绿的效果。

2)合理布局,充实生活和学习。学校学生的学习、生活主要围绕宿舍、食堂、教室形成三点一线,具有快捷、集中流动的特点。因此,校园绿化、美化也需要提供便捷的通行网络,需要畅通各种错综复杂的不同方向的通道,否则就会给绿化、美化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同时,给学生的学习、交流、小型的聚会等活动提供必要的服务设施。如在游园周边设置必要的座椅和不同规模的地面铺装,引导学生享受自然,爱护环境。

3)按照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做好日常养护管理。校园绿化的养护是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它包括灌溉、施肥、剪修、除草、病虫害防治和设施维护等方面。其目的是为了保持绿地良好的景观效果,充分发挥其生态作用,为广大师生提供优美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积极创造条件培养一支强有力的绿化养护管理队伍,落实绿化养护管理经费,配齐养护设备。只有这样,才能使校园绿化的成果得以保持、延续并发展。

   校园的园林绿化是学校文明的标志之一,随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对学校校园绿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适应新形势,从学校的实际出发,进一步研究学校校园绿化发展的方向,不断推进学校校园绿化事业的发展,为广大师生创造一个优美、洁净的教育学习环境,使校园绿化在环境育人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上一篇:劳动实践基地的育人价值
 下一篇:诗意的学校文化:当代学校的一种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