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站内搜索
证件查询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新闻 > 校园动态
如何有效管理幼儿?新学期快速建立常规的好方法!
来源:未知 时间:2018-07-14 点击量: 0
 
 
 

理解什么是常规?

 
 

 

首先我们定义常规,常规不是服从老师,而是孩子能够自律,服从集体规则,这是三年的任务,小中大班的孩子都不一样,但是基本道理和步骤是一样的。

 

 

 

三步培养常规

 
 

第一步,让孩子喜欢班级,小班是喜欢老师,中班是喜欢朋友,大班是喜欢集体;

第二步,减少孩子之间的干扰和影响,中国幼儿园班级人多,所以容易干扰,2-3个孩子是相互交流,10个孩子就一定是互相干扰;

第三步,建立孩子对于常规的正确和明确判断标准。

 

 

不管是什么年龄段,其实就是这三步,现在一步步详细解说:

 

1
第一步
让孩子喜欢班级

小班是最容易的,老师记得八字真言:甜言蜜语、连哄带骗”。千万不要对小班孩子凶,除非安全情况,否则不要严厉,因为小班孩子是根据老师态度来感受老师的关爱。所以对小班孩子尽量态度温柔,嘴巴甜一点哄孩子。对调皮孩子一样,经常对孩子说“老师很爱你,很想你” 孩子喜欢老师,大问题就解决了。

 

中班孩子就不一样,甜言蜜语不一定有效,老师可以采用“长大了”策略,“你是中班的孩子了,长大了就是不一样,懂事了,不会影响别人”。 小中班孩子,除非心理有特殊问题的,一般老师坚持常规性的语言,两周左右大部分孩子都可以建立集体意识,喜欢班级。

 

大班孩子就不一样,因为大班孩子自我意识形成得比较强烈,所以老师必须建立孩子集体价值观,所以老师要用“班级的集体安全和舒适”来给孩子一个标准。老师经常提问孩子“这样做,我们班级会更舒服还是不舒服?你们都是班级的孩子,只会做让班级更舒服的事情”

 

 

所以小班是喜欢班级,因为有喜欢的老师和同学;中班是在班级感觉到归宿感,因为老师和其他孩子会感谢他对班级的贡献。老师引导孩子之间多用谢谢,老师自己也多用谢谢孩子对班级贡献,然后多用“我们”“一起”,少用“你”;大班孩子在班级找到集体荣誉感,因为这个班是最舒适开心的班。老师引导孩子“我们这个大班是最舒适最开心的班,因为每一个孩子都爱这个班”。

 

 

 

关键点

1、老师应该坚持用正向语言,什么是正向语言?中大班孩子之间发生的矛盾、冲突,老师应做一位观察者,引导者,不去裁判对错,反而是信任孩子自己能够解决好,会做好。尽量避免用负面语言,例如不可以跑,别跑等,应该是“我们慢慢走……”。

 

2、班级的三位老师要坚持使用一致的常规性语言。因为孩子是根据老师常规语言慢慢建立价值观。好多时候老师没有坚持,或者班级三个老师之间没有统一语言标准,孩子就没办法很快建立常规标准。

 

3、班级人多,老师很难照顾到每一个孩子。我的经验是分组,首先每一个老师负责一组孩子,熟悉后再交换,这样比较容易快速建立关系和价值观。

 
 

 

 

2
第二步
减少孩子间的干扰和影响

对老师来说,常规基本分为:生活常规和教学活动常规。采用清晰的视觉标识系统和规律的一天环节安排是建立生活常规的主要方法。

如图所示,这些是最基本的标签识别。

 

对小班孩子来说,最好就是照片,对中大班孩子就可以是数字和文字,包括喝水位置,排队位置等都需要明确下来。从直观到抽象,意思是小班要具体直观,到大班就可以给抽象指示

 

别影响别人,当然分组进行还是必须的,尽量减少同一个空间里面的孩子。例如户外活动回班里的时候,最理想是分组,一组帮忙老师收拾,另外一组先回班如厕等。小班的时候,最好将动作慢的孩子放在一组,因为快的孩子不会影响慢的,反而慢的孩子会影响快的孩子,中班的时候可以稍微混合一下。

 

教学活动的常规是老师的另一个问题,但是集体教学本身就是不应该在幼儿园的。所以可以减少集体教学活动是最合理的,如果减少不了,方法是分组进行,宁愿分组进行,老师重复组织两次一样的教学活动,孩子分组来学习,在分组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老师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观察指导,根据孩子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活动时间。

 

 

 

关键点

 

1、把孩子分组,尽量减少同一个空间的人数。

 

2、采用清晰的环境标识,例如饮水位置,排队界线,背景音乐等。

 

3、要安排一些让孩子手忙起来的活动,不要让孩子闲着,最好是区域活动,能充分发挥孩子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也可以是手指操之类的。这些活动要尽快教会孩子掌握游戏玩法及规则,老师给指令,孩子就能坐在原位忙起来,这样老师才有精力思考和处理个别情况。

 

小空间,让孩子躲进去也是孩子感兴趣的游戏方法。

让孩子在围栏打绳结解开绳结也非常有趣。 

 

总之就是让孩子在固定位置忙起来。

 
 

 

 

3
第三步
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老师在中大班尽量避免采用“听话”“服从”,应该从小班开始给予孩子原则,秘诀是“不断重复说”。

 

小班的时候说“我们不能够伤害别人身体,也不允许别人伤害我们身体”;中班的时候说“长大了的孩子是不会影响别人的”;大班的时候说“我们这个班的孩子都会让这个班成为最舒适开心的班”,然后表扬孩子也采用统一语言“某某是我们班的骄傲,他刚才做的就让班级更舒适开心”。

 

遇到孩子违反常规,老师可以引导孩子“我们相信他不是故意的,他以后就会注意”。当然有个别孩子可能基于某些原因会故意挑战班级常规,一般分析背后动机有以下几点:

 

 

 
 
 
故意引起别人注意

通过引起别人注意,从而满足到自我价值体现。这种孩子往往在家里缺乏“正确”的关注,老师可以满足孩子在其它正确行为的关注,例如画画后用孩子的画来美化班级,然后集体面前感谢孩子的画让班级更漂亮。

 
 
 
孩子在家里形成坏习惯

遇到这种孩子,最有效的方法是采用“角色分离”,孩子回到班级就不断提醒孩子“你是大班的某某,不是家里的某某,大班的某某会让班级更舒适的” 坚持两周,见证奇迹。

 

 

幼儿常规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更不是一种方法使用到各种情况里。老师们需要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先分析再出对策,希望大家都能打造自律的班级常规,达到老师不用管理孩子的程度。




















一扫  关注更多精彩内容


 
2018年陕西广播电视大学招生信息:

(1)陕西省广播电视大学成人学历提升,高起专,专升本正在火热招生。“高学历是好工作的敲门砖”
(2)2018年陕西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称评审正在报名。档案托管。

(3)2018年第三批(直接)高级保育员开始报名,名额有限,报名从速。
(4)需要参加2018下半年陕西省保育员统考的现在开始报名,包含初级和中级,报名后安排培训。
(5)2018年下半年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国考)考前培训开始报名。

(6) 2018年普通话报名正在进行中...

 
2.办公室电话:029-87243114、
15389049427(微信同号)  18165345806
3.网络QQ:454670797(陕西保育员培训)
        319823194(陕西广播电视大学) 
                 
 
4.学习资料发布网站:www.xateacher.com 
5.咨询地址如下:西安市莲湖路青年二巷药王洞160号(药王洞省教育厅对面)

 
 

理解什么是常规?

 
 

 

首先我们定义常规,常规不是服从老师,而是孩子能够自律,服从集体规则,这是三年的任务,小中大班的孩子都不一样,但是基本道理和步骤是一样的。

 

 

 

三步培养常规

 
 

第一步,让孩子喜欢班级,小班是喜欢老师,中班是喜欢朋友,大班是喜欢集体;

第二步,减少孩子之间的干扰和影响,中国幼儿园班级人多,所以容易干扰,2-3个孩子是相互交流,10个孩子就一定是互相干扰;

第三步,建立孩子对于常规的正确和明确判断标准。

 

 

不管是什么年龄段,其实就是这三步,现在一步步详细解说:

 

1
第一步
让孩子喜欢班级

小班是最容易的,老师记得八字真言:甜言蜜语、连哄带骗”。千万不要对小班孩子凶,除非安全情况,否则不要严厉,因为小班孩子是根据老师态度来感受老师的关爱。所以对小班孩子尽量态度温柔,嘴巴甜一点哄孩子。对调皮孩子一样,经常对孩子说“老师很爱你,很想你” 孩子喜欢老师,大问题就解决了。

 

中班孩子就不一样,甜言蜜语不一定有效,老师可以采用“长大了”策略,“你是中班的孩子了,长大了就是不一样,懂事了,不会影响别人”。 小中班孩子,除非心理有特殊问题的,一般老师坚持常规性的语言,两周左右大部分孩子都可以建立集体意识,喜欢班级。

 

大班孩子就不一样,因为大班孩子自我意识形成得比较强烈,所以老师必须建立孩子集体价值观,所以老师要用“班级的集体安全和舒适”来给孩子一个标准。老师经常提问孩子“这样做,我们班级会更舒服还是不舒服?你们都是班级的孩子,只会做让班级更舒服的事情”

 

 

所以小班是喜欢班级,因为有喜欢的老师和同学;中班是在班级感觉到归宿感,因为老师和其他孩子会感谢他对班级的贡献。老师引导孩子之间多用谢谢,老师自己也多用谢谢孩子对班级贡献,然后多用“我们”“一起”,少用“你”;大班孩子在班级找到集体荣誉感,因为这个班是最舒适开心的班。老师引导孩子“我们这个大班是最舒适最开心的班,因为每一个孩子都爱这个班”。

 

 

 

关键点

1、老师应该坚持用正向语言,什么是正向语言?中大班孩子之间发生的矛盾、冲突,老师应做一位观察者,引导者,不去裁判对错,反而是信任孩子自己能够解决好,会做好。尽量避免用负面语言,例如不可以跑,别跑等,应该是“我们慢慢走……”。

 

2、班级的三位老师要坚持使用一致的常规性语言。因为孩子是根据老师常规语言慢慢建立价值观。好多时候老师没有坚持,或者班级三个老师之间没有统一语言标准,孩子就没办法很快建立常规标准。

 

3、班级人多,老师很难照顾到每一个孩子。我的经验是分组,首先每一个老师负责一组孩子,熟悉后再交换,这样比较容易快速建立关系和价值观。

 
 

 

 

2
第二步
减少孩子间的干扰和影响

对老师来说,常规基本分为:生活常规和教学活动常规。采用清晰的视觉标识系统和规律的一天环节安排是建立生活常规的主要方法。

如图所示,这些是最基本的标签识别。

 

对小班孩子来说,最好就是照片,对中大班孩子就可以是数字和文字,包括喝水位置,排队位置等都需要明确下来。从直观到抽象,意思是小班要具体直观,到大班就可以给抽象指示

 

别影响别人,当然分组进行还是必须的,尽量减少同一个空间里面的孩子。例如户外活动回班里的时候,最理想是分组,一组帮忙老师收拾,另外一组先回班如厕等。小班的时候,最好将动作慢的孩子放在一组,因为快的孩子不会影响慢的,反而慢的孩子会影响快的孩子,中班的时候可以稍微混合一下。

 

教学活动的常规是老师的另一个问题,但是集体教学本身就是不应该在幼儿园的。所以可以减少集体教学活动是最合理的,如果减少不了,方法是分组进行,宁愿分组进行,老师重复组织两次一样的教学活动,孩子分组来学习,在分组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老师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观察指导,根据孩子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活动时间。

 

 

 

关键点

 

1、把孩子分组,尽量减少同一个空间的人数。

 

2、采用清晰的环境标识,例如饮水位置,排队界线,背景音乐等。

 

3、要安排一些让孩子手忙起来的活动,不要让孩子闲着,最好是区域活动,能充分发挥孩子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也可以是手指操之类的。这些活动要尽快教会孩子掌握游戏玩法及规则,老师给指令,孩子就能坐在原位忙起来,这样老师才有精力思考和处理个别情况。

 

小空间,让孩子躲进去也是孩子感兴趣的游戏方法。

让孩子在围栏打绳结解开绳结也非常有趣。 

 

总之就是让孩子在固定位置忙起来。

 
 

 

 

3
第三步
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老师在中大班尽量避免采用“听话”“服从”,应该从小班开始给予孩子原则,秘诀是“不断重复说”。

 

小班的时候说“我们不能够伤害别人身体,也不允许别人伤害我们身体”;中班的时候说“长大了的孩子是不会影响别人的”;大班的时候说“我们这个班的孩子都会让这个班成为最舒适开心的班”,然后表扬孩子也采用统一语言“某某是我们班的骄傲,他刚才做的就让班级更舒适开心”。

 

遇到孩子违反常规,老师可以引导孩子“我们相信他不是故意的,他以后就会注意”。当然有个别孩子可能基于某些原因会故意挑战班级常规,一般分析背后动机有以下几点:

 

 

 
 
 
故意引起别人注意

通过引起别人注意,从而满足到自我价值体现。这种孩子往往在家里缺乏“正确”的关注,老师可以满足孩子在其它正确行为的关注,例如画画后用孩子的画来美化班级,然后集体面前感谢孩子的画让班级更漂亮。

 
 
 
孩子在家里形成坏习惯

遇到这种孩子,最有效的方法是采用“角色分离”,孩子回到班级就不断提醒孩子“你是大班的某某,不是家里的某某,大班的某某会让班级更舒适的” 坚持两周,见证奇迹。

 

 

幼儿常规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更不是一种方法使用到各种情况里。老师们需要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先分析再出对策,希望大家都能打造自律的班级常规,达到老师不用管理孩子的程度。

 上一篇:小心病从口入——幼儿暑期饮食安全篇
 下一篇:暑假,孩子安全如何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