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站内搜索
证件查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课程介绍
八年级上册语文学3.蜡烛导学案
来源:未知 时间:2014-03-22 点击量: 0
预习指导:
 
 
 
 
 
 
 
 
 
 
 
课堂流程:
1、复习检查
 
 
 
 
 
 
 
 
 
2、小组展示:
学习目标: 1、积累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南斯拉夫母亲的内心活动。
2、品味语言,感悟本文真挚感人的人性美。
3、体会真情,感受反法西斯阵营的军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谊,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正义感和责任感。
3、同学质疑:
 
 
 
 
 
 
 
 
 
 
 
 
 
 
 
4、老师点评、纠错、补充。
 
 
 
 
 
 
 
 
5、课堂总结、布置作业及预习任务。
  • 先读为主:
请找出本文的六要素,并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可用“谁干什么”的句式来概括)


二、知识积累:
1、给加点的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汉字。
地窖(  )烧灼(   )揣在怀里(   )颤巍巍(   ) 鞠躬(   )腋(   )窝 
匍(   )匐(   ) 间歇(    )  fú(   )晓 瓦lì(    )  精疲力jié(   )
2、解释下列词语。                       
名副其实:                 企图:            永垂不朽:
(2)、文学常识:
这是一篇战地通讯,1944年,苏联红军开始战略反攻,分别从南北两侧驱逐法西斯军,西蒙诺夫作为随军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收集到了这则感人肺腑的故事。
1、查阅资料,了解二战中苏联红军解放南斯拉夫的情况。
 
 
 
  1. 简介作者西蒙诺夫。
 
 
三、问题设置:(文本探究)
1、文中的南斯拉夫母亲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埋葬红军烈士的呢?她为什么这样做?划出最令你感动的片段,并说说让你感动的原因。



 
2、说说老妇人是怎样的一个人?
 
3、为什么以“蜡烛”为题目?谈谈它的象征意义。(提示:结合文末理解)
4、思考下面两个问题:
(1)她已经精疲力竭了,又坐在那里休息了好久,也许有一小时。(把这句话改成“她非常吃力地把死者拖到了弹坑里”好不好?为什么?)
 
 
 
 
(2)在炮火烧焦了的土地上,在炸弯了的铁器和烧死了的树木中间,那位南斯拉夫母亲的惟一珍爱的东西——她的结婚的花烛——还是明晃晃地点在一个苏联青年的坟头。
(这段文字如果写成“在方场上,老妇人的蜡烛还是明晃晃地点在契柯拉耶夫的坟头”好不好,为什么?)
 
 
 
 
 
四、拓展延伸:(学习收获、启发等)
老妇人始终没有说一句话,丰富的内心世界都是通过她的动作来表现的。试揣摩文章倒数第四段,展开想像,设想一下老妇人的内心世界。
(点拨:老妇人为什么不说话?她心里是怎样想的?老妇人为什么深深一鞠躬?她心里又是怎么想的?)


 
 
 
 
五、课堂检测:
本文反映了怎样的一个主题?
 
 上一篇:11.中国石拱桥 导学案
 下一篇:八年级语文<新闻两则>课堂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