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开学已经有几天了,近日小编浏览一些帖子,看到一位幼儿老师的留言,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下:这位老师今年接手的是一个新中班,在开学后不久发现幼儿语言表达能力不强,有些幼儿“不会说完整话、吐字不是很清晰”“不敢大胆回答问题”等表现。
这位老师真是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在发现这个问题后,随即就开展了如“师幼共读故事”、“绘本教学”等活动,培养孩子们的表达能力。
对于这件事情,小编个人的第一感觉是,虽然是中班的孩子了,但毕竟刚刚从小班升上来,很多能力仍然停留在小班阶段,要想有一个很大的改变或进步,还是需要时间的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中班幼儿语言发展特点的描述:“4~5岁幼儿基本上能够发清楚大部分语音,能够听懂日常生活中的一般句子和一段话的意思。他们掌握词汇的数量和种类迅速增加。在使用简单句的基础上,其语言逐渐连贯起来。””
看来,那位老师班上幼儿的种种表现多是年龄特点所致,不一定都是问题。认清这一点,我们就可以更加客观地看待幼儿的种种表现了。借此机会,推荐给大家一些其他的做法。
1、让幼儿“有机会”说话
幼儿老师们肯定注意过这样一个现象,孩子们只要凑在一起就会说个不停,个个变身“小话唠”,这是幼儿的特点。所以,老师们可以想一想,孩子们在幼儿园自由交谈的机会多吗?时间充分吗?和小伙伴相互说一说有趣的事、聊一聊动画片中的人物情节,是他们最喜欢做的事情,也是发展幼儿倾听和表达能力最自然的途径之一。
【小建议】
试着调整一下一日生活的组织形式和方法,多给孩子一些“自由说话”的时间。因为语言表达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逐渐发展和提高的,为幼儿创造说话的机会,幼儿才能在交谈中体验到语言交往的乐趣,才可能越来越“会说”。

2、关注个体语言发展现状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每天有足够的时间与幼儿交谈”,可见成人与幼儿的交流对幼儿语言发展的重要。但在幼儿园确实存在着这样一个现状:班上有些孩子“能说会道”,而个别孩子呢,口齿不清,幼儿的语言发展存在差异。
【小建议】
老师们可以利用游戏、生活环节、过渡环节等进一步加强与幼儿个别化的交流,更清晰、准确地了解每个孩子语言发展方面的特点,并依据《指南》中相应年龄幼儿的典型表现,有目的地引导幼儿逐渐接近本年龄段的发展需要。
3、注重提高亲子谈话质量
家庭对幼儿语言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通过与家长沟通的方式让家长们了解到:
①幼儿语言能力的强弱不仅是能讲故事会背诗,重要的是能“听懂别人说的”和“说清自己想说的”,并且具有与年龄相应的文明语言习惯。
②多跟孩子谈些他们感兴趣的事情,交谈中多专注倾听少打断纠正,并且给予积极的回应,引领孩子充分表达。
③多带孩子外出游玩、参观,丰富多样的生活经历同样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让孩子“有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