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站内搜索
证件查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课程介绍 > 学习资料
(来源:西安教师网www.xateacher.com)八年级物理(全)
来源:admin 时间:2014-03-15 点击量: 0

西安朝阳培训学校办公联系方式:

        
 enlightened 新城校区:82400256、13991971400
         enlightened 莲湖校区:87246359、18092300658、18092300659、18092300660   (王老师)

         enlightened 莲湖办公地址:莲湖区西大街121号西安文理学院(城隍庙东隔壁)学院大门口四楼(进门右侧上楼) 
                                           
 enlightened 
西安教师网网址:
www.xateacher.com






八年级物理(全)(来源:西安教师网www.xateacher.com


   西安教师网网址:www.xateacher.com
上课时间:                                                                                   星期

预习检查 课题: 引言             课时: 1课时           设计人:王倩茹
学习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各种有趣的物理现象。
  2. 知道物理实验是物理研究的基本方法。
  3. 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能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动手能力。
  1. 过程与方法:
  1. 让学生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学习描述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培养他们初步的观察能力。
  2. 让学生在熟悉的情景中,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进行实验探究,从而感受物理和生活的联系。
  3. 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初步感受物理现象的奇妙,产生对物理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情感。
(2)在探究中体验成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对科学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了解研究物理问题的一般方法。
 
【知识回顾】
1.小学自然科学是一门怎样的学科?
 
2.学习自然科学的基本方法是:观察、实验。
【自主先学】

  1. 物理是怎样的一门学科?
 
  1. 在探究物理现象的过程中,应该          ,          ,          ,          。
  2. 进行科学探究一般经历一下几个环节:          ,           ,          ,
          ,           ,           ,           ,             。
【展示点拨】
分组探究1.钟罩里的蜡烛点燃后熄灭的先后顺序。
猜想、实验、观察现象。
2给烧瓶里的金鱼加热,金鱼会不会被烧死。
猜想、实验、观察现象。
3.用盛水的玻璃杯看书本上的字。
描述你的发现:
4.用磁铁隔着物体吸引铁钉。
 
描述你的发现:
5.  将一个生鸡蛋放入清水中,然后逐渐向水中加盐并搅拌使其溶解,观察现象。
 
描述你的发现:
 
6. 阅读“物理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故事”,知道物理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经历的几个环节。
 
7. 体验科学探究过程:“装满水的杯子里还能放入多少回形针”
   猜想、制订计划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分析得出结论、交流。
 
 
【分层反馈】
【基础达标】
1.科学探究一般包括的以下几个环节:        ,         ,         ,           ,
          ,           ,           ,          。
2.在探究物理现象的过程中,应该            ,             ,            ,
                。                         
【能力提高】
1.设计实验探究皮球的反弹高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2. 设计实验比较木头、陶瓷、铁、塑料……常见材料的传热性能。
 
 
 
【学习反思】
【课后巩固】
(一)基础知识部分:
1.将一个生鸡蛋放入清水中,它会          ,逐渐向水中加盐并搅拌使其溶解,我们会看到鸡蛋会          。这 是因为在盐水中鸡蛋受到的浮力变大的缘故。
2.用酒精灯加热盛水烧杯的颈部,我们看到烧杯颈部的水已经沸腾了,但是烧杯底部的金鱼却                        ;这是因为水不善于传热。
3.透过盛水的玻璃杯看书上的字,会发现字变          ,这时的玻璃杯就相当于放大镜。但慢慢地在向后移动杯子,又会看到字又变小了。
4.用磁铁隔着物体吸引铁钉,我们发现          ,           ,          不能阻隔磁铁吸引铁钉,而     却能阻隔磁铁吸引铁钉。
(二)能力提升部分:西安教师网网址:www.xateacher.com

晚间照镜子时,灯应放在什么位置才能看清自己的脸?是做做看。
 
 
 
 
 
 
 
 
 
 
 
 
 
 
 
 
 
 
 
 
 
 
 
 
 
 
 
 
 
 
 
 
 
 
 
 
 
 
 
 


武屯镇初级中学 八年级物理    学科课堂设计活页       第     周      西安教师网网址:www.xateacher.com
上课时间:                                                                                             星期

  课题:第1章  一、声音是什么              课时: 1课时           设计人:王倩茹
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出一般规律的方法。
          2.初步了解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声波具有能量。
          3.了解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
          4.培养学生利用手边的物品进行实验探究的习惯,从中感受到物理学的真实性以及物理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教学难点:声波具有能量。
 
 
【知识回顾】
 
 
【自主先学】
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                 产生的。振动停止则发声停止。
 
2.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          中传播。即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
 
3.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
 
4.声音具有             ,这种能量叫                 。
分组探究

  1. 探究声音的产生
 
 
体验声音的产生:把手指放在喉咙发生处;将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
 

  1. 探究声音的传播
实验演示
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即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西安教师网网址:www.xateacher.com

 

  1. 声音是一种波
 
  1. 学生阅读课文内容,了解声音是一种波,我们把它叫声波。
  2. 教师做简单的补充说明。
  1. 声速
猜一猜: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需要时间?
想一想:
读一读:
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在水中传播比在空气中快,在钢铁中传播得更快。
5 . 声能
1)实验演示:将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喇叭的前方,当喇叭中发出较强的声音时,可以看到烛焰在摇晃。
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声波能使物体振动,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2)学生阅读课文内容,了解声能的利用:医学上利用超声波碎石;利用声波清洗零件…….。
【分层反馈】             
【基础达标】
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          产生的。
2.声音不能在             中传播。
3.小提琴是靠                  发声的。
4.大鼓被打击后发声时,用手按住鼓面,声音就会消失,这是因为             。
【能力提高】
在敲响古刹的大钟时,敲钟的同学发现停止了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仍“余音未绝”,其原因是
A. 大钟的回声              B.大钟仍在振动  
C. 人的听觉发生暂留现象    D.大钟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
【学习反思】         
【课后巩固】
一)基础知识部分
1.钓鱼时,河岸上的脚步声会把鱼吓跑,这是由于          和              传声的缘故。
 
2.运动会的百米赛跑,终点计时员应选择以下哪种方式开始计时(  )
 
A. 听到枪声时             B.  听到发令员的哨声  
 
C.  看到运动员起跑时      D.看到发令枪冒烟时
 
3.声音是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风吹树叶哗哗响,是          在振动,笛子等管乐器发出动听的声音,是由             振动产生的。
 
4.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
 
A.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产生的原因
 
C.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             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5.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闹钟和罩的底座之间垫上柔软的泡沫塑料,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小,最终听不到声音。这个实验说明了(    )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声音必须通过介质才能传播
 
C.声波在玻璃罩了反射             D.声波在传播过程中能量逐渐减少
 
6.航天员有时要离开空间站到舱外作业,太空是一个完全没有空气的真空世界,在这个空间里(不借助其它设备),他们能够听见彼此的谈话?为什么?
 
 
7.  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后,小明同学做了以下小结。请你在横线上填上空缺。西安教师网网址:www.xateacher.com
 
(1)悠扬的笛声是空气          产生的。
 
(2)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               (“大于”“等于”“小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3)在月球上,声音不能传播的原因是                   。          
                                                     
(二)能力提升部分
 
试设计多种方法使气球发出声音,并解释其发声的原因。  
         
 

武屯镇初级中学 八年级物理    学科课堂设计活页       第     周
上课时间:                                                                                             星期

 
 
课题:第1章  二、乐音的特性              课时: 1课时           设计人:王倩茹
学习目标:1.知道声音的三大特性及影响因素。
          2.通过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和“响度与振幅的关系”的实验了解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学问题的方法。
          3.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知道声音的三大特性及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了解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学问题的方法。西安教师网网址:www.xateacher.com
 
【知识回顾】
1.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振动的物体可以是          ,          和          。
2.声 音 的 传 播 需 要 介 质,          不 能 传 声。
3.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          ,比在          和          都小。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          。
【自主先学】
1.响度是指声音的              。它与发声体的          有关,          越大,          越大。它还跟              有关。
2.音调是指声音的          ,它与          有关,          越高,          越高。
3.我们能辨析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根据声音的              来判断的。
4.声音的强弱常用          来描述,它的单位是          ,符号为             。
5.频率是指                     ,它的单位是              ,符号为          。
【展示点拨】
分组探究
1.探究声音的强弱与什么因素有关
(1)提出问题:声音有强弱之分,声音的强弱与什么因素有关?
(2)学生猜想:根据生活经验猜想。
(3)学生利用手边的器材(纸屑,小鼓,木板,钉子,吉它弦……..)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4)小组合作的出结论。
2.探究决定声音高低的因素
(1)提出问题:声音的高低 即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
(2)学生猜想:
(3)学生利用手边的器材(硬纸片,梳子,钢尺)进行实验。
(4)学生交流合作得出结论。
 
 
 
 
 
 
 
 
 
3.利用音色辨析声音
(1)学生阅读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学习声音的第三大特性。
(2)学生交流:生活中利用音色辨析声音的实例。
 
【分层反馈】             
【基础达标】
1.乐音的三要素是              ,          和              。
2.某同学先后对同一面鼓轻敲和重敲各一次,两次发出声音的(  )
A. 音调不同        B.频率不同   
C.响度不同         D.音色不同
3.“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这是根据声音的哪个特性来辨别某人的声音的(   )
A.  响度          B. 音色  
C. 音调           D. 频率
【能力提高】
1.日常生活中常用“高声叫嚷”和“低声细语”来形容人的说话语气,这里的“高”是指          ,“低”是指               。
2.在使用小提琴前,乐师常旋动琴弦轴以调节琴弦的松紧,俗称“定弦”。这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A.  响度          B. 音色      
C. 音调           D. 频率
3.当喇叭里想起“我和你,心连心,共住地球村……..”的男声演唱时,小明和小亮异口同声说“是刘欢在演唱”他们做出判断的依据是:不同演员声音的(   )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声速不同 
 
【学习反思】
【课后巩固】
一)基础知识部分
1.我们听到的锣鼓声是通过             ,传入耳中的,我们主要是根据              来辨别锣声和鼓声的。
2.敲鼓时,散在鼓面上的纸屑会跳动,且鼓声越响纸屑跳得越高;将发声的音叉接触说面,能溅起水花,且音叉声音越响溅起的水花越大;扬声器发声时纸盆会振动,且声音越响纸盆振幅越大。
根据上述现象可归纳出:(1)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
                 (2)                               。
3.人们听到的声音的响度是(  )
   A.由声源的振幅决定的                           B.由声源的频率决定的
   C.由声源到人耳的距离决定的                     D.由声源的振幅、声源到人耳的距离等因素决定的
4.下列对蚊子飞行时发出的声音与老牛的叫声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牛的叫声响度小,蚊子飞行时发出的声音音调低
   B. 牛的叫声响度大,蚊子飞行时发出的声音音调高
   C. 牛的叫声音调低,蚊子飞行时发出的声音响度大
   D. 牛的叫声音调高,蚊子飞行时发出的声音响度大
5我们能分辨铃声和哨声,主要是因为这两种声音的          不同,音调的高低由发声体振动的          决定。
6.二胡是我国劳动人民发明的一种弦乐器,演奏前,演员经常要调节弦的松紧程度,其目的在于调节弦发声的( )
   A. 响 度            B.  音 调                C. 音 色             D.  振 幅
7.在课外活动中小明制作了一种发声装置。他在纸筒的开口端打两个孔,并用一根绳子穿过这两个孔后系紧。他抓住绳子的一端,以平稳的速度在头的上方转动此装置,筒中空气柱由于          就发出声音。当转速增大时,他发现纸筒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变高了这是由于          变大的缘故。
8.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可利用的器材还有:音叉、闹钟鞋盒。在本次实验中最合适作声源的是          .小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在四周填满待测的材料,他设计了两种实验方案:A.让人站在具鞋盒一定距离处,比较振动时听到声音的响度。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后退,直到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
     你认为最佳的实验方案是          。
 
 
(二)能力提升部分西安教师网网址:www.xateacher.com
小兰在观察提琴、吉它、二胡等弦乐器的弦振动时,猜测:即使在弦张紧程度相同的条件下,发声的音调还可能与弦的粗细、长短及弦的材料有关,于是她想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下表是她在实验时控制的琴弦条件。

        编号      琴弦的材料      琴弦的长度/cm   琴弦的横截面积/ cm 
          A         钢          20          0.3
          B         钢          20          0.7
          C       尼龙丝          30          0.5
          D         钢          40          0.5
          E       尼龙丝          40           0.5
      (1)如果小兰想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粗细的关系,你认为她应该选用编号为          的琴弦(填字母代号)
      (2)探究过程通常采用下列一些步骤:A.实验探究;B.分析归纳;C.提出问题(或猜想);D.得出结论等。你认为小兰要完成本探究的全过程,所采用的合理顺序应该是:                  (填字母代号)
 
 
 
 


武屯镇初级中学 八年级物理    学科课堂设计活页       第    周  西安教师网网址:www.xateacher.com
上课时间:                                                                                   星期

  课题:第1章  三、令人厌烦的噪音         课时: 1课时           设计人:王倩茹
学习目标:

  1. 借助生活经验、体验和实例,认识噪音、噪音的来源及其危害。
  2. 初步了解乐音和噪音的区别,并通过乐音与噪音间的辩证关系,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教育。
  3. 知道防治噪音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知道噪音的防治途径,能区分乐音和噪音。
教学难点:掌握比较法的研究物理问题
  
 
【知识回顾】
  1. 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是需要          的,          不能传声。
  2. 乐音的三要素是          ,          和          。
  3. 声音是一种波叫          ,它具有          。
【自主先学】
  1. 乐音通常是指                       的声音,它是声源做               产生的。
  2. 噪音通常是指                       的声音,它是声源做               产生的。
  3. 控制减弱噪音的主要途径有:               ,                ,             。                  
【展示点拨】
一、乐音和噪音
1.学生例举生活中的一些不同的声音,谈一谈听到这些声音的感受,然后对其分类,从而引出乐音和噪音的概念。
2.老师做补充说明,并引导学生从声音的产生原因出发,来分析乐音和噪音的不同。乐音是声源做           _          产生的;噪音是声源做          产生的
3.学生小组活动:比一比看谁说的生活中的噪音例子多。
二、噪音的来源
1.小组合作:联系生活实际讨论噪音的来源:          ,          ,          。
2.各组汇报讨论结果,互相补充完善答案。
三、噪音的危害
1.先阅读课文内容
2. 小组讨论总结出噪音给人们带来的危害。让学生知道噪音对人们的危害很大,树立其环境保护意识。
四、噪音的控制
 
1.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互相交流在生活中是如何减弱噪音的。
2.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3.老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出减弱噪音的三种主要途径。
4.小组互动:一组列举生活实例,另几组指出是利用哪种方法来减弱噪音的。    
 
【分层反馈】             
【基础达标】
1.乐音是声源做              产生的。而噪音是声源做              产生的。
2.控制噪音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          和                  。
3.“掩耳盗铃”是在                  处减弱噪声的。
 
【能力提升】
   一场大雪过后,人们会感到外面万籁俱静,究其原因你认为正确的是(   )
A.可能大雪后,行使的车辆减少,噪声减少。
B.可能大雪后,大地银装素裹,噪声被反射。
C.可能大雪蓬松且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
D.可能大雪后,气温较低,噪声传播速度变慢。
 
【学习反思】西安教师网网址:www.xateacher.com

 
【课后巩固】
一)基础知识部分
1.关于乐音和噪音的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乐音是乐器发出的声音,噪音是机器发出的声音
B.乐音悦耳动听,使人心情舒畅;噪音使人烦躁不安,有害于人的健康
C.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一切干扰人们学习、休息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音
D.乐音振动是有规律的振动;噪声振动是无规律的振动
2.下列选项属于工业噪声的是(  )
A.火山爆发的轰鸣声
B.公共场所人群发出的喧哗声
C.切削机床工作时发出的声音
D.汽车、火车的鸣笛声
3.人们以          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             。
4.在高速公路两旁安装隔音墙,其目的是减小车辆行使时产生的噪声对公路两旁居民的危害。这种减小噪声危害的方法主要是在下列哪个途径中实现的(   )
A.噪声的产生
B噪声的传播
C.噪声的接收
D.以上三种均是
5.近几年来城市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增加了许多绿地,在道路两旁栽种了大量树木,改善了城市环境。下列关于城市绿化作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调节环境温度
B.城市绿地面积的增加,可以改善空气质量
C.在道路两旁栽种树木,可以减小车辆噪声对居民的影响
D.城市绿化后,可以减小工业废水和车辆尾气的排放
6.“禁止鸣笛”是在             处减弱噪声的。西安教师网网址:www.xateacher.com

 
 
(二)能力提升部分
1.下列措施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  )
A纺织工人使用防噪声耳罩
B.中心城区汽车禁止鸣笛
C.轻轨两旁安装隔音板
D.主干道路面“刷黑”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刺耳的鸣笛声一定是噪声
B.人们的吵闹声一定是噪声
C.喷气式飞机的声音一定是噪声
D.大声朗读课文的声音不是噪声
3.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声音无处不在,下列声音:①工厂车间机器的轰鸣声;②剧场里京剧表演的演奏声;③清晨公园里小鸟的鸣叫声;④装修房子时的电钻声;⑤汽车、火车的鸣笛声;⑥山间小溪潺潺的流水声。其中属于噪声的是(  )
A. ①③④            B. ①②⑤            C. ①④⑤         D. ①④⑤⑥
4.若教室的周围是集贸市场,不时有噪声干扰上课,请你至少提出两种减少噪声的方法来。
 



武屯镇初级中学 八年级物理    学科课堂设计活页       第    周
上课时间:                                                                                   星期

  课题:第1章  四、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课时: 1课时           设计人:王倩茹
学习目标:

  1. 知道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20000Hz。
  2. 了解超声波的特点及应用。
  3. 了解次声波的来源、特点及危害。
  4. 通过上网查询获得生活中超声波利用方面的知识和次声波的产生及危害。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知道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了解超声波和次声波的特点及超声波的应用和次声波的危害。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知识回顾】
1.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是需要          的,          不能传声。
2.乐音的三要素是           ,          和              。
3.声音是一种波叫          ,它具有          。
4.减弱噪声的三大途径:          ,          和          。
【自主先学】
一、人耳所能听到的声波的频率范围通常在            。
二、频率            的声波叫超声波。
三、频率            的声波叫超声波。
四、超声波的特点是                                  ;它的应用有:          、          、          、          。
五、科学家利用次声波可以          、          、           和             。
                
【展示点拨】西安教师网网址:www.xateacher.com

  • 可听声
(1)学生通过预习知道人耳能听到声波的频率范围。
(2)了解人和一些动物听觉的频率范围。
(3)小组交流:解释为什么有时人们没什么感觉,而一些动物却表现的特别警觉?

  • 超声波
(1)学生阅读课文内容,了解超声波的特点。
(2)学生交流:结合超声波的特点,了解它的应用。
 超声波的特点是:             、              、              。
 超声波的应用有:            、                、               和             。
 
  • 次声波
(1)学生交流学习次声波的产生原因。(请各组学生代表汇报)
(2)学生通过预习谈次声波的特点。老师做补充说明。
(3)学生阅读课文内容了解次声波对人体、动植物带来的危害及对建筑物带来的破坏。
(4)学生交流如何预防次声波带来的危害和破坏。
(5)了解次声波的应用      
【分层反馈】             
【基础达标】

  1. 人们听不到蝴蝶飞的声音,却可以听到蚊子飞来飞去的嗡嗡声,这是由于(  )
  1. 蝴蝶翅膀弱,声音响度小
  2. 蝴蝶翅膀每秒振动的次数低于20次,超出人的听觉范围
  3. 蝴蝶翅膀振动时不会发出声音
  4. 蚊子数量多,蝴蝶数量少
2.通常情况下,人耳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其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称为             。请你列举一个人们利用这种声波的实例。
【能力提高】

  1. 如今有的地方警察使用一种枪,是专门用来追捕歹徒的,只要将枪口对准歹徒,扣动开关歹徒即昏眩倒地,也不伤及歹徒的皮肉和筋骨。下列对这种枪的作用说法可信的是(  )
  1. 该枪发射的是超声波                 
  2. 该枪装有消音器且发射的是子弹  
C. 该枪发射的是激光束    
D. 该枪发射的是较强的次声波
 
【学习反思】
 
 
 
 
【课后巩固】
一)基础知识部分西安教师网网址:www.xateacher.com
1.“B超”是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的,但是人们却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   )
A.声音太小
B.超声波无法传入人耳
C.超声波的频率小于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
D.超声波的频率大于人耳能听到的频率
2.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我们看到蝴蝶翅膀在振动时,却听不到其因翅膀振动而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蝴蝶翅膀的振动频率           20Hz.这种听不到的声波有很强的破坏性,在“5.12”汶川大地震时,600千米之外的贵阳也有不少市民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这种现象就与声波有关。我们将这种声波称为          声波。
3.在汶川大地震救援中,采用了音频说生命探测仪,它的多个探头接触废墟,收集废墟下幸存者的微弱呼救声、呼吸声、心跳声等,探测仪将音频信息放大,救援人员就可以发现幸存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探测仪收集声音信号时利用了固体可以传声
B.幸存者发出的声音与外界噪声的音调、音色不同
C. 幸存者能听见探测仪发出的超声波
D.白天噪声较大,探测仪更适合在安静的晚间使用
4.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的目的是减小噪声
B.我们能区分不同同学说话的声音,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
C.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D.在医院里医生通常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5.声音既能传递          ,也能传递          。
6.下列实例中,属于次声波的应用的是(   )
A.声呐测定海底深度
B.预报台风、监测核爆炸
C.蝙蝠确定目标的方向
D.海豚判断物体的位置和大小
(二)能力提升部分
昆虫飞行时翅膀都要振动,蝴蝶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5~6次,蜜蜂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300~400次。为什么凭听觉能发现飞行的蜜蜂而不能发现飞行的蝴蝶?
 


武屯镇初级中学 八年级物理    学科课堂设计活页       第    周   西安教师网网址:www.xateacher.com
上课时间:                                                                                   星期

  课题:第2章  一、物质的三态  温度的测量          课时: 1课时             设计人:王倩茹
学习目标:

  1. 通过实验观察,感受水的三态。能简述物质三态的特征,能列举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不同状态的物质。
  2. 初步了解物质的三态与温度有关
  3. 学会使用酒精灯
  4. 学会使用温度计
教学重点:知道常见的物质有三态;学会使用酒精灯和温度计
教学难点:会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 
 
【知识回顾】
  1. 常见的水加热会变成          ,水遇冷会结成          。
2.  常温下,水是          态,铁是          态,水蒸气是          态。
【自主先学】
一、常见的物质有三态,分别是          、          和           。
二、实验室用                     来给物体加热 。
三、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                         性质制成的。
四、温度计上的标度常采用             温标,标度的单位是          ,用符号          来表示。                
【展示点拨】

  • 物质的三态
  1. 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说出物质所处的三种状态。
  2. 学生自读课文内容,学习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3. 学生利用酒精灯给冰块加热,并观察现象。
  4. 小组通过实验观察和生活经验,交流得出物质不同状态的特点,并初步了解物质三态与温度的关系。
 
  • 温度的测量
  1. 学生自学温度计的说明书,学习温度计的测温原理和使用方法。
  2. 请各小组代表边实验边讲解,练习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其他同学认真观察是否有错误。
  3. 配置几杯温水,学生练习测量水温和读数。
 
  1. 介绍体温计的测温原理和构造
  2. 学生练习用体温计测自己的体温
  3. 小组交流得出常见的温度计和体温计的异同点
 
【分层反馈】              
【基础达标】
1.水无常形,变化万千,无处不在。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写出物质存在的状态:

  • 雨            ②雪              ③冰             ④水蒸气         
⑤  露            ⑥ 雾             ⑦霜            ⑧云           
2.以下温度中,最接近25℃的是(  )
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
B.西安市冬季的气温
C.冰水混合的温度
D.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房间的温度
【能力提高】
1.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的                性质制成的。使用时,它          (“可以”“不可以”)离开人体读数。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              。普通人的正常体温约为               。
2.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时,如果俯视测量结果会             。(“偏大”“偏小”)
 
【学习反思】
【课后巩固】
一)基础知识部分
1.0℃的水和0℃的冰,两者的温度相比较(    )
A. 0℃的冰温度低一些
B. 0℃的水温度低一些
C.相同
D.因物态不同,无法比较
2.以下温度最接近25℃的是(  )
A.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B.人的正常体温
C.人感到舒适的房间温度
D.西安盛夏中午的温度
3.温度是表示                    的物理量。
4.关于温度计的使用步骤,下列的叙述:
a.观察温度计的示数
b.让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c.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
d.选取适当的温度计
e.取出温度计
其正确排序为
A.abcde         B.dcbae        C.cdbae         D.dcabe
5.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是:
(1)观察              和              。
(2)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                  。
(3)当温度计的示数          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仍需和被测物体              。
(4)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内                    保持相平。
(二)能力提升部分
意大利的物理学家伽利略根据气体热胀冷缩现象制成了世界上第一个温度计,它的工作原理是(  )
A.当玻璃泡内气体的温度升高时,体积膨胀,带色液柱下降,如果没有其它外界因素的影响,水柱的高低反应了温度的高低
B.水柱的液面越高,说明温度越高
C.水柱的高低完全决定于温度的变化,外界条件都不会影响水柱的高低
D.因为玻璃和气体都会热胀冷缩,所以温度变化时,液柱高低不变
 


武屯镇初级中学 八年级物理    学科课堂设计活页       第     周    西安教师网网址:www.xateacher.com
上课时间:                                                                                          星期  

  课题:第2章  二、汽化和液化       课时: 1课时           设计人:王倩茹
学习目标:

  1. 知道什么是汽化和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2. 了解蒸发现象,知道蒸发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3. 了解沸腾现象,知道沸点和液体沸腾的特点。
  4. 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汽化和液化现象;知道蒸发有致冷作用。
教学难度:通过实验知道液体沸腾的特点。
 
【知识回顾】
  1. 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                    的性质制成的。
  2. 使用温度计时首先是观察          和             ;测液体的温度时,要让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的液体充分接触,等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仍需留在被测液体中,且视线应于温度计内             保持相平。
  3. 通常情况下,物质有三态分别是              ,             和             。
【自主先学】
  1. 物质由           变为          叫汽化。汽化要          。
  2. 物质由           变为          叫液化。液化要          。
  3. 汽化
㈠观察蒸发现象:
  1. 学生在手背上涂酒精,观察酒精的变化,并亲身感受涂酒精处有何感觉。
  2. 将一支液体温度计插入烧杯内的酒精中,测量出酒精的温度;再把温度计从酒精液体中拿出,观察温度计的示数有什么变化。
  3. 学生交流谈自己的感受和自己的发现
1学生列举生活中类似的现象。
  • 学生总结得出结论:          的现象叫蒸发。蒸发在           都能发生。液体蒸发时要          。即蒸发          作用。
知识拓展: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观察水的沸腾:

  • 进行实验
  •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老师引导学生观察沸腾前后水中气泡大小的变化及水的声音大小的变化
  • 学生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绘出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 讨论交流得出水沸腾的特点
  • 学生观察液体沸点表,了解不同的液体的沸点是不同的。
  1. 液化
实验:模拟大自然中雨的形成
 
  • 进行实验
  • 生观察实验现象
  • 组交流共同完成:水蒸气          就会凝结成水珠。实现物质由气态向液体的转化。
得出结论:物质由          变为            叫液化,液化时要         
  • 生通过实验掌握使气体液化的方法:              、              。
⑤小组交流列举生活中的实例加深理解。
【分层反馈】             
【基础达标】
1湿毛巾变干是             现象。
2.水烧开后,从壶嘴会喷出“白气”,这是水蒸汽由           变为          。叫          。
3.在手上涂酒精会感到凉快,这是因为              。
【能力提高】

  1. 水烧开后,继续加热,温度将         。如果在一个大水槽中,再放入一个装有水的试管,当水槽中的水沸腾后,再继续加热一段时间,则试管中的水       (“会”“不会”)沸腾。
  2. 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减慢的是(   )
  1. 把湿衣服展开晾在通风向阳处
  2. 用电热吹风机将湿头发吹干
  3. 用扫帚把积在地面上的水向四周扫开
  4. 用塑料袋包装蔬菜并放入冰箱冷藏室内
【学习反思】
【课后巩固】西安教师网网址:www.xateacher.com
一)基础知识部分
1.下列现象中属于水蒸气液化的是(  )
A.冬天,人口中呼出的“白气”
B.深秋,清晨出现的大雾
C.闷热的夏天,自来水管上出现的小水珠
D.夏天的早晨,草上出现的露水
2.关于蒸发和沸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蒸发要在一定的温度下才能进行
B.沸腾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C.蒸发过程中温度不变
D.沸腾过程尽管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3.在“模拟大自然中雨的形成”实验中,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酒精灯加热烧杯,加快水的汽化
B.石棉网的作用是使烧杯底部受热均匀
C.烧杯里的“白雾”是水汽化成的水蒸气
D.盘子里放冰块使水蒸气降温,液化成小水珠
4.物质由               变为          的现象叫汽化,汽化过程中需要          热量。汽化有两种方式:
             和            。
5.被100℃的水蒸汽烫伤比100℃的水烫伤更严重,这是因为(  )
A.水蒸气液化要放出大量的热
B水蒸气比水的温度高
C.水蒸气液化要吸收大量的热
D.水蒸气比水传热快
(二)能力提升部分
1.夏天,游泳的人从河水中上岸,会感到比在水中冷,如果蹲下,身子抱成团又会觉得比站着暖和些,对上述现象下列解释中正确的是(  )

  1. 上岸后感到冷是因为岸上的气温比水温低
  2. 蹲着比站着暖和是因为离水近一些,有利于从水中取得热量
  3. 上岸后感到冷是因为身上的水蒸发吸热造成的
  4. 蹲着比站着暖和是因为减慢了蒸发吸热的速度
2.从冰箱内取出的冰棍周围会弥漫着“白气”;水烧开后水壶嘴会喷出“白气”。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冰棍周围的“白气”是冰熔化成的水珠
B这两种情况的“白气”都是水蒸气
C壶嘴喷出的“白气”是壶嘴喷出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
D这两种情况的“白气”都是空气中原来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珠
3.试解释:为什么从冰箱里拿出冷藏后的鸡蛋,一会儿发现它变湿了,马上用干布擦拭却擦不干,但是在桌子上放置一段时间后鸡蛋自己也会变干。
         
 



武屯镇初级中学 八年级物理    学科课堂设计活页       第     周
上课时间:                                                                                          星期

  课题:第2章  三、熔化和凝固       课时: 1课时           设计人:王倩茹
学习目标:

  1. 了解熔化和凝固的含义,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2. 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3. 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4. 知道有没有固定的熔点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5. 了解图像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教学重点: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教学难度: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得出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的区别。
 
【知识回顾】
1.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
2.实验温度计时首先是观察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测液体的温度时,要让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的液体充分接触,等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应仍留在被测液体中,且视线应于_____________保持相平。
3.物质由___________变为____________叫汽化;汽化有两种方式: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汽化要____________。
4.物质由____________变为___________叫液化。使气体液化的方法通常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自主先学】
1.物质由____________变为_______________叫熔化。熔化要___________。
2.物质由____________变为_______________叫凝固。凝固要___________。
3.固体可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晶体___________________叫熔点。有没有固定的熔点是区分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4.在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是__________。                  
【展示点拨】

  1. 熔化和凝固
  • 探究冰、蜡烛的熔化特点
  1. 进行实验
  2.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数据
  3. 学生根据实验数据绘出冰、蜡烛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4. 老师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冰和蜡烛熔化时的特点。
  5. 学生阅读课文内容,知道常见的晶体有______________;非晶体有__________。
f.  学生观察一些固体的熔点表,了解不同的晶体的熔点是不同的。
   ② 观察熔融状态的冰、蜡烛停止加热后的变化

  1.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数据
  2. 学生根据实验数据绘出冰、蜡烛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3. 老师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冰和蜡烛凝固时的特点
  4. 得出结论                     叫凝固点。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          .非晶体            凝固点(有,无)。
  1. 熔化和凝固的应用
  • 学生交流分析课本上的几个实例各是利用了什么知识
  • 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其它类似的例子,对所学的知识加以巩固
    
【分层反馈】             
【基础达标】西安教师网网址:www.xateacher.com

  1. 已知在标准大气压下,固态水银的熔点为-39℃,萘的熔点是80℃.在-40℃,水银是          态,萘是          态;在0℃,水银是__________态,萘是          态;到了90℃,水银是          态,萘是          态。
  2. 下列物理现象中,属于熔化的是(  )
A.食盐放入水中不见了
B.冰雪消融
C.滴水成冰
D.冰棍周围有白气
【能力提高】
1.在一标准大气压下,固态水银的熔点为-39℃,固态酒精的熔点为-117℃.在我国北方的寒冷地区,要使用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是由于(   )
A.固态酒精比固态水银的熔点高
B.固态水银比固态酒精的熔点高
C.液态水银比液态酒精的凝固点低
D.液态酒精比液态水银的凝固点低
2.利用质量相等的0℃的冰冷却食品,通常比0℃的水效果好的原因是                              。
 
【学习反思】
 
 
 
 
 
 
【课后巩固】
一)基础知识部分
1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固的是(  )
A.寒冷的冬天,湖水结成冰
B.炎热的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
C.初冬的清晨,地面上出现霜
D.秋天的夜晚,草地上出现露珠
2.一个大烧杯内盛有许多0℃的碎冰,在其中插入一个小试管,试管内也放有少量的0℃的冰,然后在烧杯底部加热,当烧杯内的碎冰有一部分熔化时,试管内的碎冰将 (    )
A.全部熔化
B.部分熔化
C.不会熔化
D.以上三种状态都有可能
3.保温瓶中有1000g水,水温为0℃,当向瓶中放入-2℃的冰块10g后,盖好瓶口的软木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少量冰熔化成水
B.有少量水结成冰
C.冰和水温度都不会变
D.冰和水的质量都不会改变
3.买一块豆腐放入冷冻室里,当把冰冻的豆腐拿出来化冻后,发现豆腐里有许多小孔,其原因是(  )
A.豆腐冷缩而成的
B.豆腐膨胀而成的
C.冰箱中的冰霜浸入豆腐而成的
D.豆腐里的水先遇冷结成冰,后熔化成水而成的
4.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固的是(  )
A.早晨有浓雾                B.水结成冰
C.冰雕作品的质量一天天减少  D.刚从冰箱中拿出的啤酒瓶上会“流汗”
 
 
(二)能力提升部分西安教师网网址:www.xateacher.com
1.下表是海波熔化的实验记录,回答下列问题:

时间/min 温度/℃
1 35
                   2 39
                   3 45
                   4 48
                   5 48
                   6 53
                   7 48
                   8 48
                   9 48
                  10 51
                   11 56
(1)  海波是          (“晶体”或“非晶体”),其熔点是          ℃。
   ⑵  在第2min时,海波的状态为          ,表中第           min的数据有误,正确的数据应是          ℃。
   ⑶  海波的熔化用时           min,48℃时海波的状态为          。
 


武屯镇初级中学 八年级物理    学科课堂设计活页       第    周  西安教师网网址:www.xateacher.com
上课时间:                                                                                       星期

  课题:第2章  四、升华和凝华        课时: 1课时       主备:张敏 
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1. 了解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且能用物理语言进行解释。
重点:对升华和凝华现象的认识。
难点:能能用物理语言解释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知识回顾】
1.什么叫升华?升华          热,列举一例,如:                  。
2.什么叫凝华?凝华         热,列举一例,如:                  。
【自主先学】
1.1什么叫熔化,什么叫凝固?熔化          热,凝固          热。
2.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是什么?
3.晶体熔化的条件是什么,熔化时的特点是什么?
【展示点拨】
分组探究

  1. 教师做演示实验:加热碘锤,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得出什么结论?
 
 

  1. 学生讨论并归纳: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变化过程中吸热还是放热?
 
  1. 学生自己阅读课本中的“生活。物理。社会”体验人工降雨的物理变化,相互交流,讨论
 
 

  1. 举例说明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用物理知识做以解释。
 
 
 
 
 
 
 
 
 
 
 
【分层反馈】
基础达标             

  1. 物质从      态直接变成      态叫做升华,升华要     热;物质从     态直接变成        态叫做凝华,凝华要       热。
  2. 舞台上常用喷撒干冰的方法来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其原理是:舞台上喷撒干冰时,干冰升华要      ,使空气温度降低,水蒸气遇冷液化。
【能力拓展】
  1. 下列现象属于升华的是(  )
A.夏天室外的衣服变干。               B.冰冻的衣服变干
C.冬天嘴里呼出的白气                 D.雪的形成
2.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  )
A,深秋的早晨,大雾弥漫        B.冬天的早晨,霜打枝头
C.春天,河里的冰雪消融        D,春天早晨,花草上附着露水
3.用久了的白炽灯灯丝会变细,玻璃泡的内壁会发黑,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钨丝的升华现象              B.钨丝的凝华现象
C.钨丝的升华现象在先,钨蒸汽的凝华现象在后
D.钨蒸汽的凝华现象在先,钨丝的丝的升华现象在后
4.在夏天,把冰棍从冰箱中取出来,会发现在上面有一些“白粉”,这是因为(  )
A.冰棍蒸发发生的水蒸气     B.冰棍升华产生的小冰晶
C.冰棍熔化成小水珠         D.冰棍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小冰晶
5.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在吸热.放热的条件上与凝华要求相同的是(  )
A.熔化,汽化     B.液化,熔化    C.凝固,液化    D.凝固,汽化
6.用樟脑丸放在衣柜里防虫,最后樟脑丸变小。这是     现象,在此过程中要        热。
拓展题:
物质有A.B.C三种状态,已知从A 变化到B要吸热,从C变化到B要放热,由此判断(  )
A.A是液体     B.B是气态     C.C是气态   D.B是固态
 
 
【学习反思】
       
 
 
武屯镇初级中学 八年级物理    学科课堂设计活页       第 一    周
上课时间:                                                                                         星期

  课题:第2章  五、水循环        课时: 1课时        主备:张敏    
1.通过对水循环导图的再认识,归纳出物质三态之间发生变化的规律。

  1. 知道物态变化的概念,能够说出各种物态变化的吸热,放热情况。
  2. 知道水在生活,生产,技术中的各种应用,了解水对人类生活的意义。
  3. 自觉的增强水资源的保护意识,对水的使用有自己的见解,做到节约用水从点滴开始。
重点 知道物态变化的概念,能够说出吸热,放热情况。
难点:物质三态之间发生变化的规律。
 
【知识回顾】
  1. 哪些物态变化是吸热?那些物态变化是放热?
  2. 升华和凝华的定义是什么?各举一例说明。
 
【自主先学】

  1. 认识水循环,完成课本46页活动2.8,填写框表。
 
2.                 叫物态变化,具体形式有     ,     ,     ,     ,     ,     。物态变化伴随着——的转移。
【展示点拨】
分组探究

  1. 学生讨论物质三态之间发生变化的规律,板书展示讲解,并且能够分析其变化过程吸热还是放热?
  2. 学生讨论,并上台展示课本活动2.8水循环的框图,分析吸热,放热情况。
 
 
 

  1. 学生分组讨论,完成课本47页水在大自然中的循环图,讲解展示。
 
 
 

  1. 珍惜水资源,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该如何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分层反馈】西安教师网网址:www.xateacher.com
基础达标
1.物质从__________转变成_____就叫做物态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都是物态变化的具体形式。
2.物态变化总伴随着______转移。物态变化的具体形式中,放热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能力拓展】
  1. 下列形象属于何种现象,并指出吸热,放热情况。
  1. 冰雪消融属于______,要_____热。
  2. 屋顶上的瓦结了一层霜,属于_______,要_____热。
  3. 钢水浇铸成钢件,属于________,要_____热。
  4. 洒在室内地上的水干了,属于______,要_____热。
  5. 早晨出现浓雾,属于________,要_______热。
  6. 冬天冰冻的衣服干了,属于________,要 _______热 。
2.俗话说“水缸穿裙子,天就要下雨了”。水缸穿裙子是指:在盛水的缸外表面,齐着水面往下,出现了一层小水珠。关于出现小水珠的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            B.是水的蒸发现象
C.使水以蒸发的方式液化成小水珠  D.水缸有裂缝,水渗出来了
3.自然界关于云,露,雾,霜,雨的成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云是水蒸气升入高空遇冷液化成的大量小水珠和凝化成的大量小冰晶形成的
B.露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雾是水蒸气凝华而成的小冰晶
C.霜是云层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下落则为霜
D.雪是云层中小水珠聚集成较大水滴,这些水滴从高空落下凝固形成的
4.某同学在松花江畔观察到的自然现象中,属于吸热的物态变化是  (  )
A.早晨江面上皑皑白雪的消融  B.初春江面上浩浩浓雾的形成
C.深秋江边上晶莹冰凌的形成  D.初春江面上美丽雾凇的出现
5.有的科学家曾这样预言:“水,不久将成为一个深刻的社会危机。”下列选项中属于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水污染的是(  )
A.虽然地球上总水量很大,但淡水资源却不富裕
B.地球上淡水分布很不富裕
C.工厂向河流中排放污水
D.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水资源
【学习反思】
 



武屯镇初级中学 八年级物理    学科课堂设计活页       第     周
上课时间:                                                                                          星期           

  课题:第3章  一、光的色彩颜色        课时: 1课时        主备:张敏      
1.让学生亲历光的色散实验探究过程,知道太阳光是由七色光组成的。
2.通过观察色光的混合和物体在不同色光的照射下呈现的颜色,并结合探究活动,初步了解物体颜色形成的原因,能解释生活中与光的色彩有关的现象。
3.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颜色之谜的兴趣,使学生领略大自然的缤纷多彩,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重点:太阳光为七色光,色光的混合
难点:色光的混合
 
【知识回顾】
【自主先学】

  1. 太阳光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色光组成,最早由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实验得出,这个实验叫做________。
  2. 光的三原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颜料的三原色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 光具有能量,叫做______,光能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例如:______,_____,_____等。
【展示点拨】
分组探究

  1. 用三棱镜做光的色散实验,观察光的分解,分组讨论太阳光的组成。
 
 
 

  1. 观察色光的混合实验,得出规律,小组讨论,上台展示。
 
 

  1. 通过实验观察,讨论得出物体颜色的决定因素,学生分组讨论,并总结。
 
 
 

  1. 讨论光能可以转化为那些形式的能,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西安教师网网址:www.xateacher.com
 
 
 
 
 
 
 
 
 
 
 
【分层反馈】
基础达标             

  1. 太阳光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种色光组成。
  2. 光的三原色是_____,______,_____,颜料的三原色是____,____,____.
【能力提高】
  1.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_______的色光决定,透明物体的颜色由________它的色光决定。
  2. 彩色电视机能够显现各种颜色,其实这些缤纷的颜色都是由三原色混合而成的,光的三原色是(  )
A.红,黄,蓝             B,红,绿,蓝
C,红,黄,绿             D.橙,绿,紫 
3.能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光源,下列物体属于光源的是(  )
A.太阳   B,地球   C.月亮   D.房屋
4.在没有其他光照的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绿光罩在穿白上衣,红色裤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他的    (  )
A.全身呈绿色               B.上衣呈绿色,裤子呈红色
C.上衣呈白色,裤子呈紫色   D. 上衣呈绿色,裤子呈黑色
5.透过蓝色透光的玻璃,进行下列观察,结果是(  )
A.观察黄色物体,可以看到绿色
B..观察绿色物体,可以看到蓝色
C.观察红色物体,可以看到黑色
D.观察任何颜色得物体,看到的都是蓝色
6.有一盆花卉,红色的花,绿色的叶,白色的花盆,放在遮光良好的暗室中,用于花色相同的红光照明,看见的是(  )
A.红花,绿叶,白花盆    B.红花,绿叶,红花盆
C.红花,黑叶,白花盆    D.红花,黑叶,红花盆
 
【学习反思】
       
 
 
武屯镇初级中学 八年级物理    学科课堂设计活页       第     周
上课时间:                                                                                          星期                   

  课题:第3章  二、人眼看不见的光      课时: 1课时      主备:张敏    
学习目标
1.通过物理学史中红外线被发现的介绍或探究活动,确认红外线,紫外线的存在,了解他们的性质
2.初步尝试对不可见事物可通过其可见的效应来对该事物进行研究的方法,了解红外线和紫外线在生活,高科技领域的应用,体会科技的力量。
3. 通过阅读讨论,客观认识科技发展对人类生活好自然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善待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
重点:红外线和紫外线的特点
难点:红外线和紫外线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知识回顾】
  1. 太阳光可以分解为哪些色光?
 
 

  1. 光的三原色是什么?颜料的三原色是什么?
 
 

  1. 物体的颜色由什么因素决定?
 
 
【自主先学】西安教师网网址:www.xateacher.com
1.____________________叫红外线,红外线具有_______效应。太阳的热主要以__________的形式传递到地球。
2.红外线的应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_____________________叫紫外线,紫外线能使______________发光,验钞机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4.紫外线的应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紫外线可以促进人体________的合成,过量紫外线照射对人体有害。
 
【展示点拨】
分组探究
1.学生讨论什么叫红外线,红外线有什么特点?阅读文章讨论红外线的应用。
 
 
 
2学生什么叫紫外线,紫外线有什么特点,紫外线有何应用?
 
 
 
3学生阅读课本生活.物理.社会体会紫外线与臭氧层的关系,谈谈如何保护环境。
 
【分层反馈】
 
【基础巩固】
1.红外线能使被照得物体发热,具有_______,太阳的热主要是以_________的形式传送到地球的。
2.紫外线能使__________物质发光,制成验钞机。
3.紫外线可用于消毒,在饭店,________,__________等地方用作消毒。
【能力提高】
1.在饭店,商场可以看到感应全自动水龙头,这是利用___________进行自动控制的。
2.电视遥控器的前端有一个发光二极管,能发出某种光,实现电视机的遥控,这种光是(  )
A.红光        B.紫外线     C.红外线    D.紫光
3.红外夜视仪是一种可以在夜晚达到侦查目的的设备,其依据的原理是(  )
A.不同的物质结构不同
B.不同的物质发出的色光不同
C.它能在夜间发出红外线并到达不同的物体上
D.不同的物体温度不同,所辐射的红外线的强度也不同.
4.医院里杀菌用的紫外线灯看起来发出淡紫色的光,其原因是(  )
A.其实那盏灯不是紫外线灯,因为紫外线灯本身是看不见的
B.灯管在发出紫外线的同时,还发出少量的蓝光和紫光
C.该灯管发出的紫外线与太阳发出的紫外线不同,前者是淡紫色的,后者是看不见的
D.以上说法都不对
5下列各项叙述中,不能利用红外线来完成的是(  )
A.利用卫星估测农作物产量
B.鉴别古代的字画
C.建设森林火灾
D.浴室取暖
6.在“5.12”地震的生命救援过程中,救援人员使用的红外线生命探测仪和音频生命探测仪(  )
A向幸存者发出多种信息
B.向幸存者发出不同信息
C.分别收集幸存者发出的多种生命信息
D.分别收集幸存者发出的某一种生命信息
【学习反思】
 



武屯镇初级中学 八年级物理    学科课堂设计活页       第     周    西安教师网网址:www.xateacher.com
上课时间:                                                                                          星期   

  课题:第3章  三、光的直线传播        课时: 1课时         主备:张敏       
1.积极参与影子游戏,在游戏种思考阴影的成因;能通过探究,归纳得出光的传播规律进而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理解小孔成像,日食,月食等现象。
2.了解光的传播需要一定的时间,知道真空中,空气中的光速,理解激光测距仪的原理。
3.理解我国古代在光现象研究上的成就,知道中华文明对科学发展做出的贡献。
重点: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及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
难点:利用光沿直线传播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知识回顾】
  1. 什么叫红外线?红外线有什么特点?
  2. 什么叫紫外线?紫外线有什么特点?有哪些应用?
【自主先学】
1.同学之间通过手影游戏知道,光在_________________是沿直线传播。___________________叫光线。
2.林间光柱,小孔成像,日食,月食的形成,都属于              。
3.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__,空气中近似等于这个值。
 
【展示点拨】
分组探究

  1. 通过手影游戏,同学们讨论影子的形成说明什么问题?
 
 
 

  1. 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探究光传播的特点,小组讨论并归纳。
 
 
 

  1. 讨论光的传播是否需要介质?
 
 
 

  1. 学生阅读课本“生活.物理.社会”讨论日食月食的形成,并说明我国在光现象上的成就,以及对中华文明做出的贡献。
 
 
 

  1. 学生要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并且理解激光测距仪的原理。西安教师网网址:www.xateacher.com
 
 
【分层反馈】
基础达标             

  1. 小孔成像原理是光的__________,若光源是圆形的,小孔是方形的,成的像是_____形的。
  2. 光在____________沿直线传播,
  3.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____m/s.
【能力拓展】
  1. 一条光柱,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在玻璃中才演直线传播        B.光只在空气中才沿直线传播
C.光在任何情况下都沿直线传播     D.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光的直线传播原理的是(  )
A.大树在日光下的影子       B.小孔成像
C.漆黑的夜晚打开手电筒,我们会看到一射向远方
D.打雷声,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
3.有人由远处走过路灯时,影子的变化时(  )
A.先变长后变短       B.先变短后变长     C.逐渐变长       D.逐渐变短
4.张强同学在硬纸板上穿一个小洞,通过小洞向外看,当他的眼睛逐渐向小洞靠近时,看到外面的景物范围(  )
A.变小    B.变大        C.不变    D.先变大后变小
5.光在空气,水,玻璃中传播的速度,按有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  )
A.空气,水,玻璃  B.玻璃,水,空气 C.水,空气,玻璃    D.水,玻璃,空气
6.在枝叶茂密的大树底下,阳光可以透过枝叶的缝隙,在地面上可以投下许多圆形的光斑,它们是(  )
A.太阳的像     B.树叶间许多小孔的光斑 
C.阳光透过树叶发出的光形成的光斑
D.阳光照在树叶上闪烁的小水珠形成的
7.光在________中传播的最快,每秒传播_________m。从地球向月球发出激光信号,经2.56s后收到返回信号,则月球到地球的距离是__________m。
 
 
【学习反思】
 
 
       
 
武屯镇初级中学 八年级物理    学科课堂设计活页       第     周
上课时间:                                                                                          星期          

  课题:第3章  四、平面镜      课时: 1课时       主备:张敏    
1.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了解平面镜在实际中的应用。

  1. 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过程,培养观察,动手,合作能力,学会与他人分享探究成果。
  2. 通过探究物,像和镜面三者间的关系,领略平面镜成像中的对称之美,体会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时的喜悦,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平面镜成像原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重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难点: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图
 
【知识回顾】
  1. 光在               中沿直线传播,列举实例。
  2. 光的传播               介质,在真空中传播最        .
 
【自主先学】
1.               叫做虚像。
2.平面镜成的像是___像;像与物的大小       ;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       ;像与物关于镜面        ;像与物的左右方向        。
3.平面镜的应用有,可以        ,可以        。
 
【展示点拨】
分组探究

  1. 学生动手做平面镜成像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小组讨论,归纳总结。
 
 
 

  1. 体验实像与虚像的不同。
 
 

  1. 讨论像的大小取决于什么因素?
 
 

  1. 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做虚像。西安教师网网址:www.xateacher.com
 
 
 

  1. 小组讨论平面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1.  学生阅读课本“生活,物理,生活”,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分层反馈】
基础达标             

  1. 平面镜成的像是___像,像与物的大小     ,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      ,像与物关于镜面       ,像与物的左右方向       。
  2. 湖水深10米,小鸟在距湖面6米的空中飞行,他在湖中所成的像距离该鸟______米。
  3. 芭蕾舞演员练习时,站在平面镜前2米处,则她在镜中的像与她的距离(  )
【能力拓展】
  1. 下点燃奥运圣火用的装置是          镜;交通要道上的反光镜是          镜;演员矫正舞姿应用的是          镜。东东同学站在镜前3米处,她的像到镜面距离为           m,现将一块和镜面一样大的木板放在镜子后面1m处。这时她           (填“仍能”或“不能”)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
2.一个人在平面镜前逐渐远离平面镜的过程中,他在镜子中的像的变化情况是(  )
A.逐渐变大         B.逐渐变小
C.大小不变         D.先变大,后变小
3.在竖直放着的平面镜前有一支铅笔,要使铅笔的像跟铅笔垂直,铅笔应该和镜面成______角。如果铅笔尖紧贴在镜面上,笔尖距它的像的距离为4cm,则镜子的厚度为_____cm。
4.一个同学以2m/s的速度向一面平面镜靠近,则他的像将          (填“靠近”或“远离”)平面镜,1s后他和他的像距离改变了           m,他的像相对于他的速度是_          m/s.
5.如图所示,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做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成的像。
 
 
 
 
【学习反思】
 
       
 
武屯镇初级中学 八年级物理    学科课堂设计活页       第     周
上课时间:                                                                                          星期                     

  课题:第3章  五、光的反射      课时: 1课时      主备:张敏     
1.会用专门术语描述光的反射现象,初步理解反射定律,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能在生活,生产中判别光的反射的具体运用。
2.经历反射规律的探究过程进一步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3.提高解释平面镜成像的原理,领略自然现象与自然规律间的和谐与统一,从而增进对自然的亲近感,强化对科学的求知欲。
重点:光的反射规律
难点:利用光的反射规律完成光路
 
【知识回顾】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什么?
2.想的大小取决于什么?
 
【自主先学】
1.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光的反射。
2._________________叫法线,________________叫入射角,_______________角反射角。
3.光的反射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虚像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光的反射分为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它们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6.面镜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展示点拨】
分组探究
1.讨论人眼为什么能看到物体?西安教师网网址:www.xateacher.com
 
 
2.观看演示实验,总结归纳光的反射定律。
 
 
 
3.探究虚像的形成原因。
 
 
 
 
4.探究光反射的分类与特点,并且会用其解释有关自然现象。
 
 
 
 
 
 
【分层反馈】
基础达标             
1._________________叫法线,法线______于镜面,________________叫入射光线,_______________叫反射光线。
2.光的反射定律是:光在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__________,反射光线与如射光线分居在_________的两侧,反射角_______入射角。
【能力拓展】

  1. 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都遵循__________。
  2. 我们能从不同的方向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光源发出的光在这些物体的表面上发生了__________的缘故。看电影时,光在银幕上发生的是_________反射,黑板“反光”是光在该处黑板上发生了__________。
  3. 太阳光与水平面成30°角射到平静的湖面上,则反射角为_____;若太阳光垂直射向湖面,则入射角是_______,反射角是_______。
4.白天在室内照镜子,(窗户朝南开),为了能较清楚地看到自己的面容,镜子的反射面应(  )
A.朝南     B.朝北    C.朝西        D.朝东
5..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是55°,保持入射光线不动,绕入射点转动平面镜,使入射角增大10°,则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的夹角是(  )
A.50°     B.70°        C.90°      D. 130°
6.以相等的入射角射到镜面上的某一点的光线,可能有(  )
A.1条     B.2条        C.4条         D.无数条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入射角是0°时,反射角一定是0°
 B. 入射角增大θ,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也增大θ
C.入射光线想法线靠拢,反射光线也向法线靠拢
D.即使入射角是0°,反射光线仍然和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
 
【学习反思】
 
 
 



武屯镇初级中学 八年级物理    学科课堂设计活页       第 一    周     
                               上课时间:                                                                                        星期   

  课题:第4章  一、光的折射       课时: 1课时        主备:张敏      
1.通过实验认识光的折射规律,能从众多与光有关的现象中辨别出属于折射的现象,能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
2.通过对有关光的折射现象的观察,猜测,检验,联想等活动,使学生领悟科学探究的
重点:光的折射光律
难点:利用光的折射规律完成光路,用其规律解释有关物理现象西安教师网网址:www.xateacher.com
 
【知识回顾】
  1. 光的反射定律是什么?
 
 
 

  1. 光的反射分为哪两种?
 
【自主先学】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光的折射。
2.光的折射定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示点拨】
分组探究

  1. 学生讨论光的折射现象,归纳光的折射定义。
 
 
 
 

  1. 通过演示实验,学生观察,讨论光的折射规律。
 
 
 

  1. 学生讨论,并且展示课本活动4.2画图。
 
 
 

  1. 讨论比较光的折射与光的反射有和异同点。
 
 
 
5.举例说明生活中的光的折射现象,并且能完成光的折射光路图。
【分层反馈】
基础达标             

  1.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________,这种现象叫做____________.
  2. 光垂直如设射时的折射角等于__________。
【能力拓展】
  1. 用气枪射击水中的鱼,为了提高命中率,在射击时应瞄准(  )
A.看到的鱼      B.看到的鱼的上方
C.看到的鱼的下方    D.看到的鱼的前方
2.古诗词中有许多描述光现象的诗句,比如“潭潭清疑水浅”说的是光的_________现象,“池水映明月”说的是光的_________现象。
3.早晨阳光射到地球上,看到太阳在远方的地平线上,阳光在这时_________(“是”或“不是”)沿直线传播的,因此,看到太阳所在的位置_________(“高于”或“低于”)太阳的实际位置,这种现象是有由于太阳光通过大气层时发生了________而产生的。
4.坐在井底中央观看天的青蛙,当井中水越来越少时,关于青蛙在井中看到的天空的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井干涸时,看到的天空比较大
B.水浅时看到的天空比水深水时大
C.有水时比干涸时看到的天空大
D.水浅,水深时看到的天空一样大
5.一束光线斜射入容器中,并在容器底部某处形成一光斑,这时往容器中逐渐加水,则光斑的位置将(  )
A.慢慢向右移动           B.慢慢向左移动
C.慢慢向水面移动         D.仍在原来位置不动
 
 
 
【学习反思】
 
 
 
 
 
       
 
武屯镇初级中学 八年级物理    学科课堂设计活页       第     周   西安教师网网址:www.xateacher.com
上课时间:                                                                                          星期  

  课题:第4章  二、透镜        课时: 1课时       主备:张丽萍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与初步试验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知道凸透镜对光有汇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会利用平行光测定凸透镜的焦距。
2.组织学生通过观察与实验的方法区别透镜以及对光的汇聚或发散作用,测量凸透镜的焦距,领会其方法。
3.引导学生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介绍透镜在生产生活和科研方面的应用,增强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重点:凸透镜对光的汇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难点:利用平行光测焦距的办法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知识回顾】
1.光的折射
2.光的折射规律
【自主先学】
1.凸透镜是中间____,边缘____的透镜,凹透镜是中间____,边缘____的透镜。
2.通过凸透镜可到物体的像是____,通过凹透镜看到物体的像是____。
3.凸透镜对光有____,所以又称为_____,凹透镜对光有_______,所以又称为______ 。        
4.光心是____________,用字母___表示,主光轴是____________________,焦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字母___表示,焦距是_____________,用字母___表示。
5.一束光通过三棱镜后,出射光线将向_____(顶角或底面)偏折。
【展示点拨】
(分组展示点拨)
1.以组为单位设计三种简易的方法,辨别透镜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
 
 
 
 
2.用透镜对着太阳光照会发现什么?
 
 
3.如何利用凸透镜对光的汇聚作用测凸透镜的焦距?
 
 
4.近视眼镜是___________镜,远视眼镜是___________镜。
5.确定三条特征光线。
6.利用三棱镜对着太阳光照,出射光线将向哪边偏折?探究透镜的奥秘是什么?
【分层反馈】
1.要想使小灯泡发出的光经过某光学仪器变成平行光,应该把灯泡放在(   )
A  凸透镜的焦点上   B  凹透镜的焦点上
C  凸透镜的光心上   D  凹透镜的光心上
 
【能力提高】
1.一个人在观赏圆形鱼缸中的鱼时,他从鱼缸的侧面看到的鱼是虚像,这个相比实际的鱼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
       
2.用一张透明塑料纸放在报纸上,在塑料纸上滴一滴小水珠,透过小水珠,就能看到报纸上的字被__________了,小水珠就是一个简易的放大镜。
【达标检测】
1.下列光学元件中,对光起发散作用的是(   )
A潜望镜   B平面镜  C 凹透镜   D凸透镜
2.小明同学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观察太阳光通过凸透镜后出现光斑,移动光屏使光斑最小、最亮,此时光斑离凸透镜的距离为10cm,如此确定透镜焦距为(   )
A10cm      B15cm        C20cm      D5cm
3.医用体温计的刻度部分为三棱体,其正面成圆弧形,这样可看清体温计的极细的汞柱,便于读数,这是因为圆弧形玻璃的作用相当于___________,我们用他能看到汞柱被放大后正立的___________像。
4.把一圆柱形玻璃分成如图所示的A B C D E五块,其中能使光线汇聚的是(   )
A  A和C    B  B和E    C    A C D E     D    A B C D E
【课堂小结】  
【巩固练习】
1.要是冰块能汇聚太阳光取火,冰块必须磨成(   )
A凸透镜    B凹透镜    C砖    D三棱镜
2.一束平行光线(不经过光心)经凸透镜后(   )
A   一定能汇聚在凸透镜的焦点上   B 一定是平行光束
C   一定是发散光束               D  折射光线总较入射光线汇聚些
3.透镜有______透镜和______透镜两种,透镜是利用___________规律工作的。
4.用凸透镜看报纸上的字是______像,用凹透镜看报纸上的字是________像。
5.凸透镜有___个_____焦点;凹透镜有______个____焦点。
6.完成下列光路图:
【学习反思】
       
 
武屯镇初级中学 八年级物理    学科课堂设计活页       第    周
上课时间:                                                                                   星期  

  课题:第4章  三、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课时: 1课时       主备:张丽萍
教学目标:西安教师网网址:www.xateacher.com

  1. 知道凸透镜成放大像、缩小像、正立像、倒立像、实像、虚像的条件,知道放大镜成像的规律及特点。
  2. 组织学生通过做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认识凸透镜成像的条件及特点,讨论、分析并总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过程,强化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3. 通过观察实验,增强学生对自然的好奇,体会自然的美与和谐,增强对自然的热爱;通过探索,增强对科学的求知欲,让学生乐于参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凸透镜成像规律
教学难点:凸透镜成像性质的描述
 
 
 
 
 
 
 
 
 
 
 
 
 
 
 
 
 
 
 
 
 
 
 
 
 
【知识回顾】
1.什么是凸透镜的焦距,焦点?
2.凸透镜作为放大镜时的成像特点是什么?此时眼睛在哪看,像和物在哪?
【自主先学】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物距(  ),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像距(  )。
2.组装并调整实验器材,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____________。
3.实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虚像是                
                       。
4.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像的性质与凸透镜的______有关,并随______的变化而变化。
5.__________,是物体呈缩小像还是放大像的分界点;_______,使物体成倒立实像还是正立虚像的分界点。
【展示点拨】
分组讨论探究:
 1.演示组装器材并实验,对凸透镜成像形成一个宏观的整体认识。
 2.以组为单位组装器材并实验,把物体放在u>2f;u=2f;f<u<2f;u=2f;u<2f时,观察它们所成像的规律,收集的数据填在课本93页的表格内并讨论如下问题:
(1)物距和像距变化规律是什么?

  • 物体和像之间的大小关系是什么?
  • 凸透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的还是倒立的?
(2)凸透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
把讨论的结果写在93页的表格内。
3.放大镜的原理是什么?大小相同的两个凸透镜,厚度对放大镜的倍数有影响吗?
 
【分层反馈】
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某同学先把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然后将光屏和点燃的蜡烛分别放在凸透镜的两侧,如果他在光具座上无论如何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不能呈现烛焰的像,则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种即可)。
【能力提高】
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调整他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适当移动透镜、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若用一个不透光的物体挡住半个透镜,则在光屏上(   )
A  不能成像 B  能成像,但像是原来的一半 C  能成像,但比原来的暗
【达标检测】
1.小强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不小心把凸透镜掉在地上摔成两半,那用剩下的一半透镜还能完成实验探究吗?
2.做实验时,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的像,刚好有一只昆虫落在了凸透镜上,光屏上将(   )
A虫放大的像          B出现昆虫等大的像
C出现昆虫的像,但屏幕上有一黑点
D不出现昆虫的像,烛焰的像比原来的暗
【课堂小结】
【巩固练习】
1.小明拿着一个直径比较大的凸透镜,伸直手臂观看远处物体,可以看到物体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定是虚像 B像一定是正立的 C像一定是倒立的D像一定是放大的 2.物体距透镜40cm时,在凸透镜的另一端距镜60cm的光屏上得到清晰地像,则该像是(   )
  A 缩小的      B 放大的    C  等大的      D 无法确定
3.小花的爸爸用放大镜看书时,为了看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应(   )
  A  书与眼不动,镜离书近些       B  书与眼不动,眼睛离书近一些
 C 书与眼不动,镜离书远一些      D 书与镜不动,眼离书远一些
4.物体从距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的地方沿主光轴匀速的向2倍交点处靠近的过程中,则(   )
A像变小,像速度减小        B   像变大,像速度增大
C像变小,像速度不变        D   像变大,像速度不变
 5.下列哪些量不能被放大镜所放大(   )
A  线段长度    B  圆面积    C  角度大小     D  报纸上字的大小
【学习反思】
 
 



武屯镇初级中学 八年级物理    学科课堂设计活页       第    周   西安教师网网址:www.xateacher.com
上课时间:                                                                                   星期  

  课题:第4章  四、照相机与眼球  视力的矫正       课时: 1课时       主备:张丽萍
教学目标:

  1. 了解眼球的构造和视物的基本原理,了解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了解照相机的原理;
  2. 组织学生通过探究实验了解矫正视力的方法;
  3. 让学生要有主动与他人交流与合作的意识,自觉保护视力。
教学重点:近视眼、远视眼的形成原因及矫正方法
教学难点:视力的矫正方法及照相机的原理
 
 
 
 
 
 
 
 
 
 
 
 
 
 
 
 
 
 
 
 
 
 
 
 
 
 
【知识回顾】
当蜡烛放在u>2f时,成什么像?像在哪?
【自主先学】
1.照相机是利用_____________原理制成的。他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______相当于光屏,形成一个___________像。
2.人的眼球里,________相当于凸透镜,_________相当于光屏。
3.常见的视力缺陷有_______和_____,_______眼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远处的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的____方,_______眼看不清近处的物体,近处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的_____方。
4.矫正近视眼所配戴眼镜的镜片是________,矫正远视眼所配戴眼镜的镜片是________。
【展示点拨】
分组讨论探究:
1.照相机成像的原理是什么?
2.眼球成像的原理是什么?
3.近视眼用什么镜矫正,远视眼用什么镜矫正,他们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分层反馈】
 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照相时景物距镜头5米,可以在胶片上成
一倒立的像,由此可知照相机镜头的焦距(   )
A一定等于2.5米            B  一定小于2.5米
C一定等于5米             D  一定大于5米
【能力提高】
若能在距离镜头8cm的胶片上成一清晰的像,则照相机镜头的焦距(   )
A大于2.5cm              B大于8cm小于5cm
C小于8cm大于4 cm       D  小于4cm
若把镜头由离景物5m处向远离景物的方向移动,胶片上的像将(   )
A 不变      B 变大      C 变小       D 无法确定
【达标检测】
1.在眼球的结构里中,为改变透光强度和获得清晰地像需调节的是(   )
 A 角膜、晶状体    B 瞳孔、晶状体     C 角膜、瞳孔     D 玻璃体、视网膜
2.人眼的视觉停留时间为_____秒,人们所看到的雨条就是________的产物。
 
【课堂小结】
 
 
 
 
【巩固练习】
 
 
1.人的眼球相当于一台照相机,__________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_______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
2.关于人眼所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透过窗玻璃看到的像都是虚像  
B 通过近视镜看到的可能是实像
C通过近视镜看到的可能是虚像  
D 人眼通过透明介质看到的一定是实物的虚像
3.近视眼、远视眼、正常眼球相比,晶状体最厚的是(   )
A  近视眼   B   远视眼   C   正常眼睛    D  一样厚
4.摄影师在给某班照集体照后,又给一名同学照半身像,那么,应_________(填“减小”或“增大”)照相机镜头和这个同学的距离。
5.在近视眼前方一个________,利用其对光线的________作用,可使来自远处物体的光___________些后再_______在视网膜上,可看清远处的物体。
6.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一个________镜,照相时在底片上形成一个_____、______、的       像。为了使远近不同的景物在底片上形成清晰的像,需要旋转镜头上的调焦环,调节镜头到底片的距离;拍摄远景时,镜头往________,使底片距镜头________些。
 
 
 
 
 
【学习反思】
 
       
 
武屯镇初级中学 八年级物理    学科课堂设计活页       第     周
上课时间:                                                                                          星期

  课题:第4章  五、望远镜与显微镜        课时: 1课时        主备:张丽萍
教学目标:

  1. 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工作原理,会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物体和用望远镜观察较远的物体;
  2. 组织学生通过阅读、查询资料,了解常见光学仪器的原理;
  3. 培养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愿望,制作一些光学仪器。
教学重点: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和使用
教学难点: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
 
 
 
 
 
 
 
 
 
 
 
 
 
 
 
 
 
 
 
 
 
 
 
 
 
【知识回顾】
叙述凸透镜成像规律,对应的应用。
【自主先学】
 
1.通常的望远镜(或显微镜)可看做是由两个透镜组成的,靠近眼睛的透镜叫做________,靠近被观察物体的透镜叫做________。
2.1608年,荷兰的一位眼镜制造师无意间通过_______(作为目镜)和_____(作为物镜)看远处的物体时,意外地发现远处的物体变近了,从而导致了望远镜的发明。
3.开普勒用两个_________(物镜焦距长,目镜焦距短)组成望远镜的,这种望远镜视野较广,特别适宜于观察行星和月球,通常称作开普勒望远镜。
4.显微镜可以帮助我们看清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物体,例如,______、______等,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是______,它的物镜的焦距很_____,目镜的焦距较____。
 
【展示点拨】西安教师网网址:www.xateacher.com
分组讨论探究:
 
以组为单位讨论并总结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工作原理。
【分层反馈:显微镜镜筒由物镜和目镜组成,组成物镜与目镜的光学元件是(   )
 A 凸透镜和凹透镜   B 凸透镜和平面镜C凹透镜和平面镜 D 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
【能力提高】
 
由两个凸透镜组成的天文望远镜,其物镜和目镜的距离是(   )
A 物镜与目镜的焦距之和           B物镜和目镜的焦距之差
C 任意距离都可以                D 以上都有可能
【达标检测】
1.普通望远镜主要由_____和_____两组透镜组成的,但物镜的焦距_____目镜的焦距(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通过目镜观察到的是物体的____像。
 
2.显微镜主要由_______和_______两组透镜组成,物镜的焦距_____目镜的焦距(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通过目镜观察到的是物体的______像。
 
【课堂小结】
 
【巩固练习】
1.望远镜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________附近成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_,用来把这个实像_________。
 
2.通过自制的望远镜观察天体,以确凿的证据支持了哥白尼“日心说“的科学家是(   )
A开普勒   B哥白尼  C 伽利略   D牛顿
 
3、某同学在用显微镜观察洋葱头表皮细胞结构的实验室、时,进行了如下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 使用餐巾纸拭擦镜头
B为看清物像,直接使用高倍物镜进行观察
C观察物象时,先调节粗准焦螺旋,后调节细准焦螺旋
D用左眼观察物象,闭上右眼防止干扰
 
 
 
 
 
【学习反思】
 
 
 
 
 
 
 
       
 
武屯镇初级中学 八年级物理    学科课堂设计活页       第    周
上课时间:                                                                                   星期

  课题:第5章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课时: 1课时      主备:张丽萍
教学目标:

  1. 知道测量的意义、单位及其作用,知道国际单位制以及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米”、时间的单位“秒”,会正确使用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工具。
  2. 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测量,让学生熟悉测量过程,对常见的错误给予及时的纠正,对时间和长度单位大小形成具体概念。
  3. 结合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的习惯,培养诚实的品质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长度和时间的单位、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
教学难点:测量工具的选择及测量中的读数。
 
 
 
 
 
 
 
 
 
 
 
 
 
 
 
 
 
 
 
 
 
 
 
 
 
 
【知识回顾】
          口述经常利用的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自主先学】
1.测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公认的标准量就成为____________,在国际单位之中,长度的单位是_____,用符号____表示,常用的长度单位还有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_(  );时间的单位是______,用符号_____表示,常用的时间单位还有_____(  )、______(  )。
2.在测量时要进行________,_______有时偏大,有时偏小,这样就会产生______,即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多次测量取其平均值,可减小这种______。
3.1km=___m   1dm=___m   1cm=___m   1mm=___m   1um=___m   1nm=___m
4.1min=___s   1h=___min=___s
【展示点拨】
分组讨论探究:
1.什么是测量和单位?
2.搞清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记住进率。
3.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宽度,体验长度测量的正确方法,组内交流。
4.在测量时要进行估计,估计值有时偏大,有时偏小,这样会产生误差,如何减小误差?
5.搞清时间单位的换算关系,记住进率。
6.机械秒表又称停表,它的大表盘一周量度的时间是___,分度值是___;小表盘一周量度的时间是___,分度值是___。如何读数?
7.阅读计时工具的发展史。
【分层反馈】
1. 王刚同学在做了实验后忘了给记录的数据后面加单位,请帮他补上。某同学的身高是15.8____,物理课本的长度是26____。
2.  在通常情况下,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   )
  A 0.9s    B 10 s   C 1min       D 1h
【能力提高】
1.已知1英尺=0.3048m,1英寸=0.0254m,那么姚明身高7.415英尺合______m,29英寸彩电屏幕的对角线长度是_______cm。
 
2.四位同学分别用同一把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先后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下列测量结果中,记录正确的是(   )
A25.82 cm       B 25.82 dm      C 25.81       D 25.816 cm
【达标检测】
1.同一物体的五次测量记录是:28.6 cm, 28.4cm, 29.4cm, 28.5cm, 28.6cm。其中有一次明显错误,它是_______,根据以上记录,这一物体的长度应记作________。
2.一个钢卷尺在20℃时测量一铜块的长度是准确的,若用它在高温下(50℃)侧同一块长度,则测量值会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中央电视台晚间新闻联播节目19点开始,到19点30分结束,新闻联播节目共______min,指的是_____(填“时间”或“时刻”);19点指的是______(填“时间”或“时刻”)。
【课堂小结】
 
 
【巩固练习】
1.在下列数据后面填上适当的单位
(1)某同学的身高为1.5____;
(2)我国新一角硬币的厚度为1.5____;
(3)教室黑板长450____;(4)珠穆朗玛峰的高度约为8844.43____;
(5)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____;
(6)一张纸的厚度约为75____.
2..一把分度值为毫米的刻度尺,起始端已磨损短缺3.0mm,用这把尺的起始端对准被测物体的起点,量得17.72cm,则物体的实际长度是______cm.
3.测量一物体的长度,三次测量结果分别是9.34cm、9.38cm、9.35cm,则物体的长度应记作为(   )
A 9.35cm     B  9.36 cm    C  9.37 cm    D 9.375cm
4.在国际单位之中,时间的主单位是_____,符号是___,测量时间的仪器是______。
5.某高速特快下午2:00从甲地发车,第二天凌晨1:15到达乙地,该车共行驶___h___min,合______h。
【学习反思】
 




武屯镇初级中学 八年级物理    学科课堂设计活页       第    周      西安教师网网址:www.xateacher.com
上课时间:                                                                                   星期

  课题:第5章  二、速度       课时: 1课时      主备:张丽萍
教学目标:

  1. 理解速度的概念及物理意义,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基本单位是m/s,常用单位是cm/s、km/h,及换算关系。
  2.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分析、理解、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让学生会计算物体的运动速度。
  3. 养成独立思考、与人探讨、交流合作研究问题的良好习惯,积极参与实验,用科学的方法得出正确的结论。
教学重点:速度概念
教学难点:速度概念,速度单位换算
m
 
 
 
 
 
 
 
 
 
 
 
 
 
 
 
 
 
 
 
 
 
 
 
 
 
 
【知识回顾】
 
什么是单位?什么是测量?
【自主先学】
1.速度是                    ,其大小等于                   .
2.在国际单位之中,速度的单位是      ,读作      ,符号为        。常用的速度单位还有_______(   )、          (   )。
3.熟悉一些交通工具的速度。
【展示点拨】
分组讨论探究:
1.讨论“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哪几种?组内交流。
2.理解并简述速度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3.单位换算:1m/s=          cm/s      1m/s=          km/h
4.要测定纸片下落的的速度,你认为应测量哪些量?选用的器材是什么?自己设计记录表格,测量并计算出纸片下落的速度。
【分层反馈】
          
1.在运动会上,观众认为跑在前面的运动员跑得快,这是利用_          方法;终点裁判判定到达终点用时少的运动员跑得快是利用了                     方法。
【能力提高】
2.一辆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距离甲地还有200千米,汽车速度为100km/h. ,到达甲地需要多少时间?
  
 
【达标检测】
1.速度是用来表示          的物理量,在国际单位之中,速度单位是          ,读作          。
2.游得最快的旗鱼,速度可达108km/h;陆地上跑的最快的猎豹,每秒可跑40m,空中飞行最快的褐海燕,每秒钟飞行5千米,比较它们速度的大小(   )
A  猎豹最大    B 旗鱼最大   C 褐海燕最大      D 三者一样大
3.计时员记录百米赛跑的运动员的成绩,如果他听到起跑的枪声才开始计时,记录的成绩为11.71秒,实际该运动员的成绩是多少秒?速度为多少米/秒?(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拓展:
研究“物体运动快慢“从物理角度上说有两种方式。
方式A:在相同的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越多运动就越快。
方式B:物体通过相同的路程,用的时间越少,运动就越快。      
要描述运动,我们通常采用方式A,即用“路程÷时间”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那么如果采用方式B,则应该用          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想一想,“百米赛跑”是采用方式          (填“A”或“B”)来决定成绩的。
 
 
 
 
【小结】
 
 
 
 
【学习反思】
 
       
 
武屯镇初级中学 八年级物理    学科课堂设计活页       第    周
上课时间:                                                                                   星期 

  课题:第5章  三、匀速直线运动     课时: 1课时      主备:张丽萍
教学目标:

  1. 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理解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概念和公式。
  2. 组织学生实验,认识变速直线运动速度特点,利用生活中具体事例体验,学会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3. 能积极参与实验活动,体验发现规律的乐趣,达到学有所用。
教学重点: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概念和公式
教学难点: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概念和公式的理解
 
 
 
 
 
 
 
 
 
 
 
 
 
 
 
 
 
 
 
 
 
 
 
 
 
 
【知识回顾】
1.速度是什么?它的定义是什么?计算公式及单位是什么?
2.1m/s=       km/h
【自主先学】
1.阅读活动5.7,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
2.                       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                      
                                                 。
3.                            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4.阅读课本119页例题,讨论做题的思路、格式。
【展示点拨】
分组讨论探究:
1.演示并观察气泡在上升过程中,运动的规律如何?,你还能举出一些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例子吗?
2.刘翔在110米跨栏的运动中是不是匀速直线运动?为什么?
【分层反馈】
1.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s/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v与s成正比   B v与t成反比   C  s与t成正比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2.某同学骑自行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在4s内通过40m的路程,那么他在前2内的速度是(   )
A 40m/s        B 20 m/s      C  10m/s          D 5m/s
【能力提高】
1.一个物体做变速运动,第1秒钟内通过的路程是3米,第2秒内通过的路程是5米,则他在第1秒内的平均速度为          ,前2秒内平均速度是          。
2.《龟兔赛跑》中整个赛跑过程中谁的平均速度大呢?
【达标检测】
1.一个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第一秒内通过的路程是4米,第2秒内通过的路程也是4米,在第3秒内通过的路程还是4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这个物体必定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B  这个物体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C  不能肯定物体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
2.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前一半路程速度为4m/s,后一半路程速度为6m/s,那么物体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
A   4m/s          B  4.8m/s         C  5m/s       D  6m/s
3.如果飞机的平均飞行速度是500km/h,香港至台北760km,香港至上海1140km.问:
(1)飞机从上海经香港回到台北至少需多少小时?
(2)如果台湾当局同意直航,飞机从上海直接飞台北,可节约2h42min.上海至台北直线距离约为多少千米?
 
 
 
【课堂小结】
 
【巩固练习】
 
1.4m/s可能是下列哪个物体的平均速度(   )
A飞机    B火车    C 小汽车     D  跑步的人
2.某同学在测试1500m跑时,跑步情况记录如下表所示:

   时间   前1min    中间3min 最后1min
   路程/m    400    800    300
求:(1)该同学前4min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该同学在后4min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3)该同学在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3.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与时间的关系为s=vt。如图所示,甲乙两条直线分别是两物体运动的路程s和时间t关系的图线,由图线可知两运动物体的速度大小关系是(   )
A 甲大于乙    B 甲小于乙     C 甲等于乙   D 条件不足   不能确定
4.一辆小汽车(小汽车长度可忽略不计)在平直公路上做匀速运动,10s内行驶了80m,该汽车运动的速度是           m/s,途中经过一座大桥,从桥头驶向桥尾共用5min,这座桥长           km。
5.作直线运动的物体,在开始10s内通过10m的路程,接着静止10s,又在后10s内通过20m的路程,物体在这30s内做的是          运动(填“匀速”或“变速”),他的平均速度是           m/s。
 
【学习反思】西安教师网网址:www.xateacher.com
 
 




武屯镇初级中学 八年级物理    学科课堂设计活页       第    周
上课时间:                                                                                   星期

  课题:第5章  四、运动的相对性       课时: 1课时        主备:张丽萍
教学目标:

  1. 知道机械运动,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 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得出描述运动需要选择参照物,通过实例明确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 通过学习,进一步认识物理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体验物理知识的价值。
教学重点:机械运动
教学难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知识回顾】
速度,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
【自主先学】
1.物理学中把                                   ,叫做参照物。
2.把                            叫做机械运动,简称          。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           。
3.由于参照物选取的不同,对于同一个物体,有时我们说他是          ,有时我们又说它是          ,机械运动的这种性质叫          ,因此,确定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关键是          的选择,通常我们默认          是参照物。
4.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称为_          。
【展示点拨】
分组讨论探究:
1.课本上小明和小华谁说的对?
 
2.如何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3.坐在奔驰的列车里的乘客,究竟是运动还是静止的?
 
 
4.相对静止的两个物体必须具备什么样的条件?
 
 
5.鸟的飞行速度不快,但机场周围为什么不允许鸟类飞行?
【分层反馈】
歌词“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从物理学角度看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       和          。
【能力提高】
一位跳伞运动员在下落过程中,看到身旁的直升机在向上运动,则直升机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情况是(   )
 A  一定上升     B一定下降     C 一定静止    D  无法确定
【达标检测】
 1.“刻舟求剑”是人人皆知的典故,楚人之所以没有通过刻舟而求得剑,是由于他不懂                    物理知识所致的。
 2.通过电视,我们看到“神舟六号”飞船中的一个情景:宇航员手中拿着一支笔,当他松手后,笔“悬”在空中这支笔相对于          是静止的,相对于          是运动的。
 
【巩固练习】西安教师网网址:www.xateacher.com
1.王倩同学在作文中写道:“我坐在奔驰的火车上,静靠在椅背上,欣赏着窗外的景物,只见路旁的树木急速地向后退去……”,王倩同学写的“静靠”,“后退”所选用的参照物是(  )
A 椅背和火车    B  地面和火车      C 火车和地面     D  都是地面
2.一人骑自行车由南向北行驶,这时有一辆汽车也由南向北从他身旁疾驰而过,若以这辆汽车为参照物,此人(   )
A 向北行驶    B  向南行驶     C  静止    D  运动方向无法确定
3.诗人曾写下这样的诗句:“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其中“桥流水不流”,诗人选择的参照物是(   )
A  桥     B  河岸     C  水    D  岸上的树
 
 
 
【小结】
 
 
 
【学习反思】
 

 
 上一篇:(来源:西安教师网www.xateacher.com)2013陕西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下一篇:(来源:西安教师网www.xateacher.com)八年级英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