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中不可忽视的100个关键细节七
来源:未知 时间:2015-08-13 点击量:
0次
陕西省高级保育员培训第三批报名工作现已启动联系电话:18092300658 87245610
培训地址:西安市西大街121号西安文理学院老校区
第三章父母向孩子传递爱的十个细节
细节之21定期为孩子朗读最美的东西
近几年,美国教育家杰姆·特米里斯发明了一种在美国较为流行的“幼儿阅读启蒙教学法”。他认为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要从小开始,要依靠父母来“诱发”。父母应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养成为孩子朗读的习惯,每天20分钟,持之以恒,孩子对阅读的兴趣便会在父母抑扬顿挫的朗读声中渐渐产生。他认为孩子坚持听读可以使注意力集中,有利于扩大孩子的词汇量,并能激发想象,拓宽视野,丰富孩子的情感。在每天20分钟的听读中孩子会逐渐领悟语句结构和词意神韵,产生想读书的愿望,并能初步具备广泛阅读的基础。杰姆·特米里斯认为孩子听读应越早越好,父母选取的朗读内容应生动有趣,能吸引孩子,随着孩子年龄增长,内容可逐步加深。他强调使用这种方法的关键是父母一定要有爱心,有耐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家长们的付出终会有满意的收获。据有关专家分析,这种方法不仅 很多成年人都有读书的习惯,但是作为家长,你是否定期为孩子读东西?有些大人可能会说,读书是很个人的事,如果孩子自己能够阅读,为什么不让他们自己看书呢?其实,让孩子自己看书是必要的,但同时定期为孩子读点东西也是必要的。父母为孩子朗读是与孩子交流的一种特别有效的方式。
朗读所提供的语言信息是经过加工提炼的、优美的、规范的书面语言。如果朗读的是韵文,则能使孩子注意到语言中的逻辑停顿和语调中的抑扬顿挫,这有助于孩子对语言美和对作品的理解。尤其对一些终日守着电视的“电视儿童们”来说,朗读更是比电视更能激发他们的想象力,让他们感觉到语言的美妙。所以,父母不妨每天晚上或其他时间,当孩子安静下来时,耐心地在他身边富有感情地为他朗读些美丽的故事或讲解些文学名着,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牛虻》等等。
在孩子感到父爱母爱之温馨的同时,也要让他们自己接触优秀的名着。和家长一起阅读并产生共鸣的时候,正是丰富孩子的感情和心灵的宝贵时刻。所以,就像人必须有吃饭的时间一样,父母也应费心开设“读书时间”,哪怕只有一点点时间也没有关系,坚持每天给孩子讲故事,或者共同学习,就能让孩子从美妙的朗读声中真切地感受到父母对他的关爱。
细节提示
1、“为孩子朗读”尤其适合学前的孩子,对于中小学生,父母要更多地侧重于引导孩子自己去读些美丽的诗或文学名着。
2、最好是睡前朗读,以养成定时、定点的习惯。
3、父母要有表情、抑扬顿挫地朗读,不可对孩子敷衍搪塞。
细节之22告诉孩子“我爱你”
在美国生活多年的李丹女士认为,“爱”字在美国用得比中国坦然、公开,作为孩子,可以尽情地要求得到父母、老师和朋友的爱,在爱中成长的孩子自然也学会如何回报和给予别人爱。
一天,她8岁的儿子给他一张纸条,上面用英文写着:
“家里人都不喜欢我,谁爱我?”简单的一个“爱”字,让她想到很多。
看到这张纸条,她马上放下手上的事,和儿子坐在一起聊了许久。
从此每天只要有机会,她一定会对孩子说:“我爱你。”
因为她要让他知道,父母永远是他的朋友,是最爱他的人。
含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父母对孩子也不例外。爱是一回事,如何让孩子感受到爱又是一回事。大多数孩子只能用眼睛所见、耳朵所听来判断事物,他们还不懂得用心去感觉父母的爱,如果父母们明白了这一点,不妨对孩子说:“我爱你,宝贝。”这不失为一种向孩子传递爱的有效方式。
让孩子感受到、听到、看到、触摸到爱和信任的存在,是培养孩子健康情感的一部分。这对许多中年父母或过于严谨的家庭来说或许是有困难的,但困难并不在于这种爱不存在,也不在于这种爱是无需表达的,仅仅因为习惯而已。很多人都觉得向别人表达爱意很容易,唯独对自己家人,却爱在心里口难开,心想他是我的亲人,我对他/她说不说无所谓,反正他心里会知道;殊不知往往最爱你的人最在乎你对他的感觉。孩子更是如此。
父母要记得常对孩子说:“我爱你!”千万别觉得肉麻而不愿说。一句“我爱你”会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和依赖。只要当你心中有所感,便要说出来让他知道,同时,父母也要教导孩子适时地表现自己的感受。当父母和孩子在家养成了对亲人互道爱意的习惯时,孩子走向社会,对周围的人也会敢于表达自己的友爱、关怀,创造出良好的人际环境。
细节提示
1、从没尝试过对孩子说“我爱你”的父母,现在就可以试一下。
2、让孩子也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对家人、对朋友的爱。
上一篇:家庭教育中不可忽视的100个关键细节六 |
下一篇:家庭教育中不可忽视的100个关键细节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