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教师培训教材(四十一)
来源:未知 时间:2015-08-13 点击量:
0次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专科、专升本招生电话87245610 18192291711招生地址:西安市西大街121号西安文理学院老校区第六节 幼儿园社区工作
一、社区工作的重要性
社区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由相互关联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是由从事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活动的人们所组成的区域性的社会实体。早期教育通常指儿童从出生到小学前的早期学习。教育环境是指对人施以教育影响的一切条件。儿童的早期教育环境不仅是指幼儿园内进行保育和教育的一切条件的总和,也包括与早期教育相关的园外的家庭、社会和自然的大环境。
众所周知,幼儿的发展是在其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的相互作用下进行的,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幼儿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而社区是社会大环境的缩影,是幼儿园与社会紧密结合的纽带。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社区这个小社会环境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幼儿园所处社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已经同幼儿园环境一样逐渐受到家长的重视。但通常情况下,作为独立设置的幼儿园,在社区资源的关注程度上,在社区教育环境特别是早教环境的创设上,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幼儿园作为在幼儿阶段承担主要教育任务的幼教专门机构,应使幼儿不仅在幼儿园内部的具有安全性、教育性、艺术性等特点的,能够引发幼儿主动参与和互动的教育环境中成长,更应积极发挥幼儿园的整合与辐射作用,将为孩子创设适宜教育环境的理念拓展到社区,积极在社区中营造适合幼儿发展的、满足幼儿成长需要的教育环境,以充分实现环境教育价值的最大化。《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正是将幼儿教育置身于终生教育、终生学习的大教育观之中,来看待幼儿园的教育环境的创设和利用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应与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共同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幼儿园作为实施保育教育的专门机构、幼儿集体生活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具有专业化的人力资源、专业化的智力资源、幼儿群体的辐射力、家长群体的影响力等,是社区早教环境建设中当之无愧的主力。因此,在早期教育迅猛发展的今天,在创建和谐社会和学习型社会的大背景下,幼儿园应充分发挥幼儿教育专门机构的优势,积极探索,不断实践,从社区早教环境的创设做起,为建设和谐社区和学习型社区、为孩子创设优质教育环境、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而努力。
“全社会的幼儿教育:社会支持和家长参与”—意大利北部小镇瑞吉欧市认为幼儿教育是全社会的事。社会在育儿方面给予家庭以有力的支持,素来是意大利文化中集体主义的一种体现。在瑞吉欧市,0-6岁的保育和教育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市政工程,享有12%的政府财政拨款。许多由社区公民自发组织起来的民间组织对地方政府施加实质性影响,以保障和改善该地区学龄前儿童的家庭教育和正规教育。
二、社区工作开展
(一)综合分析幼儿园所处的社区环境以及教育现状
1、小区或者所处街道特点:根据幼儿园所处位置、建筑特点、物业现状、社区居民收入、学历层次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为推进工作提供依据。
2、幼儿园收费、家长群体经济能力和教育消费观念。
3、所属社区的人文特点。党政军群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有特长的居民,对幼教给予关心帮助的先进人士等。
(二)明确幼儿园社区早教环境创设工作的主体思路
1、园内:将社区环境的创设、社区环境的利用、社区人员的使用、社区活动的组织和参与等,与幼儿园的教育内容、课程相结合。
2、社区:协调相关部门,明确职责任务,共同打造和谐教育学习型社区。如:物业负责社区以及幼儿园周边环境如围栏、监控、下水道、电气等方面的设施维护,幼儿园大型活动、门前安保等安全保障工作,并建立对讲等联动系统,预防突发事件。街道社区,定期沟通协调各自工作计划,并在各项活动中,相互支持配合。
(三)带领幼儿积极参与到社区物质环境的建设中
培养幼儿做社会小主人、环保小卫士。设计、组织系列教育活动,带领幼儿积极参与到社区环境的建设中。如利用每年的植树节,对社区花草进行养护,组织大班幼儿进行拔草,清理杂物等,积极参加社区组织的小树认养活动,号召孩子们以家庭为单位认养小树,为环保做贡献。
(四)在社区早教环境建设中发挥幼儿园积极作用
1、吸纳社区居民参与幼儿园家长学校组织的观摩、讲座培训、发放资料、教学开放等活动。如向家长进行多元智能基本理论与教育培训、幼儿个性发展与培养、幼儿不良行为的矫正、幼小衔接、眼科保健以及幼儿常见病的预防与诊治等培训,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和幼儿保健能力。
2、邀请家长走进幼儿园,参加给类开放活动。如家长开放日、教学活动观摩、新年亲子联欢、户外亲子体育活动、家长与幼儿同台演出等。不仅使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有进一步的了解,也引领家长理解教师的教学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教学策略,提高家长科学理解与参与教育的能力。
3、引导居民参与幼儿园评价工作。定期召开社区居民参加的座谈会,征求意见。
4、组织社区居民参加幼儿园大型活动。如“六一”庆祝会、毕业典礼等。
5、开辟社区幼儿教育园地。将幼儿园教育信息、教育体会、育儿知识、幼儿活动情况等做成展板在社区中展出。
(五)积极整合社区优质的幼儿教育环境资源
1、自然环境:社区内具有优美的自然环境。教师经常带领孩子们到社区中观花赏景、探索记录。
2、场地:组织富于教育意义的各项活动。如在社区组织毕业生毕业典礼,于会所组织“爱家乡、爱祖国美术作品展”等。孩子们不但展示亲手制作的绘画、粘贴、手工制作等作品,还排练了诗歌、歌曲、舞蹈于会所进行展演,不仅展示了才艺,也大大丰富了社区的文化生活。
3、参与社区系列教育活动。参加社区组织的庆“七一”演出、创建和谐社区、参观消防演习、中秋节等活动。这些活动不仅为孩子们提供了展示才艺的舞台,也为孩子们上了一堂堂生动的道德教育和情感教育课。
4、师资资源:幼儿园邀请懂得武术和剪纸、编织的叔叔阿姨到幼儿园里,为小朋友们表演和展示,与小朋友们共同动手创设幼儿园环境;到会所参观社区画家的国画作品、书法作品、手工作品等,使孩子增长见识,受到教育。
三、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一)幼小衔接的基本理念和要求
1、幼儿园幼小衔接活动旨在帮助学前儿童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两个不同阶段教育的平稳过渡,让幼儿建立自信心,能健康、快乐地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保持身心的和谐发展。
2、幼儿园幼小衔接活动的开展,要充分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并体现后继学习和未来社会对儿童发展的要求。
3、幼儿园幼小衔接活动,应充分体现科学性、整合性和趣味性,并与我园园本课程实施有机结合。
4、幼儿园幼小衔接活动与小学“学习准备期”综合活动做到有机结合,尤其在儿童发展的评价问题上,体现价值取向的一致性。
(二)幼小衔接的目标
1、有入小学的愿望和兴趣,向往小学的生活,具有积极的情感体验。
2、初步了解小学的学习活动特点和课堂教学规范,对各类学习活动形成好奇心和求知欲。
3、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倾听习惯、阅读习惯等)、生活能力(自我服务能力、自我保护能力等),以及建立初步的规则意识、任务意识。
4、根据当地入学的政策和要求、各小学的一贯做法,适当重视幼儿知识技能的掌握。
(三)幼小衔接工作的具体安排
1、时间安排
幼小衔接活动是整个幼儿园三年的工作内容之一,从小班开始,幼小衔接工作就己经开始。
从大班下学期开始,进行专项集中的幼小衔接活动,重点是毕业前的三个月,即5月份、6月份、7月份。
2、幼儿一日活动数量和时间安排
4月份和5月份,侮天集体教学活动安排更改为三个,每个活动30分钟;中午午睡起床时间提前到14: 00,给孩子课间的自由活动时间。6月份和7月份,每个集体教学活动时间改为35分钟,中午午睡起床时间为13: 40,并让幼儿学会自主安排和管理自己的生活。
3、内容安排
“入学预各期”幼小衔接活动,重点围绕着“入学愿望”、“学习兴趣”、“学习与生活习惯”、“学习能力”、“知识技能积累”五个活动目标来进行内容的设计与组织,并紧密结合幼儿园园本课程来开展活动。
活动次序 | 活动主题内容及目标 | 活动时间及地点 | 负责人 | 活动准备 |
1 |
主题讲座:“xx幼儿园,孩子成功人生的起点” 目标:1 让家长了解xx幼儿园的环境,设备设施,办园理念,管理队伍和师资队伍,建立让孩子在高品质幼儿园的荣誉感。2 了解系列活动及其重要性,激发参与活动的兴趣。 |
14年6月下旬三楼,音乐室 | xxx | 幻灯,参观路线,所有功能室布置,打扫 |
2 |
亲子活动:“我的家园真好玩” 布标:1 了解幼儿园的环境和班级的环境,知道幼儿园的陌生感,2,初步接触老师,孩子对老师有亲近感,家长对老师有信任感。 |
14年7月上旬,托班活动室 | xx | 活动设计 |
3 |
亲子活动:“我的新家还有谁” 目标:1 知道幼儿园有好多新朋友可以一起玩:2 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
14年7月中旬小,托班活动室 | xx | |
4 |
亲子活动:“我喜欢的新家” 目标:1 引导幼儿熟悉自己的标记。2 初步了解幼儿园的集体活动,3 能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开心的玩,4,喜欢来幼儿园。 |
14年7月下旬小,托班活动室 | xx |
上一篇:北师大教师培训教材(四十) |
下一篇:北师大教师培训教材(四十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