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站内搜索
证件查询
当前位置: 首页 > 职业培训 > 社会调查
高级幼儿园园长 高颖社会调查报告
来源:未知 时间:2014-06-12 点击量: 0
题目:“十二五”课题《家园协同培育良好行为习惯研究》
——子课题《幼儿生活习惯的实践与研究》课题报告


 
 
姓    名:高颖    
性    别:女

 
 
 
“十二五”课题《家园协同培育良好行为习惯研究》
——子课题《幼儿生活习惯的实践与研究》课题报告



 
课题研究负责人:高颖
课题组成员:韦晓艳  李蓓  刘晴  陈洋洋 杨珠 张媛  雷艳  马玲


 

一、研究背景: 

《幼儿园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的任务,是要为幼儿的一生发展奠定基础。而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习惯的培养,对其一生的发展 都有重大意义。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该让他们自己去做!儿童习惯养得不好,终身受其累。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能让幼儿正确、有序、科学、合理地进行生活活动,形成良好的情感和个性心理品质。然而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不断深入,人们的物质条件可以说是空前的优越,随之而来经常在各种媒体上看到或听到在的孩子的生活能力习惯越来越差了,6岁的小孩吃饭还要人喂,鞋带不会系;或者7岁的孩子上厕所不会擦屁股,家长的“溺爱”、“娇生惯养” 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局面。父母辛苦、幼儿受害,我们着急,急在如何让家长也参与到我们的教育行列中来,让我们朝着共同的目标,互相利用各自的优势,分别主动地同步对幼儿实施教育从而产生综合化教育效应。其实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家都已经意识到了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自理能力及卫生习惯的重要性,针对这些反映,结合我园的办园宗旨“好习惯从这里开始”把养成教育的研究作为专项课题,而且重点定位在“3-4岁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习惯培养”。

二、综述:

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人的一生中一些最重要的习惯、态度、倾向往往是在 6岁前培养起来的。在 6岁前培养上述品质,容易形成动力定型,达到“自然成习惯,少小若天浅”的地步。“6岁以前是人格陶冶的重要时期。”然而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不是一朝一夕便可办到的,要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常抓不懈,不断诱导,日久为攻,因此,培养托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尝试教育实质上就是一项“顺乎天性、因势利导”的教师工作,教师应根据幼儿自身特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家园配合,巩固教育成效。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平等、尊重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只靠在幼儿园培养室远远不够的,在生活习惯培养方面家庭教育将起到很大的作用。我们需要请家长配合幼儿园做到统一标准、统一要求。如果幼儿在幼儿园时一种要求,在家里又是另一种要求,这样很难使孩子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的父母在培养幼儿习惯时,时而执行时而不执行,这会使幼儿在思想上造成混乱而无所适从,老师和家长要经常一起研究、探讨孩子教育的问题,做到家园共育。

三、研究意义:

当今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习惯养成教育并不尽如人意。在我国幼儿教育中,长期重视知识传授、智力开发、特长训练等,对幼儿良好生活自理习惯的养成缺乏足够的重视和系统的教育。在幼儿发展中存在着认知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不和谐性、不同步性。因此,对幼儿进行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是幼儿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家长都知道3—4岁的孩子正是各种机体发展的关键时期,日常生活中各种技能如:吃饭、穿衣等主要是有小肌肉动作动能所引发的,幼儿阶段正是这一技能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手的动作发展,是孩子具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促进孩子独立性的发展,生活自理能力强也有利孩子自信心的增强。对于正在发展中的孩子来说,手还是孩子认识世界的工具,手和大脑的关系密切,手和手指的活动能够使大脑的广大区域得到锻炼,小班幼儿年龄小,刚从家庭来到幼儿园,可塑性很大,容易接受成人对他们的行为训练,经过合理、及时的教育和培养,幼儿会形成好的生活习惯。鉴于此,我提出了“关于托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的研究”这一课题,来探索托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的新途径和新方法,进一步掌握幼儿教育规律,提高教育效果。为此,我们要和家长携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习惯进行培养,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促进孩子肌肉的发育和完善,促进他们动作的协调发展,而且还能促进幼儿大脑潜能的开发,促进智力的发展。所以说:“孩子的智慧在指尖上。

四、理论依据:

 1.陈鹤琴先生理论的相关内容。
  ——“凡是儿童能够学的而有应当学的,我们都应当教他”
  ——“你要儿童怎样做,就应当教儿童怎样学”
活教育理论反对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的教学,强调在实际生活中实干,在实干中求知。学生“在适当的环境之内,得到相当的学习”。
  ——“幼稚园要使儿童养成良好的习惯”
  2.《纲要》指出:“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教育幼儿爱清洁、讲卫生,注意个人和生活场所的整洁和卫生。”
   3.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孩子身心发展的需要。孩子的良好生活习惯会不同程度地、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他们心理素质的发展。

五、课题界定:

     生活习惯:包括饮食、喝水、盥洗、睡眠等等,这些都是幼儿一天最主要的几项活动。这些在成人看来再简单不过的生活内容,却构成了幼儿生活习惯养成教育的点点滴滴。所以,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养成,需要从幼儿时期这一关键阶段就进行培养,需要幼儿教师、家长密切配合,倾注温情、付出心血。

六、研究目标:

通过课题的研究,让幼儿自己的事情尽量自己做。学会自我服务、自我管理,使之具有独立生活、自觉安排个人生活的能力,使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具体目标是:
  1.通过对幼儿生活习惯技能、策略、方法的研究,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幼儿的意识,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探索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幼儿生活习惯培养的途径和方法,从而促进幼儿生活习惯的提高。
  3.家园合力,提升幼儿的良好生活习惯。

七、研究方法:

1、调查问卷法:利用调查问卷,了解家长的教育抚养态度以及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实际水平。
2、观察分析法:在幼儿的一日生活活动中,教师注意观察,并记录幼儿的表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及时改进,调整教育手段和方式。
3、交流、沟通法:采取教师和幼儿面对面交流、教师进行家访,取得第一手的资料和信息,共同配合与协作,从根本上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取得教育上的一致和统一。

八、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启动阶段(2012年2月-2012年4月)
  1、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学习、查阅资料,开展理论学习和交流活动,明确相关概念。
  2、确定研究的对象,对幼儿基本情况进行摸底排查。
  3、对教师进行课题实施前的培训,提高教师科研意识。
  4、设计研究方案,进行开题讨论。
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2012年4月-2013年6月)
  1、方案具体细化,分工负责执行。
  2、落实课题,设计各种问卷、观察、记录等表格。
  3、创造条件,通过多种渠道实施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
  4、探索在幼儿园一日生活、家园共育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方法和手段。
  5、积累每月汇总资料,进行阶段性分析、小结。
第三阶段:课题研究总结阶段(2013年6月-2013年12月)
  1、设计调查问卷,分析比较幼儿生活习惯发展水平。   
  2、归纳、整理课题研究资料。
  3、形成优秀教育笔记、论文集。
  4、撰写课题的总结报告和研究报告。
  5、聘请专家论证、结题。

九、研究的原则

1、游戏性原则
  游戏是最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形式。将良好生活习惯教育内容贯穿到游戏之中,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幼儿更容易通过自我努力获得成功的欢欣和自豪,逐渐形成乐观自信,活泼开朗的性格。
2、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是指把幼儿看作是发展着的个体,成人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幼儿的行为表现,不以成人的眼光来衡量幼儿,随时留心幼儿在实际生活中的表现,及时地进行指导、帮助和鼓励,促进幼儿的发展。 
3、协同性原则 
协同性原则是指子系统通过某种共同模式的行为使系统产生新的功能。幼儿园与家庭要充分利用一切教育机会,在教育态度、教育内容、教育策略上,各自利用自身优势做到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共同促进孩子自理能力的发展。

十、研究内容: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指出:“一切课程都是生活,一切生活都是课程”。幼儿园在秉承着“好习惯从这里开始”的教育理念。从一日活动中各环节资源入手,家园携手共同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幼儿教育是一个养成教育。”何为养成教育呢?其实就是在幼儿阶段让幼儿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为以后的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我园针对3-4岁幼儿重点进行生活自理方面的培养。
1、幼儿生活习惯的现状调查。
2、如何通过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来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方法和手段。)
3、如何将本课题研究深入到家庭教育中,使家长在研究过程中掌握一定科学育儿的知识与方法。
 
(一)分析与调查
1、家长问卷内容的调查与分析:
  每一个家庭呈现出的生活、饮食等各方面的习惯各自不同,幼儿在不同的环境中形成的气质、性格、习惯都不相同,因而呈现出以下不同的状况:
    幼儿的进餐习惯:
 (1)餐具的使用:经过统计有45%的幼儿能独立使用勺子且方法正确,30%的幼儿需要成人喂,25%的幼儿使用餐具方法不正确但能自己用餐。从数据中不难发现幼儿在进餐时,家长存在以下几个误区:
  A:家长由于过于担心没有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其尝试。
  B:家长没有重视幼儿餐具使用的方法,或者没有找到合理的方法引导幼儿。
  C:家长没有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2)挑食、剩饭现象:95%的幼儿有挑食现象,大多数幼儿喜欢吃肉,不爱吃蔬菜,有部分幼儿不喜欢喝牛奶、豆浆等。60%幼儿有剩饭现象。剖析成因如下:
  A:幼儿在日常饮食中,家长应重视各种蔬菜、水果的摄入量。
  B:家长应重视培养幼儿少吃多餐的习惯,在幼儿的进餐方式上有待改进。
  C:对于幼儿不喜欢吃的食物应采用合理的方式帮助幼儿克服,激发起食欲。
  D:家庭中的饮食习惯造成幼儿不喜欢吃某种食物。
  (3)进餐及餐后的生活习惯:5%的幼儿能自觉使用口巾和餐巾;85%的幼儿需要在成人的指导和提示下使用餐巾;50%的幼儿吃饭时讲话。15%的幼儿在进餐时不掉饭粒。剖析成因如下:
  A:成人关注较多的是幼儿进餐时量的摄入量,对习惯的培养不够重视。
  B:成人的习惯导致对幼儿培养的忽视。比如:吃饭讲话、看电视等。
   幼儿盥洗习惯: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幼儿在洗手时常有成人代办的迹象, 80%的幼儿没有掌握洗手的方法,在洗手时处于被动的状态。剖析成因如下:
  家长有有意培养幼儿洗手的理念,但是没有意识到幼儿洗手应分为几个合理的步骤,每个步骤应如何引导帮助幼儿掌握。
    幼儿饮水习惯:
  饮用足够量的水会减少幼儿的发病率,家长对此已有了充分的认识,并且知道饮料会导致幼儿的龋齿的发生,在喝水习惯问卷调查中我们共涉及8个问题,A在家长是否重视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中占99%,在家引导幼儿正确喝水及基本礼仪占98%,C在家是否养成幼儿主动喝水、随渴随喝的是占97%,D在喝水前提醒给幼儿提出要求的占92%,E在家坚持给孩子喝白开水(非纯净水)的占96%,F喜欢喝饮料多于喝白开水的占50%,G家长是否知道科学饮水的时间和用量的是占40%, 40%的家长面对幼儿的任性败下阵来。95%的家长能给幼儿固定一人一杯避免传染病的发生。家长们对幼儿饮水的习惯非常关注,在问卷中发现家长在幼儿喝水方面基本能较为严格的遵守得到了良好的效应。
    幼儿睡眠习惯:
  经对调查表的分析汇总结果如下:80%的幼儿需要在成人的陪同下逐渐入睡;50%的幼儿入睡姿势正确;90%的幼儿在入睡前需要成人的帮助下脱去外衣;70%的幼儿入睡前需要成人的提示入厕;60%的幼儿没有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40%的幼儿鞋子的左右易于混淆;30%的幼儿起床后自己穿衣服。剖析成因如下:
  A:幼儿的自理能力较差,家长需要帮助幼儿树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理念。
  B:幼儿入睡时的姿势应引起家长的重视,即心脏在左侧应右侧睡眠为好。
  C:幼儿在睡前入厕应多次强化后帮助幼儿明白睡觉前应先做什么?而不是总是幼儿在被动地接受中。
  D:鞋子的左右发生混淆主要是因为成人应帮助幼儿认识鞋子左右的不同。
2、研究对象的分析:
本次研究对象是童得梦第三幼儿园小小班30名幼儿,年龄均在2-3岁之间,30名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通过观察及家长调查问卷得出分析:
(1)从幼儿年龄上看:2-2.5岁以前的幼儿明显的在生活方面比较弱,从表达生活需求和简单的生活自理都较弱。处于2.5-3岁的幼儿明显比较好。
(2)从生活经验上看:父母带的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比较好,而相反爷爷奶奶带的孩子就比较弱一些。

(3)从幼儿性格方面:性格外向,善于表达的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较强,而性格内向、胆小,喜欢独处的幼儿再生活自理能力方面就弱一些。
 
3、家庭环境对幼儿生活习惯养成的影响调查发现:
(1)家长文化程度高、重视对孩子生活习惯培养、精力投入多的,孩子的行为习惯就好。反之,孩子则有可能形成不良习惯。
(2)家长自身素养直接影响孩子的良好个性、习惯和品德的形成。父母不善于学习,整天只顾赚钱或者围在麻将桌上,与孩子把孩子放在一边的,影响孩子的行为习惯。
(3)家庭和睦同样成为影响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重要因素。
4、幼儿园及教师对幼儿生活习惯养成的影响
幼儿园对幼儿不仅承担着教学任务,同时还承担幼儿良好生活、行为学习习惯培养之重要任务。
(1)幼儿园的保教工作目标直接影响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养成教育的效果。
(2)幼儿教师的教养方式、自身生活习惯和教育行为的一贯性影响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
(3)保教人员注重自身的修养和师德学习,善于抓住一日活动的任何时机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并持之以恒,循循善诱,有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5、社会环境的影响
社会环境,亦即幼儿所接触的社会群体,是狭义的环境。如家庭周围人的社会道德行为及氛围,幼儿园的园风、班风等。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广泛地接触社会,而社会环境正负面同时并存,均给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带来不同的影响。
(二)实施与观察
从以上数据调查和分析中,我们针对这些情况进行了家园同步的实施。
1、幼儿园的工作
(1)制定课题教研计划,开展教学研讨:
根据课题计划,我们进行了课题的准备阶段研究工作,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学习、查阅资料,开展了理论学习和交流活动,明确相关概念;对教师进行了课题实施前的培训,提高了教师科研意识;确定了研究的对象,对幼儿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设计研究方案。为了更深入的认识"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的研究"内涵、目标和意义,确保研究的有效性,我们积极组织课题组成员开展研讨活动,集思广益,畅谈课题研究中的困惑。我们多次对具体实施展开深入地讨论,进一步理清了思路,明确了研究方向;此外召开课题经验交流会、总结会、汇报会,总结交流课题实施的经验和成果,共同商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疑惑,从"对课题的理解"、"课题教研组织形式"以及"在课题研究工作中的困惑"等方面发表个人的建议和看法,针对教师们提出的建议进行汇总和分析,确定下阶段研究的方向。
(2)班级制定每月的培养计划和习惯的教案:
教师每月对班级幼儿习惯培养的记录,把每月的习惯主题写成一个活动方案,总结出良好习惯形成有效途径,在实施过程中要遵循:
A利用游戏,形成习惯。根据《纲要》精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注重活动过程,也不是结果,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喜欢在有趣的活动中接受教育,在他感兴趣的游戏活动中,幼儿能按照一定的要求,约束自己的不良行为,限制自己不应该扰乱一定的生活习惯,让幼儿从小就知道生活在一个集体里,就要有一定的约束力,不能随心所欲。如:排队时不能拥挤,不能大声喧哗,玩玩具时不能争抢别人的玩具,不能损坏玩具,而且玩完之后要把玩具摆放在其原有位置,看书时不能撕书,不能破坏幼儿园的东西等。这些都是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形成的生活习惯。
    B坚持正面教育,多表扬鼓励。表扬是对幼儿正确行为的肯定,能激发幼儿的自信心,巩固好习惯的形成。一个微笑,一句赞扬的话,一个肯定的动作,就能让孩子们不断发现自身的闪光点,如“你的小手洗的真干净!”“你能将纸屑扔进垃圾箱,大家都喜欢你呢!”“你主动把玩具让别的小朋友玩,小朋友很乐意跟你玩,真好!”教师给予认同、赞赏和积极的评价,给予关心和期望的评价,会强烈增强幼儿的自尊和自信。幼儿在肯定、赞许、鼓励与期望中,能极大地发挥主观能动性,调动积极性,强化良好生活习惯的形成。
(3)小标识、大作为。幼儿园的卫生间洗手池、小便池等地方都为幼儿张贴一些标识,让幼儿作为练习的方法。还有幼儿的口杯、毛巾等都有幼儿固定的标记。
(4)反复训练,强化良好习惯的养成。习惯的形成是一个反复的过程,还要注意以后的巩固练习。教师要经常督促、检查、提醒幼儿,使幼儿良好的习惯得到不断的强化,逐步形成自觉的行为。
幼儿要形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关键是持之以恒、反复练习。因为技能的形成是一个反复的过程,特别要注意以后的巩固练习。教师要经常督促、检查、提醒幼儿,使幼儿良好的习惯得到不断的强化,逐步形成自觉的行为。
(5)班级教师每月关于习惯的教育笔记和培养心得;
老师在习惯培养的过程中自身对习惯的认识和见解,针对培养对象所采用的了哪些好的方法和措施,收到了什么样效果、幼儿有哪些变化以及个别幼儿的跟踪记录等进行汇总,写成教育笔记和心得。
(6)班级教师在培养过程中对个别幼儿的观察记录;
班级教师通过每月的习惯陪目标,跟踪个别幼儿进行案例分和观察记录,包括观察的日期、目的、观察过程、采取了那些措施、最后达到了什么样的效果等。
(7)每周指导家长同步做好幼儿习惯的培养和记录工作;
每周老师都要指导并引领家长做好幼儿的习惯培养记录,如:月初第一周发放家园协同记录,第二周发放“习惯大家说语录”,第三周发放“习惯图文结合”,第四周发放“习惯故事、儿歌创编锦集”。引领每位家长做好幼儿习惯的培养。
(8)每月对本班习惯的培养计划、实施过程、家园记录表进行整理和小结;
班级教师每到月末,要整理幼儿幼儿的习惯语录、幼儿的观察记录、家长的家园协同记录及家长每周和孩子共同完成的习惯内容,进行小结、统计和分析。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加强实施过程中资料的收集管理,将阶段计划,活动设计、观察记录、反思随笔、案例分析、照片资料(幼儿作品、幼儿活动)等分类归放。
(9)每学期对幼儿习惯培养写一篇总结性的论文;
每位教师在学期末都必须对这学期习惯培养的工作做以总结,写论文或课题篇。
2、家园携手,共同教育。
     在教育越来越强调生态化的今天,幼儿教育中的家园合作已成为一种非常必要的方面。那么如何家园一致形成合力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呢?首先通过口头宣传、家长会、家园联系手册、家长园地、家长学校等形式,反复向家长宣传幼儿园的教育理念、教育目标及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习惯培养重要性、可行性,以取得家长的支持和理解, 改变家长原有的替子女做事是理所当然的心态,并积极主动与幼儿园配合,共同培养和锻炼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的,使之成为一种习惯。在家中要求孩子自己穿脱衣裤、吃饭等。创造条件, 鼓励并支持孩子尝试,不厌其烦地耐心教导,逐步培养孩子主动地要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愿望和兴趣。切忌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用成人的标准要求孩子,使孩子逐步养成想做事、会做事的习惯,从而培养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的信心和积极性。总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不是一两次教育就能奏效的,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孩子还小,只要他自己能做,就要给他创造锻炼的机会。下面是我园引领家长达到家园同步所做的一些工作:
(1)“好习惯家园协同记录”让家长清楚了解我们的教育理念
每月的月初,第一周我们会对本月重点的培养主题给家长发放一张家园协同记录表,里面有培养的主题、目标、内容及形式,通过简短的小问卷让家长对自己的孩子的习惯进行一个梳理,从而达到家园同步教育的效果。
(2)“大家来说好习惯”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概念,了解什么是良好的生活习惯。
要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首先得让幼儿形成正确的概念,小班幼儿年龄小,对于许多生活习惯的正确与否没有准确的概念,所以我们每月第二周就是家园同步“大家来说好习惯”,从自我思想意识的角度出发,你认为什么是好习惯,只有自己理解了,才能付出行动去养成这个习惯。
(3)“好习惯图文结合”无声的图画为幼儿建立榜样的示范。
幼儿有了生活习惯的理解,能说出什么是好习惯。就要要付出行动,在这一过程中对于个别幼儿的不良行为,教师不能简单地指责、阻止,而应正确地讲解、示范,使幼儿形成正确的概念.在每月的第三周我们的家园同步“好习惯图文结合”,家长把幼儿在家的好习惯进行拍照和记录,让幼儿有一个可效仿的榜样,在看看做做中主动、自觉地学习。
(4)“好习惯故事、儿歌创编锦集”把好习惯进一步渗透
通过前期第一周的理解、第二周的实践,是幼儿对习惯有了自己的想法和意见,那么,我们在第四周,就会让幼儿在家长的带领下进行习惯好故事及儿歌的讲述与创编。

十一、研究成果

2011年12月,园长高颖《浅谈幼儿园的小标志与好习惯的培养》获陕西省教育学会陈鹤琴120周年纪念三等奖。
2011年12月,我园教师刘晴《幼儿倾听习惯的培养》获陕西省教育学会陈鹤琴120周年纪念三等奖。
2011年12月,我园教师李蓓《浅谈幼儿专注力的培养》获陕西省教育学会陈鹤琴120周年纪念三等奖。
2011年12月,我园教师刘晴《幼儿倾听习惯的培养》获市教育学会二等奖。
2011年12月,我园教师李蓓《浅谈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时间研究》获市教育学会三等奖。
2011年12月,我园教师刘婕《良好的习惯,智慧的源泉》获市教育学会三等奖。
2012年12月,园长高颖《幼儿园小标志的大作用》获市教育学会一等奖。
2012年12月,我园教师刘晴《尊重幼儿—用尊重成就孩子的一生》获市教育学会一等奖。
2012年12月,我园教师李蓓《浅谈幼儿专注力的培养》获市教育学会一等奖。
2012年12月,我园教师李鑫《让孩子喜欢老师变成一种习惯》获市教育学会一等奖。
2012年12月,我园教师薛翠《浅谈如何让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兴趣》获市教育学会二等奖。
2012年12月,我园教师刘婕《用积极心理学习幼儿英语的好习惯》获市教育学会二等奖。
2012年12月,我园教师刘海珍《让孩子喜欢上幼儿园》获市教育学会二等奖。
2012年12月,我园教师梅美《浅谈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获市教育学会三等奖。
2012年12月,我园教师李认《论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获市教育学会三等奖。

十二、完成本课题的条件分析及保证措施

  课题组成员具有强烈的事业心,教学经验丰富,合作能力强,有较强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有多名教师的评优课、论文或案例在市县级获奖;均为教学一线的教师,能够将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此能够胜任此课题的研究工作。
  我园教学资料丰富,教学设备齐全,园内联网,随时能上网查找资料、收发邮件,能够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根据本课题的教育理念和科研过程,我园将适当调整教育教学计划,将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渗透幼儿园教学和幼儿一日生活之中,从而确保课题研究取得丰硕成果。努力保证课题研究的时间:①保证课题研究人员的对外培训、进修、学习时间。②保证课题人员的园内研讨、交流、总结、工作实施等时间。

十三、组织管理

 由园领导全面负责,保教办具体组织领导,课题组成员实施。
 组长高颖、副组长韦晓艳,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全面负责课题研究。
 主要实施者刘晴、李蓓、杨珠、陈洋洋、张媛、雷艳、马玲、李青云对幼儿进行专项研究,并作好记录与总结。

十四、存在问题与思考:

1、如何更有效的发挥成人潜移默化的言传身教作用是每一个家长和教师都值得深思的问题?。
2、幼儿园要加大对幼儿生活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视。制定一系列的检查、评估和监督制度,积极营造良好的养成教育氛围,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而是在长期生活中慢慢形成的,它贯穿于孩子一日生活的各个方面,形成良好习惯既要按照一定的要求去做,还要长期坚持不能间断,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使良好的习惯逐步形成。为让孩子成为健康、聪明、勇敢、坚强的栋梁之才,让我们家园共同努力,使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给孩子一份享用终生的礼物!
 
参考文献:

1、江苏省教育学会主编《陈鹤琴教育思想研究文集》1987年11月
2、《学前教育研究》2006年
3、吕静、周谷平汇编的《陈鹤琴教育论著》1994年
4、《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5、《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6、《幼儿习惯养成教育实施方案》
7、《幼儿习惯养成教育手册》
8、《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作者:关鸿羽
9、《习惯的力量》        作者:杰克.霍吉(Jack D. Hodge)

 
高颖、韦晓艳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高级幼儿园园长 宁利利社会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