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近日印发《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严禁幼儿园提前教授汉语拼音、识字、计算、英语等小学课程内容,严禁布置幼儿完成小学内容家庭作业、组织小学内容有关考试测验。社会培训机构不得以学前班、幼小衔接等名义提前教授小学内容,各地要结合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予以规范。小学在招生入学中面向幼儿园组织测试等行为,将视具体情节追究校长和有关教师的责任。
幼小衔接是有必要的,为入小学做准备也是学前教育的重要功能,但是幼小衔接不是提前学习小学知识,而是为幼儿进入小学阶段做身心全面发展准备,包括身体和运动、认知能力、学习态度和方式等等。然而,现实中的幼小衔接却跑偏了。部分幼儿园和社会培训机构举办的“幼小衔接班”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提前教授超过幼儿认知范围的小学知识内容、强化知识技能训练。教育部启动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行动的目的正在于为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撑起一片足够大的空间。
前不久,媒体报道,在北京等城市,不少幼儿园出现了“空巢”现象,家长将还在上大班的孩子送进了“幼小衔接班”,因为担心孩子像白纸一样进入小学。但实际上,没有“提前学”的“白纸”,更容易描绘出精彩的画卷。不少研究也证明,过早让幼儿接触知识教育,刚入学时所谓的优势,将在未来两三年内消失殆尽。拔苗助长不仅让幼儿在应付繁重的学业过程中,失去了童年应有的快乐,同时也可能增加他们的厌学情绪。长远来看,“提前学”的结果是得不偿失。

道理都懂,但家长让幼儿接受“小学化”教育的需求依然强劲。究其原因,虽然很多幼儿园不教授小学内容,但是“幼小衔接班”却满足了部分家长“提前学”的需求,让家长们趋之若鹜。而这就绑架了其他家长,干扰了小学教育进程。当一个班级里,大部分孩子都被家长送进了“幼小衔接班”,提前接触小学课程内容,家长没法不动摇。尤其是一些小学教师因大部分孩子提前学习过而加快教学进度的做法,更是成为压垮家长的最后一根稻草。所以,此次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行动,明确社会培训机构不得以学前班、幼小衔接等名义提前教授小学内容,要求小学坚持“零起点教学”,无疑有助于治理幼儿园“小学化”乱象。
上一篇:教育部发话了!禁止幼儿园提前教拼音、识字、计算、英语!陕西家长解放了? |
下一篇:浙江教育部门出台意见:洗衣扫地要成为学生家庭作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