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站内搜索
证件查询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新闻 > 新闻中心
禁止老师体罚学生,那遇到熊孩子怎么办?
来源:未知 时间:2018-06-21 点击量: 0

过度体罚的现象屡见不鲜,与此同时,更多的老师对惩戒学生望而却步,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适当的惩戒不仅是老师的权利,更是老师的义务,不了解惩戒,老师就放弃了一部分自己应尽的职责。

  惩戒的目的并不是鼓励打孩子,就是让学生看到这是犯错的直接后果,达到惩戒的目的即可。

  最近几天,有两条新闻特别扎眼:一条是“小学老师殴打学生被警方控制”;另一条是“高三班主任被家长带人暴打”。这激起了很多人对老师管教学生的讨论。现实中,过度体罚的现象屡见不鲜,与此同时,很多老师对学生连批评都不敢了。中国老师对学生的管教,似乎陷入到一种两难的危机中。

  禁止体罚是在保护学生,也是在保护老师

  传统教育中的体罚,其实是一种“鞭笞教育”,禁止这种体罚,是完全应该的。

  近代以来,无论社会如何变化,“禁止体罚”的观念在中国还是越来越深入人心。清政府在1904年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就提出,13岁以上不可再用体罚,13岁以下最好不用体罚。民国政府也提出要废除体罚。

  而在1952年中央教育部曾下发通知,明文规定“废止体罚或变相体罚”。上世纪80年代之后,《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法》等相比颁布,一再明确规定“禁止体罚”。可以说,“禁止体罚”已经上升到了法律层面。

  毋庸置疑,禁止体罚是对学生的保护。不少人在读书时代都经历过体罚,轻则丧失了学习兴趣,重则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心理阴影,影响了一生的心理健康。而且,从科学角度来说,体罚尤其是公共场合的体罚,很可能会给孩子带来类似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所以说,禁止体罚这是一切文明社会的通行做法,也应当继续坚持下去。

 

  体罚会给孩子带来生理和心理的双重伤害

  禁止体罚也是对老师的一种保护。身为教师的网友“小菜一碟”就曾在问答网站知乎上写到过:学校每年都有传达禁止体罚的上级文件,承诺书也每年都签,但还是架不住有些年轻教师压不住火,打了学生的手心,结果家长到学校来闹,老师和校长只能认错道歉。校长在教师大会上语重心长地说:“老师们,要懂得保护自己。”从此之后,再也没有老师体罚学生了。

  即便规定如此严格,但体罚从未真正消失过。出现在公众视野中的体罚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偏远地区的学校里,老师和社会对体罚这根弦绷得没那么紧;更严重的则是出现的很多非正规的“书院”“戒网瘾学校”里,它们的体罚甚至会导致孩子失去生命。

  很多老师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完全不敢管学生

  过度体罚的现象屡见不鲜,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更多的老师对惩戒学生望而却步,甚至连批评都不敢,在学生的管理上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半月谈》杂志采访的一位南昌市的小学校长说,现在的老师管起学生学生来心存戒备,放不开手脚,想管却怕管,最后的办法就是请家长来学校。

  南昌的一位中学老师在接受采访时就说:“如果老师惩戒学生要冒职业危险,那我犯不着。”老师选择明哲保身,是因为一旦发生师生冲突,“错”的一定是老师。

 

  6月12日,安徽一家长因老师未及时回复微信,群内辱骂老师,还闯进学校打了老师一耳光

  除了要冒职业风险,管教学生还可能对老师的人格和人身安全造成威胁。南昌二十八中物理老师颜国安说,一些学生不把老师放在眼里,对老师没有敬畏心,“我都被学生骂老不死的”。

  更严重的是,2015年3月,广东东莞一小学四年级男生因美术老师催缴作业,把老师打伤,住进了医院;2014年在云南鲁甸,鲁甸一中高中部一些学生当众羞辱班主任,不了了之,两周后,又发生了初中学生殴打历史老师的事件,导致被打老师眼眶骨折,最后该校老师人人自危,集体“休假”。

  教育专栏作者陈志文就认为:“老师不敢管学生,学校战战兢兢惟恐出事,更多的老师只能放弃育人的职责,最后受伤害的还是孩子,还是教育。”

  不了解惩戒,老师就放弃了一部分自己应尽的职责

  老师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复旦大学教授严锋在微博中写过这样一段话:“在网络比图书馆资料还多,AI比老师懂得还多的时代,为什么还要学校和老师呢?因为学习本身并不难,难的是不间断的学习,这需要目标、动力、压力。学校和老师给学生目标、动力、压力,这是他们最大的意义所在。 ”

  所以说,适度的惩戒一直是教育的应有之义。前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说,“适当的惩戒不仅是老师的权利,更是老师的义务,不了解惩戒,老师就放弃了一部分自己应尽的职责。”现代教育学观点也普遍认为,缺乏惩戒的教育是缺钙的教育,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适当的批评。

 

  教育,不是一味地对孩子让步

  在学校中禁止传统的体罚是没毛病的,但是如果对学生没有任何惩戒,这样的教育也是有问题的。

  美国大部分州的公立学校都是禁止体罚的,但与之配套的是,老师的权威得到了严格的保证,同时也有惩戒和法律措施作为后盾。比如,对于不听老师要求、顶撞老师、干扰影响课堂秩序的,老师可以要求校警以强制手段出面处理,警察进学校也是家常便饭。(《陈志文:当老师不能批评学生,教育将会怎样》)

  另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不能忽视,在美国、英国这些国家的教育体系中,大多数公立学校都是下限,即用来保证最基本的受教育权利。而在承担精英教育的私立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和惩戒非常严格,违规者甚至随时可以被开除或勒令退学。

 

  BBC纪录片《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

  2015年有一部BBC纪录片非常火,拍摄的是中国老师去英国的一所中学上课,纪录片展现了两种教育观念的冲突。当时,英国学生在课堂上的自由散漫给很多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但BBC拍摄的是一所英国公立中学。知乎网友“跑得不快”就曾在相关问题下回答说:“我也是BBC纪录片中的邹老师(教数学的男老师)的学生,之前读于杭外剑桥高中,现在在牛津大学读书……英国的私立学校纪律管理非常严格也是在英国的人都懂的。基本上不服管一两次就是关禁闭,多了就是开除,不可能有学生在课堂上这样闹事。”

  应该赋予学校必要的惩戒权

  据2015年5月《德育研究》的一篇文章统计,今天禁止体罚的国家,有德国、荷兰、芬兰、波兰、奥地利、日本等国。但近年来日本已经开始公开讨论恢复体罚的必要性,据2018年初的一份调查显示,有六成受访者认为应当允许学校有体罚学生的权利。

  还有一些国家则承认体罚,包括美国、英国、法国、韩国、新加坡等。当然,这里所说的体罚并不是很多人印象中的,老师“想打就打”“照死里打”,其实就是一种教育惩戒,有明确的规则和标准,学校和老师并不能随心情想罚谁就罚谁,他们只是规则的执行者。

  其实,中国老师不是没有惩戒学生的权利。2009年,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还专门强调班主任“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但是采用何种方式批评教育,《规定》并没有说明,所谓的“批评教育”也沦为一纸空文。

  没有明确标准、随意性过强,也正是传统体罚给学生带来巨大伤害的重要原因。体罚的标准、方式、力度全凭老师的心情,老师既是规则的制定者,也是体罚对象的认定者,还是执行者,所以说传统体罚完全没有制约。

  教育者应该有惩戒权,但这种惩戒必须有度,并且无论学校还是老师只能是执行者。韩国2002年6月公布了《学校生活规定预示案》,对教师如何惩戒学生作了如下规定:实施惩戒之前要向学生讲清理由;实施惩戒前对学生的身体、精神状态进行检查,必要时可延期进行惩戒;学生可提出以校内义务劳动来代替惩戒;惩戒必须在校监和生活指导教师在场的情况下进行。

  此外,韩国还对惩戒的实施作了详细的规定:对小学、初中生,用直径1厘米、长度不超过50厘米的木棍;对高中生,木棍直径可在1.5厘米左右,长度不超过60厘米;男生只能打臀部,女生只能打大腿部;实施惩戒时,初中生和高中生不超过10下,小学生不超过5下,程度以不在学生身体上留下伤痕为准。

  有了这样明确的规定,学生的错误该如何罚,老师做得是否符合规定,一对照便知。规则的意义是,既保护学生不受虐待,又保护老师的惩戒权。

  当然,这也并不是鼓励打孩子,惩戒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看到这是犯错的直接后果,达到惩戒的目的即可。




 

一扫  关注更多精彩内容


 
2018年陕西广播电视大学招生信息:

(1)陕西省广播电视大学成人学历提升,高起专,专升本正在火热招生。“高学历是好工作的敲门砖”
(2)2018年陕西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称评审正在报名。档案托管。

(3)2018年第三批(直接)高级保育员开始报名,名额有限,报名从速。
(4)需要参加2018下半年陕西省保育员统考的现在开始报名,包含初级和中级,报名后安排培训。
(5)2018年下半年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国考)考前培训开始报名。

(6) 2018年普通话报名正在进行中...

 
2.办公室电话:029-87243114、
15389049427(微信同号)  18165345806
3.网络QQ:454670797(陕西保育员培训)
        319823194(陕西广播电视大学) 
                 

4.学习资料发布网站:www.xateacher.com 

5.咨询地址如下:西安市莲湖路青年二巷药王洞160号(药王洞省教育厅对面)
 上一篇:重磅消息:游泳项目或将正式进入2020年全国中考考核项目!速看!
 下一篇:各地高考成绩今起陆续公布 高校招录有啥新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