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一张朋友圈截图刷爆重庆家长群,重庆沙坪坝幼升小面试,家长凌晨都开始排队等候了......▼
读书真的不容易啊,隔着屏幕都感受到了各位家长的焦虑与紧张~▼
看到这些,想到上个月看的一部也很扎心的电影,非常直白地把每一个父母最关心的、最煎熬的教育问题,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让人很受触动的,是母亲对女儿未来的极端的想象,那是千万家庭无处不在的焦虑画像:
要是不上名校,那她长大了就进不了名牌大学;
如果简历上不是名牌大学,
那她就不可能去外企上班了;
要是去公立学校,就会学坏,
要是学坏了,就会吸毒。
真的是,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了孩子,大家都很拼啊!
近期,全国各地小学入学网上信息采集陆续启动,2018年幼升小拉开了大幕...
家有小娃上小学,对每个家庭来说都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让家长们担心焦虑的问题层出不穷:
孩子那么小,现在上学合适吗?
要不要提前学点知识,以免上学后跟不上?
幼儿园自由惯了的孩子,能否适应学校生活?
孩子上学前,要给他们准备什么?
......
幼儿园升小学这个过程,从来不是孩子和家长之间的事情,反而更多地需要家长和幼儿园配合,让孩子更好地过渡。那么,幼儿园和家长应该怎样在开学前帮助孩子们“准备好”,更好地迎接一年级呢?
孩子上学早一年好,还是晚一年好?
国家标准的小学入学年龄是6周岁,即前一年9月1号以后到入学当年8月31号之间满6周岁的孩子,其中9月1号和8月31号都包含在其中。
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早一年上学,不惜冒风险提前催生;而近些年又有另一种主张:建议让孩子比法定年龄晚一年上学。
女明星霍思燕的话代表着最近的一种观点:“晚一年上学,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那么到底是该提前还是推迟呢?
不看年龄,看能力,顺其自然就好!
参考国外一些机构的一年级孩子行为能力清单,认为以下方面有助于预判孩子对小学生活的适应能力:
※9月份开学的时候是否年满6周岁,或者超过;
※在同龄孩子中,显得稚嫩,还是刚刚好,或者沉稳;
※能和家长一起或者独自安静地看完一本绘本书;
※能区分生活中不同的物体,属于球体、长方体、立方体等;
※能认识自己的名字,能够写或者画出来;
※知道正确的握笔姿势;
※能数数到20以上(不用更多了),能理解加减法的意思;
※知道自己的生日;
※在离家两个路口之外,能找到回家的路;
※会从头顶扔球;
※能骑尺寸适合的单车;
※能分清自己的左手和右手;
※能独力完成上厕所的全部过程;
※需要的时候,清晰表达自己的愿望;
※需要的时候,愿意和能够求助。
理想化的状态是孩子在开学的时候,都能够满足以上的15个项目。但是没有全部达到,也没关系,没有人能百分之百准备好。
只是幼儿园和父母需要判断一下,是从未尝试和练习,还是能力不能达到,需不需要投入更多一些的关注和引导。
到底需不需要提前学知识?
孩子上小学前需不需要多学点知识,同样是让家长头疼、让幼儿园纠结的问题。大部分家长都认为:
不学会担心;
别的孩子都学了,我们没学,会比别人落后,跟不上进度。
老师进度快,孩子跟不上怎么办?
幼儿园放松惯了,上了学坐不住,不适应学校的规则和纪律怎么办?
在东亚和欧洲的一些国家,孩子是在5岁开始上一年级。那么,5岁的孩子尝试课堂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呢?
其实,提前学习是为了预先感受即将到来的课堂学习方式,而不是去接受小学一二年级知识的提前灌输。除非在家长细致的观察中,发现孩子的感知觉和行为能力都已经发展到了需要学习知识的阶段。
开学在即,
如何帮助孩子走进小学生活?
在幼小衔接这段时间里,比起知识的准备,孩子更需要从心理上帮助他们进入小学。
建议:
可以通过“仪式感”帮助孩子入学前做好准备。
从进入大班开始,幼儿园和家长就要有意识地用大名来称呼孩子。并找个时间点正式告诉孩子:
你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你会拥有学籍卡、学生证——也就是说,你除了作为自然人拥有出生证、身份证之外,将会拥有你的第一个社会身份,你是张俊豪、你是杜景怡、……和那些还在被妈妈爸爸叫作“宝宝、冬冬……”的弟弟妹妹们不一样了。这是对你的尊重,更是认可和期许。
大班孩子临近毕业,幼儿园可以组织一场简单而隆重的毕业典礼,为孩子们拍一次集体毕业照,给孩子营造一种“即将幼儿园毕业,步入小学生活”的仪式感;
而家长也可以在小学校服发下来后,就让孩子穿着校服,拍一张正正经经的照片,留下自己作为小学生的第一个形象,也可以备用于入学后的各种证件照片。这样的照片,会让孩子最直接地感受到即将开始的小学生活是多么地不同以往,从而在心里先庄严以待起来。
从下半学期开始,幼儿园就要组织孩子来一次小学校园生活的体验活动了!让孩子们走进小学校园,观摩教室,聚精会神地听哥哥姐姐讲解。虽然孩子的认识只停留在这个层面,但也许这就是他第一次对小学最初也是最新鲜的感受。
当小学报名登记开始,家长也要记得带着孩子一起去学校,让孩子更直观地看到他将要开始的新生活。让孩子看一看,这是他们将要读书的校园:哪里是教室,哪里是操场,哪里是体育馆,哪里有洗手间……环境熟悉了,孩子心里就不慌了。
在为孩子购买书包、文具,准备校服和在学校使用的水壶餐具的过程中,家长尽量让孩子全程参与,并充分听听孩子自己的意见,会让孩子直接产生“小学学习大不同”“我的学习我负责”的直观感受。
结语
小学一年级是从学前期向学龄期发展过渡的第一年,这一阶段适应的好坏对孩子未来的学习成长都非常重要。相信在幼儿园和家长的正确引导下,孩子一定能够顺利过渡,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生。
扫一扫 关注更多精彩内容
上一篇:教育孩子的12种方法!(转给家长!) |
下一篇:巧用儿歌培养幼儿日常生活常规(幼师必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