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中国的孩子是世界上最辛苦的群体,每周从周一到周五要在学校完成长时间的学习,回家完成大量家庭作业,周末还有奥数班、特长班等一系列课外辅导任务。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对东中西部的10个省份的调研结果显示,2005年-2015年间,近六成中小学生睡眠不足国家规定的9小时,造成学生休息不足的原因主要是校内外的课业负担过重。
过重的学业负担导致中小学生的休息权被剥夺,对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负面影响,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由节假日补课而产生的学生群体性事件。
与此同时,教师的休息权同样得不到保障。学生每天在校的时间都是老师的工作时间,而在上课以外,老师课前认真备课少不了,课后还要批改作业、家访、辅导差生。
有些教师为了完成工作任务,还不得不将在学校里没有完成的事情带回家,几乎所有教师都是用休息的时间去完成相关工作的。寄宿制学校从早自习到晚自习,教师都要陪着学生,除了完成教学工作外,还要承担对学生生活的照料。
在教学之外,教师还承担了很多额外压力,包括准备各类检查评估材料、写论文评职称、学生安全保障等,甚至有些老师还承担着政府分派的结对扶贫任务,这些任务大多要在工作时间外完成。去年暑假就有不少教师反映被乡镇抽调去做脱贫共建的台账。许多教师的休息权被无形剥夺了。
休息权是一项基本人权,是我国宪法以及劳动法律、法规赋予劳动者的一项基本权利,学生和教师的休息权理应得到保障。
1、加强教育督导,严格依法治教
把中小学生在校时间、课后作业量纳入教育督导范围内,加强督导,严禁中小学校违规补课,对违规补课的学校,扣除该校教师该年度绩效工资,校长一律停止职务。在优化督学的同时,加强督导机构的督政职能,消除地方政府强加给学校的不合理的非教育负担。同时,依法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的办学行为。
2、采取措施切实降低中小学生学业负担
首先,要引导全社会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和人才观,进而在义务教育减负提质上形成改革共识。
其次,深入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快速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力促进民办教育发展,满足社会多样化的教育需求;推进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把转变政府职能与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相结合,实施管办评分离,实行教育家办学。
三是全面推进义务教育评价机制改革。评价要弱化区分度和选拔性,要牢固树立把每个学生培养成合格公民的教育目标,使中小学教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负责而不是只对分数负责,对学生的终身负责而不是只对眼下负责,对所有学生负责而不是只对升入名校的学生负责。四是深入实施课程、教材和课堂教学改革。
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规律和认知水平确定合理的课程体系,对不同课程中重复出现的知识点和内容加大研究整合力度,减少课程内容,降低课程基准难度,使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基本掌握。
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可通过分层次、分难度教学,实行课标保基础、难度看个人,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严格按照课标编写教材,禁止超越课程标准的内容进入教材。
3、减少一线教师的非教学任务
首先要尊重教育、尊重教师,改革学校和教师考评制度。教育主管部门必须制定合理的学校和教师评价标准,尊重学校教育主体性质,剔除与教育教学关联不大的考评细则,加大对教育教学的实质性评价占比。
各级部门应关心关注教师群体,合理分配工作,明确工作量标准,科学配置师资,减少额外非教学任务摊派,让教师全身心投入教学核心,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备课、教研、培养学生以及自身的专业发展。
其次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聘请一定数量的工勤人员,完成校园安全、宿舍管理、学生餐管理等非教学任务,让一线教师从这些琐碎的非教学事务中解放出来,休息权得到保障。
改革中小学中高级教师职称评选的配额制度,让更多优秀教师获得职称晋升的机会,提高教师的幸福感、获得感。
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待遇保障机制,增加收入外,还要在职称评选、岗位晋升上打开通途,让更多的教师有幸福感和获得感。
要破解中小学中高级职称名额“僧多粥少”的现象,一方面要进一步明确晋升各级别的要求和标准,突出教育教学实践,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另一方面要打破原有的配额制度。
我们应该把原来是框定的学校高级岗或者中级岗的这样一个比例的区间,要进一步地放大。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当中,可以把原来的编数到校,调整为编数到县或者编数到市,这样一个更大的范围,这样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做一些灵活的、弹性的、机动的这样一种调整。
目前,我国已经立法打击“医闹”,但与之类似的闹学校、砸校园、殴打教师的“学闹”现象日渐猖獗,却没有得到有效地遏制。“学闹”不仅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危及到教师人生安全,也助长了“大事儿闹、小事儿缠、要我不闹就掏钱”的歪风邪气。为此建议:
1、尽快出台打击“学闹”法律法规
借鉴处理“医闹”的方式,自从国家制定打击“医闹”的法律法规出台后,“医闹”情况少了很多。国家也应加快出台打击“学闹”法律法规,以便澄清认识、妥善的解决学生伤害事故,既维护学生及其家长的合法权益,又维护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
2、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客观公正地对待教育和校园安全。校园意外的事件,是不可预见和不可控制的,一旦出事,就要公平客观对待,新闻工作者要以事件的真实性为工作原则,如单纯为博得公众眼球为自己出名为目的或从中牟取不当利益,一经查实,要坚决查处,还大众传媒一块净土。
3、健全校园事故处理机制
出台相关的制度、法规、程序及备案制度,客观、公正、科学的以法律的形式明确校园的安全责任界限。以政府机构的形式成立以教育、医疗、司法三方机关相联合的校园事故评估鉴定中心(可以借鉴劳动伤残鉴定的模式),专门负责评估事故等级、责任认定,整理事故当事人的正当诉求,引导当事人依法处理纠纷。
4
周洪宇:建立高素质教师队伍
应该给予其特殊公务员身份
3月3日上午,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洪宇在第十一届北京长江教育论坛现场与中国教育在线进行了交流。
周洪宇表示,他这次准备提交给两会的建议是有关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教育强国的内容。这个建议里面有不少的内容是直接涉及到教师队伍建设。在周洪宇看来,教师队伍建设是我们国家建设教育强国的一个基础性的工作。
其中一个建议就是在国家正式确立公办中小学的教师作为国家公职人员的特殊的法律地位后,应该相应的配套推出特殊公务员制度,或者说推出教育公务员制。在周洪宇看来,这个制度的推出是很有必要的。
周洪宇表示,之所以要推出特殊公务员制度或者说教育公务员制度,主要考虑到教师的身份属性、法律地位的特殊性。特殊公务员或者是教育公务员制度实际上在国外也不少见,像法国、德国、日本、韩国这些国家的教师就是教育公务员,或者说特殊公务员。为此这些国家还制定了特殊公务员法、教育公务员法。
如果从教育发展的需要,从目前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来看,都需要尽快地配套,推出特殊公务员或教育公务员的制度。这样做也可以吸引更多的优质生源去报读师范院校,为师范院校培养优质的生源,让现在已经成为教师的人安心工作。
5
朱列玉:建议将幼儿教育纳入
义务教育助二孩政策落地
全国人大代表朱列玉说,“有心生”却“无人带”已经成为阻碍“全面二孩”政策实施的现实阻碍之一。2017年,来自国家卫计委的调查显示,六成人放弃生二孩源于孩子无人照料。
他认为,由于幼儿教育不属于国家义务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因而财政补贴相对较少,也由此导致幼儿教育收费相对较高。另外,母亲放弃工作、全职看护小孩在现阶段对大部分家庭来说不太现实,很多家庭面临老人年事已高、无力照顾孙辈二孩的情况。
朱列玉说,上述矛盾的解决,可以通过国家的大力扶持,让幼儿教育成为义务教育的组成部分,使幼儿教育成为所有家庭可以普遍享有的福利,这有利于二孩政策得到真正的有效执行。
6
刘焱:靠监控办好幼儿园不靠谱!
提高幼师地位和待遇才是根本!
3月6日,北京师范大学刘焱教授,在全国两会政协会议小组讨论上的发言,大胆指出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学前教育表述中的问题,建议或者删掉“运用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
加强对儿童托幼全过程监管,一定要让家长放心安心”这句话,或者把这句话修改为:“要多渠道增加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多途径提高和监管幼儿园教育质量,一定要让家长放心安心。”。
刘焱教授指出,“运用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加强对儿童托幼全过程监管,一定要让家长放心安心”,显然是对前一阶段一系列虐童事件的回应。……“运用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加强对儿童托幼全过程监管”,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让家长放心安心”。
但是,仅仅通过这种监管手段,是否就能够真正办出让人民放心、满意的学前教育?这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通过技术化手段加强监管,只是保障幼儿权益的辅助手段。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把它作为办好“让家长放心安心”的学前教育的手段来提,不是很妥当,建议修改。
刘焱教授认为,要办让家长放心安心的学前教育,治本之道不是去安装摄像头,而是切切实实提高幼儿园教师的地位和待遇,让他们拥有职业的尊严和自豪感,珍惜自己的岗位和工作;增强幼教行业的社会吸引力,能够让更多愿意从事教育工作的优秀学生投身幼教事业。
”要办好人民满意的学前教育,真正让家长放心安心,最根本的是要建设一支“高素质善保教的教师队伍”。
我国幼儿教师队伍的现状是数量不足、素质不高、待遇偏低,已经成为当前制约我国学前教育健康发展的瓶颈问题。“数量不足”、“素质不高”、“待遇偏低”,这三个特征多年来相互作用,已经成为环环相扣的因果循环链。打破这个循环链,才能建设一支“高素质善保教的教师队伍”。
尊重和认同幼儿教师工作的专业性,切实提高幼儿教师待遇,是打破这个循环链的症结。幼儿园老师是孩子走出家门后遇到的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任教师”。幼儿园老师对待孩子的态度、对问题处理的方式方法等等,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个性形成与发展,在孩子的成长历程中留下深刻的印记。
上一篇:重磅出击!西安市教育局排查培训机构,4城区2天抽查50家关停10家! |
下一篇:中高考变了,不重视这三科的学生小心被淘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