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倒计时 |假期收尾需要仪式感,不妨用好这三张思维导图为假期画个句号!
暑假快要结束了,不知道孩子们这个假期都过得怎么样。
暑假之初,心心念念想做的事情,都去做了吗?有哪些难忘的经历?暑假作业都完成了吗?
都说开学是一件需要仪式感的事情,其实,家长不妨趁开学的前几天,和孩子一起回顾一下过去的这个假期,顺便做一下新学期的计划,为孩子的开学日注入满满元气!
不过,你觉得暑期回顾和新学期计划就是写作文吗?那你就OUT了!今天,小编为家长们介绍一种全新的利器,简单实用又高效!那就是——思维导图!快来一起看看吧~
回顾暑假 你和孩子可以这样做!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什么是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一种利用图像式思考来表达思维的工具,让孩子在自由做图的过程中尽可能挖掘内心的真实、创新想法。
下面这三类思维导图可以帮助你和孩子一起对暑假做一个回顾~
Tree Map(树状图)-分类和归纳
Tree Map就像一棵树一样,分为树根、枝杈和树叶,树根是主题,枝杈是关于这个主题的分类,而树叶就是这些分类里面的具体内容描述。
在长达两个月的暑假里,每个孩子都做了不少事情。孩子对于暑期的记忆就像是一个被堆满的抽屉,杂乱无章。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妨用树状图,先和孩子一起梳理一下暑假里都做了哪些事情,并将这些事情进行一个归类。
举个栗子~
Flow Chart(流程图)-弄清次序
在这类思维导图上,在最大的方框内,首先写好这个事情的主题,然后用小方框描述完成这个事情所需要的每个步骤,并且用箭头将这些步骤联系起来。可以锻炼逻辑思维能力和思维的缜密性。
举个栗子~
Circle Map(圆图)-发散思维
Circle map 主要用于把一个主题展开来,联想或描述细节。它有两个圆圈,里面的小圈圈是主题,而外面的大圈圈里放的是和这个主题有关的细节或特征。
举个栗子~
选择具体的某一活动,让孩子进行发散性的思考。例如“夏令营体验”,孩子可能会地把所有关于夏令营印象深刻的体会铺展开来,当孩子铺陈困难的时候,我们不妨在旁用一些疑问的语句,例如“这个同学做了什么事情成为了你的好朋友”“这些好朋友的性格是怎么样的?”“这次虽然是你整理的行李箱,不过妈妈发现你还是会忘记带一些东西,下次如果参加夏令营,你觉得该怎样更加高效地整理行李箱呢?”等等来帮助孩子扩展思维,深化思考。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孩子自我表达,还可以帮助自己了解孩子的想法,促进亲子沟通。
制定新学期计划 你和孩子可以这样做!
除了对暑期进行思考式复盘,思维导图还可用于制定新学期计划,以提高孩子的自我管理效率。家长们可参考以下制作步骤:
分析自身不足
在制定新学期计划前,要协助孩子进行自我分析,剖析其优势与劣势,提高目标的针对性。
家长可从孩子的校内学习生活、校外的交往活动等角度出发,分析孩子的身心状态,找出在智力与情商方面可发挥与提升的空间。分析的内容要落到实处,比如具体学科,才能为目标的提出打好地基。
制定学习计划
得出综合分析的结果后,家长可以以发挥孩子优势、补足孩子短板为导向,依据罗列的问题或优势,提出可操作性高的目标。目标可以适当拔高,在心理上给孩子积极的暗示,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成效。
管理学习进度
当确定了一个目标后,对如何达成这个目标,要让孩子想出实际可操作性的行动。
比如,关于“提升英语成绩”这一目标,可以让孩子从听说读写四个能力方面出发,然后对不同的能力提升要求做出不一样的行动。
再比如,提升阅读能力,孩子可能会有很多会有很多的想法,不妨把它们都写下来,然后再帮助孩子筛选出能实际操作的想法,比如阅读《书虫》系列书,阅读课本,都属于可操作性较高的安排。
如果孩子的计划中出现像听“BBC”这样的计划,可能就有点过于理想化。家长也可以根据孩子自身的实际情况帮孩子寻找替换的计划,比如替换为听CCTV news 这样的难度较小的新闻。
思维导图作为一项工具,也有属于它的使用攻略,以发挥其正面效用。小编为大家奉上一组小贴士。
小贴士
1.孩子对图形化的理解是天生的,而记忆归纳的能力是后天培养的,因此对于思维导图的使用具有阶段性。孩子在四五岁可以开始画简单的圆圈图,进入小学、开始写作时可以用流程图。面对年龄、能力阶段的孩子,应采用不同主题、形式的思维导图,切忌过早进行,急于求成。
2. 参与制作过程,鼓励式引导。家长不要将制作思维导图定位成一项任务,带给孩子隐形的负担,而应视作一次愉快的亲子活动,并在孩子遇到瓶颈时,用疑问句引导孩子纵深思考。
3.尊重思维导图的独特性。对于思维导图的制定,只有参考结构,没有标准结构。在孩子掌握基本的制作流程后,家长应让其更自由的发挥,不再用刻板的规则限制他们的创造力。
4.自己要先学会思维导图,尤其是父亲。家长需在参透思维导图的制作逻辑后,再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给予较准确的引导。美国耶鲁大学一项研究表明,由男人带大的孩子,智商更高些。所以,父亲的教育积极性更需要被调动。
5,与孩子一起制定奖励和惩罚机制,为其提供外部动力。对于奖励的设置,应以孩子的兴趣为基础,以趣味益智为导向,最好不要选择动画片、巧克力等实物。如果孩子喜欢吃巧克力,家长可带孩子参观食品工厂或亲手制作巧克力,以获取更多的沟通与趣味。
上一篇:关于中餐烹调师、西餐师、面点师、营养配餐员职业资格鉴定安排及培训工作的通知 |
下一篇:用这些办法补办7类证件,最省劲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