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者越来越被更多的家长所接受,尤其是新学期开始,家长们更希望通过鼓励的方式来激励孩子能有新面貌面对新挑战。
但是,(注意要泼冷水了)
你的鼓励方式,孩子接受吗?
你的激励是否真的能激发孩子更多的动力?
一起来看看,怎么样让「鼓励」的能量最大化。
让孩子进步的“灵丹妙药”
每次孩子有优异表现时,您是不是会说:“你真棒!你是我们的骄傲!做得太好了!”……但这样千篇一律的表扬,是否会让孩子觉得耳朵里听出茧子?
太过笼统、泛指的鼓励与表扬,会让孩子根本无法感知自己真正的成功在哪里,更无法明确自己的前进动力。

怎样的方式才会事半而功倍呢?
① 从细节、过程入手,别笼统
摒弃笼统、不明确的鼓励与肯定方式,单一的:“你很好!很棒!”孩子不知道自己究竟好在哪儿、棒在哪儿,所以会让孩子有一种家长在敷衍,并不是从心底里发出的这样的错觉,时间长了,这样的肯定当然效果甚微。
小建议
在给予鼓励与肯定时,要将孩子的努力与所取得的成果看做一样重要,而不是单单因为他取得好的成绩或结果,如果单从结果给予肯定与鼓励,会容易让孩子强化“除非获得赞扬,否则,我所做的都是没有价值”的观点,使孩子形成自私自利的性格,甚至经不起失败。
如果在鼓励与肯定时,家长从过程的细节中入手,则会让孩子感受到尊重与信任,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所有努力都是受到肯定的。”

② 实事求是的鼓励更有效
很多家长在希望通过鼓励与肯定,来激发孩子的上进心时,会大量地采用很多“好听”的词语,甚至会片面夸大孩子的能力,这样的做法也是非常不可取的。
小建议
在鼓励孩子时,要采用肯定的句式,但并不意味着要夸大,家长们要注意词语的选择,过分华丽、不切实际的词语,反而会让孩子觉得家长没有诚意,效果当然也就大打折扣了。
要发现孩子的优点与长处,并对此给予真心的鼓励与肯定,但同时不能忽视比较薄弱的环节。

③ 用孩子的成功经验来鼓励
家长在鼓励与肯定孩子时,往往会用非常主观的评价,比如说,“我为你骄傲、很让我满意”等,这是强调了自身的感受,而忽视了孩子的感受。
小建议
家长在鼓励与肯定孩子的时候,不妨多采用“你……”的句式,这样的鼓励与肯定,会从细节上更多地考虑孩子的感受,这样的鼓励多多采用之后,家长就会发现,孩子们的自我意识会逐渐培养起来。
从孩子角度给予的鼓励与肯定,会更大地激发孩子的主观能动性,最好的鼓励就是从孩子的成功经验中总结出来的。
当孩子面临一个新的挑战时,你可以帮助他们回想起以前类似活动的成功体验。这类成功的经验与当前活动的时间越接近,激励作用就越大。

④ 别出心裁的奖励重于物质奖励
很多家长会给孩子许下一个诺言,比如说,“你写了多少数字或单词,我就送你什么什么、只要你能完成什么什么事,你就可以获得什么什么奖励”……有时候这样的诺言会成为孩子心理的一个“魔障”。
家长的承诺,在孩子看来是很严肃的事情,他们会把它当做目标,这样的初衷是好的,也许结局也是好的。(重点是“也许”)
小建议
家长们,不妨设计一些别出心裁的奖励方式,比如说送孩子一本书,陪他出去郊游,甚至只是静静地陪他看完一部电影,这样都会让孩子由衷地感受到家长的鼓励与肯定,对未来也更加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