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也有入学准备!别让孩子付出这四大代价
在孩子入学前,你还想让他能写会算吗?那你就错了!
幼小衔接或者说入学准备,不仅仅是只是准备,还有更重要的兴趣培养和情感经验积累!
幼小衔接时过早地体验压力与焦虑的话,对以后发展将会是极大伤害。
家长想
我的孩子先学一步,入学之后不久,就可以领先一步,起点高一点,至少可以跟上进度,或者轻松一点。由此,家长会获得一个结论,学前阶段可以也应该紧张一些,这样到入学就可以轻松一点。
殊不知“小学化”的爱让孩子们付出了以下巨大代价:
时间
牺牲了孩子们全面发展的机会
因为这种超前教育会让幼儿将宝贵的时间浪费在非持续性的机械记忆上面,降低或未能培养出让孩子能终身受益的品质,比如与同伴合作交往的技巧、个人运动的能力、动手操作的经验等。
兴趣与热情
扼杀孩子自主性学习
缺乏自主性学习的最坏结果就是产生“习得性愚笨”。
“习得性愚笨”是指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因为某些原因(过早的知识传授、过高的学习目标、过多的负面暗示等等),逐渐产生对学习的无能感,对学习失去兴趣和动机,并因此而丧失自信心,深信自己学习能力很差的时候,他就会怀疑自己,继而产生自卑感、产生厌学情绪,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纠正,这种错觉就会成为孩子最初的自我认知。
所以,对幼儿来说认识世界、培养兴趣是重中之重。
长远发展
超前知识难以长久维持
因为幼儿并不能记住这一阶段所学的知识内容,相反他们对于游戏的体验却能铭刻在脑海深处。超前学习是以牺牲学习的兴趣、长远的发展为代价的。
幼儿园教育要为孩子的终身的、长远的发展奠基,不是只看眼前,急功近利。
心理健康
缺失正能量体验
因为剥夺了游戏,就是剥夺了孩子的“心理维生素”。家长必须保证孩子接受足够的“心理维生素”,游戏体验的是一种积极的情绪。
经常体验积极情绪和体验消极情绪,对孩子的影响是大相径庭的。孩子体验积极情绪越多,将来就越阳光,人格越健全,而这个是早期看不出来的。
如果平稳幼小过渡,会对幼儿长远发展产生积极效应。
家长要配合老师的教育方法,从游戏与生活中积累经验和培养兴趣,别用“填鸭式”的知识教育害了孩子。
要知道孩子的学习特点是:直观感知、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幼儿的学习是一种基于直接经验的学习。
孩子经常在玩,每天在重复,特别是生活,每天在重复,所以他获得的经验是长效的,因为这是在实际的运用中,是在真实的问题情景中,通过解决实际的问题中,他获得的经验是持久深刻的,他获得的知识是充实的!
一个好的家长,一定会陪伴孩子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获得发展。家长应该支持幼儿园的教育方式,而不是催促幼儿园教小学的知识。
家长培养的侧重点应该放在在培养上述学习品质,包括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多方面的内容。
入学准备包括家长的心理建设。家长们应做好的心理准备,很重要的一点是理性对待孩子间的差异性。包括幼儿期建立学习常规的差异性,以及孩子学习起点的差异性。
比如有的孩子平时阅读多,识字多,没有丧失学习兴趣,没有压力,无形中他的起点就会很高,而且这不是急功近利拔高式的起点高。
而起点低的,只要呵护好孩子的学习兴趣,激发他内在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陪伴孩子慢慢成长,那他也会上去的,所以不要一开始就攀比,不要把家长的虚荣心施加给孩子,这样是不值得的。
上一篇:新学期,这才是陪孩子做作业的最佳打开方式,父母再不明白就晚了! |
下一篇:父母不要轻易揭孩子的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