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站内搜索
证件查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课程介绍 > 学习资料
(来源:西安教师网www.xateacher.com)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
来源:admin 时间:2014-03-15 点击量: 0
   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来源:西安教师网www.xateacher.com
-
高效课堂的课堂评价和传统课堂上最后环节进行的达标检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传统课堂评价过于关注甄别与选拔,而忽视改进与激励;过于关注对结果的评价,而忽视对过程的评价;过于关注评价的结果,而忽视了评价过程本身的意义;过于关注学业成绩,而忽视综合素质评价。而在高效课堂上,是立足于每位学生的发展性评价。
 
一、评价原则
 
完整的高效课堂评价可以概括为“二二六”评价原则,促进“两个发展”,落实“两个转变”,体现“六个维度”。
 
(一)促进“两个发展”是关键
 
在发展理念上,一是要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表现在学习目标上,不仅要促进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实现,还要促进学生发展性目标(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的情感体验、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的形成;表现在教学过程上,要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促进学生更有效地学习。二是要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通过课堂评价对教师教学进行问题诊断,调整教学方案,改进教学思路,优化教学策略。
 
(二)落实“两个转变”是重点
 
就是在发展过程中,一是要由原来关注教师的“教”转变到关注学生的“学”。在课堂上要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二是从关注“具体的教材教法的研究”转变到“关注有效的学法指导的研究”。
 
(三)体现“六个维度”是根本www.xateacher.com
 
1、自主的程度:查看的指标是各学习小组学生参与的人数和次数是多少,参与的质量高不高。
 
2、合作的效度:问题有没有合作价值?合作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问题有没有必要通过合作来解决?是不是假合作?合作有没有彼此的参与和任务的分工?学习是否高效?
 
3、探究的深度:是否有探究价值,是否达到深层次的情感体验,是否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否有新发现、新创造、新生成。
 
4、拓展的宽度:知识本身是一个系统,要从整体上来看待,将每堂课所学的支离破碎的知识串起来回到它的上位系统,以形成同类知识的系统性、整体性。
 
5、互动的温度:重点是展示与点评环节。高效课堂对展示的原则要求是:展示的层次性、展示的问题性、展示的互动性、展示的生成性。从互动性的角度讲,是指高效课堂上学生展示的形式,不是简单地由原来的教师在台上讲换成现在的由学生在台上讲。教学的本质是交往,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所以展示应体现这种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其中点评是很好的互动方式。教师点评和生生互评都应该尽可能使用激励性的手段来做好评价,表扬优点,委婉指出不足,为每个学生创设“想说、敢说、能说、会说”的安全心理环境。这是沟通的能力,是情感的需要。
 
6、生成的高度:没有预设的课堂是不负责任的课堂,而没有生成的课堂是不精彩的课堂。在高效课堂上讲究两种生成的方式,一是预设的生成,二是课堂即时性的生成。
 
二、评价方式www.xateacher.com
 
评价方式就总体而言,有质性评价和量性评价之别。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往往突出强调量性评价而忽略了质性评价。与之恰恰相反,新课程的评价特别强调的是质性统整。
 
1、自我评价。学生自我评价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自我认识、自我教育的过程。在学生缺乏自我评价方式方法的前提下,教师要帮助学生设定好自评标准或明确自评项目、内容。
 
2、生生互评。一般以对子检查或“对学”者互查为主。
 
3、达标测评。这种评价在导学案中设计时,要注意体现变式练习和层次性设计,可以从“基础达标”、“能力提升”、“拓展延伸”、“实际运用”等几个模块设计,以给每一位学生提供自助餐式练习。在做题要求上千万不要搞“一刀切”。
 
对教学的评价并不仅仅局限于专门性的测验,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做好调查记录,随时调整学习策略,及时进行反馈评价。如果进行达标性的反馈检查,也并非只有测试、做练习题这种单一的纸笔训练方式。
 
4、开放性作业。可以分为由教师设计和学生自主设计两种情况。这两种情况都是围绕着课堂活动主题内容安排设计的,比较适合于研究性学习或者综合实践活动。这些作业比起纸质作业来讲,更具有实际意义,而且达到学以致用。
 
5、自主式作业。通常是对于学生兴趣比较浓厚的内容,教师可以更多地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权,把作业设计的权利还给学生。
 
6、自主反思性评价。其对象包括学生和教师。
 
在设计导学案时,必须留有一定的空白,指导学生对本课时学习内容、学习活动进行总结反思。可提示学生:
 
想一想:本课学习了哪些内容,主要探究了哪些问题“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写一写:通过本课学习得到哪些启示,还有哪些疑问?
 
问一问:可以在组内进行当堂交流,或者在课后请教老师、咨询同学。
 
学生自我反思主要体现在:问题反思、经验反思、方法反思、学习行为反思、感悟反思等方面。反思切忌面面俱到,而又“面面不到”,切忌泛泛而谈,要突出主题。教师要指导学生具有问题意识,从问题切入,反思经验,反思错误,反思方法,反思感悟。
 
对于教师来讲,反思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途径。教师的专业成长的三条基本途径是专业引领、同伴互助、教学反思。
 
教师的教学反思是个大的课题,就高效课堂下的导学案设计而言,主要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是否对教材进行了创造性的使用?教学中是否有非常精彩的环节?学生是否有独到的见解?导学案设计是否有不足之处?写教学反思要“短、平、快”,切忌拖沓冗长,说正确的废话。
 
三、课堂评价操作办法
 
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评价的方式方法有很多,需要明确的是,无论哪种评价办法,都必须以能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目的。否则,这种评价就有可能成为学生发展的消极力量。
 
1、对导学案使用评价。可以分别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进行评价。
 
2、小组综合性评价。评价时间可以体现堂堂评、日日评、周周评、月月评;评价对象上可以体现对组员的评价、对小组的评价,也可以评价教师;评价内容可以评价课堂上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专项;评价的主体可以是教师评价,可以是学生自评,可以是生生互评。这些评价最终要产生价值,评选出最佳小组长、组员、记录员、协调员、评价员、监督员、质疑之星、展示之星、自学之星、对子帮扶之星、合作之星等等。
 
课堂评价具有阶段性、针对性、层次性、灵活性等特征。不同阶段,评价的重心应有所不同,有所侧重。
 
3、激励性评价。教师要善于运用激励性评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但同时也要避免虚情假意、流于形式的“满堂夸”。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4、即时性评价。具有评价及时、方式灵活、操作简练、针对性强、形式多样等特点。即时性评价可以通过语言评价、动作评价、表情评价等来全面展示这种评价的独特魅力。
 
5、红黄绿牌评价。是指学生在进行独学、对学、群学、达标测评或者讨论研究问题时,学生的学习进程达到一定程度所传递给教师的一种信号标识,方便教师把握课堂学习进程。具本操作办法是:红黄绿牌可以用某种简易材料做成一个三角形三色座牌放置在学生跟前。红色表示“完成”,黄色表示“疑问”,绿色表示“正在进行”。
 
6、任务报到站。这种评价方式可以作为对各小组完成课堂某个环节学习任务的时间先后和完成质量的评价。通常教师可以将“任务报到站”以表格形式绘制在黑板的一侧。任务报到站重点考查评价整个小组。
 
评价不能是为了评价而评价,评价就是要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主动意识、创造意识,使每一位学生实现全面发展、自由发展、个性发展。
 
教师不应吝啬自己的笔墨,在批阅导学案时可以写下一些激励学生的比较中肯的评语,同时在导学案设计时就要考虑除了对文本学习本身的设计外,还要可以设计进去一些文化元素,比如激励性的语言或者名言警句等,让导学案显得形式更活泼,更温馨。
 
 
高效课堂导学案编写及使用( 转)www.xateacher.com
一、导学案概念
“导学案”是教师为学生设计的有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流程的学习活动方案,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
二、导学案编写原则
1、主体性原则。导学案设计不同于教案,必须尊重学生,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信任学生,留给学生学习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发展,做学习的主人。
2、探究性原则。使用导学案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导学案的编制应利于学生进行探究学习,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解疑,来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对教材的分析、归纳、演绎能力。
3、导学性原则。导学案的编写要体现“导学”,重在引导学生学习而不是一昧做练习。要通过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问题设置,引导、鼓励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4、参与性原则。相信学生,给学生创设自主互助学习的机会。通过对导学案的使用创造人人参与的机会,激励人人参与的热情,增强人人参与的意识,提高人人参与的能力,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在参与中挖掘、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
5、实用性原则。编写的导学案要从自身学生的认知水平、现有学习能力和老师自身的需求出发,适合学生和老师使用。
6、方法性原则。具体、明白的学法指导,使学生知道如何学。
7、课时性原则。每节课完成哪些学习内容,并注明课时数。
三、导学案编写要求
1、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媒介,无论是导学案的编写还是学生的学习都离不开教材。因此,编前必须深入阅读文本,钻研教材,把握教材内容、教学要求,切实认真地备好教材,为导学案的编写打好基础。
2、导学案的编写要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先由主备人“个备”,再返回学科组“群备”。主备人根据大家的建议进行完善、修订。任课教师拿到导学案后再根据本班具体学情进行“复备”,这样,导学案方可进入课堂使用。
3、导学案的编写要围绕单元教学要求和课后练习,每课设置适宜的学习目标。整个导学案必须以学习目标为中心,紧扣学习目标的落实来设置学习问题和学习过程。目标定什么,就学什么,练什么,测什么。所有的导学环节和课堂检测及课后作业都必须和学习目标相对应,为目标的达成服务。
4、导学案所涉及的学习内容,要分层探究,有序引导,体现知识的逐步生成过程。探究或学习的内容要清晰明了,每一部分要做什么,必须一目了然,不能含糊不清,不能无从下手。
通常第一层次为“识记类”,要求学生在阅读文本后迅速解决;第二层次为“理解类”,要求学生能把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和生活挂钩,形成融会贯通的衔接;第三层次为“应用类”,要求学生学以致用,能解决实际问题;第四层次为“拓展类”,要求学生能把所学知识和社会生活实际挂钩。
5、导学问题的设置和学习过程的安排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际。语文:设置的练习题中要落实字词等基础知识,注重朗读能力的培养,有机融入课后“思考与练习”的题目,要突出一两个重点语段的阅读训练,着实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英语:识记新单词、新句型,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能力。数学:掌握定义、公式等基础知识,重点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6、每个导学案的份量要适宜,言简意赅,要合乎实际操作,有实效。通常一学时为16开纸正反面2个页码。
四、导学案构成www.xateacher.com
“导学案”通常由学习目标、知识链接、学习内容、展示提升、达标检测、学习小结等几个环节构成。
1、学习目标。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为学生设置明确的学习目标,数量以2-4个为宜,不能太多,学习目标中不要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语言,要用“能记住”、“能说出”、“会运用”、“解决…问题”等可检测的明确用语。
2、学习重、难点。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学生实际,确定学习重难点。
3、知识链接。(复习相关知识或引入与所学内容有密切联系的知识。)目的在扫清学习新知识的障碍,为新知学习做好铺垫。
4、学法指导。有两种呈现形式:第一种是把学习方法渗透和融入到知识的导学中,不单独呈现。第二种是学习方法单独呈现。如:阅读的技巧、做笔记的方法,自主学习的方法、小组合作的技巧等,在导学案中提出明确的要求。小学阶段采取第一种呈现方式比较适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建构特点。如英语导学案应说明学生利用哪些资源(教师、同伴、磁带、光盘、图片、拼图规则等)学习新单词、新句型。
5、学习内容。学习内容是导学案的核心,要体现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要使目标知识化、知识问题化、问题探究化、探究层次化。学习内容包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对学、群学)。编写导学案的学习内容时应注意以上七个原则。
6、展示提升。展示必须是学生深入探究的问题,无论是组内小展示还是班内大展示都要明确展示是提升,绝不是各小组对导学案上问题答案的重复性讲解,统一答案。要突出展示的三大原则,即问题性、互动性、创生性。也就是说展示内容应是组内或全班带有共性的问题、易错的问题,即问题性;引导学生重点展示自己独特的思考、发现的一些规律等,即创生性。课堂要展示的既有学生对学习目标中重点内容的解读,也有学生学习过程中新的发现和感悟,还应有本组学生不能解决的疑惑,更提倡有就某一问题的独到见解和认识。
7、学习小结(即知识结构整理归纳)。学生按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归纳出知识线索,与其它章节知识联系紧密的,在归纳出本节知识结构的基础上要体现与其它章节等知识的联系。同时还要有教师引导学生对学习方法进行归纳的要求。
8、达标检测。达标检测题的编写及使用的具体要求:题型要多样。量要适中,不能太多,以5分钟左右的题量为宜。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难度适中,即面向全体,又关注差异。建议可设置选做题部分,促进优生成长。规定完成时间,要求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注重及时反馈矫正。
9、学习反思。课堂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学生的感悟,是宝贵的学习资源。学生填写“学习反思”,当作复习时注意的问题。导学案上应该有留白处,让师生在导学案的使用中写下生成的知识点。www.xateacher.com
注意事项:
导学案的组成部分应根据学科特点灵活把握,切忌教条。编写导学案必须一学时一案,内容不能剪贴化,简单化和习题化;不能以教案定导学案,着眼点是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
五、导学案使用
1、预习提纲前置,让学生充分预习教材,为课内高效学习做好准备。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作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这样做,既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
2、导学案当堂发放,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根据导学提示,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完成学习任务。
3、使用导学案时要努力做到: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思考;重点、难点让学生议论;问题让学生思考解答;规律让学生寻找归纳等。教师当好导演的角色。
4、使用导学案时,要采取多元评价,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学习热情,而且可以对学生知识上、方法上、能力上的偏差及时给予引导。
5、导学案中检测达标部分,要让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对子互查纠错,小组长检查验收,课任教师抽查批改或全改。这样便于教师更好地掌握学情,为下一学时的导学明确学习目标。
6、老师应要求学生在导学案上用双色笔及时纠错;补充完善有关题目的结论;记下生成知识点等。如英语教师应注意规范学生的语音、语调和书写。
7、对学校统一制定的导学案,老师要依据学生实际,适当进行删减增补修订,不能照搬。无论是他编还是自编的导学案,师生用后应及时进行反思,补充修订,完善存档,以备后用。
8、教材是根本,导学案只是为帮助学生更加容易地学习而设置的方案,取代不了教材。教师在使用中要强调学生不能依赖导学案而忽视了教材。
导学案是高效课堂的抓手,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指南针、方向盘,在使用时,我们必须要因学情而定,不能简单化、绝对化。www.xateacher.com
 
 

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摘要  

2011-08-04 09:15:23|  分类: 教育教学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摘要
设计导学案的八要:
要读懂学生,学会分析学情。
要研究文本,把握学科特征。
要设计目标,行为具体可测。
要针对目标,设计中点活动。
要知道参与,提高学习水平。
要提供案例,帮助学生学习。
要扩大容量,丰富相关资料。
要多种方式,积极鼓励评价。
一、“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概述
1、基本理念:落实“先学后教,教学合一”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坚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学会,不使每一个学生掉队。
2、操作载体:师生共用“导学案”。“导学案”整合教师的教案、学生的学案和评价的卷案于一体,起到“三案合一”的作用,解决了教案与课堂脱离、学案与课堂冲突、教学反馈不够及时等问题。
3、导学案编写原则:①主体性(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②导学性(具有指导学生学习的作用);③探究性(尽可能设计可供学生在研究中学习的内容);④层次性(关照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⑤开放性(有可供师生完善的“留白处”);⑥创新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www.xateacher.com
4、基本操作流程:教师个人备个案→集体研讨制定“导学案”→课堂组织实践“导学案” →课后反思补充“导学案”。
二、“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环节
“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主要由“明确目标→前置自学→展示交流→合作探究→达标拓展”五个环节构成,教师围绕学生的活动,相应地做好明确目标、问题助学、诊断指导、点拨提升、总结评价五方面的工作。
(一)明确目标
师生共同明确教学目标。教师在课前准备阶段,事先把新的学习内容,按照其在单元或整册书的地位、作用,根据学生的认知起点,制定相应的科学的学习的目标,明确目标展示于“导学案”上。上课伊始,教师指导学生参照“导学案”,明确学习目标,使学生心中有数,带着明确的目的有任务地参与课堂学习。www.xateacher.com
(二)前置自学
前置自学一般要在课上进行,学生依照“导学案”,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完成“导学案”上的自主学习问题,同时生成整理新问题。自学中,学生能解决的问题自己解决,自己能归纳的规律自己归纳,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在合作小组内讨论寻求解决。鼓励学生通过圈点标记深入钻研,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教师指导自学,同时根据掌握的自学情况进行二次备课。
前置自学环节设计的目的有三个:一是通过自主学习解决自己完全能解决的问题,培养自主学习习惯、能力;二是为课堂上的展示做充分准备;三是为教师下一步的引导点拨提供起点。
(三)展示交流
学生根据自主学习情况在教师的组织下展示交流自主学习成果。一般问题的展示交流有两个层次,组内展示和组间展示。知识性、基础性的问题可以在组内展示、互相评价,稍难的问题在小组内展示后整理出小组的意见在班内展示交流。自主学习任务展示的时机要跟教学的流程相和谐,要恰如其分的贴着教学目标的落实来展示,不能为展示交流而展示交流,为活动而活动。教师在学生展示交流的同时,可以根据学生展示的情况确定“讲”与“不讲”的黄金分割点,以便及时进行点拨。学生自己能学会的,学生之间互相帮助能学会的,都不需要讲。所谓的“讲”,实际上就是一种有效点拨,择机指导。
展示交流环节是课堂非常有生命力的一个环节,它至少有这样几方面的效益:一是展示交流促进了前置自学。要想展示精彩,必须深入自学。先自学后展示能有效地启动学生进一步求知的内因,从而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学得更积极、更主动、更有效,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二是两个层次的展示交流保证了学生参与的广度,使更多的学生拥有机会受到关注。三是展示交流生成了新的课程资源。学生个体拥有的信息是一种潜在的力量,而信息的交流使潜在的力量显性化,形成真正的力量。课堂上的展示即是一种信息交流,在参与中,在倾听中,使得学生不断地拓展自己的思维方式,使其思考的思路赖以延长,将思想的触角伸向更为深远的领域。四是展示能暴露学情,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找准教学的起点,以此作为教学的依据,这也是教学成功的基本保证。五是展示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快乐程度。形式多样的展示能让学生学得轻松,增加自信。
“展示交流”这一教学环节理想的教学状态应该是将“学路”和“教路”有机地融合在一体。“教”是贴着学情而进行的有效的点拨,“学”是在教师有效指导下的智慧成长。
(四)合作探究
学生依照导学案或教师的提示进行探究性学习。
这一环节是针对前两个环节解决不了的内容而设置的,合作探究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探究性、思想性,需要集体的智慧才能完成。合作探究的方法是教师根据学生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来提出问题或者根据学生的发现情况提出问题,然后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小组讨论,在班内交流。教师适时点拨讲解,帮助学生建构完整的知识能力体系。这个环节是灵活机动的,应根据教学内容的深浅、学生学习能力的高低来取舍。
(五)达标拓展
学生依照“导学案”的设计,进行巩固训练或达标检测或拓展提高,以达到巩固、总结、检测所学内容的目的。
达标检测题目的设置要求有层次有梯度,能体现知识能力重点,以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使用。教师或小组长现场批阅学生练习,收集反馈信息,当堂矫正补救。教师同时引导学生小结梳理知识框架、规律、方法,并对合作小组当堂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评价。
以上五个环节既密切联系又互相制约,形成一个统一的动态的流程,将“学路”“教路”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其中“学路”是最基本的。这五个环节既可以在一节课中体现,也可以在一个课题的教学中通过两节课、三节课来体现。教学中应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等不同情况,对教学环节进行取舍。这一教学模式的重要价值取向是让全体学生经历知识发现的过程,把学生的学习变成一种“履历”,最大化的尊重培养发掘学生“学”的能力,让学生资源对教学效益提供最大化的贡献,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力,为学生的将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导学案”教学模式的操作注意事项
(一)优化集体备课流程,保障导学案质量
集体备课效果如何,直接影响到编制的“导学案”的质量和课堂教学的效率,集体备课总结起来有如下方面:
(1)三定:集体备课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集体备课内容明确)。
(2)五备:①个人初备,形成个案。个人初备时,要求教师学习研究课程标准及相关材料,突出抓“八点”(教学重点、难点、弱点、疑点、考点、易错点、易混点和盲点)。同时,教师还要查阅学生档案、了解学生预习情况,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设计。初备时每位教师都要尽力提出自己有独到的设计方案和有疑问的地方,以便会诊,排除困难。②集体研讨,形成初案。备课教师在集体备课时,首先由主备人将个人设计的个案,以说课的形式进行交流,备课组其他教师在认真听讲、及时记录的基础上,分别陈述各自的个案,进行比较,把对教材的处理、目标的制定、教法的选用、学法的指导、过程的设计等,调整到最佳程度,形成“初案”。③完善整理,形成定案。主备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对形成的初案进一步完善、整理,形成规范的教学设计,完成对定案的编制。④跟踪听课,形成复案。经过备课组研讨过的教案是否可行还有待于考证,因此,有必要进行跟踪听课进行检验,以便得到总结、提高,备课组成员之间要互相听课、取长补短。根据学校听课安排或邀请别人听课指导。把关领导要跟踪听课,了解集体备课落实情况。⑤教后反思,形成补案。课后交流,就是对备课的总结阶段。备课组教师在集体备课情况下授课,要进行交流,对教学进行反思,写出较为翔实的教后记,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同时对教学设计进一步修订完善,形成补案。促进今后教学的进一步开展。
(3)两个评价:①包组领导对导学案进行质量评价,把关验收;②学校领导现场跟踪集体备课,对集体备课中教师的表现进行现场评价。
(二)强化导学预设,提高课时效益
“导学案”形成之后,教师要在学生用的“导学案”基础上对教学中每一个环节的课堂教学行为进行充分预设,这样才能保证教师在课堂观察、参与、指导的紧张度和针对性,以确保课堂每一个环节的效率。
预设的内容包括:(1)前置自学阶段:教师要预设学生的自学方式、自学时间、自学要求、学生自学时可能会遇到的疑难问题,自学巡视需要个别指导的同学。(2)展示交流阶段:教师要预设展示的方式(自主展示还是提问展示)、展示的时机、展示的策略、展示的学生层次、展示时可能会暴露的问题、展示时的点拨角度方法等。(3)合作探究阶段:教师要预设探究方式、探究角度、探究可能达到的深度;集体或个别指导的合作小组或个体,点拨讲解的起点、内容。(4)达标拓展阶段:教师要预设不同学生的不同达标度、达标反馈的方法、个别指导帮扶的对象,评价激励的方案,总结梳理的方法、内容等。
(三)重视学法指导,使学生主动学习成为习惯
要让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以往单一的、机械的“听讲—练习”的被动状态转向“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主动展示”的积极主动学习状态,除了教学模式本身所起的作用外,教师还应该在课上或课下有意识的教会学生学习、合作、展示、倾听、评价。
(1)教会学生展示:能自然自觉、仪态大方的在组内或班内围绕一个话题或重点发表自己的看法、阐明道理、抒发感情并能跟同学、老师交换意见。
(2)教会学生倾听:一方面,既要会倾听教师的课堂讲解,又要会倾听同学的课堂发言;另一方面,既要听得进,听清楚,听完整,又要听得懂,听出实质,听出问题。
(3)教会学生评价:在合作小组或班级内能公允真诚的评价同学的观点,能质疑、批判、改正、补充、完善别人的意见。
(4)教会学生合作:在合作小组内,能以宽宏大量的心态主动借鉴他人的智慧优势为我所用,也能够积极主动地贡献分享自己的智慧优势。不互相排斥、互相嫉妒、互相拆台、互相封锁信息
 
 
高效课堂如何设计和使用导学案?
(选自《中国教师报》论坛)
导学案设计的原则
 “学教合一”,突出学生主体性
 1、导学案设计首先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素质教育以完善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习惯、方法、运用能力与技能、思维模式、自主能力为根本目的。其中最主要的是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导学案在设计教师教的同时,要突出学生学的内容,教师在教法中要融合学法指导,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能力。
 2 、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同时,知识传授应具有系统性、完整性和连贯性的特点。在设计和实施导学案时,我们需要在学科知识的系统性与解决实际问题中所获知识的随机性之间保持一定的张力和平衡,基于整体课程与知识结构的系统性来设计问题,做到课时教学服从单元教学的要求,单元教学服从整体教学的要求。教师在处理教材时,要弄清知识的新旧联系,做到由旧知带动新知,由熟入生,如此,学生在各种各样的彼此相互联系的中,既加强了对旧知的巩固,又引导了学生对新知的渴求。
 3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我们常常不自觉地以教者的认识规律来取代学生的认识规律,从而违背了主体教学原则。因此,导学案的设计,必须是在了解学生的学业状况,设计符合学情的问题、方法,还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结构,确定课堂教学过程。要让学生掌握所学内容,必须了解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认知发展规律,以学生易懂易会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才具有科学性、现实性,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才能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的观念。
 4 、遵循教学过程中的多边互动原则
 交往教学论认为,教学活动是一个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边合作互动过程。如果没有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教学过程就会流于形式,教学任务就难以真正落实。
 现代教育思想倡导的教学方法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单向活动论,而是强调教学是一种多边活动。导学案的设计应体现这一教学思想,做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甚至教师之间的多边互动。利用导学案使学生之间展开讨论,师生之间展开交流,教师之间探讨经念,形成一个多边的信息交流网络,体现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导学案设计的基本环节 
 一份完备的导学案少不了目标设计、问题设计、情境设计、教法学法设计等,这些也就构成了导学案的基本环节。
 1 、目标设计
 一篇课文的教学设计要完成其特定的学习任务,每堂课的组织教学就应有特定的教学目标。如果没有了目标,一堂课将是一盘散沙,不知所云;一篇课文将会分解得支离破碎,不知所终。所以,目标的定位非常重要,设计时要从语文学科本身特点出发,根据语文总体教学要求、单元教学安排,到与这篇课文、这3课相关内容的教学目标来为这篇课文、这节课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应力求在课内完成,目标设计在符合总体要求的同时,做到切合实际,切合学情。要少而精,不要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
 2 、问题设计
《美国2016计划》中提出:问题解决作为学校教学的核心,应当在各年级把学生引进问题解决中去,教学过程应当围绕问题解决来组织,教师应当制造一种使问题解决得以蓬勃发展的课堂环境。“导学案”本身就是一份引导探索型的学生学习提纲,设计问题是引导学生探索求知的重要手段,也是导学案设计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依据学情,精心构建问题链。问题的设计要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启发性、趣味性,要通俗明白而准确,同时又要有一定的层次和梯度,要设置坡度,难易得当,统筹兼顾,循循善诱,拾级而上。
 3、情境设计
 人的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情境当中进行的。创设一定的情境,就能使学生身临其境,进入角色,从而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课堂教学设计要特别重视情感及其在教学中的作用。因此,情境设计是导学案的必备工作。教师通过详细钻研教材,依据学习内容,把握课堂学习环节,适时、恰当地运用多种方式方法,将抽象的知识化为具体的形象,让学生通过想象的翅膀,“身临其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如介绍背景知识,引入现实生活,使用生动的语言、丰富的表情、恰当的体态动作,或借助各种媒体手段,通过创造浓厚的情境氛围,激发学生情感,从而有效地将语文与生活实际、与学生的体验融合起来。
 4、教法与学法设计
 导学案不仅要设计教师如何讲,还要设计学生如何学,只有把教师讲的最优化和学生学的最优化融合在一起,才能保证整个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因此,教法与学法设计便成为设计导学案的重要工作。设计时应从教学内容和学情出发,在教法与学法的最优化方面动脑筋,下工夫,精心设计。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留给学生“动”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读、主动说、主动议、主动练,指导学法,使学生会读、会说、会议、会练,授之以法,通过灵活点拨、启发指导,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紧密结合起来。
 
导学案的编写
 
一、导学案的性质
 导学案应是教师提供给学生的可以籍此并依托教材可以比较轻松的做到自主学习的具体方案,是教师给学生搭建的可以自主学习的平台。
二、导学案编写的基本原则
 1、主体性原则: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做中学。
 2、导学性原则:具有指导学生学习的作用,师生可共同参与。
 3、问题性原则:知识以问题的形式呈现,问题要精心设计,可以是填空,可以是思考题或其他形式。
 4、层次性原则:导学案所涉及的课堂内容,要分层探究,有序引导,体现知识的逐步生成过程,要由低到高,螺旋状上升。同时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
 5、探究性原则:尽可能设计可供学生在研究中学习的内容,有可供师生丰富完善的“留白”处,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具体要求:
 第一、“导学案”应该具备明确的学习目标;
 第二、“导学案”应注意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体系;
 第三、“导学案”应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
 第四、“导学案”应提供检测学习效果的适当材料;
 第五、注意“导学案”与一般教案、讲义的区别,不能把“导学案”写成类似学习辅导用书的模式。更不能直接照搬教辅资料。
 第六、“导学案”的编写一般按课时进行,与教师上课同步,适合于不同课型的教学需要。
三“导学案”的备课模式:
 “导学案”备课的基本模式:“提前备课,集体研讨、轮流主备、优化学案、师生共用”。
 1、集体备课(这我们做不到,都是单枪匹马。)
 备课组长提前两周召集全体组员就一周内所要讲的内容进行说课,着重围绕如何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流程,分析学生情况等方面内容。
  2、轮流主备
 在集体研讨的基础上,备课组长将内容进行分工,主备教师提前一周拿出“导学案”初稿,并交给备课组长审查修改;备课组长将一周的“导学案”草稿交分管领导审定,制成正式文本。
  3、提前发放
 上课前一天将“导学案”发至学生,正式上课前收齐后适度批阅,任课教师对“导学案”再次进行阅读理解和补充完善。
  4、课后反馈
  师生共用“导学案”实施课堂教学,课后教师在“导学案”的有关栏目或空白处填写“课后记”,用于下次集体备课时小组交流。
  5、整理成册
  备课组长负责将“导学案”整理成册,作为本备课组的教案,每学期交教导处一份,以备检查和存档。
四、导学案的编写格式
㈠容量要求:八开纸正反两面、页边距、中缝2厘米左右,三案合一。
㈡页眉设置:
��学校  高�什么科目什么版    导学案№�� 编写:���   审核:��� 
㈢页脚设置:      章节名称(�章�节)     页码    激励话语(名言、警句)。
㈣导学案编写的基本环节
 
新授课学案模式
 
1、学习目标
(目标要简洁、准确、清晰、全面,以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为主。)
2、重点、难点:观察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背景,预测可能会出现的难点,根据考纲、课程标准,确定重点,提醒学生重点应掌握的问题,激发学生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信心。
3、预习导引(预习案):根据所学部分的核心内容和知识主线设计3—5个有思维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预习明确主干知识,基本掌握简单知识,搞清疑难所在,以便有目的听课解疑。
4、问题导学:导学案问题设计要有层次,有逻辑,有内在的关联,解决一个问题又是解决下一个问题的前奏,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在解决一个一个小问题中,自然解决重点问题,锻炼思维,逐步教会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习内容设探究,知识生成要引导,留给学生去亲历。
5、典题训练:针对所讲的知识框题选择或设计合适的典型题目,进行点对点应用训练。
6、精讲点拨:针对关键词句、图片等,学习方法、记忆方法、理解角度、理论活用等活动方式的指导及疑难问题的索引、提示,是对学生自我学习的重要指导。点拨提升有层次。
(每个知识框题都按照4、5、6环节进行。即:学—讲—练有机结合。)
7、归纳小结:本项内容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方法、规律的总结,在课堂上完成教学任务后进行,由学生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完成,如画知识树、概念图等。(教师的总结类似于板书主干知识的内容,但力求以不同的形式表述)。
8、当堂检测:选择合适的题目检测课堂学习效果,发现问题或遗漏。
题量控制在选择题5—8个,简答题1—2个,时间5—10分钟。
9、作业布置(巩固案):根据课堂知识以及当堂检测的情况布置。
题目设置要分三个层次:即易、中、难三级,以易、中级为主,少量难题。(易:中:难=6:3:1)即关注大多数的同时,照顾优差生的学习需求。作业一定要适量,同时要加强检查落实力度。
 
复习课学案模式
 
1、考纲要求:列出所复习知识的《考纲》或《考试说明》要求,明确在教材中的地位和要求级别。
2、重点难点:结合以前的学习情况和知识的难易程度确定好复习的重难点。
3、自主梳理(预习案):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时间自主构建相关知识的网络,把握主干知识及规律,明确知识间的联系,找出以前学习存在的薄弱点、易错易漏易混点,并有重点的回扣复习。知识网络内涵力求详实,并尽可能的扩充其外延,加强与其他知识的联系。
4、问题导学:问题设计以小综合题为主,要体现知识层次和内在逻辑关系,适当提升思维含量。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进一步解决以前的知识遗漏和能力不足,解决重难点,锻炼发散思维,学会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技巧。
(运用比较、综合等方法进一步明确知识的区别联系形成整体印象,提高知识、技能层次。)
5、典题训练:针对所讲的知识框题选择或设计合适的典型题目,进行点对点应用训练。
6、精讲点拨:针对关键词句、图片等,学习方法、记忆方法、理解角度、理论活用等活动方式的指导及疑难问题的索引、提示,是对学生自我学习的重要指导。
(每个知识框题都按照4、5、6环节进行。即:学—讲—练有机结合。注重一题变式多练。)
7、归纳小结:对本节课所复习知识、方法、规律、联系的总结,在课堂上完成教学任务后由教师总结,学生在教师启发、引导下修缮预习时所构建的知识网络。(教师的总结类似于板书主干知识的内容,但力求以不同的形式表述)。
8、当堂检测:选择合适的题目检测课堂学习效果,发现问题或遗漏。
题量控制在选择题2—4个,简答题2个,时间5—10分钟。
9、作业布置(巩固案):根据课堂知识以及当堂检测的情况布置。
题目设置要分三个层次:即易、中、难三级,以易、中级为主,少量难题。(易:中:难=6:3:1)即关注大多数的同时,照顾优差生的学习需求。作业一定要适量,同时要加强检查落实力度。
巩固案可以直接采用相关复习资料的题目。要求教师要先做,对题目进行删减或修改或优化组合。
 
讲评课学案模式
 
1、预习案:提前下发批阅的测试卷及答案,让学生自主纠错、补漏。
2、试卷分析:教师公布选择题正答率情况(或指出出错率较高的题目)以及非选择题的出错情况。分析试卷考查范围、试题难易程度、成绩分布情况及比较,并列出错因。
3、自主分析:学生根据教师的试卷分析先自主总结,对自己试卷上出现的问题进行错因归类,对自己不能单独解决的问题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解决。
4、分类精析:从试题中选取具有典型性的错题先让学生分析展示,其他学生补充或订正,教师适时引导、评价。针对错题,老师从知识、方法、能力等方面进行讲解和点拨。点拨要有启发和提升,不能就题论题,而是方法的总结,原理应用的技巧,解决问题的程序,知识理解的误区和盲点。点拨务要切中要害,言简意赅,具有指导性和启发性。切忌简单敷衍,或空洞无物,词不达意。对题目的讲解最好做到题目模式化、类型化,讲清方法规律。
5、典题巩固:针对错题的错因选取合适题目进行巩固训练。
6、总结反思:学生根据自身收获总结考查题目的知识、能力、方法技巧等等。
7、二次过关:选择适量题目进行目标重测,检查课堂效果。
六、网络资源的使用原则
1.网络上的教学资源非常丰富。有他人已经做好的课件,有他人已经写好的教案,也有他人已经编写的导学案,也有配套的一课一练、精讲精炼。
2.对他人的劳动成果,要善于学习,要会学习。下载之后,不做思考,不作加工,不去揣摩,全盘拿来就用,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工作态度。
3.借鉴是最好的学习,思考才能适用。他人的见解、想法,必须经过消化和改造。改头换面不是借鉴,复制粘贴,要三思而后行
 
“导学案”的使用原则
  
 (一)对学生的要求
   1、根据“导学案”内容认真进行课本预习。自行解决“导学案”中基础题部分,生疏或难以解决的问题应做好标记,第二天与同学交流或在课堂上向老师质疑。
   2、课堂上注意做好学习方法和规律的笔记,以便今后复习,学完一课后,要在“导学案”的空白处写上“学后记”(学后心得)。
   3、定时将 “导学案”进行归类整理,装订成复习资料。
   (二)对教师的要求
   1、认真指导学生使用“导学案”,在上课前必须抽批部分“导学案”,以便了解学情。
   2、课堂教学时要充分发挥课本的范例示范作用,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思考;重点、难点让学生议论;问题让学生思考解答;规律让学生寻找归纳等。除了注意开拓学生的思维外,教师还要提升自己,做到教学相长。
   3、上课过程一般可分为:⑴预习情况、检查交流(小组内进行互帮互助);⑵问题导学,自主学习;⑶分组合作,交流展示;⑷及时评价,点拨提升;⑸典型题目,巩固训练;⑹达标测评,拓展延伸。
   4、教师必须提高两种能力,即:提高备课中的“厨师”能力;提高教学时的“导演”能力。
   (三)其他使用要求
   1、教师必须在实施课堂教学的前一天将“导学案”发给学生,教师根据需要抽批或全批“导学案”,了解学情,进一步优化教学策略。
   2、要求学生使用“导学案”时坚持主动性和独立性。不管课前还是课上都要主动依据“导学案”进行自学探究,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严禁抄袭他人。
   3、课堂上要求教师以学定教、灵活使用。课堂上要随时把握学情,灵活进行调控,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坚决不讲,教师只讲学生的疑点,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提炼方法,最大限度的减少多余的讲解和不必要的指导,确保学生有足够的学习和训练时间。课后,教师针对课堂教学情况形成“错题集”,简单写出教后记。
   4、定期的巩固复习:有针对地实施“周周清”“单元清”等巩固练习。
 
 
有效备课的策略与方法
发布时间:2012年06月29日    点击数: 80   【收藏】  【打印文章
有效备课的策略与方法
◆有效备课的概念
  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投入里(时间、精力、努力、物质),形成有个性、有亮点、有创意、有拓展的教学设计。 
◆有效备课的关注点
四个方面:
1、课标的理解,教材的把握与使用,教学内容的选择,目标的确定。
2、关注学生整体、实际的学习情况,找准  真实的学习起点。
3、关注教学效益,设计好教学实施方案。
4、关注教师在教学中自身优势的发挥。
◆有效备课的策略
一、明确目标
有效备课要拥有“一课三观”:
1、学生观。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关注学生的心智特征。
2、效益观。学习要讲究效率,追求效益;
3、创新观。要敢于打破教参的束缚,冲破传统的思维定势,亮出自己的特色,形成自己的风格。
二、设计教学
1、有效备课要做到“一课三学” (教什么?)
  一学会知识;二学会方法;三学会感悟
2、有效备课要做到“一课三思” (怎样教?)
  一构思教学设计;二构思教学流程;
  三构思教学小结;
3、有效备课要做到“一课三有”(教的怎样?)
一是学习有趣;二是练习有得;三是思考有悟
三、反思教学
1、有效备课要做到“一课三问” :
  一问自己教学亮点在哪里?
  二问学生学习收获在哪里?
  三问同行改进之处在哪里? 
四、改进教学
1、 有效备课要做到“一课三助” :
 一自助积累;二互助交流;三协助发展。
2、有效备课要做到“一课三心”:
一是“精心”讲课;二是“耐心”磨课;三是“细心”悟课;
要做到 :
 一是自主构思教学设计,坚持自己的教学个性,表现自己的学术素养;
 二是比较教学方案,在自主构思的基础上,大胆利用、开发各种教学资源,借鉴他人经验,成就自己的智慧;
 三是课后反思教学效果,做到及时总结,有效积累,深度思考。
◆有效备课的方法
一、备准教材
精选教学内容:
1、吃透教材,感悟文本。了解编者思路与写编意图,把握重点、难点。
2、合理舍弃,突出重点。合理的舍弃是一种智慧,能有效地突出教学的重难点。
3、创造性使用教材。
(1)要改变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努力使教学内容生活化、情境化、动态化;
(2)合理开发课程资源——使教师真正做到变“如何教教材”为“如何用教材教”,力图成为教材的开发者、课程的创生者;
(3)选好教学切入点(问题)——问题设计要体现探究性、开放性和自主性。
二、备透学生
找准学生真实的学习起点
1、了解学生的知识逻辑起点,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2、 认识学生的现实起点,有效预留教学空间。
 要思考:
(1)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程度怎样?
(2)学生间的差异如何?
(3)学习某一内容前的起点能力是什么?
(4)哪些知识学生自己能够独立完成?哪些可以通过学生间的合作能够学会?哪些需要教师的传授?哪些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导等。
三、备活教法
(一)研究实施过程
●活用教法;●讲求情感;●重视探究;●整合手段
1、选择教学流程。
  应关注以下几点:
(1)教学情境的创设;
(2)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
(3)问题的生成;
(4)合作学习;
(5)学生的自主体验;
(6)全员参与;
(7)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选择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接受式,二是自主式。接受式强调的是结果,自主式强调的是过程。
 选择学习方式,既要整体设计,又要分项考虑,某种学习方式既可以贯穿一堂课也可以体现在某个教学环节上,还可以多种学习方式结合使用。
(三)注重教学艺术。
   要通过有效的预设,努力做到“教学内容再现美,主体情思表现美,优化教法传达美,个性特色风格美”,使教学活动成为一种美的享受。
(四)整合教学手段。
   不是简单地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叠加,而是将信息技术作为学生的基本认知工具,与其它教学手段有机结合,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明确学科教学的需求,设法找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以及传统教学手段的切入点和结合点,力图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以各种形式、多种手段帮助学生学习,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备对教师
1、体现自我
   如何发挥自身优势,使教师个体独具的个性魅力在教学过程中得以张扬,努力形成较成熟、稳定的教学风格,提升自己的生命质量。
2、注重反思
   根据学情不断调整、丰富、优化方案设计,在“反思—实践—反思”的螺旋式上升中,实现自己的专业成长。
 
 
“导学案”引领打造高效课堂
上传: 王合仙     更新时间:2013-1-7 13:35:04
“导学案”引领打造高效课堂
任教以来,不少教师把打造高效课堂的基础前提,习惯用在钻研教材,备写教案上,如今,学习研究了《高效课堂导学案》,使我们重新找到了新式打造高效课堂的法宝。
一、“导学案”的概念
“导学案”是教师为学生设计的有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流程的学习活动方案,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导”是指导、引导,“学”是以学生为根本的要求,“案”是一种方案,一种设想,不是知识,题的简单堆积。核心内容是一个转变(师生角色的转变),两个前置(学习、预习前置),三种意识(自主、合作、探究)。
导学案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学习的方案,它不同于过去的教案和学案。教案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而往往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挫伤;学案则没有充分发挥教师的组织引导作用,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导学案的实施把教师与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伙伴,地位平等、作用并重,真正体现了师生的双主体地位。
“导学案” 不是教学内容的复制品,也不仅是教师讲授要点的简单罗列,它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学习而编制的学习方案。是教师用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 它是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案,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方向标。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 “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直接关系到高效课堂教学改革之成败。
二、“导学案”的编写原则
编写导学案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问题的重新实现和解决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因此,导学案的编写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主体性原则。导学案设计不同于教案,必须尊重学生,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信任学生,留给学生学习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发展,做学习的主人。
2、探究性原则。使用导学案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导学案的编制应利于学生进行探究学习,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解疑,来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对教材的分析、归纳、演绎能力。
3、导学性原则。导学案的编写要体现“导学”,重在引导学生学习而不是一昧做练习。要通过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问题设置,引导、鼓励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4、参与性原则。相信学生,给学生创设自主互助学习的机会。通过对导学案的使用创造人人参与的机会,激励人人参与的热情,增强人人参与的意识,提高人人参与的能力,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在参与中挖掘、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
5、实用性原则。编写的导学案要从自身学生的认知水平、现有学习能力和老师自身的需求出发,适合学生和老师使用。
6、方法性原则。具体、明白的学法指导,使学生知道如何学、怎样去学。
7、课时性原则。每节课完成哪些学习内容,并注明课时数。
三、“导学案”编写要求
1、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媒介,无论是导学案的编写还是学生的学习都离不开教材。因此,编前必须深入阅读文本,钻研教材,把握教材内容、教学要求,切实认真地备好教材,为导学案的编写打好基础。
2、导学案的编写要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先由主备人“个备”,再返回学科组“群备”。主备人根据大家的建议进行完善、修订。任课教师拿到导学案后再根据本班具体学情进行“复备”,这样,导学案方可进入课堂使用。
3、导学案的编写要围绕单元教学要求和课后练习,每课设置适宜的学习目标。整个导学案必须以学习目标为中心,紧扣学习目标的落实来设置学习问题和学习过程。目标定什么,就学什么,练什么,测什么。所有的导学环节和课堂检测及课后作业都必须和学习目标相对应,为目标的达成服务。
4、导学案所涉及的学习内容,要分层探究,有序引导,体现知识的逐步生成过程。探究或学习的内容要清晰明了,每一部分要做什么,必须一目了然,不能含糊不清,不能无从下手。
5、导学问题的设置和学习过程的安排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际。掌握定义、公式等基础知识,重点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6、每个导学案的份量要适宜,言简意赅,要合乎实际操作,有实效。
四、“导学案”的构成
“导学案”通常由学习目标、知识链接、学习内容、展示提升、达标检测、学习小结等几个环节构成。
1、学习目标。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为学生设置明确的学习目标,数量以2-4个为宜,不能太多,学习目标中不要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语言,要用“能记住”、“能说出”、“会运用”、“解决…问题”等可检测的明确用语。
2、学习重、难点。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学生实际,确定学习重难点。
3、知识链接。(复习相关知识或引入与所学内容有密切联系的知识。)目的在扫清学习新知识的障碍,为新知学习做好铺垫。
4、学法指导。把学习方法渗透和融入到知识的导学中,不单独呈现。比较适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建构特点。
5、学习内容。学习内容是导学案的核心,要体现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要使目标知识化、知识问题化、问题探究化、探究层次化。学习内容包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对学、群学)。
6、展示提升。展示必须是学生深入探究的问题,无论是组内小展示还是班内大展示都要明确展示是提升,绝不是各小组对导学案上问题答案的重复性讲解,统一答案。要突出展示的三大原则,即问题性、互动性、创生性。也就是说展示内容应是组内或全班带有共性的问题、易错的问题,即问题性;引导学生重点展示自己独特的思考、发现的一些规律等,即创生性。课堂要展示的既有学生对学习目标中重点内容的解读,也有学生学习过程中新的发现和感悟,还应有本组学生不能解决的疑惑,更提倡有就某一问题的独到见解和认识。
7、学习小结(即知识结构整理归纳)。学生按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归纳出知识线索,与其它章节知识联系紧密的,在归纳出本节知识结构的基础上要体现与其它章节等知识的联系。同时还要有教师引导学生对学习方法进行归纳的要求。
8、达标检测。达标检测题的编写及使用的具体要求:题型要多样。量要适中,不能太多,以5分钟左右的题量为宜。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难度适中,即面向全体,又关注差异。建议可设置选做题部分,促进优生成长。规定完成时间,要求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注重及时反馈矫正。
9、学习反思。课堂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学生的感悟,是宝贵的学习资源。学生填写“学习反思”,当作复习时注意的问题。导学案上应该有留白处,让师生在导学案的使用中写下生成的知识点。
五、“导学案”的编写设计
从教材的编排原则和知识系统出发,对教材和教参资料以及自己所教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识水平等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合理处理教材,尽量做到“导学案”的设计重点突出,难点分散,达到启发和开拓学生思维,增强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导学案是课堂教学的总抓手,注重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培养。导学案中设置的问题应富有启发性,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领悟知识的奥妙,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顿悟性。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在编写时,形式上要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编写导学案时,强调内容的创新,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导学案为学生学习的一根红线,贯穿课堂的八个环节: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知识链接,学法指导,问题逻辑,学习反思,作业布置,归纳小结。
在“导学案”的设计上,要求每一环节都要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从整体上体现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同时导学案要确实具有启发性,对教材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应作适当的提示,并配以一定数量思考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问题设计要有层次性、梯度性,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认真细致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这样学生就能真正从教师的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习题的设计要力争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以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为实现高效课堂的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六、“导学案”中教师及学生的地位
教师由“教教材”变为“用教材教”,学生由“学教材”变为“用教材学”。“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学生学习方法的优劣,对于学习成绩影响非常大:科学的学习方法能使学生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给学习带来高效率,使学生越学越聪明、越学越有劲、越学越想学;而拙劣的学习方法则会妨碍学生才能的发挥,给学习带来低效率,使学生越学越困难、越学越无力、越学越怵学。
教师的作用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更重要的在于让学生会学。把教师的组织引导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始终正是导学案的一大亮点。导学案在学习方法上给学生以指导,在思维方式上给学生以引导,使学生真正完成从“要我学”到“我要学”、“我学会”、“我会学”的重大转变。
 
导学案备课模式(一)
 
现在,我县正在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暑假后准备改革传统的备课模式,统一使用县教研室印制的导学案。为规范导学案的使用,特提出如下要求:
一、使用“导学案”备课的基本模式
“提前备课,集体研讨、优化学案、师生共用”。
1、提前备课:了解学生,疏通教材,从纵横两方面把握知识体系。
2、集体研讨:备课组长提前一周召集全体组员就教学内容进行说课,着重围绕如何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流程,分析学生情况等方面内容。
3、课前备课:上课前一天将“导学案”发至学生,正式上课前收齐后适度批阅,任课教师对“导学案”再次进行阅读理解和补充完善。
4、课后备课:师生共用“导学案”实施课堂教学,课后教师在“导学案”的有关栏目或空白处填写“课后记”,用于下次集体备课时小组交流。
二、具体要求
导学案不同于教师的备课,它只是教师备课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教师不能单纯地把导学案当成备课,而应对导学案进行个性化修改,融进自己的创意。教师可在导学案上进行创意备课,只是备课的形式灵活多样。导学案要有教师圈点勾画和补充填写的痕迹,并且具有实效性、实用性。如导学案不符合自己的教学要求,可在后面另加附页,写进自己需求的教案和学案,并粘贴在后面。
三、对学生的要求
1、根据“导学案”内容认真进行课本预习。所有学生必须自行解决“导学案”中基础题部分,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做拓展题,生疏或难以解决的问题应做好标记,第二天与同学交流或在课堂上向老师质疑。
2、课堂上注意做好学习方法和规律的笔记,以便今后复习,学完一课后,要在“导学案”的空白处写上“学后记”(学后心得)。 
3、每隔一周将各科“导学案”进行归类整理,装订成复习资料。
四、对教师的要求
1、一般不布置另外书面课外作业,认真指导学生使用“导学案”,在上课前必须抽批部分“导学案”,以便了解学情,再次进行课前备课。
2、课堂教学时要充分发挥课本的范例示范作用,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思考;重点、难点让学生议论;问题让学生思考解答;规律让学生寻找归纳等。除了注意开拓学生的思维外,教师还要提升自己,做到教学相长。
3、上课过程一般可分为:
(1)预习交流(小组内进行互帮互助);
(2)预习疑难反馈、课文重点讲解(可学生解答或教师解答);
(3)师分题(如重点词组或句型练习),分组合作(小组成员板演,小组长领导本组学生把自己分的题全部讲会,让全部组员掌握);
(4)展示提升(各组派代表讲清本组的题目,其它小组同学提出疑问及不足);
(5)达标测评,拓展延伸。
4、要做到“四精四必”:精选、精讲、精练、精批;
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
五、其他使用要求
1、教师必须在实施课堂教学的前一天将“导学案”发给学生,学生预习后交给老师,教师根据需要抽批或全批“导学案”,了解学情,二次备课,进一步优化教学策略。严禁组织学生代替教师的批阅。
2、要求学生使用“导学案”时坚持主动性和独立性。不管课前还是课上都要主动依据“导学案”进行自学探究,逐步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教育学生课前预习时切忌抄袭他人,弄虚作假。
3、课堂上要求教师以学定教、灵活使用。课堂上要随时把握学情,灵活进行调控,努力做到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坚决不讲,教师只讲学生的疑点,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提炼方法,最大限度的减少多余的讲解和不必要的指导,确保学生有足够的学习和训练时间。课后,教师要填写“教后记”,针对课堂教学情况形成“错题集”。
4、定期的巩固复习:有针对地实施“周周清”“单元清”等巩固练习。
六、有关保障措施:
1、实施“导学案”后,可合理选用与教材配套的练习册等教辅材料,不得随意另外印制试卷;传统意义的备课模式停止;严格按课程标准开足课程,并按标准课时安排学科教学时间。
2、实施“导学案”后为确保学生学习方式的真正改善,班主任要强化学生学习品行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切实落实“二先二后”(先预习后上课,先思考后提问)的学习程序,倡导课前真预习、课上乐学习、课后善整理的学习风气。
3、合理安排学生座位。班主任要协同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原有知识基础,合理安排学生座位,以便于开展小组合作,同伴互助。充分发挥“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功能,同时每组确定一名小组长,负责本组成员学习过程的组织。
4、对实施“导学案”学科教师的课堂评价标准是:
①看学生的学习气氛是否浓厚;②看学生的参与面是否广,参与人次是否多;③看学生各环节占用的时间多少;④看老师采取的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是否好;⑤看学生的学习效果;⑥看教师的课堂效率。
 1、        什么是学案?
学案是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定的,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的,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它以学生为本,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自主发展的路线图。
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也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它将知识问题化,能力过程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潜移化。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科学有效的训练,达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学案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按照学生的学习全过程设计,将学生的重心前移,充分体现课前、课中、课后的发展和联系,主要依据五大环节:课前预习导学—课堂学习研讨—课内训练巩固—当堂检测评估—课后拓展延伸。在先学后教的基础上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
2、        学案产生的背景是什么?
学案是教育教学发展进步的产物,有诸多的背景因素,概括起来主要有①政治背景:现阶段,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在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此,教学上落实以学生为本就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发展。②社会背景:当今社会是竞争的时代,形成竞争的关键因素是创新,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绝不是靠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所能完成的,因此,学生的学习过程应该是主动思维和积极探讨的过程。③素质教育背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培养少数尖子不行,只重知识不重能力与学法不行,所以我们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在平等参与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④新课改背景:传统的教育培养目标是单一的,新课改后的教育培养目标是“三维”的,这就需要教学过程必须把知识问题化,能力问题化,情感态度价值观潜移化。⑤东平教育背景:学生多,小学教师老化,教学质量低,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期望高,要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优质教学需求,必须高速均衡发展;尽量减少资源特别是师资的不均衡,在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实现教学的的高效优质;在现有资源条件下,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尽量满足每一个孩子成功的需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找到适合我们实际的教学模式。“学案”不失为一剂良方。
3、        学案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
(1)       学案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针对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为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而提出的,是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有效载体。
(2)       学案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案导学,自始至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学生在拿到学案后,记忆开始了主动学习,这时学案是学生很好的指导教师,通过学案学生可以明确了解学习目标,掌握学习的重点,并自觉地进入预习状态,80%的学生能解决80%的基础知识,并重新发现和确认学习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自觉地做好了课前准备。课上,学生在教师的动态点拨和学案的书面指导下,或自学或互学,或自我钻研,或小组讨论,或研讨或探究。学生自觉地参与群体中,融入到学习的每一个环节中。这里没有教师陈述式的讲解完全成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生真成了学习的主人。
(3)       学案真正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能忽略或取消教师的主导作用,否则学生的学习将成为盲目的、无序的、无目的、无方法、无目标的学习。学案导学,从研制学案开始,教师就已进入了指导角色,因为从学习目标的确立,学习方法的设计,学习内容、学习环节的设计,无一不是教师个体和群体的智慧体现,课堂上教师随时把握和调节学生学习的环节和节奏,并根据教学环境不断的变化随时给与帮助和点拨,利用启发机智促进知识的生成和能力的提升。教师既不是目中无人的讲解者,又不是冷眼袖手的旁观者,而是真正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成为真正的启发者、点拨者和诱导者。
(4)       学案真正实现了因材施教。学案导学再也不是教师一人讲大家听,齐步走随大流,更不是大屏幕上幻灯片过眼云烟式的展示,而是真正的异步学习异步指导。学生手头有学案,每个学生可以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策略和学习速度,教师则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状况或集体点拨或个别指导,教师的主要精力集中在那些学习暂时有困难的学生身上,并根据他们的不同特征有针对性地对症下药。学生则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或独立钻研,或请教老师,请教同学,按需索取,自由的完成学习任务。学案虽然明确了学习要求和具体的方法指导,但它绝不是一个僵化的教条,而是一个动态的学习线路图,学生完全可以自主地、自由地设计和实施自己的学习策略,教师则可以根据教学情况印人、因事随机做好指导。
(5)       学案真正做到了低负高效。学案导学,将教学的重心前移,工作做在了课前,主要精力集中在了课上。学案导学实施堂堂清,不留课后作业,学生再也不用为课后作业和加班加点犯愁作难。学案是根据课程标准和具体的学习目标设计,已涵盖了“三维目标”的基本要求,学生通过学案进行必要的学习、探究、训练、检测和拓展,真正跳出了题海。学案既是学生课堂学习的方案,又是期中期末的复习材料,这样既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又减轻了学生的经济负担。
 学案导学学生有备而学。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有方向、有目的、有策略、有方法、操作性极强的有效学习,学习完全自主,完全参与其中,学生完全主宰着学习,效率自然很高。学案的设计遵循了人的认知规律,由预习准备开始,到提出问题、研讨学习、释疑解难、训练巩固、监测评估,再到拓展训练,环环相扣,知识生成、能力提升自然蕴含其中。传统的简单机械性学习完全被科学的学习机制所替代,少慢差费自然就成了多快好省。
(6) “教是为了不教”。学案导学的基本思路是:提出问题—指示方法—学习探究—展示·反馈—点拨(以问题启发问题)—巩固训练。这样的引导是符合科学的学习规律和认知规律的,自然也成了学生学习的基本策略和方法。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自然就能学会自主学习,学会自己提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不仅可以摸清学习的规律,还可以有创新的方法和措施。
(7)               学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集中学习精力。学           案将学习的重点前移,规定了预习的内容、方法和要求,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课上学习采用的问题式教学、探究式学习,大大激发了学生求疑解困的欲望,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主动参与成了学生的一大特征。学案中提出的每一个问题,时时吸引着学生,精力自然集中。由于学案中问题是固定呈现的(不像老师口头提问转瞬即逝也不像电教的即时转换),既排除了对学生思维的干扰,又给学生思维留下了很大的空间。学生能真正集中起精力去思考、去探究,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也利于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
4、        学案与教师的关系是怎样的?
学案是每一位教师参与制作的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教师对新课程理念、新课程标准、新教材理解的具体体现,是教师基于素质教育培养目标并结合学情确立新的具体培养目标的体现,是教师将先进的教育思想、科学的教学方法运用于教学实践的载体,是教师将科学的方法、技巧应用于指导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基本方案。因此,教师应积极的学习最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钻研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了解和掌握学情,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研究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参与编与、修订和完善学案,真正把学案变成指导自己教学实践的科学有效的方案。同时,要充分理解把握和使用好学案,充分发挥其在指导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能动性和有效性。在充分利用学案导学的过程中,不拘泥于学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灵活多变,兼容并蓄,不断研究与创新,多方收集资料与信息,反过来再用于指导学案的修订与完善,把教学实践的过程变成修订完善方案、推进其提高升华的动态过程。教师在编写、使用、修订与完善学案的过程中,自身得到锻炼,素质不断提高,能力不断增强。因此,学案也是促进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载体。
 
7、     学案与教案有什么区别?
学案:是针对学生学习而开发的一种学习方案,主要从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学习实际考虑,帮助并促进他们自学。所解决的重点问题是“学什么”“怎样学”“学到什么程度”,力求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主人地位上来。学案是师生共用、共同参与、良好互动的载体。
教案:主要从教师自身如何完成教学任务以及怎样传授的角度来考虑,重在解决“教什么”“怎样教”的问题。教案是教师独有,不给学生使用的。
   8、学案的基本要素及其功能是怎样的?
一份完整的学案应包含以下基本要素:
(1)       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觉悟目标,能让学生懂得应掌握哪些内容,掌握到什么程度,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针对性。
(2)       重点难点。它能提醒同学们要着重掌握的问题,明确本课学习的方向,激励学生想方设法重点突破。
(3)       知识结构。用网络的形式展现知识系统,便于宏观、直观的了解。
(4)       学法提示。引导学生面对新知识或难点问题该怎么想、怎么做。
(5)       学习过程。包括相关知识链接、预习、学习探究、反馈和展示、启发点拨、作业等。是学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强化基础知识的落实,基本技能的培养,详尽完整地把握学习内容。
(6)       考题例析。让学生了解所学内容在考试中的考查方式,以什么形式、题材、材料来设计问题,难度如何,从而启发学生思维,规范学生解题。
(7)       热点聚焦。链接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把握知识与知识、知识与热点、热点与热点间的内在联系,多方位、多角度分析相关问题,培养理论联系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8)       巩固练习。是学案中的基本因素,包含识记类、理解类、应用类、创新型、讨论型等多种题目,穿插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作为课堂内容及例题讲解后的巩固训练。
(9)       课堂小结。有学生来总结所学主要内容和学习感受、心得、收获、体会或提出疑难问题等,以便及时总结得失,弥补知识缺漏,不吃夹生饭,不做欠账人。                                                                                    
当然,每份学案不一定都包含以上因素,可以根据学科的具体实际适当增删,不同课型的学案亦应有所不同。同时,在一些要素的设计上要多下力气,力求科学有效,要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思维状况,心理特点等学生实际设计问题。学案就是一份引导学生探索求知的自学提纲,因此,设计问题要考虑好难度、跨度、梯度、广度、密度等,考虑好是否最大限度的调动起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考虑好设计什么样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9、  学案编写的原则是什么?
主体性: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导学性:具有指导学生学习的作用;
探究性:尽可能设计可供学生在学习中研究的内容;
层次性:关照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
开放性:有可供师生丰富完善的“留白处”;
创新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民主性:师生共同参与;
实践性:让学生在做中学。
  10、学案编写要体现哪些特点?
“学案”的编写应体现如下几个特点:
①            基础性——面向全体学生,立足于课标和教材,让其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②            开放性——教学过程体现多维互动,教师不搞一言堂、灌输式。
③            主体性:学生的学习是主动的。
④            差异性——面向全体学生的个性。
⑤            生成性——树立生命的观念。
 
11、        设计学案时应注意什么?
(1)       使学生学习有路
  学案中不仅要有学习目标,也要有学习过程。学案对于那些盲目不知如何学习的学生来说,应该是一条容易通过的学习之路。
(2)       使学生学习有劲
   学习是漫长而又枯涩的活动。只有不断的成功,不断激活内心的潜力,才能不断地充盈自己的力量。设置学案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做到“低起点、小台阶”,既能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到轻松,又能体会到登上一个个台阶的喜悦,从而增强登上下一个台阶的信心和勇气。
(3)       使学生学习有法
   学会方法,走遍天下。学案不仅要明确学什么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学,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学案要明确指示如读书、如何读图、如何理解、如何记忆、如何思考、怎样讨论等学习方法。
12、        学案编写的准备工作有哪些?
第一,                              要全面了解学生,做到“五清”。
知识底清,认知心理清,学习态度清,可接受程度清,环境影响清。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充分估计到学生与教材之间可能出现的矛盾。
第二,                              要做到“四个吃透”、“四个把握”。
一是吃透教材内容所占的地位、整体结构、主要线索、纵横联系,把握住知识点,形成知识链,构成知识网。二是吃透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把握住重点、难点、训练点,实现学用结合;三是吃透教材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把握住教材内容的深度、广度,以实现“因材施教”、“差异教育”;四是吃透如何让学生真正参与学习的全部过程,把握住知识的停靠点、能力的增长点、思维的激发点,以解决学生思维、探索的问题。
13、        学案的学习目标应怎样定位?
制定学习目标的目的是使学生明确要学什么。目标不仅要具体,要充分利用教材的单元(课组)目标要求、章节(课例)预习提示和课后的思考和练习要求来确定,而且要重点突出,明确学习重点,但不要面面俱到,避重就轻。目标的表述要以学生为主体,要让学生读得明白,弄得清楚本节课到底要完成什么学习任务。
14、         学生提前了解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有什么意义?
明确学习目标、重点和难点,能做到课内明确任务,课后复习有方向,提高自主学习效率。教学的重点、难点又是启发学生思维探究的最佳切入点。重点、难点问题交给学生,能给学生一定的思维启示(如观察、对比、推理、归纳、讨论等)。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解决问题,在探究中加深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培养学习能力。
15、        学案中的预习包括哪些内容?
课前预习可以包括:一是与本学习目标相关背景材料和思想意义,学科问题的新发现、新猜想、新论证等,如语文课例中关于作品、作者、写作的时代背景、作品的思想意义、现在学习的价值、主要知识和技能的逻辑结构图等。二是提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题例,通过预习前置,学生自学,促进学生完成一定的基础目标,为课堂教学奠定扎实的基础。
16、学案中的“预习”设计有什么价值?
学案中的“预习”能够充分引导学生“先学”。这种先学不是那种漫无目的的学,学生要根据学案中的学习目标、导学问题、学习方法,采取自学的方式自主学习教材并完成相应的课堂练习。学生在学案导学的引领下单独自学教材,独立学习、独立思考,尝试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同化”教材知识,通过“自奋其力”达到“自致其知”。这一过程属于思维的最佳状态,会激发学生在静思中根据学案中的导学问题或提供的实验器材,自己动脑动手获取知识,发现问题。
17、学案知识问题化设计有什么意义?
将所学知识进行问题化设计,是学案导学的核心和关键,是学生学习的控制器和推动器。它不仅在学生整个的学习过程中起着控制学生学习过程的作用,更起着推动学生学习积极进行自主学习的作用。学案中,知识问题化设计的质量,直接决定着学生学习的质量,也决定着学案导学的成败。
具体到学生的学习中有以下意义:
(1)                 使学生学习的方向、目的明确。学案通过呈现给学生一系列的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去探索、去解决,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再盲目,而是成了一种有目标、有方向的活动。
(2)                 使自主探究学习得以落实。学案呈现给学生的是一系列需要探究的问题,学生必然要想办法去解决,或看书、或实验、或调查等,学生在想办法解决一系列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就经历了自主探究活动。不仅问题能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3)                 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力品质。学生学习有了目标和方向,学生的注意力就会很快地进入到实现目标的活动中,并能够及时排除其他干扰。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而且,长此以往,更会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力品质。
(4)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学生在解决的一系列问题中,不再是被动的去执行任务,而是要去主动的思考、认真的思考、细致的思考、努力的思考,在学生主动思考解决一系列的问题中,思考的积极性会逐步增强,思维的深刻性也会相对提高,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5)                 小组合作交流成为需要。学生在自学中,一定会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必然想与其他同学进行探索与交流小组合作交流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避免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主义。
(6)                 能培养学生良好的看书习惯。学案中的问题都是围绕课本上的新知识设计的,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会首先意识到,要解决学案中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思考不行。这样,就有利的培养了学生带着问题看书和看书后进行思考的良好习惯。
18、编制学案学法指导要考虑哪些因素?
学法指导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核心因素,学习方法的指
导是学生知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
部分。重视学法指导是“教会学生学习”的前提和保证。因此,
在学案中,学法指导贯穿始终,如学案中的学习目标设计、疑难
问题提示、解题思路、方法、技巧等指导性内容和要素,构成一
条明晰的学法线。随着知识网络的形成,学法指导也构成科学完
整的体系,为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提供和创造必要的条件。                                         学案中的学法指导主要包括知识识记和技能训
练的方法指导、问题的处理策略指导。要明确告诉学生从哪些角
度进行观察、记忆、联想、对比、推理、归纳、思考、讨论等,
学习方法指导要充分结合学习目标,要举出一定的学习题例,通
过题例使学生循序渐进掌握学习的方法以及学习过程中注意的
问题。
19、学案中的练习应怎样设计?
  练习的设计应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能力培养目标及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在练习问题设计时,应注意多设疑,在无疑——有疑——无疑的过程中,使学生由未知到有知、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此入彼地掌握知识,增强学习能力。练习题可分为必做题与选做题,必做题侧重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侧重于巩固强化课堂知识信息的识记、理解与运用,属基础题,难度系数较低。选做题侧重于对所学知识的深化运用,难度、灵活度较大,是对学有余力同学的培优,侧重于培养学生知难而进的钻研精神。对不同年级的学生练习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低年级的学生应侧重基础知识的掌握,而高年级学生应把侧重点放在能力的培养上。练习题要求学生当堂完成,通过练习既能消化、巩固知识,又能为教师提供直接的反馈,一边对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应及时发现,给予指正,做出正确的评价。
20、如何设计学案?
   如何设计好“学案”,是学生“愿学”、“乐学”和“会学”的基础。因此,“学案”设计要做到“一个中心”、“两有”和“三性”。“一个中心”指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两有”指教师设计学案时要“心中有人,目中有纲”。“心中有人”指心中要有学生,要充分了解学生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充分考虑学案怎样导学生学,如何做到因材施教;“目中有纲”指要以课标为纲,以教材为依据,要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难点分散,方法得当,层次分明。“三性”指设计的学案必须具有一定的探索性、科学性和主导性,探索性指学案设计的问题是真问题,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查阅资料、实验操作、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能够真正解决的问题。科学性指学案设计的问题要科学,既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一定的层次和梯度,做到循序渐进,循循善诱,使学生认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又要符合学科性质和教学目标的要求。主导性指学案的设计虽然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并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在教师主导下的有效学习,特别是注重对学习困难学生的指导和辅导,使每一个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让每一个学生学有所得,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21、学案编写的误区有哪些?
误区一:学案编写教案化
教案的着眼点在与教师讲什么和如何讲,它是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的是“教”;学案的着眼点则在于学生学什么和如何学,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的是“学”。编写学案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探究的活动,他不是教案的翻版,他需要教师从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出发,按照从易到难,从表面到本质,从一般到特殊的认识规律,有层次安排学习内容。他还要求教师有创新精神,提出的问题要从课程标准出发,但又不拘泥于标准,要有利于帮助学生突破常规思维局限,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但事实上,我们很多老师在编写学案的时候往往受到教学中思维定势的影响,把教案的条框详细化,就变成了所谓的“学案”。试想,这样的学案,怎能摆脱“教授化”的影子,怎能在课堂上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
误区二;学案编写作业化
从性质上看,学案是帮助学生完成学习目标的手段,而习题或考卷则是检测学生学习水平与能力的手段。从内容上看,习题只是学案的一个组成部分,有些教师认为“导学学案”不过是教学内容习题化,所以,他们在设计“学案”时没有经过认真研究,只是吧教材内容简单的编织成一个个的习题,甚至机械照搬课本内容,连编排顺序都完全一样,认为这就是“学案”。教师如果按这样的“学案”进行教学,必定会造成学生去抄课本,死记硬背教学内容,简单机械的寻找答案,整堂课就成了师生对答案的过程,根本无法实现“学案导学”教学的优势。所以学案绝不是单纯的另外一份额外的家庭作业,要防止把学案搞成又一本“练习册”,从而加重学生的负担。
误区三:学案编写的共性化
学案编写应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循循善诱,要让优等生看到挑战,中等生看到激励,学困生看到鼓励。要让每一个学生能参与并学有所得,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独立学习的自信心,使每一位学生都有一个积极健康的学习心态。所以,我们在预设学案时必须基于全体学生,既要为全体学生的发展与提高而预设,又要能让全体中的每一位在通过他们的合作探究后有所提高。我们应该依据“三个目标”分层而设,使班级中的每一类学生每一位学生都能实现“三维目标”的前提下张显出属于他自己的个性,决不能采取“一刀切”
误区四:学案编写的“好高骛远”
学案的编写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问题的设计要有梯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学习目标不能过高。有的老师在编写时,往往不考虑“学情”,学习目标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情况,长期这样下去,必将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所以编写学案必须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注意各知识点的把握层次。
22、学案是怎样通过问题导学落实三维目标的?
学案设计的重点在“问题导学”上,它包括学习内容分析、学习过程设计和学法指导。问题导学以三线一面的形式把三维目标贯穿起来。一是知识线。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将知识点进行拆分、组合,设计成不同层次的问题,给学生一个自读学习思路导引。二是学法线。在依案自读过程中,指导学生怎样读,怎样思,怎样操作,从而作出培养学生能力的具体设计。这条线或简或繁,或明或暗。三是德育线。在学习过程中,挖掘并体现学习内容的情感价值、世界观、方法论价值,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导向。三条线通过一连串相互衔接的问题体系及其内涵,培养学生的能力形成一个立体的知识、德育能力面。
23、学案在教材的开发方面有哪些价值?
学案把静态的教材进行动态的开发使用。它把教材按照学科知识的逻辑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情景化、生活化、问题化设计和加工,特别注重把教材的知识细化为一个个学生能解决的问题,并提前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在解决一系列问题的过程中走进教材,实现对教材的学习和理解。让学生在学习新课前,不仅对要学习的内容、重点和难点等一目了然,对所学的知识有了一个充分的思想准备。使教材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第一资源,充分发挥了教材作为学生主要学习资料的作用。
24、学案编写的开放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学案编写的开放性体现在:①编写的主体,不只是教师个人,也有集体的智慧;不只是教师一方的精心设计,也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它是一种合力。②“导学学案”的设计要体现多种能力的综合训练。包括动眼观察、动耳倾听、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笔书写,它突出的是实践能力。③“导学学案”的开放性还体现在把自由发展的时空还给学生,使他们的能力得到提高,个性和特长得到充分发展,学生得以自由和谐的、生动活泼的成长。
25、一节优秀的学案应该起到这些作用:①激起动机,激发想象;②紧扣课标,开阔眼界;③重视学法,培养能力;④面向全体,层次多样;⑤结构合理,操作容易。
26、有了学案,教师还需要备课吗?
学案虽然是集体的智慧,但是,学案的使用却是一个个性化的活动,教师必须对学案进行创新设计与灵活应用。真正使用时,由于不同班级班风、学情和教学进度不尽相同,科任教师本身的教学技能和课堂调控能力也不尽相同,有些学案可通用,有些则应各尽所长,区别对待,特别是对学习成绩差异较大的班级更应使用不同的学案。所以,教师不可局限于已设计好的学案,受其固定思维框架的束缚。而是要在认真研究教材和认真研究本班学生学情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学案,领会学案的设计意图,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对学案进行加工改进,进一步完善学案,并制定出本班使用该学案的具体措施,让学案更加适合本班学生的学习。
27、怎样结合学案开展教师集体备课?
在学案使用的探索中,更需要加强集体备课,具体要做好以下三个阶段的工作:
⑴准备阶段:
提前一周,确定中心发言人,对下一周的学案进行集中备课,特别是结合课标、教材和学生实际加强对学案具体使用的研究。其他教师也要对下一周的学案进行分析和研究,人人做好发言准备。
⑵讨论阶段(核心环节):
在规定的集体备课时间内,首先由中心发言人主讲学案。主要围绕以下三点进行:①学案的设计意图。②学案的使用方法。③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④如何根据本校或本班实际,对学案进行增删。
⑶完善阶段:
通过第二阶段的讨论活动,老师们再结合本班的特点和情况,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对学案进行修改、补充、纠正、完善,形成适合本班的具有自己特色的较为成熟的规范的学案。
28、什么是学案导学?
“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式,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学习为载体,以教师的指导或辅导为主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方式使教学过程由“教”变为“导”,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习惯,而且有利于实现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从而实现教学的高效化。
29、实施学案导学有什么意义?
多年来,教师习惯了“我讲你听”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中的信息传递是单一的、一元的,学生没有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课堂上学生只是机械听、记,是消极的、被动的适应者。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唯有当学生能自由参与创新,自主实现知识的个人意义时,身心方才处于最佳状态,思维方能被激活。因此以学生为主体,就要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成为认识的主体,让学生成为思维活动的主体。①“学案导学”就是让学生先自学,然后通过学生的讨论、探索,使他们亲身参与课堂教学,真正确立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条件和机会,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②“学案导学”把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具体化,可操作性强,并真正有利于教师树立起以学生为本的新理念。
这种教学模式一改过去教师单纯讲,学生被动听的“满堂灌”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和谐统一,发挥最大效益。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学案,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然后,根据学案要求完成相关内容,学生可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师生共同研究学习。这种教学模式一方面满足了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能满足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的需要,对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评价的体现有十分积极的作用。而教师则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自学习惯,教会他们怎样学习、怎样思考,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西安朝阳培训学校办公联系方式:
新城校区:82400256、13991971400
莲湖校区:87246359、18092300658、18092300659、18092300660   (王老师)
莲湖办公地址:莲湖区西大街121号西安文理学院(城隍庙东隔壁)学院大门口四楼(进门右侧上楼)

 

西安教师网:www.xateacher.com

 

 

 上一篇:2013 年陕西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下一篇:(来源:西安教师网www.xateacher.com)2013陕西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