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教育局、西安市发改委、西安市财政局关于印发《西安市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实施方案
来源:未知 时间:2015-09-21 点击量:
0次
2015年陕西广播电视大学秋季招生
报名地址:西安市西大街121号文理学院老校区
咨询电话:18092300660 029-87246359
学校网址:http://www.xateacher.com
报名地址:西安市西大街121号文理学院老校区
咨询电话:18092300660 029-87246359
学校网址:http://www.xateacher.com
西安市教育局、西安市发改委、西安市财政局关于印发《西安市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实施方案(2014—2018年)》的通知
西安市教育局 西安市发改委 西安市财政局
关于印发《西安市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实施方案(2014—2018年)》的通知各区县人民政府:
《西安市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实施方案(2014-2018年)》已经西安市人民政府第102次(2015年第3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西安市教育局 西安市发改委 西安市财政局
2015年2月28日
西安市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实施方案(2014—2018年)
为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加快缩小区域、城乡教育差距,保障教育公平,促进基本服务均等化,根据《陕西省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实施方案(2014—2018年)》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以下简称:“全面改薄”),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于义务教育发展、保障教育公平而作出的重大决策。按照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的要求,对照基本办学需要,全面改善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整体提升义务教育发展水平。
从2014年起,经过五年的努力,使全市义务教育学校硬件建设实现“五个基本”:教室、桌椅、图书、实验仪器、运动场等教学设施满足基本教学需要;学校宿舍、床位、厕所、食堂(伙房)、饮水等生活设施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留守儿童学习和寄宿需要得到基本满足,村小学和教学点能够正常运转;县镇超大班额现象基本消除,逐步做到小学班额不超过45人、初中班额不超过50人;软件建设达到“五个促进”: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校长教师队伍建设,教师配置趋于合理,数量、素质和结构基本适应教育教学需要;促进义务教育成果巩固;促进教育信息化;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全市整个义务教育学校达标奠定基础。
二、实施原则
(一)保障基本,补齐短板。从困难学校做起,从薄弱环节入手,对照《陕西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基本办学标准(试行)》, “缺什么、补什么”,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保证办学的正常运转,缩小校际差距,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得将教育资金资源向少数优质学校集中。
(二)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我市“全面改薄”工作与中省、市级各类义务教育项目相统筹,与创建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要求相适应。市教育、发改、财政部门汇审区县建设方案形成全市建设规划,统筹安排使用中省、市级专项资金,所有义务教育项目原则上从“全面改薄”建设规划中遴选;区(县)人民政府依据建设规划方案,以校为单位,制定年度工作目标和分步实施计划,确保按期完成任务。
(三)勤俭办学,提高效益。按照“安全、节俭、实用”的原则,规模较小学校特别是村小学(教学点)主要配置适当的教学设施设备等,以及改造教室、调整闲置房舍使用功能,满足基本教学和学生生活需要;规模较大学校和寄宿制学校对照办学标准逐步完善。加强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着力提高资金使用绩效。
三、实施范围
按照省上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全面改薄”实施范围覆盖全市13区县所有义务段学校,不包含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和完全中学的高中部。独立建筑的图书馆、礼堂、体育馆、塑胶跑道运动场、游泳馆(池)及不属于基本办学条件范畴的不得纳入。
四、重点任务
(一)保障基本教学条件。保障教室坚固、适用、通风,符合抗震、消防安全要求。自然采光、室内照明和黑板材料符合规范要求。按照学校规模和教育教学要求配备必要的教学仪器设备、器材。配备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图书,激发和培养学生阅读兴趣,逐步达到小学生均图书不低于15册,初中生均图书不低于25册。每个学生都有合格的课桌椅。因地制宜地建设运动场地和配备体育设施,保障学生活动锻炼的空间和条件。
(二)改善学校生活设施。保障寄宿学生每人1个床位,消除大通铺现象。根据实际需要配备必要的洗浴设施和条件。食堂或伙房要洁净卫生,满足学生就餐需要。设置开水房或安装饮水设施,确保学生饮水安全便捷。厕所要有足够厕位。设置必要的安全设施,保障师生安全。
(三)办好农村完小和必要的教学点。结合我市新一轮村镇撤并,科学规划、合理调整农村学校和教学点的布局。对确需保留的教学点配备必要设施,满足教学和生活基本需求。中心学校统筹教学点课程和教师安排,保障教学点教学质量。优先安排免费师范生和特岗教师到教学点任教。职称晋升和绩效工资分配向教学点专任教师倾斜。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和使用要优先考虑教学点教师需要。对学生规模不足100人的村小学和教学点,按100人的标准足额核拨国家基准定额公用经费。
(四)妥善解决县镇学校大班额问题。适应城镇化发展趋势和政策要求,充分考虑区域内学生流动、人口出生和学龄人口变化等情况,科学规划布局和统筹实施县城以上城区中小学建设。要盘活存量、用好增量,旧城区的中小学建设以现有学校改扩建和加强内涵建设为主,新建居民小区和开发区的中小学建设在城区规划建设中,以新建为主同步规划设施。严格落实免试就近入学制度。探索通过大学区制、学校联盟、集团化办学等方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逐步破解城区教育资源紧张问题。
(五)推进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逐步改善农村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条件,实施“宽带网络校校通和优质资源班班通”建设,为确需保留的村小和教学点配置数字教育资源接收和播放设备。大力推动省级“人人通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和应用工作,为教师和学生开通网络学习空间提供环境支撑,实现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推进我市教育管理服务平台和教育基础数据库建设,逐步实现各级各类管理应用系统互连和基础数据共享。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提升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管理和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六)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特别抓好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做好全市中小学新任教师统一公开招聘工作,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特岗计划,完善农村教师补充机制。认真落实五部门印发的《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轮岗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逐步实现教师校长交流轮岗的制度化、常态化,实现教师资源均衡配置。面向乡镇以下农村学校培养能承担多门学科教学任务的小学教师和“一专多能”的初中教师。教师培训要向农村教师、校长倾斜。结合实际制定农村教师职称评审条件、程序和办法,农村学校教师职称晋升比例应不低于当地城区教师。实施“骨干体系建设计划”和“全员素质提升计划”教师培训项目。推进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改善农村教师生活条件。落实对在乡、村学校和教学点工作的教师给予生活补助的政策。
五、实施步骤
全市“全面改薄”工作按照总体规划、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思路,由区县按轻重缓急遴选建设项目,分年度组织实施。
2014—2018年,全市“全面改薄”建设规划涉及义务教育学校1192所,其中初中186所,小学913所、九年制学校9所,教学点84个,规划总投入26.95亿元(规划中省13.24亿元,市级资金9.01亿元,区县4.68亿元(分年分项目规划详见附表)。其中:
2014年,规划“全面改薄”学校206所,共投入资金5.08亿元。建设类投入资金3.59亿元,建设校舍面积190237平方米,建设运动场地296988平方米;附属设施及设备配备投入资金1.49亿元。
2015年,规划“全面改薄”学校226所,共投入资金5.72亿元。建设类投入资金3.49亿元,建设校舍面积193484平方米,建设运动场地328688平方米;附属设施及设备配备投入资金2.23亿元。
2016年,规划“全面改薄”学校282所,共投入资金7.42亿元。建设类投入资金4.88亿元,建设校舍面积245516平方米,建设运动场地462976平方米;附属设施及设备配备投入资金2.54亿元。
2017年,规划“全面改薄”学校228所,共投入资金5.21亿元。建设类投入资金3.23亿元,建设校舍面积164108平方米,建设运动场地259839平方米;附属设施及设备配备投入资金1.98亿元。
2018年,规划“全面改薄”学校250所,共投入资金3.52亿元。建设类投入资金1.85亿元,建设校舍面积90199平方米,建设运动场地186172平方米;附属设施及设备配备投入资金1.67亿元。
2014年至2015年,市级资金继续实施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项目,中省补助资金主要实施“全面改薄”规划项目。
2016年至2018年,全面实施“全面改薄”规划项目,在中省补助的基础上,由市财政对临潼、周至、户县、蓝田四个区县按照70%予以奖补;市财政对其余区县按照60%予以奖补。除中省、市补助资金外,剩余资金由区县自筹解决。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面改薄”工作由国家统一部署、省人民政府统筹安排、市人民政府指导协调、区县人民政府具体实施。为了确保“全面改薄”工作顺利实施,市级建立由市教育、发改、财政、国土、建设等相关部门组成联席会议制度,协调推进工作,适时研究全市规划方案、资金筹措、督导检查等重大事项。各区县也要建立工作机制,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全面改薄”工作顺利实施。
(二)落实工作责任。市教育局要努力促进各类教育均衡发展,推动全市基本办学条件改善;市发改委要把“全面改薄”工作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市财政局要发挥公共财政的保障职能,加大财政性教育投入,按规定落实好用于教育的所有专项资金;国土部门要积极办理相关建设用地手续;市建设部门要按照有关文件规定,执行“全面改薄”建设项目减免政策。确保“全面改薄”工作扎实深入开展。
(三)强化经费保障。市教育、发改、财政等部门要加强与省相关部门的衔接沟通,积极争取各类教育项目资金支持,加大市级资金投入力度,将“全面改薄”所需资金分年度列入财政预算,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区县要切实落实主体责任,全面完成中省、市级资金未安排的校舍建设、教学设施设备和附属设施建设等。区县工作努力程度和财政投入情况将作为安排各类资金的重要依据。各区县要认真落实中小学建设项目收费减免政策,继续执行省物价局、省财政厅《关于减免我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部分收费的通知》(陕价行发〔2009〕119号)有关规定,努力降低校舍建设成本。
(四)严格项目管理。建设项目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坚持项目法人责任制、合同管理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强化精细管理。教学装备类建设项目由区县级教育部门按照国家和省定配备标准,组织政府采购。要运用信息技术加强基础数据管理,对每所学校的建设内容和项目实行动态监控和全程管理。严禁举债建设义务教育学校和改善义务教育办学条件。要加强资金监管,保证专款专用,防止发生套取、挪用、截留资金等问题,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五)加强监督检查。市教育、发改、财政部门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要求,对照义务教育办学标准,采取全面检查、专项督查、重点抽查、明察暗访等形式,切实加强对“全面改薄”工作的督促检查,对工作开展不力、未按期完成任务的进行通报批评。以严格的督促检查,促进“全面改薄”工作扎实有序开展。区县人民政府要加强过程检查,按照实施方案要求,依法依规实施工程项目,确保按时完成“全面改薄”工作。对项目管理失职渎职等违纪违规问题,要严肃查处并依法依规追究相关单位和责任人的责任。区县要采取适当方式公开有关信息,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附件:西安市2014-2018年“全面改薄”项目建设规划表
上一篇:西安市教育系统深入开展《以案为镜》警示教育活动 |
下一篇: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西安市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的通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