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站内搜索
证件查询
当前位置: 首页 > 职业培训 > 教师资质
北师大教师培训教材(五)
来源:未知 时间:2015-08-10 点击量: 0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专科、专升本招生电话87245610 18092300658招生地址:西安市西大街121号西安文理学院老校区

第三节 幼儿园班务管理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

当前教育界对班级管理的关注主要侧重于中小学的班级管理,而对幼儿园班级管理和班务管理的研究相对较少。幼儿园班务管理有其特殊性,它不同于中小学的班级,幼儿园的班级是幼儿生活的情境,游戏的乐园、学习的园地。同时幼儿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决定了学前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更是对幼儿进行生活管理与教育,促进幼儿的自律与合作,最终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等。可以说,幼儿园班务管理是幼儿生活的前提,它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重大意义。教师管理水平的高低,对幼儿日常行为规范的培养、健康全面的发展,对完成教育和教学的各项任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好的班级,能使幼儿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并能在宽松自如的氛围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
一、管理、班务和班务管理的含义
    幼儿每天在幼儿园的生活、学习、游戏都是在各自的班级中进行的,如何创建一个优秀的班集体,我们就要了解班务、班务管理和幼儿园班务管理的含义。
(一)管理的含义
我国当代管理学者翟立林对“管理”一词所下的定义是:“通过组织计划来行动,把一个机构所拥有的人力、物力、财力充分运用起来,使之发挥最大效果,以达到机构的目标,完成机构的任务。
  (二) 班务和班务管理的含义
  我对“班务”一词的理解是:一个班级如同一个家庭,家庭里的各种事物称为家务,而班级里的各种事物则称为班务。
  而所谓班务管理,即:班级教师通过组织、计划、实施、调整等环节,把园内与班级有关的各种事物、资源充分运用起来,进行合理的组织、调配,以达到班级的教育、管理目标,提高班组的服务质量的综合性活动。它是搞好幼儿园管理的基础工程,是提高保教质量的基本保证。
  (三) 幼儿园班务管理的含义
  幼儿园班务管理工作有其特殊性,既有对不同个性的幼儿的管理,又有对教育教学的管理;既有对人的管理,又有对物的管理等等。这就需要教师要有多种能力:要有凝聚力,要有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使班级工作不断完善改进;要有处理各种关系及矛盾的能力,如与其他班级之间的关系、班级人员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幼儿园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家长与家长之间的关系等等,创设一种相互尊重、和谐、民主、团结的育人环境;要有顾全大局、公正无私的精神,避免各种不良风气的形成;还要有工作扎实、无私奉献的品质,要有一定的教育教学能力,带动班级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等等。
  二、班务管理面临的一些挑战
  如今的“二期课改”正进入一个深入发展的关键时期。那么在这个大背景下,我们对班务的管理也面临着很多新的挑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寻找更好的方法策略,使班务管理水平更上一层楼。
(一)80后教师的专业技能和班级管理的水平的欠缺
  1、 目前幼儿园教师师资来源
  目前在很多的幼儿园中,无论是私立幼儿园、民办园或者公办园教师师资的来源已经面临青黄不接。如今,很多年轻的幼儿园教师大多是非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她们都是自行考取教师资格证,然后通过上岗证的培训,就可以来做幼儿园教师。虽然有着这一纸文凭,但是从来没有接触过各个年龄段的幼儿,没有见习和实习过,因此新手教师对班级、班务的管理的目的认识片面,认为班务管理主要是维持秩序、纪律。
  2、新手教师对班务管理的内容缺乏了解,缺乏班级管理的技能
  新手幼儿教师还没有意识到班务管理应当是师幼共同完成。专家型教师在观念中能清楚地意识到班务管理包括幼儿常规管理、班级环境管理、教学管理、人际关系管理、班级气氛管理;而新手教师注重常规管理,特别是并没有把教学也纳入班务管理的部分,对于班级环境管理、人际关系、班级气氛管理掌握地不太全面、深刻。新手教师认为自己的观念更多来自书本知识.但是他们也开始关注自己的实践和学习配班教师的实践经验。
  总之,初任的教师缺乏班级管理的全面能力,对学生、班级事件与情境没有足够的认识,也缺乏对来自班级情境建构意义的模式。初任教师的认知模式不如专家的精致,无法连结各种知识,做出明智决策以解决班务管理的问题;由于经验的缺乏,使一些必须透过经验的反省才能获得的智慧,也无从产生,而使初任教师在班级管理方面遭遇到足以使其丧失教学信心与喜悦的挫败感。
  (二)临时保育员的对班务管理意识的薄弱
  幼儿园的班级管理人员和中小学不一样,幼儿园的班级中除了有两名教师以外,还有另外一名配班的保育人员。她也是这个班集体的重要一员。
  1、 幼儿园保育员的专业程度偏低
  目前的幼儿园中大多重视的是教师的学历和保教水平,虽然也知道班级中保育人员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各种因素,幼儿园中的保育员大多是临时聘请的外来人员,她们没有接触过幼儿,对幼儿园的班级事务缺乏了解,对幼儿的生理心理都不了解,缺乏专业系统的知识和技能培训,这对班务管理水平的提高是很不利的。
  2、 和教师的配合意识不明确
  保育员她们来到各自的班级,更多地认为她们的职责是打扫班级的卫生、为幼儿更换衣物、为幼儿盛饭菜,她们没有融入到班级的班务管理中。
  (三)家庭中隔代教育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对班务管理的挑战
  幼儿园的班务管理离不开家长的共同支持和配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家庭是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从此可以看到,幼儿园的班务管理是离不开家长的理解、支持和参与的。于是,我们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尝试利用家长资源进行班级的各种班务管理。
  1、 祖辈教育与幼儿园班务管理的不协调
  不少年轻父母将大部门时间和精力投入工作和学习中,无暇照顾年幼的孩子,认为孩子小,只要身体健康、吃饱吃好,交给长辈教养也很好,认为他们养育经验丰富,这就使得隔代教养已成为家庭教育中的一种较为自然、普遍的现象。
  通过调查问卷,我发现大多数祖辈通常对孩子只注重饮食和睡眠质量这些方面,很少对孩子进行一些正面的教育。当孩子出现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时,如打人、随便翻动东西、发脾气、蛮横、摔东西、对他人不礼貌时,祖辈往往不太关注这些行为会对孩子今后发展产生什么不良的后果,而是说说就算了,孩子听不听,是否有改进并不关注,能提出规则却不坚持要求。甚至有的老人认为孩子小没什么,挺有意思,树大自然直,孩子哪儿都好,不承认孩子的心理问题,不对孩子的问题进行正确的指导。班务管理的对象主要是幼儿,面对更多的祖辈教养,班务管理的挑战越来越大。
  2、祖辈对孩子不正确的教养方式
  在调查中,72.2%的祖辈对孩子多表现为溺爱孩子,无条件满足孩子的需要,他们或许认为这样能宽容孩子的天性,孩子精神环境极大宽松,没有压力,极度自由。
  (1) 过分的溺爱和放纵容易使幼儿过于“自我中心”,影响自我意识的发展,形成自私、任性的不良性格。
  (2) 更多的包办替代和保护,阻碍了幼儿的独立能力的发展。
  (3) 教育意识的缺乏和教育方法的不当,容易使孩子错失形成友好交往和优良品质(如谦让、爱劳动)的良好机会。
  (四)幼儿发展呈现不均衡的状态
  1、幼儿的动手能力有待提高
  幼儿的发展应是全面发展的。但是通过对目前的幼儿的调查发现,家长普遍重视的是幼儿的智力投资,认为这样孩子就会聪明、能干、有潜力,忽视幼儿的自理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在班务管理中,作为管理者就要平衡幼儿的发展,要想使一个班级有好的面貌,使孩子能得到主动的发展,作为管理者的教师就必须掌握孩子发展的脚步。
  2、幼儿非智力因素的欠缺
  一个好的班级,就必须掌握尺寸,用合理、科学的态度加以分析。在活动中能充分发挥幼儿的集体力量,班级管理者要把这一点加以引导。特别是幼儿的非智力因素的增强,有利于学生个性得到较好的发展,有利于幼儿间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共同提高,有利于增强班级的凝聚力。但孩子们是无组织的,往往很容易涣散,不利于班级管理,因此班主任要掌握好尺寸,正面引导,指导幼儿选择合适的伙伴。好的伙伴会终身受益。
  在传统的幼儿园班务管理中,有些教师认为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一味地进行“填鸭式”教育和班级制度的强制执行;教师的关注点更在于幼儿的“补短”。毫无疑问,关注薄弱环节对孩子是有所帮助的,但这种关注往往伴随着对其优势项目投入的减少。这样一来,可能孩子会是平衡发展。而现在的班务管理,提倡的是民主管理,要尊重每一个孩子,人人都是班级小主人;教师意识到,孩子的全面发展只能是一种应然状态,而不是实然状态,我们可以把他作为一种理想,而不是现实,教师应该创造条件鼓励孩子个性的发展。同时,孩子的知识、能力也不是水,水放在桶中会有溢出效应,而能力、知识是无形的,并不具有溢出效应,一种能力、知识的短缺也不必然导致其他能力的不可增长。每个孩子有每个孩子的个性,每位老师有每位老师的特点,每个班级有每个班级的实际情况。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在此基础上,要根据时代的发展要求和班级的发展状况,不断开拓创新,推动班级工作不断进步。
  (五)家园沟通途径多元化的要求
  一个班级的发展,需要幼儿园与教师、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在当代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中,家园沟通的途径有很多。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班务管理的队伍中来,让孩子更好的发展。充分运用幼儿园、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力量参与班级管理,幼儿园的职能是毋庸置疑的,家庭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孩子除了寒暑假,平时的生活基本是幼儿园和家庭两部分的衔接。作为老师要经常与家长联系,尤其是借助于电话和网络这些快捷的通讯工具,可以及时交换孩子的有关信息,让孩子的家长积极参与对孩子的教育和管理,支持班级工作,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的教育手段。
 上一篇:北师大教师培训教材(四)
 下一篇:北师大教师培训教材(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