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站内搜索
证件查询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新闻
互联网+教育=?
来源:未知 时间:2015-04-17 点击量: 0

庸置疑,“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中国教育正进入一场基于信息化技术的伟大变革中。一块黑板、一本教材、一支粉笔,当我们延续了数百年的传统教学模式逐渐被改革的同时,如何通过“互联网+”让教育真正“辐射”到每一个学生,成为现代教育人的新使命。

  去年今日,由华东师范大学慕课中心与C20慕课联盟共同组织的第一届全国中小学“翻转课堂”系列微视频大奖赛上,历下区教育局7件作品全部“上榜”,一等奖及获奖总数均占10%的席位;今年此时,全国第二届微视频大赛,历下区又有10件作品获奖,其中一等奖占25%。

  从10%到25%,这只是历下教育“翻转课堂”教学实验成果的一个缩影。作为教育部首批区域教育信息化改革试验区,历下区摸着石头过河:从整合全区信息技术和资源,开发以局域网为应用平台的教育技术现代化开始,相继引入智慧教室、成立慕课中心、打造翻转课堂……经过几年的摸索与实践,一项项带有互联网思维的教育改革,让历下教育成为全国区域教育信息化改革的“领头雁”。

  A 教改改什么?改观念!翻转转什么?转理念!

  “还有什么比让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更具有价值的呢?”历下区教育局局长陈仕学告诉记者,教改改的是观念,翻转转的也是观念。“翻转课堂”不是一种形式的变化,而是回归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本质,真正把孩子当孩子,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尊重他们。

  正是基于这样的教育理念,针对传统教学“被动、灌输、因材施教难以有效实施”的弊端,历下区教育局深刻反思多年来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得与失,痛定思痛,决定借助全区教育信息化建设,努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学习,推动课堂变革,打造适应时代需求的升级版基础教育。

  好教育是什么?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名校长和名教师,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历下区拥有了一支优秀的校长队伍,培养了一批省市有名的骨干教师,他们在各自的学校和学科领域都小有建树。怎样把这种点的成功向面上进行有效辐射呢?怎样内外融合,实现区域教育腾笼换鸟的升级发展呢?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历下区在寻找着现代教育发展的突破口。

  这个突破口就是以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为抓手力促课程建设,力推课堂改革。

  以往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多是以学校为主体进行开发,所以呈现出来的往往是各个学校工作信息化个体展现的一个个“点”,这样极易形成信息“孤岛”。在全面论证的基础上,本着资源利用最大化、资源使用高效化的原则,历下区教育局用超前的意识对全区中小学的信息化建设统一规划和布局。一张网,一个服务器,多个终端,形成全区区域教育信息网。在软件配备上,教育局根据学校需求统一进行论证、统筹,这样一来既避免了重复建设和重复购买带来的资金浪费,又保证了资源的更新,且提高了资源的使用率。名师同步在线课堂、微视频平台、菜单式名师辅导等优秀教学资源实现全区共享,对孩子的学习提供了更丰富多彩的服务空间。

  课堂是教育改革的主渠道,一切教育改革必须发生在课堂,才能彰显她的价值和生命力。作为全国教育信息化区域改革试验区,历下区区域推进“翻转课堂”和“智慧教室”改革的试验在全国开创了先河。近五年的时间,“智慧教室”由一校两个班到八校二十个班,再到全区所有学校3至9年级全面铺开。“翻转课堂”为教与学的真正融合搭建了一种全新的舞台,借力历下教育局域网,老师们把事先录制好的教学微视频上传到教育局云服务平台,支持学生完成课前自习,学生的预习收获和问题又可在云服务平台上呈现和交流。到了课堂上,老师和学生聚焦学习问题进行探究,完成、完善新知识建构,并当堂完成训练和巩固,这样,学生的学习就从传统课堂上“老师讲学生听,课后练习巩固”变成了“先课前自学,然后在课堂合作探究、内化巩固”,这样一来学生的“教中学”就变成了老师的“学中教”。“翻转课堂”使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更强,但它实现的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流程的改变,更深刻体现了“观念的转变,理念的转变”。

  那么,教改改什么,改观念,翻转转什么,转理念。历下区“翻转课堂”的实施对此进行了生动地诠释。借助“翻转课堂”和“智慧教室”的平台,老师及时体察学生的累点和痛点,为他们减负;及时了解他们的难言之隐后,想办法让他们学懂学会;基本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和需求,有的放矢,让学生成功自信起来。因为,历下区教育局深深意识到,只有真正把孩子当孩子,教育才能真正体现“人本”的真谛。

  经过几年的建设,目前,历下区的教育信息局域网已建立,“智慧教室”系统实现全覆盖,率先成立了首个区域“慕课中心”,“翻转课堂”全面推行,借助“智慧教室”硬件系统力推“翻转课堂”……全区所有中小学3至9年级学生人人拥有自己的IRS即时反馈器。手握“反馈器”学生积极参与课上抢答,“主宰”自己的学习;老师则通过“即时反馈器”快速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状况,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历下教育正在通过“智能”的力量力促传统教学模式“智慧”转型。

  翻转课堂不再“填鸭”

  学生主动学习不亦乐乎B

  “准备好了吗?抢答开始!”在济南第八中学的一节语文课上,教师金亚南话音刚落,30多名学生争先恐后按下手中的IRS即时反馈器抢夺答题权。

  “除了学生主动学、主动问的好处外,学生们用IRS即时反馈器做出的答案,立即会转化为数据上传云端,我再根据技术分析结果随时调整授课内容。”金亚南表示,通过“翻转课堂”学生们发言的积极性提高了,上课走神、开小差的几乎没有了,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增强了,课堂很高效。

  如果说原来的课堂教学,老师说得多,学生听得多,是一种填鸭式教学。但在金亚南的课堂上,已经从她讲变成了学生问,一堂课,大约2/3的时间是学生自己主动在说,这就是“翻转课堂”带来的最大变化。

  历下区教育局副局长康玉平介绍,上课前教师都会基于学生的学情和特点,根据不同的知识点制作一段段微视频上传到历下教育云空间,学生通过空间里的微视频可提前反复学习相关知识点,然后带着自己不明白和感兴趣的问题,到课堂上和老师、同学一起讨论。

  在“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鼓励、教会学生自己获取知识、发现问题。课前,学生通过视频自学、预习;课堂上,教师将预习中不懂或感兴趣的问题,以探究的形式先与同学一起进行小组讨论解决,解决不了的问题再提交至全班,其他小组可以帮助解决;最后,教师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适当点拨、解答、补充或延伸。

  虽然传统的教学活动中也讲求以学定教、因材施教,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缺乏可操作性,家庭作业、随堂小测还会增加学生和教师的负担。陈仕学告诉记者,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老师与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这为个性化教育提供了更多可能。另外,原来通过教师讲述和图片很难描绘的知识,通知视频就可以解决,知识重难点的呈现更立体更丰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翻转课堂”为学生的差异学习提供了很大的可能性,它不仅满足了学生学习时间的不同,还照顾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业兴趣、学习水平等方面的差异。济南市文化东路小学校长王静介绍,学生观看视频的节奏快慢也完全靠自己掌握,懂了就快进跳过,没懂就反复观看,还能暂停进行思考或记笔记,以及通过聊天软件向教师或小组同学寻求帮助。让学生自己掌控学习,这样的学习状态是在传统班级授课形式下无法实现的。

  同时,历下区慕课中心的专家们强调,不是用了微视频就是“翻转课堂”了,也不能把“翻转课堂”简单地理解为一种流程,其最核心的是基于学生学情的教与学,是由学生自已负责的教与学,是学生积极参与的教与学,更是教师由“讲台圣人”隐身为学生贴心“教练”的教与学,是混合了教师讲解与学生自己学习的个性化教育。正是基于这些改变,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翻转课堂”。如果只是简单效仿,就会迷失于技术或者教育改革层面,一时热闹,终归沉寂。

  C“位置”翻转为学生减负做好“加法”促教师成长

  “翻转课堂”翻转了教师和学生的位置,这并不意味着教师不重要了,而是对教师的要求提高了。他们只有将学生的学分析到位,教才能定的更准确,才能真正实现有效减负。所以在“翻转课堂”的推行中,教师要做成长的“加法”。

  谈及刚刚接触翻转课堂时的情景,济南锦屏学校历史老师陈炜告诉记者,由于对“翻转课堂”的实质不了解、不熟悉,感觉备课和教学整个过程变得复杂化了,因此非常消极、被动甚至排斥。但孩子们表现出的对教学新模式的兴趣让她转变了心态。

  在推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之初,像陈炜有同样想法的教师不在少数,关键原因在于他们对“翻转课堂”不理解,充满了怀疑、迷茫和不安。

  面对这种焦虑不安的心情,教师们究竟该如何打破“历史悠久”的传统教学模式,真正成为学生身边的“教练”呢?全区各个学校在对技术操作方面的研究以及教师自我转变观念的基础上,也开始逐渐开展调查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以及学生们的真正需求。济南市东方双语实验学校就在学生层面进行了以“转变课堂教学方式,倡导自主学习”为主题的堂教学情况的调查问卷。

  调查结果显示,学校在教与学的方式上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虽然教师对学生预习指导整体上比较到位,但仍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还未很好地养成预习的习惯;70%的学生回答最喜欢“学生之间合作探究”,但是在课堂教学中这样的机会并不多;在小组合作中,38%的学生偶尔发言,16%的学生只跟同桌交流,10%的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从未发言过……

  “看到调查结果的时候,还是很震惊的。不用新技术之前,传统教学也需要想方设法创设情境,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喜欢学习。现在‘翻转课堂’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为了学生学校愿意带着老师们去实践。”济南市东方双语实验学校校长魏盈说。

  为了让学生有针对性预习,制作微视频是关键一步。“学生不仅能看见自己的微视频,全区其他学校教师的微视频也能看到,而且上面微视频的点击观看次数也一目了然。”济南市文化东路小学王永超老师告诉记者,同一门学科、同一节课程,不同教师授课的微视频在系统内共享,自然感觉压力很大,但这也正好促进了自身的提高,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更好地探索与补充。D 信息数据细读学生状态绿色评价彰显教育智慧

  过去,教师就是通过课堂表现、学习态度和考试成绩等对一个学生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方式缺少指向性,目标不明确,因此对学生的指导也难以做到有的放矢。康玉平表示,使用信息技术后就会产生一些大数据,教师可通过量化的手段,让他们有可能有能力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微观表现和具体学习情况,从而更加科学地认识自己的学生和教学。

  借助“智慧教室”系统的“翻转课堂”,可以自动记录下教师和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通过回放功能,教师可以观察每一个学生的表现,哪几个学生在课上开小差了,哪个学生在哪道问题上逗留了多久,哪些同学不善于交流等等。通过信息技术,增加了教师的关注面,加大了教师对每一个学生的了解。

  同时,通过信息技术不仅实现了学生的当堂检测,而且还给出了每一个学生的详细学习结果评测。例如,一个选择题,当学生按下选择答案按钮后,全班的学情图片立马生成——正确答案是A。全班70%的学生选A,25%选C,5%选D。这说明全班70%的学生已经掌握这个知识点,20%学生的错误出在C选项,教师可重点讲解。

  “通过这个数据分析,我就可以知道班里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然后及时调整当前课堂活动,进行针对性补救。这样即不耽误大部分同学的时间,影响课堂教学的进度,又能让重点学生得到有效提高,从大面上来讲就是一对一的教学。”济南市东方双语实验学校教师吕艳丽说。

  在历下教育的云空间,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人中心,详细记录着他们自己的学习进度和过程,比如错题情况、上课被提问次数等等,并附有通过智能分析而形成的个性化的学情报告,这些都为教师、家长,包括学生自己提供了全面、准确的评价依据。

  课上,老师可以及时调整课程,课后,老师可以根据数据的统计和挖掘,对课堂难点和学生特点进行精确分析。通过这种“数据思维”,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越来越科学,越来越准确。教师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每一个学生,学校才能够更好地进行决策,教育也才会变得更加科学。

  摸着石头过河,历下教育的新课改之路并不轻松。短短几年时间,立志于要做变革课堂先行者的历下教育人,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走到现在。

  一张网、一个服务器、几个终端,几万名学生在线,学校任你挑、老师由你选;一个个微视频,想学什么就点什么,不同的场景,不同的知识点,闯关、互动、合作……孩子们不亦乐乎地就把知识掌握了。

  现在,互联网+教育所产生化学反应,在历下教育继续释放能量。无论是以学生为中心打造的“翻转课堂”,还是以开放心态建立共享的优质教育资源库,都直接或间接地作用在每一个历下孩子身上,让更多的学生能在“适合自己的学习”中得到成长,实现了历下教育“让

  学生在家门口上好学校”的“教育梦”。

  作为一种教学方式的重大变革,要很快转化为一种成功的教育实践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凭借历下教育人敢为人先的勇气和智慧,他们将会为互联网中成长的孩子们重塑一个更好的教育生态。

 上一篇:学生和家长该如何面对期末考试分数
 下一篇:翻转课堂谨防四个误区